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目标任务

作者&投稿:字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韦俊荣 张兴霞 陈青

(中海油渤海石油管理局)

摘要 随着油田信息技术应用的逐步深化,企业地质资料信息化的要求在传统地质资料信息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地质工作资料源头、业务流转过程、资料综合利用全领域的企业数据治理,实现从传统实体档案管理、地质样品管理、电子文件管理上升到企业数据管理的更高水平。本文结合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实践,阐述了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历程及取得成果,对其他领域的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地质资料 信息化 数据资源

1 概述

中海油渤海油田油气产量从21世纪初不足1000×104t 跨越到2010年的3000×104t,2015年将实现3500×104t,2020年计划上产到4000×104t。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数量的日渐增加,馆藏地质资料中成果地质档案已达30余万件,岩心7289m,岩屑59.8万包,原油样品6.2×104L,且每年正以数以万计的速度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数字油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在地质资料利用的细粒度、结构化、服务模式方面产生了更高的需求,这给油田地质资料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渤海油田近6年来针对地质资料管理业务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和应用需求,以及结合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的要求,在中海油勘探部及信息管理部的领导下,以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精神为指导,开展了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信息化工作,特别是通过多个专题项目的实施,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得到了空前的快速发展。不仅在地质资料数据资源建设和应用综合管理平台建设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地质资料的管理方法、技术手段、体系建设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扎实推进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使地质资料信息的应有价值得到进一步发挥,更好地实现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于企业和社会的功能。

2 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2.1 总体目标

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以“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为原则,全面提高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程度,不仅满足企业和社会对各类地质资料集中目录检索、全文检索的利用需求,而且要全面提升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地质资料管理从传统实体管理上升到企业数据治理的更高水平,持续满足后续数据专业应用需求,为实现地质资料专业数据集中管理、文档一体化管理、数据资源整合挖掘和数据共享利用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渤海油田科研生产、经营管理等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档案管理工作为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服务。

2.2 信息化建设情况

根据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主要完成了数据资源建设、应用系统平台建设以及地质资料信息化技术研究等工作。

2.2.1 地质资料资源建设

渤海油田地质资料资源建设是为地质资料管理应用平台提供非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以及元数据。渤海油田通过地质资料资源建设基础工作大幅度提高了地质资料数字化信息化程度。目前油田地质资料数字化程度已达到97%,为地质资料深度综合开发利用和数据共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地质资料资源建设过程中,渤海油田档案管理部门还开展了地质资料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建立了支撑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制度体系。

2.2.2 应用系统平台建设

渤海油田在开展地质资料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了“地质资料管理应用平台”,涉及“数字文档中心”、“地质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油田专业数据库系统”等子系统。通过地质资料管理和应用平台的建设,不仅实现了多源头地质资料数据标准、格式规范化管理,同时实现了地质资料数据的多层次应用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

2.2.3 地质资料信息化技术研究和应用

为了更好地推进地质资料资源建设和系统平台建设的工作,渤海油田还加强了地质资料信息化技术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地质档案数字化、地质样品数字化、石油地质专业数据管理三大领域的研究,在开发实体档案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同时,研究地质资料专业数据管理、石油数据模型、库体结构、非结构化文档分类、存储及元数据管理标准等。随着这些方面信息技术的积累和提升,不仅拓宽了渤海油田地质资料深度综合开发和利用的广度,而且延伸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的深度。

2.3 信息化实施历程

2.3.1 第一阶段(2009~2011年)

自2008年底开始,在渤海油田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以“资料电子化”、“勘探成果资源建设”、“开发生产井资源建设”3个专题为核心的信息化资源建设工作。项目实施以馆藏历史资料电子化扫描、文本OCR识别、文档规范化整理为基础,开展地震、钻井、录井、测井、测试、分析实验、油气生产各专业资料的结构化数据采集、规范化整理工作。

2.3.2 第二阶段(2012~2013年)

自2011年底开始,在前期数据资源建设的基础上,渤海油田开展了以资源管理、利用为目的的“数字文档中心”、“勘探成果数据与资料数据系统”、“开发生产信息系统”等专题平台建设和后续新增资料的资源建设工作。项目实施以油田个人工作文档、公司电子文件、档案资料3 级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为核心,面向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各业务领域,开展地质资料移交、接收、整理、著录、编目、管理、利用、汇交全过程信息化平台建设工作。

2.3.3 第三阶段(2013~2014年)

针对渤海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信息化工作,渤海油田档案管理部门重点开展了馆藏设施建设、数字化专用设备试制等工作,特别是岩心岩屑高分辨率岩心岩屑影像采集设备的成功研制,有力推动岩心岩屑影像高分辨率数字化采集工作的开展,满足了用户远程观样、远程取心等需求,进一步拓展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产业链。

3 取得的成果

3.1 原始与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及信息化

渤海油田大规模的资源建设工作历时3年多,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累计处理馆藏历史资料合计923万页(折合A4大小),其中完成图件163万页、报告760万页及相关资料的结构化数据采集等工作。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地质资料档案管理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先进的技术手段,更是培养了一支业务精、素质高的专业化队伍。目前馆藏资料电子化程度已达97%以上,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资料细粒度、结构化利用需求,而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渤海油田还建立了中海油地质资料数字化相关技术规范,标准延伸到了文本识别、数据校对、成果组织环节,切实填补了中海油相关企业标准的空白,并开发了自主版权的地质资料电子化加工管理系统平台,全面实现了地质资料数据加工的流程化、标准化。

3.2 实物样品地质资料管理及信息化

目前渤海油田岩心、岩屑等样品数字化已达90%的水平,通过地质资料管理和应用平台。不但实现了对地质样品基础数据、图像数据、专业报告、鉴定数据以及业务流程的综合管理,而且更实现了对地质样品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并主导编写了中海油《岩心壁心岩屑图像采集技术规范》。

3.3 实物档案数字化设备研制

围绕落实国土资源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国土资发〔2010〕113号)精神,创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新模式,渤海油田研发了一套高分辨率岩心岩屑实物影像采集设备,设备集岩心、岩屑、壁心等多种样品白光、荧光高分辨率扫描和显微扫描功能于一体,很好地实现了设备系统自检、激光自动测距、自动采集控制、自动几何校正、自动图像拼接、自动切割、自动命名、自动存储的全过程自动化采集。尤其特有的定点高分辨率实时显像技术,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远程岩心岩屑观样和相关技术研究的信息服务新模式,并整体提高了渤海油田实物档案信息化水平和档案服务能力。该技术研究获得了新型实用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3项。

3.4 地质资料数据集成应用

渤海油田通过“数字文档中心”、“地质档案综合管理系统”、“油田专业数据库系统”形成了系统化、多层次的地质资料管理与应用,不仅拓宽了地质资料数据利用深度和广度,同时通过渤海油田“地质资料管理应用平台”与国土资源部的“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油气钻井数据库”有效对接,实现了数据互通和共享,进一步做实做强了委托保管工作。

4 总结与思考

4.1 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由于历史原因、技术能力限制、机构变动等众多因素,渤海油田油气地质资料保管部门掌握的资料和数据,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完整和准确,特别是当前油田地质资料的生产者、管理者、保管者、利用者、监管者被分割在不同管理体系下,条块分割,给地质资料管理和协调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

2)渤海油田油气地质资料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信息化标准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这样才能与渤海油田快速发展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为油田勘探开发提供优质服务。

3)当前地质资料数据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多系统、多平台、多头管理部门,给地质资料的统一、规范化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更为重要的是,渤海油田内部还缺乏一个长效工作机制,以确保地质资料从产生到最终归档所经历跨专业、跨部门、跨系统的漫长流程中,能够得到全面、可靠、有效的控制。

4.2 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1)渤海油田通过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实践,深刻认识到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必须加强资料源头管理,建立健全资料产生部门、业务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的归档制度及规范流程体系,把现场地质资料收集与现场地质监督岗位考核相关联,并且责任落实到人,以确保地质资料归集的全、准性。同时,还要利用油田数字文档中心系统平台,以便对油气地质资料流转过程涉及的部门人员进行专业资料收集与归档培训,使他们明确资料的收集范围、归档时间及归档标准,并与年度考核指标相关联,从而推动油气地质资料文档一体化管理。

2)随着渤海油田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管理的技术研究工作,提升软实力。在专题平台建设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地质资料的多层次利用需求。我们对 POSC(Petrotechnical Open Standards Consortium)、PPDM(Public Petroleum Data Model Association)等标准石油数据模型、ISO的OAIS(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型、油气勘探开发一体化计算平台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未来地质资料数据的深层应用和信息综合服务打下了基础。

3)对地质资料实物样品管理利用的再认识。实物地质资料是中海油企业巨资投入获得的宝贵财富。样品具有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再生性和易毁性,又具有可重复利用,并包含丰富的地质信息。因此,为其建立电子副本,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相关的样品处理、保管保护、分析利用则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通过前期的科研工作,我们掌握了岩心岩屑高分辨率、高清晰的图像采集技术,实现了实物样品及其相关成果资料、原始资料的集成关联,为企业、社会科研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资料利用途径,也为未来利用图像模式识别技术开展荧光面积统计、含油产状鉴定、孔洞裂缝定量统计、粒度分析等深化应用和集成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工作拓展及前景展望

5.1 工作拓展

为了提高勘探、开发、实验、综合研究各业务系统地质资料源头数据管理水平,围绕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业务,必须建立起一套与企业发展模式相适应的规范和保障机制,以确保今后所有地质工作中形成的文档数据,能在各环节按照相应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及时、有效地被地质资料管理者所捕获。尤其重点需要加强从各业务系统到油田电子文件系统的资料归集和自动推送研究,强化电子文件系统对地质资料归集业务的主通道作用,从而实现电子文件系统到地质档案系统的文档一体化管理,最终达到整个油田全领域地质资料完整性、及时性的管理。

5.2 前景展望

渤海油田地质资料管理将继续以数字化档案管理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国土资源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方案》(国土资发〔2010〕113号)文件为指导,坚持统一部署、分步实施的原则,最终将建设成业务系统、电子文件系统、地质档案系统3层体系架构模型,实现地质资料档案实体管理与专业数据管理高度融合,从传统的实体保护保管为主,转向数字化在线检索、自动推送为主,并且提供目录与内容、实体与电子、文档与数据多层次细粒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地质资料在油气勘探、开发、科研、生产和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更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和社会。

6 结语

当今时代,知识创新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也为实现油气地质档案信息资源的知识集成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渤海油田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工作正方兴未艾。当我们孜孜以求、卓有成效地加快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时,地质档案资料管理整体水平与综合效益这棵大树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为渤海油田地质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天地,进而为渤海油田生产和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中营.构建档案数字化地方标准体系[J].中国档案,2014(3).

[2]蔡盈芳.企业档案信息的知识管理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4(2).

[3]牛力,韩小汀.云计算环境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模式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5).

[4]李向群,穆雷.中央企业档案信息平台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分析[J].中国档案,2013(12).

[5]程妍妍,王静婷.数字档案馆采集功能的标准化研究[J].档案学研究,2013(6).



国内主要油田岩心库建设及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

曹毅然 兰正勤 张业成 李寅 吴海 宋焕霞
王彦洪 任香爱 张立海 孙东洵 田荣军 等
(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摘要 本文介绍了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和渤海石油研究院岩心管理状况,内容包括:岩心库规模与保管服务设施、岩心来源与数量、岩心库标准化及数字化程度。
关键词 油田;岩心库;岩心;保管;利用
2002~2003年,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组织有关人员先后到大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和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岩心库进行了调研,了解了他们岩心库建设以及岩心库藏、信息开发、服务利用等情况,现分别介绍如下。
一、大庆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
1.基本情况
大庆油田非常重视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与使用。在油田会战初期就成立了岩心大队,负责钻井取心的技术指导和管理使用。1961年兴建了第一栋板房岩心库,到1975年共建有各种结构的岩心库房5000m2。受“文革”影响,此前的岩心受到严重破坏。1982年兴建了第一座永久性岩心库——一号库,1986、1990、1996年分别建设了二号岩心库、三号岩心库和四号立体高架岩心库,这四座岩心库的总建筑面积达11500m2(表1),还建有岩心观察与检测室4个,总面积1160m2。大庆油田的钻井取心资料,基本上全部集中在这里实行统一管理。截至2001年6月底,共收藏了2872口钻井的300575盒岩心、岩屑。
大庆油田的实物地质资料由大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岩心资料室进行统一管理。该室始建于1983年,初期从事单一的岩心库管理,随着企业档案资料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该室的工作内容不断拓展,成为以岩心管理为中心,包括采集、保存、测试、服务、研究等内容的综合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

表1 大庆油田已建岩心库概况

岩心资料室现有职工39人,其中室领导(主任、副主任、书记)3人,内设7个组——现场采集组、岩心管理组、岩心搬运组、样品制备组、制片组、荧光组、人造岩心组。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8人、其他人员30人。
岩心资料室的基本职能包括:岩心现场采集与编录;岩心运输、入库与保存;接待查询、观察;进行样品制备、荧光检测、分析照相、岩心图像扫描、薄片加工及其他服务;对岩心进行深层次开发与研究。
大庆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基本实现了规范化与机械化,在此基础上,开始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在四个岩心库中,一、二、三号岩心库尚为手工搬运,四号岩心库由机械进行搬运。
岩心管理的数字化工作刚刚起步。初步建成的数据库包括:岩心管理架位库、岩心图像库、砂岩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可以同其他部门管理的分析化验数据库、勘探开发数据库等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岩心管理工作执行一套企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包括:QD/KO/15-1-01岩心管理办法、Q/DQ0814-94岩心样品加工方法、Q/DQ0816-94岩心荧光照相方法、Q/DQ0817-94岩心制片方法。此外还有一系列内部管理与对外服务办法。
2.开发利用与交流
大庆油田实物地质资料主要服务于本油田的勘探与研究工作,其次为教学和科学普及提供服务。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接待来访约2000人次,主要是本油田从事规划、设计、勘查和科研工作的人员,少部分为外油田和外系统以及国外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每年观察的岩心为几千盒到几万盒,对岩心进行二次检测或开发的样品数千件(表2)。

表2 1996~1998年观察岩心和取样数量统计

岩心管理与开发利用对提高油田勘探效率与综合研究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人员利用这些资料,在表外储量计算,老井重新复查以及重、磁、电、孔、渗、饱和度等参数计算和储量计算,含油气远景评价,勘探规划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通过这些工作,不仅每年可节省石油探井3~6口,而且深化了对油气资源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的认识,对油田的现实工作和今后长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庆油田实物地质资料归油田企业所有,是花费巨大投入取得的重要信息资源,其向外提供岩心涉及行政管理、保密制度和经费补偿等问题,因而进行实物地质资料交流十分困难,但他们愿意与不同部门的同行之间,进行管理思想、技术方法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二、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
1.塔里木油田岩心库
(1)基本情况
塔里木油田岩心库,建在新疆库尔勒市,建筑面积600m2,总货位4212个,可储存岩心约4×104m,目前尚有多一半的空闲存储空间。现每年平均有4000~5000m的岩心进入岩心库。同时,塔里木油田还建有和岩心库规模相当的岩屑库。岩心库屋顶为钢结构,为保证冬季作业,库房设有取暖设备,岩心存放使用塑料托盘,存放在钢结构的地质实物资料架上。
塔里木油田岩心库隶属于塔里木油田勘察研究院资料室,岩心室为其中一个专业组,它是塔里木油田资料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岩心库专业组共10人。其中负责岩心的验收、保管、整理工作的职工5 人,岩心扫描室4人,管理人员1人。
岩心库的存取设备有两台堆垛机、一台插车、一台转移台车、两台γ射线扫描仪、两台切割机、一台抛光机。
从野外钻井获得的岩心须全部交到岩心库,中间不做缩分,观察研究取得的全部文字资料都配套交到资料研究室作永久保存,到目前为止,岩心库没有作过任何形式的岩心清除。岩心库工作人员收集和保管岩心都按严格的操作规程,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目前,岩心室制定了《岩心库钻柱取心操作规程》、《γ射线扫描操作规程》及其他一些关于仪器管理方面的规定。
(2)对外服务
查询人员只需获得研究院技术科批准即可进入岩心库进行查询,岩心库设有观察室和取心、扫描、切割设备,为前来查询的技术人员提供服务;岩心库还制定了取心、扫描、切割等操作规程,用于规范取样工作。塔里木油田岩心库的服务手段较为先进,是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最高的岩心库之一,查询者只要把所查询实物的井号等参数输入计算机,即可取得包括文字描述、扫描图像以及存放位置的全部内容,很方便地得到所要查询的实物地质资料。
2.克拉玛依油田岩心库
(1)基本情况
克拉玛依油田岩心库建于1988年,建在中国石油新疆分公司克拉玛依开发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院内。岩心库总建筑面积1000m2,屋顶为钢结构,6个巷道12排组成了岩心立体存放库,另设有扫描室、岩心处理室、观察室及办公室。使用木箱存放岩心。岩心库屋顶设有消防探头,并备有消防设施。为便于冬季作业,岩心库还配备了取暖设备。1994年正式投入使用,存储1959~2001年所有克拉玛依油田产生的岩心,岩心库容量17×104m,实际储存量为9×104m。
岩心库隶属于中国石油新疆分公司克拉玛依勘探开发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该中心属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单位,建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设岩矿鉴定、切片磨片、电子探针、岩矿化学分析等一般地质实验室的全部内容;兼有研究和实验测试的综合性机构,全中心共有职工168人。
岩心库现有职工12人——扫描作业组6人、处理加工组6人,其中有一名高级工程师和两名工程师。工作内容主要为接收岩心及岩屑入库、岩心的分类和保管、数据库的建立及管理,以及来库研究人员的接待、取心、磨片及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岩心库设备有堆垛机两台、转移台车一台、叉车一台;扫描仪三台;岩心切割机两台、岩心钻柱机两台、剖光机两台。
(2)岩心管理
岩心库规定,所有从野外送岩心库的连续岩矿心都原样保存,不做缩减,年久确需清除的须报研究院技术科批准后执行;但建库以来还没有进行过此项工作。
克拉玛依岩心库的管理工作十分规范有序,查询人员需获得研究院技术科批准方可进入岩心库进行查询,测试中心几乎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所有的技术服务。为加强岩心管理,保证实物资料的完整无缺,切割、磨片、拉曼光谱测定、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工作均要求在本单位进行。同时,岩心库还制定了扫描、切割、钻柱等有关规定,并有监管部门监督实施,使岩心库的管理井井有条。
三、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岩心库
1.基本情况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岩心库位于天津塘沽,隶属于中海石油研究中心渤海研究院。岩心库负责管理整个渤海石油钻探的全部岩心、岩屑等实物,这些实物主要取自最近几年中美合作勘探项目,实物归中美双方共同所有。
岩心库对钻探所形成的全部实物不进行筛选、缩减处理,将其整理、测试后入库长期保存。岩心库容量7000 m岩心,共三排岩心货架,现已满库,部分岩心存放在租赁的冷库内。岩心库设日常主管2人、工人2人。岩心库接受批量岩心时,由研究院各研究室、试验室、情报室等共同协作完成实物的测试工作,主要包括对岩心进行验收、测伽马、归位、切割剖分、制样、取样测试、摄像、图像采集、冷冻蜡封、粘贴标签、上架等。
岩心库建筑面积及库容量小;岩心存取机械化程度低,库房内岩心存取仍用叉车和人工搬抬;岩心库没有接待来访者的展厅或观察室,用户只能在货架旁就地观察;制样工作间狭窄;服务对象比较局限。
2.岩心库的突出优势
(1)岩心库规章制度比较完善
岩心库不仅在库房管理方面有系统的规章制度,而且在岩心入库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均有操作规程和规则。
主要的规章制度有:岩心管理岗位责任制;岩心保管规定;岩心库取样规定;岩心库安全管理制度;岩心库库管员职责要求;岩心库防火条例;岩心图像采集及资料管理规章制度等。
主要工作环节的操作规程有:岩样质量验收标准;劳动保护用具使用规定;油样安全管理方法;液氮罐操作规程;叉车操作规程;伽马仪操作规程;熔蜡机操作规程;切割机操作规程;宏观岩心图像采集仪操作流程;岩心图像采集与管理注意事项等。
健全的规章制度使整个岩心库管理服务工作有条不紊。
(2)岩心入库上架前的整理测试工作技术先进
海洋地质钻探难度大,费用高,钻探所取岩心一般较松散,渤海石油研究院岩心库在整理松散岩心方面有一套比较完善的技术方法和合理的操作规程,做得比较好。
其基本做法是,从钻探取心开始对设计所取岩心孔段进行冷冻,岩心从钻孔取出后即存入冰柜,送达岩心库后,岩心库管理人员对岩心进行验收,试验测试人员在液态氮制冷环境下对全岩心测伽马曲线,并与测井曲线对比,将岩心归位到实际钻孔孔段位置,然后试验员将冷冻岩心在液态氮制冷环境下进行切割剖分,再将剖分后的岩心分别进行白光、荧光全心照相和宏观图像采集等测试后,进行冷冻蜡封,最后粘贴标签并上架,试验人员将全部测试数据录入微机,建立岩心档案数据库。
因取心钻探费用昂贵,所以部分钻井只采取岩屑样品,入库后将岩屑清洗、测试、风干后装袋保存。
(3)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数字化程度高
渤海石油研究院岩心库注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实现了所有岩心数据档案的数字化管理,通过自己建立的网站进行网上信息发布、网上信息查询、网上信息交流。微机管理的岩心档案数据库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其一,海上钻探数据——主要包括钻孔设计资料、钻探原始记录、岩心、岩屑、井壁取样清单、测井曲线等。
其二,岩心室内测试数据——主要包括验收清单、伽马曲线、岩心观察取样测试清单、岩心取样测试数据报告、油样测试结果、岩心白光、荧光照相图片、宏观岩心图像等。
来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地查询、访问自己所需信息,岩心档案数据库可以满足一般用户需求;特殊用户可以查阅岩心全部资料,在必要情况下经院领导批准可以观察岩心实物。
(4)对外合作保管使用岩心
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外资合作发展,共同进行渤海石油钻探岩心的保存管理,获得国外资金支持。
岩心库的来访用户主要为外国地质工作者和本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对外提供有偿服务,需取样测试的经研究院领导批准,收取取样费、制样费、存放费,测试结果归研究院情报室。
3.值得借鉴的经验
第一,渤海石油岩心库虽然硬件设施较差,但其软件环境较完善,处于我国实物资料管理信息化、数字化的领先地位,通过网上信息发布既提高了宣传力度和知名度,也可使用户能够在远程异地观察实物的影像资料和测试数据,提高了服务质量。
第二,引进外资,共同建设、共同发展,得到比较充裕的资金支持,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三,完善的规章制度,使岩心库管理有章可循。
四、大港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
1.岩心库基本情况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岩心库位于天津市大港区,隶属于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地球化学室。岩心库建于1964年,建筑面积1700m2,库房设6排岩心货架,库容量8×104m岩心,存放大港油田的所有钻井的全部岩心、岩屑、井壁取心等实物,现已存放岩心2万盒,合计岩心总长4×104m。岩心库负责人1人,管理人员3人。
大港油田库藏岩矿心采用统一规格的岩心箱。岩屑和副样均装入牛皮纸袋,码放在同规格的岩心箱中。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岩心库制定了适合自身特点的实物入库管理流程,流程图是以单井产出的实物地质资料为管理单位编制的:实物入库验收→入库登记→实物整理与资料建档→岩心图像采集→数据库数据采集和管理→观察取样。
流程图规定了各主要工作环节所要执行的标准、规定和该环节应完成的主要任务及应采集的数据。管理人员依据流程图从入库验收开始,依次完成各项整理工作,采集所需全部数据资料,最后将岩心、岩屑、井壁取心等实物地质资料上架保存。
执行的主要标准、规程有:Q/DGD1713—91《岩心入库验收标准》、Q/DGD2915.1—1997(5.2)《观察取样规定》、Q/DGD2915.1—1997(5.6)《岩屑销毁规定》。
实物入库后采集的主要数据有:①入库单提供的验收基础数据;②地质钻井原始资料;③岩心、岩屑数据卡提供的基础数据;④岩心图像采集;⑤岩心存放记录基础数据;⑥岩心检索查询基础数据;⑦各种实物数据统计和汇总报表;⑧实物观察取样基础数据;⑨实物销毁基础数据。
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岩心库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在于每个环节的每个管理人员责任明确,按严格的规定操作,不会损毁实物样品或搞乱样品顺序,不会遗漏数据信息,避免了岩心等实物毁坏或岩心上架后存在空白数据等现象。
2.数字化
1999年,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为岩心库配置了岩心图像采集扫描仪,计划将库存岩心全部进行图像采集。但因库房管理人员较少、库房岩心存储机械化程度低,仅靠叉车和人工肩扛搬移岩心,所以这项工作进展缓慢,至今仅完成岩心扫描几千米。今后在继续进行该项工作的同时,计划将微机图像处理软件升级,使图像处理更加清晰,并与信息网络互联。
3.科学研究与服务
利用长期保管岩矿心等实物的优势,岩心库与大港油田研究院共同协作申请科研课题。近两年来,合作完成了“大港油田岩心标准剖面的研究与整理”课题,通过该课题,将标准剖面中所有岩心实物陈列在标准剖面展厅内,剖面长约300m,按地质年代从老到新,按地层实际厚度依次陈列。该课题的研究成果获本系统优秀成果二等奖。
科研单位与实物管理单位共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申请并完成科研项目,既提高了岩心库的知名度,又可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
现阶段服务对象以本油田的研究人员为主,少数为国外地质工作者;待实现数字化管理后,主要咨询、访问者应为国内外地质工作人员。
4.可借鉴的经验与技术方法
第一,岩心库必须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技术方法,制定适合本岩心库的管理工作流程,使岩心管理的每一环节任务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加强岩心库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以便于与社会进行广泛信息交流,扩大社会服务范围,提高自身知名度。
第三,岩心库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储仓库,凭借其管理实物的优势与科研单位、专业院校、生产单位联合,共同协作、共同发展,合作完成科研课题、科普教育、生产任务等项目,达到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目的,同时获取资金支持,促进岩心库自身可持续发展。
五、胜利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状况
1.基本情况
胜利油田勘探研究院岩心库主管单位为胜利石油管理局。库址位于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勘探研究院计算中心院内。
岩心库总建筑面积5209m2,建库初期为亚洲最大的岩心库。由岩心立库、岩心观察室、岩心处理厅、办公区4部分组成。
岩心立库:内有12条巷道,每条巷道有左右两列实物架,每列有40个单体实物架;每个巷道有 640个架位,全库共有 7680个架位,每个架位可存放岩心 12 盒 24m,全库容量18.4×104m。
观察厅:约600m2,是地质研究人员观察岩心和采样的场所。
处理厅:面积约240 m2,主要进行岩心钻柱、剖切、切片、磨片、剖光、烘干、粉碎、γ测量和岩心照拍等工作。
办公区:对扫描后的实物资料进行处理及图像分析。
现存岩心11×104m、岩屑12000盒,包括了1820口钻井的实物资料。
岩心存取系统——堆垛机2台、转移台车1台、3t级叉车1台,用于岩心的上下架、巷道货位的转移、短距离的运输装卸。
岩心研究系统——岩心彩色扫描仪1台(系德国DMT公司制造)及所属计算机处理系统、岩心γ测试仪2台、岩心照拍设备,可对岩心进行彩色扫描及图像处理、伽马测试、荧光照相等工作。
岩心处理系统——单刀岩心切割机3台、岩心钻柱机3台、岩心抛光机6台,可进行岩心样品钻柱、标本制作等工作。
岩心库最早开始运行于1990年。除一些偏远采油厂外,胜利油田所有钻井中的重点取心井和黄河以南所有取心井的岩心都保存在本岩心库中;此外,由胜利石油管理局在外地施工的钻井——主要是在新疆等地区获取的钻井岩心和1958年以前的钻井岩心及从地矿部门收集的钻井岩心也保存在本岩心库中。
岩心库由胜利油田岩心室管理,该室成立于1990年,主要负责胜利石油管理局岩心库管理钻井现场岩心处理描述工作。
该室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从岩心入库开始,到岩心的利用和分析资料整理归档都有详细的规定。
以库内岩心存放排列顺序和单井岩心的出筒顺序及入库顺序为基础,分别建立单井综合、单筒、单盒、单货位四个综合性数据库,实现了岩心数据的微机化管理、数据库上网,可以直接通过信息网进行岩心资料的查询、预约,为地质研究人员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保管人员有3人,一名电器维护,一名开向导车,一名开铲车,另有2~3人做岩心加工。
2.新井岩心、岩屑接收入库方法
(1)岩心检查验收
·全库统一使用橘黄色塑料盒,其外部规格为1040mm×280mm×146mm,壁厚4mm;内部规格为1020mm×260mm×120mm,中间隔板厚3mm、高120mm;总重量不少于3.2kg。岩心盒材质要求——对酸、碱、盐及化学试剂不敏感,尤其对盐酸、食盐不得有化学反应。在-15℃~40℃温度范围内,物理性能无变化;从5 m 高处空载自由落下盒体无损伤;承载能力不小于70 kg。
·岩心盒外侧编号:包括井号、盒号、井段、块号四部分。汉字采用长方形等线体,字高75 mm、宽43 mm、笔画宽6 mm;阿拉伯数字与汉字字体相同,分大小两号,大号字高55 mm、宽18mm、笔画宽6mm,用于井号、盒号;小号字高40mm、宽18mm、笔画宽6mm,用于取心井段、块号。
·岩心盒每格装入岩心长度不得超过90cm,对破碎严重的岩心装入长度不得超过80cm。
·验收发现岩心盒变形或破裂时,应及时更换。
·岩心排放整齐、顺序不乱、无缺失,有方向线。
·有单筒顶底卡片,卡片内容填写认真、齐全。
·单块长度与入库清单分段长度一致。
·对岩心采样位置粘贴标签,尤其是直径样品,应在相应位置放置长度与样品长度一致木板,木板上粘贴采样标签。
(2)填写入库清单与岩心入库
写明地区名称、井号、取心井段、盒数、录井队、地质技术负责人、送岩人、验收人、联系电话、入库日期。
验收后符合上述标准方可入库,并填写岩心验收单,一式两份,一份交汇交人带回,另一份保管人员收存。将入库岩心放入扫描室按顺序进行扫描处理。将岩心按顺序放置托盘上,锁好安全卡子,用堆垛机送到编排的货位上。岩心数据输入计算机内应及时备份。原始数据资料由专人管理。
3.利用服务
周一至周五上午7:30~11:30,下午13:30~17:30;其他时间需要时可以随时开放。
需填写利用申请表,如取样需填写预约单。
岩心采样需经上级领导批准。但带牌号的不准采,有特殊意义的标准层、化石层、对比层不准采。岩心的采取要依据最低需求原则尽量少采。采样后岩心要归回原位。
此外公众可查验存档的其他资料。如:钻井、录井资料,实测剖面资料;岩石学/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岩心分析数据;流体分析数据;钻杆测试数据;矿产产量资料(按井、按矿层、按地区等);其他如开发井年报——内容包括开发井完井井号、完井基础数据表、地层分层数据表、电测井解释油气层统计表和钻井取心数据表。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目标任务可概括为:加强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实践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理论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组织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资料服务制度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技术方法体系,筛选采集形成代表我国地质成果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库藏体系,分析社会需求,开发实物地质资料公共服务产品,形成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产品体系,为管理决策、地质找矿、社会生产、科研教学、科普宣传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理论体系。
以地学理论和公共服务理论为主导,研究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借鉴成功经验和技术方法,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建立实物地质资料的理论体系。
研究国内外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重点调研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以及英国等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工作经验与方法。主要包括:服务对象与服务途径、服务产品构成与开发技术、服务效果等;重点关注澳大利亚等国家在实物资料数字化、网络服务以及虚拟岩心库等方面的进展和成功经验。
借鉴国内相关行业在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技术方法。调研对象主要包括:大庆油田、胜利油田、新疆油田、渤海油田等。另外调研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和广州海洋局等,了解极地考察和海洋地质调查等实物资料服务与产品开发的经验和方法。
调查分析实物地质资料服务需求。调研对象主要是实物地质资料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事业单位(地质勘查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校)及社会公众等。通过座谈、研讨、走访和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了解社会各方面对实物资料的需求,构建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理论。
第二,建立并不断完善实物资料服务组织体系、服务制度体系、服务技术方法体系,形成代表我国地质成果的国家实物资料库藏体系、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公共产品体系。

基于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地质资料资源共建共享——以中石化为例_百度...
答: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生产人员对地质资料的网络化利用需求越来越高,需要我们加快地质资料资源建设。为了提升资源建设效率,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提出基于标准化与信息化建设的地质资料共建共享,旨在依托标准化与信息化手段,通过共同...

强化管理 提升石油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水平
答:在西南油气分公司的正确部署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分公司地质资料馆全馆员工多年来的辛勤努力,地质资料馆全面开展了石油地质资料信息化的建设工作,研究开发了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及分布式管理平台。通过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

馆藏地质资料档案数字化成果备份实践
答:因此,如何确保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真实可靠、完整安全并实现长期可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重点阐述了馆藏地质资料数字化成果数据备份流程,以及数字化成果备份工作的实践体会。关键词 地质资料 数据备份 载体 随着信...

采油工程地质资料管理及综合应用研究
答:摘要 近年来,孤岛采油厂紧紧围绕采油厂信息化建设实际,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求新求变 求精求细”为目标,从数据质量和数据应用两个方面入手,逐步完善数据覆盖面和数据质量,建成“可用、可信”采油工程地质资料数据库,在总结、提升...

紧把时代脉搏,提高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
答:摘要 时代的发展对地质档案信息化管理要求愈来愈高,迫切要求建立地质档案信息化系统。本文根据河北省环境地质勘查院地质档案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建库前如何对地质档案管理模式进行剖析和分类等方面展开了探讨,提出了今后档案信息化发展的方向。 关...

信息化条件下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的思考
答:摘要 通过地质资料汇交实践,提出只有领导重视,在技术与政策上予以支持,资料管理人员通过创新和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完善汇交制度和标准,加大监督指导力度,才能实现信息化条件下地质资料事业的长足发展,为扩大内需服务。...

油田地质档案中非结构化数据管理模式探索
答:采用基于.net和Web Service体系架构,为信息的共享和协同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2 非结构化数据管理应用解析 西南油气田按非结构化数据管理的技术架构开发并组建了西南油气田地质资料管理平台体系,对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实现了6大功能:非...

油田地质建模技术
答:1997年开发井钻井随钻地质研究中,使用新引进的三维地质统计随机建模软件(RMS),摸索建立了该油田西高点的三维地质模型。 根据开发井随钻过程的钻井结果,运用地质、地震、测井及油藏测试等资料,用软件的三维一体化定量描述技术,预测井间构造...

RFID 技术与馆藏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
答:地质资料安全与社会化服务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提出的“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建设与维护中MAPGIS 应用实践
答:随着地质资料信息化的发展,对地质资料信息需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储量空间数据库建设与数据维护工作,是我省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促进地质资料深化利用过程中,地质资料为矿产资源储量空间数据库建设与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基础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