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中高段学生自改语文作文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作者&投稿:蓍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培养小学中高段学生自改语文作文的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人类新生代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但是,人类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知识不变,需要具备自学能力的要求不变。一个有自学能力的人,他总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知识体系结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去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自学能力,就是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自学,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做学习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读书、思考、提问、记忆、练习;自己安排时间,处理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己查资料,找窍门,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和方法。所以自学本身就是创造力的培养和锻炼,善于自学的人将来也善于研究,善于工作,善于生活。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我国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学习,他们就可以运用自如地探求课外知识,吸收生活的养料,汲取文学的雨露阳光,从而形成扎实的语文根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自学能力的养成不仅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可使语文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工具。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来促进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以下试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作些浅析。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是自学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鼓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这篇游记游览顺序是什么?在游览双龙洞路上,先由外洞进入内洞有哪些所见所闻吗?路上什么样的景色?这篇课文突出了双龙洞的哪些特色?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 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大江保卫战》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树立自学的信心是自学语文的关键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养成各种良好的自学方法是自学语文的核心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终生受益。 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自学时,不进行合理引导,而是放任自流,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既无法驾驭,又达不到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在一定原则要求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参与、创新等多种方式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 一) 巧设疑问,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些学生,教师让他看书,他既不动笔,又不动脑,只是走马观花,书上和笔记本上空白一片,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教师必须先布置好学生自学的任务,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用笔划出生字词并查字词典,划出关键句段并认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篇课文作充分的研究,并通过几个有概括性、诱导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会有的放矢,达到自学的目的。
( 二)让学生自讲自练。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并非是老师和其他学生完全分离的埋头单干,其实质应是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和创造。例如,我每次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就要从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中抽出学生代表,让他们分别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和老师讲解他们的答案、思路以及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专门把其中有错误、有疑问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来让学生探讨,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正和表扬,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点拨后再去认真总结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去独立地做课后练习或其他资料上的习题,真正形成“自学——自讲——讨论——点拨——总结——自练”的参与型自学模式。
(三)让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在检验学生自学结果和总结学生自学经验时,教师的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交流也绝不可少,他们可以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和总结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作文教学时,很少先去改学生的作文,而是要在学生互相评价和改正后再连同他们的评价一起点拨。其实,学生阅读同学的文章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而且非常认真,这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多采用朗诵美文、背诵课文、表演童话故事激发兴趣,用故事会、小文学家等为学生开辟文学乐园;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多采用辩论会、文学家大比拼的形式为学生开辟乐园。
但教学活动中不能将学生分出“优生”“学困生”而区别对待,否则教育的结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并且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自身优秀的学生,老师要把他树立成为本班的榜样,在本班起到示范领头的作用,而对学困生则更应该把他们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它看作被动的,有待于喂给知识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多的关注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慢慢他搞他们的能力。
四、养成各种良好自学习惯 是自学语文的保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基本的自学习惯包括: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按照读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预习应做到四步:一画:默读课文,默读之后,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切勿读完了便勾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分: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答:尝试性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四提:提出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课堂上带着期望而来,就有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发挥主体作用,把功课学好。 在这里,我要着重谈一下默读,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不动唇。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
(1)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以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
(2)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3)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一边看句子,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
(4)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默读过程中,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
(5)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默读中,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
(二)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
在听说读写中,教给学生三种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习惯。一记,在听说读写中,凡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先记下来。二查,用三种查字法的任意一种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词。三联,联系上下文看字、词出处的语言环境。四选,根据上下文选择字义词义,作出判断。五俗,用自己的话将字义词义通俗的表达出来。比如教学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中的“举”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该字的意思为:(1)全(2)向上伸(3)向上抬。联系上下文我们选择(3)。
(三)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以审题为例,有的教师这样训练:1、指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词语提问。2、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3、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课堂教学不是更有质量和效率吗?
(五)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收作业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后,可少评或不评。
保证让学生每天有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包括少儿书报、少儿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精彩文段,还可以是漫画创作,学生自行设计,自得其乐。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和鉴赏能力训练。
(七)勤于动笔的习惯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倾诉,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写下来,坚持小练笔,坚持写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办班级黑板报,编个人作文集等都是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好办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增强了参与意识,形成了良性循环。
(八)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著名论断。它就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
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最后, 要培养学生自己写学习小结的习惯。课后复习在一课书学完后,抓住课后作业题进行复习。单元复习放在一组课文学完之后,写出该组的重点来。期末考试指学期终结前的复习,抓住字词句篇几个重点,归纳复习,写出复习总结,学年复习放在暑假,自学复习提纲,按提纲抓要点,再写出小结,最后有条理地记忆。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的、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会思、善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常讲革命先辈和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杰出人物成长的过程,理解他们崇高的境界,使学生认识到为祖国为人类进步而奋斗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力量源泉,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发愤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学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作文自改能力~

一、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模式,落实学生自改作文的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实际上,一个学期共7个单元,每个单元含练笔学生要写两篇作文,一个学期每个学生至少写14篇作文,一个班按50人计算(实际往往不止50人),一个学期教师要批改作文700篇,平均每天要批改7篇左右,既要写总批,又要有眉批。每次批改作文,教师都要煞费苦心地揣摩作文评语。于是批改作文成了语文老师最头疼的苦差事,可是你忙上十天八天后,作文逐本精批,篇篇细改,而学生发到作文本的第一件事是看老师评的等级,至于老师辛辛苦苦写的眉批总批,他们并不细细体味其中的意思,更不要说按老师的要求修改了。这正如叶圣陶先生指出的教师“本本批改,而所批所改或当或不当,询之学生,学生又不尽明晓教师之用意,如此者即属劳而少功”。对学生而言,教师的精批细改一次又一次地剥夺了学生自行修改作文的机会,整个评改过程动脑筋的是老师,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地位。正是教师的包办代替人为地养成学生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发展。其次,教师的批改以教师一人为主,一手包办,即“一言堂”、“一贯制”,教师的评改成了学生作文的最终定论,成了最权威的标准。实际上,由于受时间、精力、能力的限制,教师的一支笔、一张嘴,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评改作文写评语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对全班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做到面面俱到地批改,有时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甚至对学生的作文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导致作文指导的低效和偏误。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提出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教学建议”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评价建议”提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从以上引文可见,新课标已明确提出学生自改互改作文的要求及作用,所以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精批细改模式,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使习作评改成为由老师主持开展的“精神聚餐”活动。
  二、精心引导,逐步放手,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的能力
  小学生修改作文刚刚起步,离不开教师的指导示范,需要教师逐步教给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决不能一蹴而就。具体训练步骤如下:
  第一步,由教师示范批改作文。
  1.示范使用统一符号。初学修改作文,教师要求用统一的修改符号,给学生一个示范作用。修改符号包括常用的删、添、改、调、换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作文放在投影仪下,用规范的修改符号删、添、改、调、换,做修改示范。学生通过大屏幕清楚地看到整个修改过程,强化每个符号的意思,在今后自改、互改作文时有章可循。
  2.示范修改步骤。实践证明,学生互批互改,首先是“读”。因为受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学生对于语言的感觉主要是从朗读中获得,特别是水平中下的学生,让他们默读作文,很难找到毛病,但只要读出声来,借助声音刺激,凭借语感,他们就会发现习作中哪些语句不通顺,哪些句子不完整,哪些词句拗口,哪些是错别字,哪些标点不当,哪些行款格式和书写不规范,甚至边读边推敲、揣摩,还能发现同一个内容、同样一个意思,可换上不同的说法或用上更好的词汇、句式及修辞手法。学生互批互改第二步是“想”,即围绕本次作文训练要求,想一想习作是否根据相应的要求选材、谋篇布局,内容是否具体,详略是否得当,感情是否真实;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应该怎么改,这些问题都需要仔细思考,认真揣摩。有把握的可直接在作文本上做记号,没有把握的可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交流。第三步是“议”,互批互改后,学生应仔细读一读自己或别人的作文,有不同修改意见的可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共同批改、共同讨论的方式,既可梳理自己的思路,也可以梳理别人的思路,在彼此不同思想的碰撞中相互刺激、相互整饬,达到共同提高作文能力的目的。
  3.示范写眉批。作文批改含有“批”和“改”两个部分,批分眉批和总批。一般来说,眉批是就作文的某方面具体给予启发,着重解决个别和局部的问题,通常是教师选择好、中、差比较典型的作文,置于投影仪下,从眉批的内容入手,一步一步地教学生批。第一,指出字、词、句的正误优劣。如一篇作文中出现这么一句:“我被妈妈诚恳的话激动了。”显然,“激动”一词用得不当,眉批写上:“将‘激动’改为‘感动’是否更恰当?”这是以商量式的口吻纠正用词不当的。有的语句不通顺,也要在眉批中指出。如:“妈妈一走,就从冰箱里偷偷取出冰激凌吃。”眉批:“这句话中是谁偷吃冰激凌呢,请补上。”相反,对精彩优美的词句更需要在眉批指出给予鼓励,如一学生在《钥匙》一文结尾写道:“如今我一看到爸爸右手那条细长的伤疤,不禁叹道:这个钥匙锁住了我的‘宝贝’,也锁住了我的心房,而真正要锁住的是我的任性啊!”眉批注:“排比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你的内心感受,篇末点题。”第二,指出文章层次脉络是否清晰。第三,指出作文中所用的写法。除了从眉批内容上进行指导外,还要提醒学生在给同学的习作写眉批时,批语尽量准确、具体,即应把什么地方好、为什么好,什么地方不好、为什么不好,写清楚明白,才能使人受到启发。批语以鼓励为主,从正面点拨,以商量式、建议式的口气写,切忌简单讽刺挖苦。   4.示范写总批。总批写在习作的末尾,是对全文作总的评价或提示,一般对照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去评价。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经历、个性特征等不同,写作能力有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总批侧重点不尽相同,既要注意作文的总体要求,又要根据这种差异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总的原则是把“果子”挂在不同的高度,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跳起来摘到。老师在示范写总批时,一定要选取班上比较典型的好、中、差作文进行批改,向学生说明清楚怎样写批语,为什么要这样写。例如,对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激励他们,保护其积极性,又要严格要求,从习作的构思立意、谋篇布局、谴词造句等方面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对中间水平的,要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之处,争取进步;而对写作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只要他们的作文格式正确、书写工整、语句通顺、言之有物,都给予鼓励和肯定。总批的层次性使程度不同的学生都各得其所。这一环节实际操作起来比较难,有些学生写作文都有困难,更不用说给自己和别人写总批,但只要持之以恒,仍有成效。教师示范修改作文实际上是一个使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的过程,学生不仅懂得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步骤,还认识到作文应怎么写,不该怎样写,可提高学生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的能力。
  第二步,师生共同批改作文。
  教师示范指导批改,其目的是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当教师示范改了几回之后,就应该让学生参与修改作文,使他们在实践中巩固课堂上学到的方法,形成能力。具体作法是: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选一两篇典型性和示范性的习作,组织全班同学按照一定的步骤,运用老师教给的修改符号和修改方法集体讨论、修改。同时,教师做好巡视和指导,要是学生没有想到的,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知道“改”的“所以然”。评改完,教师及时总结这次评改作文学生哪些方面取得了进步,哪些方面还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普遍问题,着重辅导。这样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多向的互动,让学生直接感知批改的全过程,直接训练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从中习得自改方法。
  第三步,培养骨干,成立批改小组。在经历了教师示范批改和师生共同批改两个环节之后,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很快掌握了修改作文的方法,这些学生自然成了作文修改小组的骨干力量——小组长。有多少个小组长,就可以把其他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分为几组,一般每个组的成员不超过6人,每个小组均由良好、中等、偏差三类学生组成。小组长对全组作文总负责,评评组员的作文布局谋篇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说说每个同学作文好在哪里,哪些地方不足,应该怎样修改,负责写总批。其他组员负责检查本组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和标点,标出好词好句,字迹端正、能力较强的组员负责写眉批。小组在批改作文时,教师巡视,鼓励学生大胆评议,遇到小组内有争议的问题,及时给予点拨指导。
  第四步,全员参与,合作探究批改。当第三阶段进行了一个学期之后,大部分学生具备了修改作文的习惯和能力,教师有意识地在第三阶段的基础上拔高要求,即在一个组内,每个学生都应当独立批改作文,参与写眉批和总批。他们根据作文要求,在总批中评点自己作文的优缺点,小组成员再互相交换作文本互改,写上眉批和总批,署上名。学生自评互改作文,不仅准确记住了作文的基本要求,还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修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次换改,每个组员都有当组长的新鲜感,增强了积极性和责任感,形成了研究性的学习气氛。
  第五步,教师检查,反馈讲评。提倡学生自改互改是否意味着教师可高枕无忧呢?不是的,学生自改以及共同修改,并不能完全替代教师批改。作文本收上来之后,教师应检查一遍,适当调整不合理的评改,给评改者打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促使他们逐步提高评改能力。检查核实后,教师针对作文的实际问题认真评讲,这也是对学生作文指导的继续和延伸。讲评完毕,再挑出十几篇写得好、评改得好的文章,张贴在教室作文专栏上,供学生阅读。一学期之后,将这些文章收集起来,装订成册,写上序言和目录、插图,配上精美的封面,作为学生劳动结晶的见证。
  实践证明,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不但减轻了教师批改作文的劳动强度,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因为在小组合作批改中,每个学生必须揣摩品味、欣赏辨析,他们思维活跃,讨论热烈。这个过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修改水平都得到了提高。自改互改这种形式不但发挥了群体的作用,也调动了个体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小组合作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每个学生必须积极承担责任,相互支持、配合、促进;学会倾听、感激、宽容,知道与人沟通;学会互相帮助,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学会欣赏他人,欣赏自己,促进学生健康个性的发展。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一、加强自改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自改作文是打破传统教师批改学生作文的一种创新方式。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备受教师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学生刚开始进行作文自改时,容易掌握不准自改的方向以及正确的规范作文的标准,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因此,为了把不利因素尽量降到最低,让学生都能够在习作中发挥各自的真实水平,教师要积极地给学生进行指导,从而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首先,教师应按学生的不同习作水平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高年级学生虽说都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对习作也有了一定的概念,但是不见得每个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样的。所以在学生自改作文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状,在接下来的辅导中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把学生分成小组,并且选出小组长,让习作能力强的带动弱的,这样可以保证课堂纪律的管理,也能提高上课效率。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着重于给学生指明作文的总体框架,比如文章主题、文章结构等。在指导时,教师扮演辅助的角色,尽量激发学生对习作要求的理解力,触类旁通地引导。
其次,激发学生的自主习作兴趣。学生在固定模式下习作,缺乏开拓思维的机会,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当进行自改作文时,学生可以自己做主积极融入习作培养的集体,这样他们思考问题的空间格局也变大了,很符合他们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性,很活泼、富有想象力,这无疑也增加了他们对语文习作的兴趣。
二、引领自改规范,统一自改符号
教师要引领学生做到自改规范,首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批改学生作文的方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才不会误导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标准要求下会更加遵循一定的步骤规范批改。从目前新课改的要求来看,变化最大的就是对写作的要求普遍增加,所以为了达到要求,作文一定要具有规范性,在自改作文时的要求也会相应提高。其次,高年级学生的作文不会很复杂,主要注重学生的细节问题。学生在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会随意批改,学生的作文卷面也很乱,这不符合习作的要求。每当老师要求学生自改作文时,就必须给出自改的符号,统一自改规范,这有利于学生检查自己的错误和加强对习作的巩固。比如在细节上有人称的变化问题,有标点符号的修正问题,有格式的要求问题等。对人称问题应该用红色笔修改,并且要把人称的用法写在旁边,这样的问题犯错次数也要写出来。假如标点符号用错时,也要用红色笔标出来并修改。一旦自改作文的规范被统一,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就不会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学生在修改作文时会更加有成就感而不是疲惫感。
三、指导自改方法,形成自改习惯
学生在自改作文时要逐渐培养出自改习惯,这样对作文的标准会有更深的认识。教师的指导要做到位,否则学生一旦形成不好的习惯,不仅影响了其他同学的自改方式,还阻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提升。要想拥有自改的好习惯,学生就要对自改的方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首先,对于不同的作文体裁,它的批改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人物描写的作文,要注重人物外观和内心的描写,同时还应指导学生在人物神态、细节的刻画时的用词处理问题。而在对一类事物进行描写时,要能够进行用词的归类等。如一位学生在写作中写“今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显然是不正确的,应该在批改过程中把“万物复苏”改为“万里无云”。在用心培养学生的自改方法时,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还让他们在用词时注意养成一些良好的习惯,避免张冠李戴。其次,在对作文修改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朗诵自己的作文并且谈谈修改前后的作文相同点,在课后还要学生把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也可以互换批改作文,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其他同学的写作方法,还可以提醒自己该如何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对于好的范文,教师把它们贴到“学习园地”,供学生欣赏。良好的自改方法是一系列的措施,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步,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自改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飞速进步。
四、强化自改训练,提高自改能力
卖油翁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启示“熟能生巧。”拥有好的方法,如果不加以训练,则达不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在自改作文时,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严格对待。在自改的过程中,教师要让训练的内容多样化,训练的方式具有奖励性。
首先,训练内容多样化。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为最终目的。习作的题材是来源于生活的,而在加强自改内容的丰富性时,应让习作回归生活。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自改训练,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把社会热点向学生展示,并现场让学生习作并自改,这是一种高强度的训练模式。学生在现场的氛围中,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重点,从而在自改时才能抓住一些细节的描写。
其次,对于学生自改能力的训练有时容易导致学生疲劳,这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自改作文的评比结果,给每个小组,甚至每个突出表现的学生以奖励。奖励是学生在习作上形成你追我赶的动力因素,学生在训练中的热情会逐渐增加。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杵也能磨成针”。在自改作文的巨大困难前,加强对学生自改作文的训练,也会使学生在写作能力上取得突破性的进步。
学生自改作文比教师帮学生修改作文的意义要大得多。自改作文时,学生对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方法、写作注意事项会有一个本质的认识和长久的记忆,这将会极大地增强高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面对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新时代的要求,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并制定理想的方案,为学生提供一套良好的自改作文的方法,从而提升小学生的习作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写作水平麻烦告诉我
答:而仅仅凭课内写作的时间来练,未必也太少机会让学生去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好的文章又何从谈起呢。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高年级明确规定的写作教学要求是使学生“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⑧。这样的目标我们怎样使学生达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多练习片段多记日记.。练习片段,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容易...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研读语文教材的能力 30
答:3、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质疑是源于学生能够自我尝试,自己发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以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发展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答:师生都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甚微。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一、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作文,让学生把握要点,培养其写作的灵感 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

如何做好小学语文作业的批改
答:每隔一段时间后,就将学生的错题(或变式题)抄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寻找错的原因。对于个别学生,可进行个别讲解,直到他掌握方法为止。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细心改错的习惯,又能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如何进行习作评改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答:评改过程应主要体现在作后讲评和训练学生自主修改上 传统的批改就是“精批细改”,教师怎能不累,效率从何谈高。学生应付了事定了初稿,教师则埋头修改包定稿,这哪是老师简直是“纠错”保姆。《新课标》对学 生作文训练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因此,我认为“必先正其视听”,要...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浅谈 一、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时间 1、不妨给自己定一些时间限制。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如果可能的话,...

如何培养孩子的作文能力家庭教育四年级教案
答:结尾这样改你有何用意?你觉得你改后的作文最大的优点是什么等等。孩子想到的让其自己说,孩子没想到的,教师相机点拨,让孩子知道"改"的"所以然",从而提高作文自改能力。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记"导"为主线的原则,并弄清"导"的内容,掌握"导"的方法,把握"导"的时机。教会孩子做...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答:琼海市长坡镇中心学校长山园小学 王益利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自主学习强调的是自由、自主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

浅析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答:重点阐述了作为21世纪的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哪几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关键词】:自主学习 转变角色 创设情境 指导教学自1992年新课程改的推进,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已登上语文教学的舞台。但由于经验不足和新课程理念的不足,许多老师表面上...

如何培养高年级孩子自主学习
答:所以父母应当引导自己的孩子选择掌握目标,应当多问孩子“今天学会了什么”而要少问“考试考了第几”。区分男孩女孩 6 男孩和女孩对成功的定义是不同的。男孩往往认为在团体中获得较高的地位是成功的标志,而女孩子更多的认为把一件事情做好才算成功。作为父母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不要任意的规定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