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投稿:斋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创设情景,使学生萌发自主学习的愿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善于模仿,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又较容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力并能持久。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
农村的孩子社会交往活动很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较内向、害羞。教师应以平等的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以贴近农村生活反映农村学生的需要,从他们的世界出发去打开学生知识的大门。使学生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提倡自读自悟、自学自得。
二、授人以渔,挖掘学生潜能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挖掘其潜在能力。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通过交往互动,师生间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和谐和自由”,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会不断得到巩固、增强。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以心理上的、学习中的自由,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有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有选择学习伙伴的自由。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由,有利于学生调整好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学习中,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充分参与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尽量多提供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自始至终在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中参与,让每个学生能全员性参与,让学生全方位参与。特别是善于发现中下等学生的学习长处,尽可能多给予其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享受参与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当学生进入自由的充满情感的学习状态时,就会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自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情感,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其语感、想象、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理解与感悟的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面对求知欲很强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发展出健康活泼的个性。例如学完《颐和园》一课,让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知识,画示意图,并作导游,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路线与绘图相结合、有的在路线图上配上景点说明。再加上学生们的绘声绘色的导游词,学生的创造才能通过这样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二) 教给学习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孩子见识少,基本上没有家长辅导,又不懂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首先掌握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课文?怎么学习?其次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最后学生按学习目标去学习,去交流。学生根据“自读提示”以自学为主,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方法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样以来学生总结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在这种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建立村学习小组,要求以村学习小组,在一起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复习。让学生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鞭策以帮助外出打工家庭、知识水平有限的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情绪,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兴趣浓厚,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台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辩论等,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如:(辩一辩)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课堂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学习。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二、(演一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3、(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如教学完《晏子使楚》后安排了小记者活动。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晏子”、“楚王”、“大臣”的同学提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才有哲理性。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
活动方式很多,但要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三、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自觉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回答问题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我常走访村学习小组辅导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如:每次作业,要求学生相互检查。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评,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每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久地培养,语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四、积极评价策略,增强孩子信心
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老师的表扬能积极推动他们的学习。运用富有灵活性的表扬语肯定学生,他们会因此而继续努力。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但教师母爱般的关怀,能激励学生自信地学习。平时,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课堂上表现最活跃的学生和进步的学生,经常给予积极的鼓励。特别是有点淘气顽皮的学生,他们的逆反心理极强,但他们却需要真正发自内心的母爱般的关怀。因此,每当这些学生哪怕是表现出一丁点的进步,我都会依在他们的身边,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是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来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激发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教师评价的时机要适当,要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的热情的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好语文的热情。同时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要做出不同要求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教师的评价要以肯定、鼓励为主,同时注意评、导结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变,适当地还可以运用微笑、点头等体态语言,表示对学生的期待与欣赏,另外评价者还可以是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对同伴的评价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宽松与自由,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素质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和塑造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是科学的、前瞻的教育,体现了现代教育所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创造性的时代特征。这就要求21世纪的教师,必须站在教育发展的“昨天”与“明天”的新旧契合点上寻求自己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成为了时代的主潮流。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从《新课程标准》所透露的信息来看,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将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学习和探究知识,并将此种意识形成为一种具有长期性特征的学习品质,提高学习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最终促进教育事业的深入发展。

而我们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家长文化层次比较低,又忙于生计就很少时间来指导学生在家的预习、复习等,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多,不会阅读课外书籍,不能有效获取课外知识以拓展知识结构和知识面,更谈不上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学校在教学上还存在着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的现象,学生的学习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难以实现。我们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在学校更全面地、更好地实施新课程,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形成新的教学指导行为,实现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教给孩子终身享用的知识与本领,为孩子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必须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我们农村的孩子更是面临着:父母在外打工,无人管;家长文化不高,无法辅导;再加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学习十分被动,以至厌学。面对这一系列问题,培养农村学生自主学习势在必行。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习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创设情景,使学生萌发自主学习的愿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儿童富有好奇心,善于模仿,他们对一种新语言的学习往往产生强烈浓厚的兴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儿童的注意力又较容易分散,唯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能集中注意力并能持久。因此,一个成功的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使他们乐学、善学、会学。

农村的孩子社会交往活动很少,生活视野比较封闭,个性心理较内向、害羞。教师应以平等的尊重、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以贴近农村生活反映农村学生的需要,从他们的世界出发去打开学生知识的大门。使学生有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能给孩子春雨润物般的熏陶,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自觉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提倡自读自悟、自学自得。

二、授人以渔,挖掘学生潜能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由老师牵着学生走。独立思考是自主学习的重要特征。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挖掘其潜在能力。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在一定的指导下,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需求,终生受益。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工夫,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求,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悟发现,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分析讨论;在教师悉心的渗透和指导下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要通过交往互动,师生间建立起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激发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兴趣,从而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感到“和谐和自由”,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才会不断得到巩固、增强。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最大可能地给予学生以心理上的、学习中的自由,有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自由,有支配学习时间的自由,有选择学习伙伴的自由。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自由,有利于学生调整好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学习中,学生只有全身心地充分参与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尽量多提供机会、创造机会,让学生能自始至终在整个学习的全过程中参与,让每个学生能全员性参与,让学生全方位参与。特别是善于发现中下等学生的学习长处,尽可能多给予其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充分展示自己才能时享受参与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增强学好语文的信心。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敢说、爱说,甚至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当学生进入自由的充满情感的学习状态时,就会不断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和想象能力,就会自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品味情感,就会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促进其语感、想象、思维的发展。从而真正做到理解与感悟的交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交融。面对求知欲很强的学生,教师要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发展出健康活泼的个性。例如学完《颐和园》一课,让他们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课本知识,画示意图,并作导游,学生兴趣盎然,有的路线与绘图相结合、有的在路线图上配上景点说明。再加上学生们的绘声绘色的导游词,学生的创造才能通过这样有情有趣的教学形式发挥得淋漓尽致,其个性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二) 教给学习方法,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农村孩子见识少,基本上没有家长辅导,又不懂学习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首先掌握这是一篇什么类型的课文?怎么学习?其次师生共同制订学习目标。最后学生按学习目标去学习,去交流。学生根据“自读提示”以自学为主,立足于“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方法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学习、思考,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作点批注的习惯;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样以来学生总结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欲望,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能以较高的效率全面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循。在这种方法中,小组合作学习起到及其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后,建立村学习小组,要求以村学习小组,在一起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预习、复习。让学生们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鞭策以帮助外出打工家庭、知识水平有限的学生更好的学习。
(三)开展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情绪,能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思考、探索,从而提出问题或新的见解。激发学生的兴趣,目的在于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兴趣浓厚,借此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问题,培养学生由问题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要善于创设各种问题情景,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入的问题台阶,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辩论等,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和吸收。如:(辩一辩)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课堂中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来学习。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二、(演一演)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他们总希望老师给予表演的机会,使他们能充分地展示自我、施展才华。教师可选择教材中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情节有趣的课文让学生“当当小演员,亲自演一演”;3、(访一访)让学生当一回记者,采访充当课文中人物角色的同学如教学完《晏子使楚》后安排了小记者活动。选一位同学扮演记者角色,向扮演“晏子”、“楚王”、“大臣”的同学提几个问题。当记者的同学只有对课文有较深的理解,所提的问题才深刻;被问的同学也只有熟悉课文中的人物,说话才机灵、流畅,才有哲理性。这种形式的活动放在课文教完后进行有助于巩固学习所得,学生也喜欢。
活动方式很多,但要不拘一格,具体选择哪一种应有针对性;活动原则应突出开放性、主体性、挑战性;活动目标应致力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诸如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课堂教学活动多多益善,因为它好比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动机。
三、持之以恒,养成学生自觉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对学习习惯的培养。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回答问题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课外,我常走访村学习小组辅导学习,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如:每次作业,要求学生相互检查。作文草稿,学生先自改、互评,查寻自己的疏漏,养成细心作业的习惯。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画、摘,每人都有摘录笔记,每周进行笔记传阅。不断积累新知识,及时解决新问题。习惯的力量是一种自然的力量。语文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语文教师持久地培养,语文课上,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提高“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控制”的能力,并逐步达到自动化。
四、积极评价策略,增强孩子信心
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老师的表扬能积极推动他们的学习。运用富有灵活性的表扬语肯定学生,他们会因此而继续努力。激励性的评价,能给学生以帮助,给学生以鼓励,给学生以信心。评价中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及变化发展,既关注水平,更要关注学生情绪态度。老师的评价如“很有自己的见解”、“你肯动脑筋”、“分析得很准确”、“读得真仔细”等。这些激励性评价创设了一种让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氛围。但教师母爱般的关怀,能激励学生自信地学习。平时,我在教学中,时时注意课堂上表现最活跃的学生和进步的学生,经常给予积极的鼓励。特别是有点淘气顽皮的学生,他们的逆反心理极强,但他们却需要真正发自内心的母爱般的关怀。因此,每当这些学生哪怕是表现出一丁点的进步,我都会依在他们的身边,轻轻地拍拍他们的肩膀或是投去一个肯定的眼神来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学习充满自信,激发他们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教学中教师适时的肯定、适度的鼓励、积极的评价能有效地维系学生参与的热情,是推动学生不断进取的催化剂。教师评价的时机要适当,要及时地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及时给予积极的热情的肯定,这样有利于学生增强信心,提高学好语文的热情。同时对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要做出不同要求的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教师的评价要以肯定、鼓励为主,同时注意评、导结合,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评价的语言要丰富多变,适当地还可以运用微笑、点头等体态语言,表示对学生的期待与欣赏,另外评价者还可以是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对自己、对同伴的评价中来,让学生感受到教学氛围的宽松与自由,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的热情。
总之,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真实体现。我们的农村教师只有让课堂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农村学生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要成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教师的教学不能只使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和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展示知识发展的无限性和无穷生命力,让学生体验到探求的快乐,思考的兴趣,创造的愉悦。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之一。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当好“导演”,使学生的“演技”得到进一步提高,这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答: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②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心理学告诉我们:“有疑则有思,无疑则无思。”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不轻易苟同...

如何去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和学生平等交流、心灵互动,不要高高在上,板着面孔;也可以运用课本知识,风趣、幽默地进行发挥,这样也能渲染气氛,感染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二、从方法措施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的能力
答: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缺乏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即使他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可能得到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教师都有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都希望能有效的实现和完成。小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有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发展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过程,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
答:在高效课堂指导下,我认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应成为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方面,教师得转变观念,相信学生有自学能力,并着力去培养开发他们的这种能力。很多教师对学生一看就明白或稍微思考就能明白的知识去详细讲解,其态度可谓认真负责,但效果较差。一堂课讲下来,结果自己很累,学生也没有尝到学习的...

小学生都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那该如何培养呢?
答:小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的指导,依赖于老师布置的习题和练习册的指导。特别是在孩子作业量过大的现状下,孩子很少有自觉单元复习和总复习的习惯。这样不利于孩子总结性复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的培养。综合复习不仅有助于巩固本单位或学校的知识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家长在周末...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答:在作业设计的时候,也要设计有层次、有坡度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四、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将使他们受益终身。我是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的...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答:你好,要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要学会如何阅读,因为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其训练原理就在于激活我们“脑、眼”潜能,培养学生直接把视觉...

如何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答: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答:生活里有两类情况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类是用事情本身惩罚孩子(的选择),比如中饭不好好吃,下午肚子饿了,就必须忍着,前因和后果,都是他的选择;另一类是一些无法用事情本身来惩罚孩子(的选择),比如做作业磨蹭,学习不用心。很多家长对于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一种抓狂的感觉,哄也不行,骂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