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德、信,各是什么意思? 仁义礼智信每个字代表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道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人生七大纲要,是儒学之中的基本概念,学者不可不知,故分别简述如下: 一、道 “道”之本意是道路。人们离家外出劳动,达到目的后回家,从离家到回家,经过的路是一个圆满的有规律的过程。故称为“道”。“道”与“路”并称,不过“道”作为一条路是有始有终,环形的通达的有规律的一条路。 “道”作为人生之路,是了生脱死,活得圆满,死得自在,生得光荣,死得伟大,生尽其用,死得其所之路。 “道”作为事业之路,是善始善终,始终圆满。动必有功,静必有获,动静自在。小以成大,大以爱小,小大一体之路。所以说,一个人一生做事有功,做人圆满,便被称为有道之人。一个人学习到了成功的真理,称为闻道。 后来,人们把道变成了成功过程的代名词,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从本到末这个整体,便是物之成就之道。从始到终这个过程,便是事之成功之道。成功地把握物之本末,事之终始,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成功者,这就是成道。 道之衍生名词很多。例如,“道理”即合情合理合法,能使人获得成功的理论。“道德”,利人利己的多方面的整体获得。“大道”,大的成功规律。“人道主义”,以成就人为目标的一种理论思想。“白道”,光明正大的人生道路。“黑道”,不能见人的丑恶的人生道路。 二、德 “德”,多方面的进步和获得,并且是与大家团结一体,共同获得。 一个人天天勤学好问,则智慧通达;一个人时时干事创业,则财富俱足;一个人日日获得,则自信而且无畏,生活在快乐中。这个人在多方面进步和获得,为自己谋幸福,这就是“福德”,即有福于自己的获得。 为自己幸福而积累获得,即“积福累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领导的支持,亲人的拥护,所以说,是与大家团结一体,共同获得。正因为如此,这个人在发展自己壮大自己的同时,便有了贡献大家,造福于大家的义务。 为了知恩报恩的理念,一个人天天奉献自己的智慧,使别人由迷惑走向觉悟;一个人时时奉献自己的财富,使别人由贫穷走向富有;一个人日日奉献自己的无畏,使别人从自卑走向自信,生活在快乐中。这个人在多方面进步和获得,为大家谋幸福,这就是“功德”,即有功于别人的获得。 为别人幸福而积累获得,即“积功累德”,便会得到老师的厚爱,领导的青睐,亲人的慈爱,所以说,是与大家团结一体,共同获得。正因为如此,这个人在奉献自己的同时,便把自己这滴水融入了集体的海洋之中,获得了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和广阔无边的发展空间。 一个人不知上进,没有实力,便会被大家瞧不起,这是因为他没有福德。一个人虽有实力,但是不知道为大家服务,便会被大家冷落,成为孤家寡人,这是因为他没有功德。所以说,懦弱无能的人生不足取,因为他不能造福于自己,没有福德。自私自利的人生不足取,因为他不能有功于别人,没有功德,会失去大家的支持,失去永恒的发展动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这种人在缺德中堕落,即是缺德鬼。 有的人福气很大,对大家贡献也很大,受到大家的拥护和敬仰,这种人被称为“大德”,即有大福德和大功德之人。这种人“德高望隆”。“德高”,即功德高,有大功于大家。“望隆”,即福德大,拥有崇高的名望和地位。 “品”与“德”连称,便为“品德”。称赞某人时,常称为“品德高尚”。“品”为品位或档次。“品德”是指此人福德和功德两方面的档次和品位。“品德高尚”,是说此人,无论福德还是功德,都位于一个高的档次或品位。 “道”与“德”是两个分别独立但又关系密切的概念。有得必有失,若一个人福德和功德,高度发展,整体获得,圆满获得,没有失去,没有残缺,该得到的全得到了,便不再称为“德”,而是称为“道”,“道”是人生的全面成功和整体获得,是人生最崇高的理想和大志。因此,夫子云:“志于道”。 “德”相对于“道”来说,是人生的阶段成功和局部获得。每天都有进步,都有获得,日日更新自己的落后面目,称为“日新”,“日新”便是人生兴旺发达,天天获得的状态。故《易》云,“日新之谓盛德”。这种每天的进步和获得,是人生整体获得之根据地和补给站,故夫子云:“据于德”。 “道”与“德”连用,便为“道德”,称赞某人时,常称为“道德高深”。“道德”,是指此人福德和功德两方面的综合实力。“道德高深”,是指此人福德深厚,足以立己,功德崇高,足以立人。 总之,“德”之一词,妙不可言,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一个理念。 人生的七大纲要——仁 三、仁 “仁”大体有四重含义。 第一,“仁”是一种学说的代表,简称“仁学”。这种“仁学”,便是指做人的学问。《论语》一书,积做人学问之大成,大家详细研究之,无畏实践之,便可以对“仁学”登堂入室矣。 第二,“仁”是一种人生目标和追求,所谓“求仁得仁”,便是追求处处圆满的生活,得到时时自在的人生。对于“求仁得仁”,大家也许没有这个“仁”的形式,但人人必定有追求圆满自在的实质。 第三,“仁”是一种人的代表,即“仁者”。“仁者”是不惜一切代价,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仁者”根据品位档次不同,又分为圣人、贤人、大人和小人四类。 1、圣人 在封建社会,合法的土匪头,即皇帝老儿,自称“圣人”。他的命令称为“圣旨”,臣民称呼他为“圣上”。“圣”,通“胜”,“圣人”即胜利者,无人能战胜者。作为皇帝,是一国之军事领袖,这个称呼并不分。 “圣”有“又”和“土”的组成,“又”者,有也,拥有地。“土”者,一切物质财富的代表。合言之,“圣人”,即拥有一切物质财富的人。作为皇帝,强权在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民,莫非王臣。这个称号也可以自圆其说。庄子认为,这种圣人,是名符其实的窃国大盗,所以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言。 后来孔夫子也被尊称为圣人,便使我大惑不解,老夫子一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过着清贫自乐的生活,自然不是富翁。夫子虽然周游列国十四年,但并未谋取到一官半职,所以不会是军事领袖。所以说,我对夫子的“圣人”称号不理解。后来,读夫子之文,终于明白了夫子为什么是圣人。 所谓圣人,必须拥有圆满的智慧和如火的爱心,这是做圣人的前提。他不一定拥有财权,但可以帮助大家互相合作,走上致富之路。他也不一定拥有军权,但可以帮助大家团结一体,走向太平和稳定。他更不一定拥有政权,但可以帮助大家发展教育事业,远离愚昧和落后,走向智慧和光明。总之,他可以帮助亿万人民过上好日子。 夫子一生,和弟子们共创造的儒家文化,若是人们学习并用之于实践,便可以使亿万人民过上好日子,所以说,夫子才是真正的圣人,他和只顾自己利益,维护小集团利益,将自己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大多数人痛苦之上的土匪式圣人,有着本质的不同。这就是夫子被尊称为圣人的原因,也是夫子所推崇圣人的本意。 总之,圣人在事业上,能让亿万人民过上好日子。圣人在文化上,能让千秋万代人明确成功的方向,明了成功的方法。离开了这两条,别无圣人。中国社会从宋朝开始,圣人如狗满地走,这种圣人,实际是连狗也不理的剩人,这种人活着,自己找不到生活的乐趣,只是靠吹牛和拍马屁混点别人的剩饭吃,不是剩人是什么? 2、贤人 “贤”,本由“臣”,“又”和“贝”组成。“臣”为眼目,居于上代表智慧高明,眼光高远。“贝”为钱财,居于下代表钱财富足,实力深厚。“又”,代表学问和能力,智慧和钱财同时兼有。合言之,一个人学问高明,能力强大,智慧高深,钱财富足,便是一个贤者。 “贤”者,先也,才能先进。“贤”者,献也,乐于奉献。一个人,无论智慧的开发还是钱财的拥有,都有比别人先进,而且能够利用自己的先进为本钱,奉献于大家,这就是一个贤人。 总之,贤人在利人利己的智慧上是先知者,并能以先知觉后知。贤人在利人利己的实践中是先行者,并能以先进帮后进。离开了这两条,别无贤人。中国明清两朝,将会作几篇八股文,装模作样的书生称为贤者,委以高官厚禄。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大贤,即不懂做人之道,又无做事才干,只知道狼狈为奸,共同祸国殃民,这种贤人,便和皇帝老儿自封的圣人一样,成了人见人嫌,为人所不齿的“嫌”人。 3、大人和小人 以天天上进,自立自强为生目标的人,称为小人。一般地讲,儿女、学生和群众都可称为小人。小人最明显的标志,是以自立为人生目标。 以天天获得,奉献爱人为人生目标的人,称为大人。一般地讲,父母、老师和领导都可称为大人。大人最明显的标志,是以奉献为人生目标。 广义言之,不分身分和老少,生活中以自立为追求目标,以自立为事业的人,皆可称为小人。生活中以奉献为追求目标,以立人为事业的人,皆可称为大人。 小人之自立,是大人之奉献的基础,无小人之自立,大人之奉献便会走向虚伪。所以说,小人以真实不虚为美,小人又称为“真人”。 大人之奉献,是小人之自立的归宿,也就是说,自立自强的目的是奉献爱人,无大人之奉献,小人之自立自强便会走向反动。所以说,大人以正而不邪为善,大人又称为“正人”。 “仁”者,二人也,即小人与大人也,小人求真,大人求正,即得小人之真,又得大人之正,这便是一个真正之人也。至于说贤人,那是人中豪杰。至于说圣人,那是人中导师。成圣作贤,只可严求于自己,不可苟求于大众也。 第四,“仁”是一种做人方法的代表。这种做人方法,在儒家学术中,指的是小人之道和大人之道。即小人的做人方法和大人的做人方法。 小人之道和大人之道没有形式上的区别,只有目的上的不同。例如,为别人服务,小人和大人都会积极去做。小人为别人服务,是为了换取别人的服务和支持,没有回报的事不能办。这是因为小人自立尚且不足,所以绝不可能无条件奉献他人。 大人为别人服务,一方面是为了换取别人的服务和支持,天天获得。另一方面是为了照顾无条件回报的弱者,使他们走向自立。无论能否利己,只要需要自己尽义务,便会认真做好。这是因为大人实力强大,自立有余,在利益自己的同时完全有条件帮助别人。 小人之道的目的,是远离贫穷和愚昧,从苦难的深渊中爬出来,走向自立自强。所以说,小人之道,破字当头,立在当中。只有先破除贫穷和愚昧,才能使自己自立自强。 大人之道的目的,是在自立自强的基础上,和大家一道走向至善至美。所以说,大人之道,立字当头,破在其中。只有实力强大,拥有了帮助别人的条件,才可以放下自立自强的目标,走向奉献爱人。 无小人不能成就大人,是小人之道的大用。只有大人才会真心爱护小人,这是大人之道的大功。小者求大,大者爱小,小大一体,这便是“仁”代表的做人方法。 四、义 “义”者,宜也,应该做的事情,什么样的事情是应该做的? 第一,要拥有将事业做成功的学问和能力。也就是说,要拥有创造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力量。这样做,人生才会变得真实不虚。 第二,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解决自己的生存、温饱和发展问题,使自己真实不虚获利,这样做,人生才会变得美丽动人。 第三,奉献自己,在自立的基础上,帮助大家真实不虚获利,这样做,人生才会变得善意暖人。 “义”中一点为“真”,左撇为“美”,右捺为“善”,天天追求真善美,这便是人人应该做的事情,所以说,“义”是真善美的代名词。 “义”衍生之名词很多。例如,“不义之事”,即不应该做的假丑恶之事。“尽义务”,做应该做的事务,多指利益别人的善事。 “大义”应该做的俱足真善美的大事情。“大义凛然”,为了追求真善美,做大事无畏无惧。“意义”,应该有的意思。“无意义”,应该有的意思没有,无意思。 “正义”,应该有的都有,全面拥有真善美。“非正义”,不应该有的都有,全面具足假丑恶。“主义”,俱足真善美,能领导大家的一种思想。 “仁至义尽”,自己对别人好到极点,应该做的事都做了,即“义尽”,做了的事都做圆满了。即“仁至”。 五、礼 “礼”是规矩和标准之意。在古代,礼的内容偏重于人事方面。小到人们穿衣服的颜色,大到结婚送丧的排场,国家都有强制性标准和规矩。在现代,礼的内容偏重于事物方面,各行各业的物质和文化产品,国家都有强制性标准。 “礼”作为规矩和标准的代名词,衍生了很多词语。例如“礼节”即在规矩严格节制下的行为。“礼貌”,言行表现非常符合规矩和标准。“礼品”,为了遵守人们之间的往来规矩,而奉献的物品。“礼仪”,符合规矩或标准的做事形式或程序。“礼翼”,以做事达到标准,作为自己腾飞和崛起的翅膀。 关于标准,大家不必再多费心,因为各行各业的产品评价标准,多如牛毛,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我想重复说明的是,做事按标准,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一个人上进的基础和腾飞的翅膀。 关于规矩,大家也不必再多费心,因为各行各业的做事规矩,多如牛毛,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规矩。我想重复说明的是,作人守规矩,用规矩严格要求自己,这是保护自己,并获得别人支持的前提。 礼之主体内容是“恭俭庄敬”。 人无疑也是一种产品,所以说,可以用人作例子,说明一下礼之主体内容。 作人态度小心而无私,这就是“恭”。生活费用节俭而不浪费,生活作风清静而不乱来,这就是“俭”。体格强壮,生机勃勃,英风豪气逼人,这就是“庄”。做事勇猛圆满,讲究策略,这就是“敬”。能做到以上四条,人这种产品便合格了。 礼之实践方法是“温良让”。 心态从容稳定,有长期奋斗的理念,这就是“温”。一个人不知道长期奋斗,不知道用从容稳定的心态获取成功,不是走向狂热,便是走向堕落。这种人,今天大讲卧薪尝胆,明天便可能破罐子破摔。要求这种人,按标准做事,按规矩做人,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温”是礼之实践方法之一。 用善良和平的方法,争取别人的支持,这就是“良”。一个穷凶极恶的人,无法无天是正常的,做事按标准,做人守规矩,是不可能的。所以说,“良”是礼之实践方法之二。 用奉献大众的心态去做事,这就是“让”。只有乐于奉献的人,才能维护大家的利益,事事按标准去做。只有乐于奉献的人,才能为大家尽义务,时时遵守做人的规矩。 对别人只有索求之心的人,绝对不会牺牲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按标准为大家做事情,而投机取巧却是正常的。对别人只有索求之心的人,绝对不会奉献出自己的利益,按规矩为大家尽义务,而巧取豪夺却是正常的。所以说,“让”是礼之实践方法之三。 明白了礼之主体内容,又懂得了礼之实践方法,一个人便可以把自己打造成合格产品——一个守礼上进的人。七、信 言如其人,言行一致,引伸为诚实。人们彼此间的诚实,是人们互相信任的先决条件。所以说,“信”人为一种个人修养,便是诚实。“信”作为一种人际关系,便是信任、信服甚至信仰。 作为一种信任关系,信包括信自己,被人信和信别人三部分。 人怎样才能相信自己?自己做小事小成就,做大事大成就,说到做到,培养起自信心,这样就能相信自己。 人怎样才能被他人信任?话语不必好听,能劝人向善,事业不必辉煌,能惠人以利;容貌不必俊美,能让人敬爱;这样就能被别人信任。 人怎样才能相信别人?自己栽好树,让别人来乘凉;自己将事业成就了,让给别人经营;自己做绿叶,让别人做红花。自己甘心做开路先锋,幕后英雄,让别人实至名归,风光无限,这就是相信别人。 相信自己,这是辉煌的果;被人信任,这是红色的花;相信别人,这是绿色的叶。果使自己充实,花使自己荣耀,叶使自己生机勃勃。

“仁,义,礼,智,信”分别是什么意思~

一、仁
1、仁爱:仁心。仁政。仁至义尽。
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仁兄。仁弟。仁伯。
3、姓。
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儿。核桃仁儿。花生仁儿。虾仁儿。
二、义
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
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
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
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
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6、姓。
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三、礼
1、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婚礼。丧礼。
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
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
5、姓。
四、智
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
3、姓。
五、信
[ xìn ]
1、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
2、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
3、崇奉:信仰。信徒。
4、消息:信息。杳无音信。
5、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
6、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
7、同“芯2”。
8、姓。                                 。
[ shēn ]
1、古同“伸”,舒展开。
2、古同“伸”,表白。
扩展资料
一、仁的笔画

二、组词
1、杏仁:[xìng rén]
杏子核里的仁。分苦(山杏)、甜(食杏)两种。可供药用和工业用。
2、虾仁:[xiā rén]
去头去壳的鲜虾:炒虾仁儿。
3、仁爱:[rén ài]
能同情、爱护和帮助人:宽厚仁爱。仁爱之心。
4、仁义:[rén yì]
仁爱和正义:仁义道德。
5、仁兄:[rén xiōng]
对朋友的尊称(多用于书信等)。

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
2、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
3、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之仪则也。进退周旋得其体,乃是正人身之法也。
4、智: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明白是非、曲直、邪正、真妄,即人发为是非之心,文理密察,是为智也。
5、信:信者,信字从人言,言非曰,乃有定之文也,以今之概念定义可解为“学说”、“思想”。信与知对立,知宜者唯宜以行,不知宜者从他人言而信,进而守礼以近仁。

扩展资料:
仁义礼智信的构成和发展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性善说”,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孟子·告子上》)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仁、义、德、信,各是什么意思?
答: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人生七大纲要,是儒学之中的基本概念,学者不可不知,故分别简述如下: 一、道 “道”之本意是道路。人们离家外出劳动,达到目的后回家,从离家到回家,经过的路是一个圆满的有规律的过程。故称为“道”。“道”与“路”并称,不过“道”作为一条路是有始有终,环形的通达的有规...

信、德、仁、善、礼、智 的含义是什么?
答:儒家:基础思想忠孝节义。 忠 忠诚的意思 就是对某人死心塌地的跟随 死而无憾。孝 孝顺的意思 就是对长辈尊敬和爱心。节 名节的意思 就是你个人在人们心中的声望。。义 义气的意思 就是对兄弟或者朋友掏心窝的对待。佛教提出真、善、美。真者,非假也。真者,为道中之道也。真者,含义有二...

仁义礼智信通俗解释是什么?
答:仁义礼智信通俗解释: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2、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3、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

公民五德指的是什么意思
答:公民五德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五种美德,即:仁、义、礼、智、信。这些美德被视为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个人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仁、义、礼、智、信代表着中华文化的核心精神,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涵养和培育人们道德品质的传统渠道。这些德行历经千百年的岁月洗礼而越发丰满与庄重,也...

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答:问题一:仁义礼智信每个字代表什么意思? ①解释 “仁、义、礼、智、信”即“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他们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仁”:主要指仁爱。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义: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

“仁、义、礼、智、信”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解析: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

礼义仁智信是什么意思
答:礼义仁智信的意思如下:1、仁指仁爱。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2、义指忠义。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3、礼指礼和。敬人即为礼。4、智指睿智。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5、信指诚信。真实可靠,就叫信。拓展:礼、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义”的真正含义?
答:1、儒家:仁义 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指见到应当做的事而不去做,是怯懦的表现。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是指对自己以及别人做不应当做的事(不正义)感到羞耻和憎恶。人有正义感,便会努力实现种种可达到平等的社会理想,甚至以牺牲生命来表现仁义。2、墨家:仁义(...

什么是仁义礼智信?
答:“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五常”是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用以处理与谐和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组建社会。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勿施于人,事物为人,而不为己,发为恻隐之心,宽裕温柔,仁也。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子曰:「君子喻於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