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分别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党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类: 社会/文化
解析:

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

仁义礼智信分别指什么?
答:1、仁:仁者,人人心德也。心德就是良心,良心即是天理,乃推己及人意也。2、义:义者,宜也,则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之意也。所当做就做,不该做就不做。见得思义,不因果滥取不义之财物。3、礼:礼者,说文: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释名:礼,体也,得其事证也,人事...

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具体指什么?
答:1、仁:以人为本,平易近人,是对德行的要求。仁者,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2、义:人生的责任和奉献,是中国人...

仁义礼智信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1、仁:以人为本,平易近人,是对德行的要求。2、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指人生的责任和奉献,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3、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明礼”即讲文明,“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4、智:即智慧,明辨是非善恶、不仅知人,而且要自知。5、信:...

仁,义,礼,智,信各是什么?
答:礼:尊敬别人。智:把平时生活的东西琢磨透了。信:没有花花肠子,可靠。

仁义礼智信是什么意思?
答:“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同情和关怀。提倡“仁”的道德,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当作人来对待,就是在确认自己是人的同时也承认他人是人,而人与人在天命之性和生命价值上是平等的。2、“义”...

“仁、义、礼、智、信”具体解释是什么?(要详细)
答:(名词解释)仁 义 礼 智 信 忠 孝 悌 节 恕 勇 让[b]仁 [/b]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

仁义礼智信二十四字是什么?
答: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礼:中国古代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礼”当作人们行为的规范。智:“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对他有利,才能去实行“仁”。信: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信”既是...

“仁,义,礼,智,信”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2、表示尊敬的言语或动作:礼节。敬个礼。3、礼物:送礼。献礼。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4、以礼相待:礼贤下士。5、姓。四、智 1、有智慧;聪明:明智。智者千虑,必有一失。2、智慧;见识:足智多谋。智勇双全。吃一堑,长一智。3、姓。五、信 [ xìn ]1、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

仁义礼智信二十四字是什么?
答:仁义礼智信解释 1、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2、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3、礼:中国古代社会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时的政治家子产最先把“礼”当作人们行为的规范。4、智:“智”,即智慧、聪明,有才能,有智谋。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到“仁...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忍分别表示什么
答: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