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请问:五伦、五常、四维、八德都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归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五伦:古代汉族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十义:(1)《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2)《礼记·礼运》里。 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八德:中华传统文化表彰的八种德行,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达德:三达德出自《中庸》,三达德即指“智”、“仁”、“勇”此三大品行。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五伦】


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

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

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

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

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



【四维】:“是指礼、义、廉、耻”


【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人应当具备的基本道德。



【三达德】:“知、仁、勇”为三达德。



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后人综合先秦儒、法诸子的思想,提出“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董仲舒提出“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仁就是宽厚,义就是正直,礼就是谦让,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诚实。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四维八德的含义】


“四维八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国粹,我们的根。丢掉了自己的根,就有亡国灭种的危险。



国父孙中山先生创中华民国,作为国服的中山装,其所寓意义即是: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门襟五粒纽扣是区别于西方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服饰的设计中寓有治国的大道理。



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初年就开始惩治腐败,曾说过这种足以振聋发聩的话:“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



中华民族历来讲究“四维八德”。它构筑了炎黄子孙道德准则的基石,是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美德,是我们可以骄世的国粹。细细品思,它们当中没有一点糟粕。它从来都不是封建伦理,它是中国人文精神中的精髓。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华民族饱经沧桑而巍然屹立,就在于她的人民有着优秀的文化传承,在血液中流淌着仁义的精神,在心灵的深处凝结着纯正的荣耻观。古圣和先贤,为我们建立一个美好的精神境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人格,“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志士气节,“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先烈情操。激励着无数人为正义、为自由、为尊严而前赴后继。今天国运的昌盛、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尊严,都是与中华文明息息相通的荣辱观联结在一起。因此,人们的具有正确的荣耻感绝不是一件小事,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灭,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存亡。举国之人皆知可为和不可为的道德标准,国人皆有荣耻心,中华民族才会避免蒙受耻辱。



【四维的含义】


礼是什么?礼是文明礼貌,知书达理,为人的素养。就是人与人交往时的最合于道理的行为方式。所以《左传》上说:“礼者,理也。”社会要走向和谐,就要克服混乱无序的状态,人人懂得互相尊重、彼此谦让,这就需要礼来引导。



礼是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条理,故有礼为贤士:执礼为恭人。礼应从「坐立、进退、辞让、对答」做起,表现在「尊亲、敬长、敦戚、睦邻」的行为上。



义是什么?义是公道正义,讲诚信,重友情,大义秉公,光明磊落,作风正派,不搞阴谋诡计。人见到合理的事情,即使与自己没有直接的关系,甚至很危险,也应该挺身而出,以维护公道,声张正气,即后人常说的“见义勇为”。义是伦理不坠的支柱,是充盈精神的源头;所以要植义于心,高擎正义之火炬,消灭妖氛于无形。



廉是什么?廉是清廉,高尚,无私无欲,不贪不占,洁身自好,奉公为民。古代的士,都把清廉作为重要的操守来对待。清廉与否,是官声好坏的主要指标。官员负有领导社会的责任,如果不能清廉自守,一心奉公,就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危害一方。



廉确能提升人品、清明吏治,况金钱乃身外物,生未带来、死不携去,何苦做金钱奴!设网自缚呢?倘能崇尚勤俭、廉约节用,岂不快活!



耻是什么?耻是羞耻心,是做人的最起码的底线,否则,就不配做人。孟子说人有四种善端,“羞恶之心”是其中之一,即对于害人、害己的坏事,有厌恶之心,羞于去做,哪怕打死也不能去做。这是有是非观念的表现。故知耻为君子,不知耻为小人;知耻必忠必孝,不知耻不仁不贤。故我们青年人势须以无耻二字以誓心,雪耻二字而奋斗——抱冰踏火,为民前锋,刷清涂在中华历史上的血污!振我国魂、隆我国运!



【八德的含义】


八德者,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儒家三达德思想:《论语》提出的“智、仁、勇”君子人格论 【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中庸》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三达德”理想人格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1.仁乃全德之称。


其本质为“爱人”,它有两条原则:

(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首先要从“自爱”开始,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 《大学》

在“自爱”、“自敬”的基础上,将“自爱”推展到爱、敬自敬的父母兄弟及其家族,即建立在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亲亲”之爱。将“亲亲”之爱贯彻于治国之中,即是实施“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



2.智即是明。



儒家所谓“智”,就是一个“明”字。智即是明也。(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杂著》卷四《书赠第六则》)

“智”这一概念作为道德论的范畴,就是明是非,辨善恶。

“智”这一概念作为认识论的范畴,就是识利害,明事理。

“智”还要求君子善于知人。



3.勇者不惧。


儒家把“勇”分为“德义之勇”和“违义之勇”两类。

宋明理学家把“勇”分为“血气之勇”与“义理之勇”两类。



4.结论。


(1)“三达德”理想人格论主要是以“仁”为核心,是从“仁爱”角度立论的。所以,它过分地强调了“仁”的主导性,而忽视了“智”和“勇”的相对独立性。

(2)从“智”与“勇”的内部结构看也是有缺陷的。“三达德”的理想人格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一种“片面性的道德型人格”,是一种与现代市场经济不完全适应的人格模式。儒家“智”、“仁”、“勇”的君子人格,虽然有时代局限性,但也具有永恒的普世性,含有许多人类共有的高尚道德,为构建现代儒商人格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中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这种名教(名份与教化)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出处:《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十义】


我国古人非常注重十义,认为是每个人都要遵从,不可疏忽的事。什么是十义呢?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



《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礼记?礼运》里。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翻成白话就是:父子之间,要注重慈爱与孝顺。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兄长必须友爱弟弟。弟弟应该恭敬或者尊敬兄长。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相互讲究信义。君主要尊重臣子。臣子应该忠于君主。



这是种恰当的行为准则,人都应该做到。概括起来就是:父慈子孝,夫和妇随,兄友弟恭,朋谊有信,君敬臣忠。

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
答:①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②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③四维,即礼、义、廉、耻。④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

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十善...
答: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伦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十善: 十种的善业,即不杀...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答:五伦:古代汉族的五种人伦关系和言行准则。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 十义:(1)《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2)《礼记·礼运》里。 十义...

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
答:①"五伦"指的是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五种基本人际关系。其中,“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维系这些关系的道德准则。而“五常”则是指仁、义、礼、智、信,它们是人们在这些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②"十义"是指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应当遵循的十大美德...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答:五伦:君臣、父子、朋友、夫妻、兄弟。十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四维:即礼、义、廉、耻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达德: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国为民纲,父为子纲。

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
答:“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十义”: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
答: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答:四维是 提出的一种思想,即礼、义、廉、耻,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宋代有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其中再次恢复了 提出的四维,去掉了仁,增加了孝与悌,将家族道德置于首位。出自 ,即指“智”、“仁”、“勇”此三大品行。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

五伦十义的意思!
答:“五伦”是指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十义”是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五伦十义”用词比较浅显,大部分从字面上就能理解,其中“十义”则用最简洁的语言点明了“父子”“兄弟”“夫妇”“长幼”“君臣”这五对互相...

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
答:十义“十义”是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基于“五伦”关系而提出的具体道德义务。具体包括:父慈、子孝、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兄友、弟恭、朋信、友谅。这些义务旨在指导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应有的适当行为,以维护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秩序。无常无常,亦称为“无常见”,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