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信分别指代什么

作者&投稿:邓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拓展资料: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

忠孝仁义礼智信指的是什么?
答:2、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3、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

我国古人所说的“三纲五常”,其中“五常”具体是指什么呢?
答:三纲”指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为”仁、义、理、智、信“。爱之仁 仁:仁德、仁爱、仁人。从孔子提倡”仁“教以来,从几千年前流传至今,其中的共德和恒德一直影响着中华民族。孔子个人把仁当作个人修养的最高表现,把爱人当作道德的根本,把天下归仁视为最高的社会理想。其实说...

中华传统美德16字是什么?
答:中华传统美德16字是俭省节约,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中华传统美德用十二个字表示就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仁表示爱人,也是孔子思想的理论核心,也是孔子社会政治和伦理道德的最高标准,反映了孔子的哲学观点。义原来指的是“宜”,孔子用“义”来评判每个人的...

仁、义、德、信,各是什么意思?
答:道、德、仁、义、礼、智、信。是人生七大纲要,是儒学之中的基本概念,学者不可不知,故分别简述如下: 一、道 “道”之本意是道路。人们离家外出劳动,达到目的后回家,从离家到回家,经过的路是一个圆满的有规律的过程。故称为“道”。“道”与“路”并称,不过“道”作为一条路是有始有终,环形的通达的有规...

管宁仁义礼智信技能有哪些
答: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礼(Lǐ):礼是指社会规范和仪式,是一种行为准则。它包括了社交礼仪、礼节、规范行为等,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4.智(Zhì):智代表智慧、知识和聪明。它鼓励人们追求知识,不断学习和思考,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信(Xìn):信是信任和...

孔子十二个字仁、义、礼、智、信、温、良、㳟、俭、让、忠
答: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恕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温良恭俭让儒家指五种品德,即温、良、恭、俭、让为五种德性。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答:三纲指父子、君臣、夫妻之间伦理逻辑,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为历代儒客尊崇,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约等同于孔子的“君君、臣臣、父...

中华美德的八个字
答:忠是立国之本;孝是立家之本。“忠孝”两字,支撑着这个国家、民族以至于整个家庭的“大厦”,就如“四根柱子”,屹立不动;否则,家国大厦将倾。“仁义礼智信”称之为“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这是立身之本。现在有必要学习发扬...

五伦五常四为八德指什么
答:2、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仁,人二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义,人字出头,加一点。在...

礼义廉耻孝悌忠信各代表什么意思
答:2、义:是义气。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3、廉:是廉洁。廉是清廉,就是不贪取不应得的钱财;洁是洁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态度;清楚一点的说,廉洁就是说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