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并对“十义”和“八德”做简要的 做人的基本道德是什么?

作者&投稿:佘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①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②父慈、子孝、夫和、妇从、兄友、弟恭、朋谊、友信、君敬、臣忠等十种美德。

③四维,即礼、义、廉、耻。

④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礼记·礼运》里。 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儒家三达德思想:《论语》提出的“智、仁、勇”君子人格论 【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中庸》进一步将其概括为“三达德”理想人格论:“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



五伦,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四维,即礼、义、廉、耻。
八德,即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字经》中对十义的说法是:“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礼记·礼运》里。 十义则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本,请问什么是“五伦、十义”,“无常、八德”?并对“十义”和“八德”做简要的~

五伦
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人伦关系。用忠、孝、悌、忍、善为“五伦”关系准则。孟子认为: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
  “五伦”是中国传统社会基本的五种人伦关系,即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五种关系,是狭义的“人伦”。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人伦中的双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规矩”。为臣的,要忠于职守,为君的,要以礼给他们相应的待遇;为父的,要慈祥,为子的,要孝顺;为夫的,要主外,为妇的,要主内;为兄的,要照顾兄弟,为弟的,要敬重兄长;为友的,要讲信义。
  人伦一词,最早见于《孟子?滕文公上》。书中载,上古时候,人们“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在《尚书?尧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说法,即要以五种美德教导自己的臣民。据《左传》解释,“五典”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关系。最后由孟子在整理和总结中国以往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这五种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提出相应的道德规范。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视人伦。据孟子说,古代设立庠、序、学校,“皆所以明人伦也”。一旦“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就能实现国治天下平的理想社会。2000多年来中国封建统治者一直强调用它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和加强封建的宗法等级制度。

一个人最怕什么?被别人误解,解释不通。一颗心最怕什么?被别人冷落,无人安慰。而能让人感觉舒服,是最顶级的人格魅力。

了解中国传统文人的千年情愫,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是对偶吗?
答:中华传统文化bai应包括:古文、古诗、词语、乐曲、赋、民du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zhi、国画、书dao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为本体、以儒家、庄子,墨...

传统文化核心是五仁五常 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以诚待人”、“以信取人”、“一诺千金”、“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并发扬光大。“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
答:中华传统美德。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我们要积极传承发展。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要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和源泉。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如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发展历程中生生不息...

请问儒家学派为什么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答:因为它适合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生产需求!这是每个学派要想壮大的前提条件!儒家思想建立在“大同世界”的基础之上,所谓“大同世界”,是以道德为本质的世界,含有“和谐,完善,平等”之义。这样的世界是人类普遍作追求的,我想正因为这完美世界的目标,是国人所渴望的,所以才造成了以“儒”为国学正统...

哪些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 )
答:1、仁者爱人: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它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仁义礼智信等人伦道德: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准则。仁是爱人,义是公正,礼是规矩,智是智慧。2、以和为贵:这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

文化是国家的灵魂,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答:中国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历史,国家领导人换了又换,如今的中国已被治理的很好,现在再去回想我们的旧中国的时代,那是千差万别的,根本就没有可比性。我们能生活在如此幸福,和平的今天,都是前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对此我们无以回报,中国还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

什么是伦理道德
答:伦理道德 伦理道德是一种规范 尧新瑜在《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4期撰文指出,“伦理”与“道德”是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的两个核心概念,但二者长期处于概念模糊和逻辑混乱状态,导致伦理学和道德教育“名不正而言不顺”。作者通过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以词源学为基础的三重比较:汉语言文化中的比较、英语文化...

儒道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为何会这么说?
答:有了这种心境,人就会变得豁达而坚强,远离仇恨、避免灾难,获得人生的成功。中国传统文化三大家,应该是道家,儒家和法家。道家,主张尊道贵德,追根溯源,明白天地人及大道这四大的相互关系,从而,修大德,开大慧,得大道,在宇宙天地之间,能做一个自由自在,顶天立地的圣人。儒家,强调的是人伦道德,...

中西传统民俗文化精神的核心价值辨析''
答:,而中国最早从“以神为本”的文化转向“以人为本”的文化。到了西周前期,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如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那时“以人为本”的基本观点是,人事比神事更重要。这个思想一直影响到近代。毛泽东同志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就是发挥了“以人为本”的价值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有哪些特征
答:这一矛盾统一体又深深根植于封建社会的矛盾之中。那么究竟其对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具体价值判断产生了哪些影响呢?第一,中国传统的人伦价值观造成了根深蒂固的道德不平等观念。在中国传统伦理中“, 伦”成为表示贵贱的概念。董仲舒说:“是故大小不逾等,贵贱如其伦,以之正也。”[12 ]人伦关系被划分为宗法的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