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他们具体内容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具体解释是什么?(要详细)

作者&投稿:皇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仁”:主要指仁爱。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讲文明,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

信:是说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守信用、讲信义。

扩展资料:

儒家主张:

互敬互信

伦理学上儒家注重自身修养,其中心思想乃“仁”,意谓人与人之间应注重和谐的关系。

对待长辈要尊敬尊重,朋友之间要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分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要有抱负且有毅力,“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要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

仁而有序

儒家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以及“礼制”,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官民关系。孔子“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孟子“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是儒家政治学的代表性主张。

在现实政治的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双方都要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说,被统治者有权利反抗不正常承担义务的统治者。“仁政易行”则提倡分清“不能”与“不为”之间的区别,即“做不到”与“不去做”之间的差异。而其“无恒产,因无恒心”也体现了民本思想。

在国际政治方面,儒家主张“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在古代促进了中原先进文化的传播,在近代则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常



  1.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义’者,事之宜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人事之仪则也。“智”者,知也。“信”者,诚实也。

  2.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3.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4.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5.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6.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儒家学说

孔云:仁义礼,孟云:仁义礼智,仲舒云:仁义礼智信。(仲舒是董仲舒)

仁义礼智信此为五常

孔子也常谈仁义礼智圣,但他并没有将这五者并列,而是分述。最早提出这个观点。

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就是说仁义礼智的道德是天赋的,是人心所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区别于禽兽的本质特征!

董仲舒的思想为仁义礼智信其实是高于皇权的。
虽然君为臣纲,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但人主的发号施令,一样要受到五常的约束。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 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其他的立宪制度一样,在历史上有效防止了皇权专制主义在废封建兴郡县之后的无限扩张。
事实上,秦始皇这样的君王,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

孟子在仁义礼之外加入“智”,构成四德或四端,
曰:“仁之实事亲(亲亲)是也;义之实从兄(尊长)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背离)是也。”

董仲舒又加入“信”,并将仁义礼智信说成是与天地长久的经常法则(“常道”),号“正常”。
曰:“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贤良对策》)。

董仲舒的“五常”学说的特点是:对仁义礼智信作了不违背孔孟思想的发挥;将仁义礼智信与五行相匹配,把纯人伦的东西纳入天道五行的范畴,从而为仁义礼智信提供了哲学依据,形成“五常之道”。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推荐于 2017-10-05
查看全部5个回答
绘画培训班加盟连锁美术加盟,一站式服务!
值得一看的绘画相关信息推荐
绘画培训班加盟连锁儿童美术培训加盟,专注3-17岁孩子创意美术培训加盟,大城小县都能做,无需基础,无需经验。绘画培训班加盟连锁,总部上门选址招生 全程驻校指导
kaletonghua.com广告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中“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仁至义尽”。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人生价值观,如“义不容辞”,“义无反顾”,“见义勇为”,“大义凛然”,“大义灭亲”,“义正辞严”等;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如义诊、义演、义卖、义务等,至今仍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重礼是“礼仪之邦”的重要传统美德。“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从狭义说,作为待人接物的表现,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这些已经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征和直观展现。北京为迎奥运正大力开展礼仪教育。“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继承发扬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智,从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和统一起来,这是我们今天仍要发扬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君子所贵在德。士庶人有德,能保其身;卿大夫有德,能保其家;诸侯
有德,能保其国;天子有德,能保其天下。
——陆九渊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深厚道德根基。正
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美德贯穿到一个人
的自身、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显著特征。中华
传统美德,既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成就事业的品德基础,又是中
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精神支柱,它陶冶出一代代仁人志士,
推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文明。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美德,重
视个人道德品质的锤炼,重视道德规范的践行,重视整体利益价值的追求。
“仁义礼智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范畴,贯穿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整个发
展历程,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核心价值观。
一、仁义礼智信源远流长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归纳的五个最基本的道德范畴,其由
来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仁义礼智信”的提出: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春秋时期,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德目被分别提出和确
立的阶段。
“仁”的提出,最初与氏族宗族血缘关系相连,主要是指同情、关心和
爱护人,其完整思想首先是由孔子阐释和传播的。
“义”最初的含义,既指仪表和风貌,也指适宜和正当,后来泛指一切
道义,其作用是维持社会秩序。
“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神祈福的一种宗教仪式,经过儒家的改造,其
内容由单纯的习俗仪式发展成规范婚姻、血统、长幼、尊卑等关系的行为准
则,并逐渐制度化、法律化。
“智”最初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判断迅速准确,后来被春秋时期儒家赋予
明辨是非善恶、自知知人等道德内涵,予以倡导。
“信”最初是指祭祀上天和先祖时诚实不欺、不敢妄言,后来逐渐摆脱
其宗教色彩,特别是经过春秋时期儒家学者的倡导,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道
德规范。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提出“仁、义、礼、智”,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此外,故古人提出了“仁”的观念,也就ᦌ/p>


五常是哪五个
答:仁、义、礼、智、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

五常是哪五常
答:仁、义、礼、智、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

请问,“仁、义、礼、智、信”出自传统文化的哪家学说?是什么意思?请详 ...
答: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 义,与仁并用为道德的代表...

五常六艺,具体是指什么
答:”▲“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

怎么理解仁义礼智信?
答:仁义礼智信,汉语词汇,是儒家提倡做人的起码道德准则,出自《孟子·告子上》,为历代儒客推崇。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

“五常”的仁、义、礼、智、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孟子提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仁,不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怀,经过现代改造,可以转化为现代人文精神。义,与仁并...

三纲五常有什么都是什么意思?
答:五常 至于五常,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万物而成仁,秋刚正利收而为义,礼是形式,智为思想,信是保证。(1)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又称“五典”,即五种行为规则。语出《尚书·泰誓下》:“狎辱五常”。[唐]孔颖达疏云:“五常即五典,谓父义、母慈、...

仁义礼智信哪五常?
答:仁:是最基本的、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义:是人生的责任和奉献,是中国人崇高道德的表现。 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的内在精神,“明礼”即讲文明,“礼之用,和为贵”,其价值取向为“和谐”。 智:即智慧,明辨是非善恶、自知知人。 信:是一项重要的社会道德规范, 做人、持家、兴业、治世均要...

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国伦理的发展中那么五常指的是什么?
答: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子最早提出“仁、义、礼”,孟子扩充提出“仁、义、礼、智”,后董仲舒再次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

“五常”是哪五常?
答:仁、义、礼、智、信。“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指“人”作为社会中的独立个体,为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应该拥有的五种最基本的品格和德行。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