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问题的初步探讨 如何贯彻实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

作者&投稿:系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瑞红 刘凤民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的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认识的依赖性、重置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库容需求大、利用受限等特点,决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与成果地质资料相比存在更大的难度。本文就实物地质资料在汇交中涉及的管理与保管责任、保管单位与库房分布、筛选以及汇交程序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

一、实物地质资料的特性

1.原始性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最直接的产物,来于自然,没有修饰,是一种客观的实体,具有最原始、最可靠、最真实的特点,更具权威性和凭证性,是其他地质数据的来源基础。

2.唯一性

一块标本、一段岩心,取自地球的某一部分,它代表了这一部分的构成。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完全相同的客体;与其他地质资料相比,成果地质资料可以同时制作若干份,而实物地质资料是唯一的,没有完全相同的实物。尽管我们可以把岩心劈成两份,样品可以制成副样,但是,两份岩心的特征和组成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部分不能完全代表整体。这是人们进行岩心缩减时非常慎重的原因之一。

3.不可复制性

以纸介质为载体的成果地质资料,利用复印机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复制,而不会丢失重要信息;数字化的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复制更加方便。但无论使用什么手段,利用什么设备,人们也无法得到赋存相同信息的实物复制品。

4.认识的依赖性

从认识论的角度,人们对客观实体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认知程度取决于认识方法、认识水平、认识手段以及客体的复杂程度。实物地质资料包含着地球的原始信息,这些信息全面客观地反映了地球的组成和地质作用,但这些信息不能自我表现,只能通过观察、测试、分析、研究来发掘。人们所获得的信息仅仅是所包含信息的一个子集,信息量的大小,依赖于个人的认识水平、仪器的灵敏度和精确度等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人们对实物地质资料的认识永远不会完结。

5.重置成本高

实物地质资料的取得尤其是岩矿心的取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成本很高。但是,一些地质工作的开展,必须要有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支撑。比如由于选矿技术的突破,一些非矿岩石变成了矿石,矿床需要重新评价和计算储量。如果原来的岩心保存完好,重新取样化验就可获得品位数据。如果岩心已经废弃,则需要重新布置钻探工程,取心化验。

6.运输成本高

由于实物地质资料主要由岩矿石构成,体重大,将岩矿心移交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岩心库保管,运输成本高。

7.库容占用大

实物地质资料是来自自然的客体,内容与载体统一于一身,需要很大的储存空间。

8.传播困难

由实物自身的特性所决定,实物的观察、取样只能作用于实物本身,必须到实物的存储地实地工作,即使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人们也很难实现远程的全息观察,更不能异地采样分析。虽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借助计算机网络,对实物的立体图像进行仿真观察,但与实体相比,在处理和传递过程中一部分信息已经丢失。

9.利用受限

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除了各种无损观察以外,多数情况下需要切片和取样化验,这势必对资料造成一定的破坏,且这种破坏是无法弥补的。因此,所有的馆藏机构,对实物的利用都有限制。

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几个问题

实物地质资料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汇交管理与其他地质资料存在差异,在地质资料统一汇交的大前提下,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办法应有特色。

1.管理与保管责任

实物地质资料是地质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与保管责任必须符合《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

《条例》规定地质资料汇交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两级管理,并规定了两级主管部门在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上的分工。

目前,我国的地勘体制正处于转型期,多种类型的地勘单位或地勘工作投资人并存,造成了事实上的地质资料多口径管理,地质资料管理体制不顺,其结果是工作单位的地质资料需要向各方面汇交或提交,加重了他们的负担。成果地质资料可通过复制多份应付这种情况,而实物地质资料则不行。

美国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在国家一级,美国联邦政府的岩心库主要由美国内政部的地质调查所负责,其他部门根据需要也建有岩心库;在州一级,各州地调所建有自己的岩心库,保存矿业公司依法提交的岩心样品以及州地调所工作所形成的岩心样品。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实物地质资料主要由国家和省级政府直属的地质调查所负责管理和保管。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地质资料由国家统一管理,实物资料的保管是否可考虑国家一级主要委托中国地质调查局以及所属的大区地调中心保管,省一级主要委托各省地调院保管,其他特殊的实物地质资料(如石油、放射性等)委托相应单位保管。

2.保管单位与库房分布

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单位是实物地质资料接收、验收、保管、提供社会利用的实施单位,保管单位的分布要按照相对集中、布局合理、方便利用的原则。

按《条例》规定,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有三类:全国地质资料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地质资料馆,受委托的地质资料保管单位。对于实物地质资料来讲,与全国地质资料馆对应的是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由于地质条件的差异和矿业开发程度的不同,全国各省区的实物地质资料分布不均衡,有的省区实物地质资料数量非常多,而有的省区非常少,如果全国按统一的重要程度,衡量实物地质资料是否汇交,这个问题将变得更加突出。有的省由于库容问题,一些重要的资料不能入库,忍痛割爱;有的省可能会把一些不太重要的资料入库,增加库藏。同时,由于地质分区与行政分区不相适应,地质上密切相关的实物,可能会被人为地割裂开来。

从国家的角度和实物地质资料统一管理的目的来看,实物库的布局,应由国家宏观调控。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由国土资源部管理,主要由实物地质资料中心保管,特种实物资料由委托单位保管;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管理,主要由与其相应的地质资料馆保管。根据实际需要,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建设几处实物库,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不单独建设实物库,与邻省联合建设。

3.筛选

按照《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的规定,向国家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汇交的数量是很有限的。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具体项目来讲,不是所有的实物都要汇交,除特别重要的项目(如科学钻探)外,一般项目只需汇交所取得实物中的一小部分,这部分实物基本代表了该项目的基本地质情况,有代表性的几个钻孔的岩矿心和地表主干剖面的标本等;二是虽然每个项目都有汇交的义务,但并不是每个项目都一定汇交。从馆藏要覆盖全面、藏量适当的原则考虑,过去工作程度高的地区,馆藏(或确定需要补交)的实物地质资料已经较为丰富了,可以代表本区的地质情况,再做的项目就可以少交或免交。

究竟哪些实物地质资料需要汇交,哪些不需要汇交,这就存在一个筛选问题。

实物地质资料的筛选是依据《条例》和《实施办法》的规定,在地质科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产科研实际,按照一定原则、依据和程序,从地质工作形成的大量实物地质资料中,挑选出需要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的过程。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围绕实物地质资料的采集和入库问题,集中研究了入选国家库的实物地质资料筛选问题,提出了入选国家库实物地质资料的条件,制定了筛选原则、筛选依据和筛选程序。

4.汇交程序

实物地质资料产生后,经过筛选,基本上由三部分构成:一部分向国家级或国家委托的保管单位汇交;一部分向省级保管单位汇交;其余的由汇交人保管。但是,这三部分的划分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尤其是汇交人自己不能确定。我们认为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程序是:首先由汇交人将实物地质资料目录随同成果地质资料一并向国土资源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汇交;然后由汇交管理机关和馆藏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筛选,确定汇交目录,并书面通知汇交人,汇交人按照书面通知,将应汇交的实物地质资料按指定的时间运送到指定的地点,由馆藏机构验收,验收合格的,出具验收单,并入库登记,不合格的,汇交人补正后,重新汇交。

三、结论

实物地质资料自身的特性决定它的汇交管理和保管、汇交程序与成果地质资料有所差异,在汇交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其目的是怎样管好用好这些宝贵的实物地质资料,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fsubmiss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Ruihong Wang,Fengmin Liu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Geologicalsamples are characterized with originality,uniqueness,non-duplicability,knowledge-dependence,high cost of replacement and transportation,high need ofstoragespace,and utilization limitation.such characteristics causesubmission of geologicalsamplesmore difficult than that of geological archives data.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discussessome problems about responsibility ofmanagement and custody,custody institution,storage location,selecting andsubmitting procedures.

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submitting



地质资料服务~

2012年,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通过传统服务窗口接待3.1万人次到馆借阅地质资料,累计提供11万份次、187万件次地质资料服务。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扎实推进,已初步构建完成了以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共享服务平台、电子阅览室、油气委托管理平台、钻孔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为内容的“五平台一支撑”格局。
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全面使用。全国共导入地质资料监管数据18.5万条,全年汇交1.4万份,2/3的省(区、市)已完成地质工作项目信息录入、补录以及印发《限期汇交地质资料通知书》等工作,基本实现了对原始、成果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全程监管,强化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
共享服务平台面向公众提供网络化服务。国土资源部在门户网站设立地质资料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地质资料目录查询和公开地质资料图文共享数据等网络化服务。全国省级地质资料馆和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都部署了共享服务平台。各级节点已将保管于各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非涉密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和部分电子文件上传至门户网站并发布。
电子阅览室建设进展顺利。2012年部、省两级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大力推进地质资料电子阅览室建设工作。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区、市)的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全国地质资料馆部署了电子阅览室系统,有条件的已为阅者提供馆藏地质资料的查询、借阅、浏览等服务。
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信息系统面向专业用户提供服务。油气地质资料委托保管信息系统已在全国地质资料馆和各受托单位部署安装,建立了受委托保管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目录数据库,面向专业用户提供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目录服务,推进油气和海洋地质资料的共享,提高了地质资料服务利用水平。
努力提高地质资料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整装勘查区和重点成矿区带地质资料服务集群化,全国完成了78个整装勘查区地质资料数据库并在网上发布,发布了中国1∶20万、1∶25万和1∶50万地质图及报告、说明书共1601幅,提供全社会利用。
全国重要地质钻孔数据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全面完成钻孔基本信息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国各单位共保管钻孔96余万个,其中信息完整率超过88%。编写完成了《地质钻孔数据采集系统需求分析报告》和《地质钻孔数据采集工作指南》。
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部署工作基本完成。2012年,29个省级地质馆藏机构部署了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满足了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和各行业地质资料管理部门的实际业务需要,有力提高了地质资料管理的工作效率。

(一)提高对实物地质资料的认知 要切实将实物地质资料与成果资料,原始资料等同起来,增强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密切与社会联系,使有关方面及时了解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进展及资源信息。提高各部门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主动为实物地质资料集中统一管理提供各种保障。
(二)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资金投入
目前,国家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已初具规模,但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尚未建立,多数地勘单位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也很不完善。经费来源问题是制约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的关键,由于实物地质资料保管的公益性较强,因此大部分企业都不愿意保管,致使很多有价值的资料得不到保存。
应建立合理的经费投入机制,一是国家出资项目,由国家财政在项目款中直接划出。二是市场项目,在项目立项时即要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费用。三是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做好以往遗留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费用,且均须保证专款专用,为实物地质资料的长期管理提供经费保障,使一些有价值的实物地质资料得到妥善保管。 (三)注重实物地质资料保存的完整性
实物资料管理在收集整理保管实物的同时,还应注意相关背景资料的保管,背景资料记录了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采集过程、采集方式、编号、地质特征描述、综合图件、测试鉴定成果、采集人以及保存地点、保存过程等内容,还要收集整理与实物密切相关的原始地质资料和成果地质资料,并且通过建档、编研、著录等工作形成系统的集成信息,提供给社会利用。
(四)拓展实物地质资料的利用方式
突破传统的现场观察取样,为专业人员提供服务的方式,引进信息网络技术和先进的服务方法,如岩心图像扫描技术,使岩心表面图像信息化,便于信息的二次开发及远程传送。降低实物地质资料的使用成本,使其能在更广的范围得到应用,创造更多的价值。
进一步开展科普知识教育。除了具有一定地学知识的人对岩石矿物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认识外,社会上很多人对花花绿绿的岩矿石的特征、形成过程还十分陌生。利用地质实物资料展览,通过一系列的实物展示、利用声光电技术,再现成岩、成矿的演化过程,结合旅游项目的开发,是综合利用实物地质资料的一个较好的路径。

实物地质资料汇交问题的初步探讨
答: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具有的原始性、唯一性、不可复制性、认识的依赖性、重置成本高、运输成本高、库容需求大、利用受限等特点,决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与成果地质资料相比存在更大的难度。本文就实物地质资料在汇交中涉及的管理与保管责任、保管单位与库房分布、筛选以及汇交程序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中还存在法规不配套、汇交不及时、资料内容不真实、信息不完整等主要问题,原因在于领导重视不够、没有严格执法以及资料馆基础设施较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建议完善有关法规、加大资料汇交管理力度、加强资料馆藏机构建设、加强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 关键词 地质资料;问题;建议 地质资...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建议
答:省级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与资料馆藏机构每年不定期的组织资料汇交单位负责人、资料汇交直接制作人、本馆管理验收人员进行培训。从地质资料管理汇交的法规、电子文档的制作格式要求、地质资料管理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等方面进行培训,以增强汇交单位负责人地质资料汇交的法律意识、资料汇交制作人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并提高馆藏机构...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中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共享机制的初步探索—以...
答:为了推动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化集群化和地质资料管理向市县延伸的工作,本文对地级市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和共享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建立地级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以汇交为主的地质资料集群机制、汇交网络系统,加强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力度,是实现地市级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有效途径。建立地质资料信息共享体系、共享平台体系、共享机制,...

地质资料的汇交与利用存在问题浅析
答:目前,正积极参与承担“广东省金土工程”中的地质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地质资料数据库建设、地质工作程度数据库、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库更新、馆藏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更新等项目。 2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地质资料汇交量不多,面不广 (1)汇交执法缺乏刚性,缺乏有效制约拒交、欠交的机制。除涉及办理“...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答:1 广东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现状 截至2012年3月,我馆馆藏地质资料共8682宗,涵盖了区域地质调查、海洋地质调查、矿产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勘查、物化遥感地质勘查、地质测绘、地质工程技术、地质科学研究等,包括以纸张和以磁、光盘为存储介质的电子地质档案资料两大类。 2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存在的问题 2.1 纸质材料 2.1....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条件与筛选收集方法的初步研究
答:关键词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筛选;收集 境外实物地质资料是指在境外开展的矿产资源调查及其他地质工作项目(以下简称“境外项目”)产生的岩(矿)心、标本、样品和光(薄)片等。 为了加强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充分发挥境外实物地质资料的作用,在境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查专项资金支持下,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了调研工...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答:纸质报告主要存在打印不清晰、装订不规范等问题;纸质图件主要是纸张质量不好,打印偏色,打印不清晰,叠图不符合要求等问题。3 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及验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意见 3.1 制订培训计划,提高管理和制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针对每年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

汇交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有关问题的探讨
答:1 电子文件检查验收中的问题 (1)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的编制软件种类较多,增加了电子文件检查验收的难度。地质工作的种类较多,包括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地面异常查证、地质科学研究等。由于地质勘查手段的多样性,尤其是地面物化探工作种类的多样性,如地面电法、磁法、地震勘探...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问题之探讨
答: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地质资料的服务质量,阻碍了今后地质工作的开展和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作为省级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抓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解决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