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及建议 关于成果地质资料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投稿:类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崔艳荣 李艳

(甘肃省地质资料馆,兰州730000)

摘要 本文结合成果地质资料验收工作的实践,分析了成果地质资料验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问题;方法;建议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地质资料数字化已成为地质资料生产、管理、保存和社会化服务的必然。

1 存在的问题

1.1 报送单

不同行业的各地勘单位,填写的资料报送单五花八门,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内容栏目不同,填写不规范,造成归档保管参差不齐,给查找利用带来困难。

1.2 纸质报告质量

①纸质报告装订应采用胶装或线装,并整饰美观。现在有些汇交单位采用的是简易文件夹装订、条装订。②勘查资质及采矿许可证应缩印为A4规格,与报告中其他内容规格一致。不要A3、A4的都有,参差不齐。③报告后附件,附表过厚,不清晰,有的缺页码,太厚的应另装成册。④汇交报告应为评审修改后最终全部成果,所提交成果报告的电子文件登记表、单位资质、审批文件、正文、附图、附表、附件等应与电子文档一致。有的单位汇交的报告纸电不一致,内容不齐全。⑤近几年为矿权延续登记所形成的各种矿产复核报告,由于工作周期短,投入工作量小,质量普遍较差。

1.3 电子文档中存在的问题

1.3.1 存储介质

各单位所用的CD、DVD质量好坏不一,普遍质量较差,有的甚至没有外包装盒;有的采用了多区段刻录、粘贴录制。基层单位由于办公条件限制,没有及时更新杀毒软件,致使汇交的电子文档携带病毒。

1.3.2 扫描文件质量

勘查资质证书、采矿许可证及审查意见、附图、附件、附表中的扫描文件,扫描后应用P HOTO-SHOP,SCANSMITH PREDITOR等软件整饰美观,擦除无用信息,再插入电子文件中。现汇交的报告普遍存在扫描文件质量较差,扫描时图上有多余黑线没有擦除,也没有纠斜。存储文件占用空间太大。

1.3.3 电子文件制作中存在的问题

著录表:备份数据过多,有时多达十几条。有的打印出的纸质著录表没有加盖单位公章。作者之间应为“,”隔开,主题词之间应为“、”隔开,制作人特别容易混淆。关键词著录不准确,对于在资料类别、工作程度、矿产代码及行政区划中已著录过代码的词组将自动进入关键词,在关键词中不再反映。有些汇交单位普遍存在用报告题名中词组作关键词,与前几项重复。载体的单位、数量、规格应为二级著录,制作时一定要认真负责,特别是对于页码项,不要错漏。内容提要著录普遍存在不完整,不简练。提要应反映其报告主要内容、成果及重要技术参数等。提要项字数长度应在30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左右。很多单位是简单地复制报告前言及审查意见而来,没有经过推敲。

电子文件登记表:电子文件登记表是自动生成的,一定要在生成电子文件登记表前认真仔细检查所著录内容。因为生成后如果对电子文档进行了修改,添加或删除文件,需重新生成,有些报告内容比较多,重新生成特别耗费时间。电子文档说明项中,用于对该份电子文档进行必要的说明,说明的内容主要有:该项电子文档制作、使用时的各种注意事项和必要的参数(如坐标系、比例尺、投影方式,投影参数等),有些单位汇交时,没有详细说明。有些内容较多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登记表直接从电子文件登记表.html文件打印出来的纸质文件续表页没有续表头。应从电子文件登记表.pdf直接打印。

审查意见电子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是在复制其他报告审查意见基础上修改制作而成,由于制作人不细心,造成纸电不一致,甚至遗失信息。以扫描方式形成的审批文件,其栅格图形文件应插入到文本文件中,不得以栅格图形文件的形式形成审批类电子文件。

正文电子文件中存在的问题:有些报告修改后目录未更新页码,造成纸电不一致。定义标题时越级、错漏章节、定义了多余的内容。

附表:使用EXCEL软件制作附表类电子文件,原则上不对表格做分割,同一册附表中的每张表要使用工作簿中的一个工作表来表示,工作表的标签用其表名的简称来命名,如封面、内封,目录,计算说明,储量估算结果表等。对于没有切割的表格最好在分页预览下浏览利用,便于快速查询。

附图:汇交资料中附图的图号命名不一致。新的电子文件汇交格式应用后,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应严格按“顺序号-图号、图名(区调报告为图幅名和图幅号)、比例尺”规范命名。存档电子文件文件题名不应省略,要详细填写。有些汇交单位没有按规范详细填写,只是简单填写了 T01_0001、T01_0002等。附图检查验收中常见的问题是不按顺序添加附图,致使浏览顺序混乱;平面图中地质界线不闭合,多图例、少图例等。按“新汇交格式”制作附图类源文件时,当依次从已整理好的每张附图工程文件夹添加第一张附图源文件时,生成的 T01_0001 文件夹中有时会包括所有的附图文件夹,并且在电子文件登记表中的文件夹占用空间也很大,所以在添加附图源电子文件时,一定要注意文件字节数,如果字节数字过大,肯定是有错误了,需重新添加。

插图文件:插图文件夹用于存放插图、插照、图版等插入前的源图形文件。优选格式是 GIF、JPEG、WMF、CDR和CCITT tiff G4等,而不是MPJ、WP、WL、WT、DXF等工程文件。有些汇交单位把工程文件等也一并存储了。源插图文件的文件名应与该插图在报告中的名称一致,有些制作者简化了名称。

2 电子文档制作的几点建议

2.1 插图文件

插图文件是新电子文档格式中新增项,制作电子文档添加源插图文件夹时,电子文件名直接为添加的文件夹的名称,且不能修改。因而在添加前请按标准对文件夹进行命名,添加后在电子文件登记中也没有此项,添加后又多了一级目录。

2.2 CLIB 库、SLIB 库

建议对于CLIB库、一份报告含多个SLIB库及CAD中的字体库最好单独放一个文件夹置于源电子文件下,以便于验收和利用,不要每幅图源文件夹中都带库文件,不但繁琐而且占用存储空间也大。在电子文件登记表的电子文档说明和附图备注中详细说明后,验收时只要对照电子文件登记表设置就行了,不用再逐张设置,省时省力。制作时,直接拷贝在源电子文件下即可。

2.3 附件附图

附件附图建议制作成分册,如正文附图为T01,附件的附图则为T02,T03等。并在附图备注中注明,便于清楚快速验收和利用。

3 解决办法

3.1 加强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岗位培训

鉴于目前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实行的是国家和省两级管理的格局,国土资源部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与全国地质资料馆每年定期组织省级馆藏单位技术人员培训班,就地质成果资料制作的规范要求、纸质成果资料及电子文档的汇交验收、保密资料的管理、地质资料的利用等进行培训。省级地质资料主管部门与资料馆藏机构每年不定期的组织资料汇交单位负责人、资料汇交直接制作人、本馆管理验收人员进行培训。从地质资料管理汇交的法规、电子文档的制作格式要求、地质资料管理的专业知识及计算机等方面进行培训,以增强汇交单位负责人地质资料汇交的法律意识、资料汇交制作人的专业知识和责任心,并提高馆藏机构在职人员的专业技术、管理水平。

3.2 重视人才选拔,优化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结构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地质资料数字化、操作电脑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对管理人员技能、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运用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把懂业务、掌握专业知识、又具备计算机技能的同志通过竞争选调到地质资料管理岗位上,以适应新形势下对地质资料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3.3 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素质

努力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业务要求比较高的工作,除了要有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以外,还要有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地质基础知识,还要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可以胜任。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加强自身的专业学习,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胡瑞斌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信息院地质档案馆)
摘 要 本文主要是笔者在汇交验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简明地阐述了汇交验收流程,在汇交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提高汇交质量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汇交 验收 存在问题 汇交质量 建议
成果地质资料是在地质工作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按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格式编制形成的,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和软件等形式存在的反映地质工作最终成果的一套科技文件材料。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资料。汇交地质报告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否有效地提供利用和延长保管使用年限。内蒙古国土资源信息院地质资料馆作为省级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抓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解决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验收
1.1 资料接收
作为省级地质资料保管单位,我馆依据《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349 号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第 16 号令)等相关文件,对汇交人汇交来的成果地质资料进行接收。
1.2 验收
成果地质资料的检查分为纸质载体验收和电子文档验收两项内容。
纸质载体验收,主要检查汇交成果地质资料的印刷质量、装订等情况,并清点汇交资料的数量和件数,准确无误后加盖我馆馆藏印鉴,装盒并登记上账。
电子文档验收,首先检查电子文档的安全性和齐全性,在确定电子文档载体无病毒的情况下,严格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国土资发 [2006]210 号)及相关标准要求,对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进行与纸质载体的一致性检查核对。文字部分:对照纸质资料逐页进行查看,检查信息是否一致,文本文档的标题目录定义是否正确,插图、插表的显示方向是否正确;pdf 文件是否缺字,插图是否显示,有无书签等。附图部分:在 1∶1 比例下逐图浏览检查,检查信息是否齐全,图例与图内容是否对应,颜色是否正确,有无变色现象,是否与纸质资料一致,源文件和存档文件是否一致。其他:审查涉密情况登记表及目录数据库著录表内容是否正确。验收不合格则下发验收通知,通知汇交单位修改,直至合格完善。
经过检查,纸电均合格的成果地质资料可以通过验收,给汇交人出具汇交凭证,并将纸质、电子分别归档,电子文档上传至地质档案数据服务器。
2 成果地质资料在汇交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随着近年来地质市场的火热,我区地质资料的汇交任务相当繁重,汇交数量大,问题也多。
目前所掌握的情况表明:按照规范要求,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一次性合格率比较低、返工次数过多、周期过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电子文档
2.1.1 纸质载体和电子文档不一致
目前电子文档主要问题多为纸质载体和电子文档不一致。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资料汇交人员和项目组人员脱钩,造成汇交的成果地质资料由多人修改完成,出错几率提高。
2.1.2 不符合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的要求
由于电子文档制作人员不熟悉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造成汇交来的电子文档不符合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
2.1.3 文字部分
文字报告目录手工录入,未自动生成;标题定义定级不正确,漏定了章节或定义了多余的内容;部分表格、插图侧放未设置横向;插图不清晰;扫描件未进行整饰;转换的 pdf 文件部分插图无法显示;特殊符号无法转换;缺少书签或书签级别与源文件目录级别不一致,致使无法使用书签来正确索引;表格转换后漏数据和缺失表格线;电子文件登记表缺项等情况。
2.1.4 附图部分
(1)图件偏色严重。
图件制作人员在出图时一定要注意图形软件和打印机设置,在各项参数校验好后再进行图件打印。
(2)附图存档文件的转换。
汇交单位大部分都使用 CAD 或 MapGIS 制作图件。使用 CAD 制作的图件,不注意相关库文件,转换的图像文件(一般为 pdf 文件)出现线型、字符无法正确显示;不熟悉转换方法,精度达不到 300dpi,1∶1 显示时图件内容无法清晰可读。使用 MapGIS 制作的图件,由于在岩性花纹的填充上使用区填充,而存在转换为 JPEG 格式时岩性花纹方向颠倒等情况;作图时不注意,导致数据重叠,无法清晰可读。
2.2 纸质问题
纸质报告主要存在打印不清晰、装订不规范等问题;纸质图件主要是纸张质量不好,打印偏色,打印不清晰,叠图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3 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及验收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几点意见
3.1 制订培训计划,提高管理和制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针对每年汇交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和制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对规范和文件的解读,对制作软件 ED-Maker 及成果地质资料目录录入数据库、成果地质资料涉密清理软件进行培训,以提高管理和制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3.2 把好汇交质量关
3.2.1 纸质报告质量
要制印清晰,着墨牢固,颜色均匀,不偏色;规格、格式符合有关标准、要求;文本装订厚度不得超过 2cm,采用胶装或线装,不能使用易锈蚀金属物或胶水装订;图件或文本均不能使用双面胶或胶带纸粘贴;图纸折叠要按照要求折叠手风琴式,尺寸为 19cm×27cm,图签要折在外,并按顺序号一张一号。
3.2.2 电子版质量
电子文档要严格按照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制作,推荐使用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制作浏览系统“ED-Maker”制作电子文档,该软件在全国地质资料馆网站有下载连接。扫描件用专业的图形软件如 PhotoShop 等,进行整饰、擦除页面上黑线、噪点及无关内容纠斜后,再插入文本文件中保持页面美观并与原件页面大小基本一致。我馆要求电子文档载体为单盒装优质光盘。
3.3 加强汇交验收力度,发挥监督指导作用
对每份汇交资料做到专人负责。对汇交验收意见及问题进行记录,及时通知制作人员,及时修改。对于未通过验收的地质资料,不予发放汇交凭证。验收人员也需加强业务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汇交工作的顺利进行。
3.4 完善汇交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每年对汇交质量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对汇交质量差、多次修改、修改周期长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将资料汇交质量与相关审批挂钩。
以上是笔者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对在全国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从事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的同事有所帮助。

尤利娟 郭雷 赵娟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
成果地质资料是以文字、图、表、多媒体、数据库和软件等形式提供的反应工作成果的一整套科技文件材料。随着成果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其验收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根据本人对相关标准规范的学习以及电子文档验收的工作实际提出如下见解,希望对成果地质资料的验收能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1 成果地质资料存在的问题
1.1 纸质资料与电子文档存在不一致现象
按照要求,在汇交纸质资料的同时应汇交一份内容相同的电子文档,但在地质资料汇交时经常发现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不一致的现象
(1)正文部分。①文档中生成的目录纸电不一致。②纸电资料信息不对应:在纸质资料或电子文档资料中缺少某一段落,资料中未插入相应的图片或根本没有图片,电子图片显示方向不对;正文中缺少内容摘要;报告内容不完整等。③纸电页码不对应:有的资料中页码不连续,资料中的页码对齐方式不统一。
(2)审批类与附表类资料。①审批资料纸电不一致主要是纸质资料或电子资料缺少某种审批文具,如认定书、决议书、评审意见、审批意见书、评审备案证明、初审意见等等。②附表类资料中主要是纸质或电子缺少目录、没有表栏头、表名,附表内容不齐全。
(3)附图类资料。附图类资料纸质不一致的问题比较多:①电子文档附图中的颜色不是偏色就是缺色,数据和符号纸电不一致,缺少图例或者是图例纸电不一致,附图有的一些符号缺失。②电子资料中数字有但是纸质资料没有打印出来,有的因为没有系统库、汉字库或所附系统库汉字库与所交图件不匹配而影响电子资料的显示,造成纸电不一致。③纸电附图目录不一致。电子资料的附图目录应写全称而不应用简称,有的图名上的比例尺与责任鉴中的比例尺不一致。
1.2 电子文件的分类正确
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一份电子文档中的电子文件必须依照其内容而归到相应的类别中,归类时,根据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构成和电子文件的内容,确定电子文件应归宿的类别。例如:成果报告属于正文类;审查意见书和评审意见书属于审批类;除正文中插图部分为的各种图形文件都属于附图类;登记表、成果表等各种表格文件属于附表类;附件类包括测试报告、使用说明书、研究报告等;而其他类就包括项目任务书、项目设计书等。但在验收电子文档时发现文件的归类存在混乱:①探矿权证经常附在正文的最后一页,②野外意见书归为审批类,③任务书及承诺书等归为附件类,④扫描的文件总是一页一页独立的摆放。
1.3 图纸折叠不规范
在地质报告中有部分图件超过A0幅面,其长度可超过6、7米。按照要求,各种图件要使用轻磅纸,米格纸或聚酯薄膜作底图用纸。图件应有图签,图签要齐全。按19cm×27cm规格折叠成手风琴式,图签反折在外。可是汇交到我馆的地质资料,附图的折叠很不规范。规格大小不一,折叠的方法各式各样,有的图纸折叠的过大,超过了标准规定,而有的图纸又折叠得过小。
1.4 附图类电子文件信息模糊不清
在检验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时经常发现以下几种问题:①图中的信息无法看清;②电子图中的信息与纸图不一致;③电子图中的岩性符号的方向与纸图不一致;④电子图的分辨率过低,图中的信息无法看清楚;⑤部分电子图有缺色及缺线条的现象。
2 解决问题的建议
针对当前地质资料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2.1 提高重视程度,严把质量关
汇交的纸质资料和电子文档内容要完全吻合;附图折叠的大小应符合纸质资料的规格,呈图面折叠在里面的手风琴式,并将右下角的图签折在外,不得随意超宽、超长;正文目录应反应该项地质资料汇交的全部内容,报告目录应与文字中的标题一致,附图、附表、附件与实物一致;认真填写汇交资料联单,报告题名不能简化,归类要准确。各省资料部门在汇交地质资料前,资料管理人员应按汇交质量要求把好第一关,尽量减少汇交资料的出错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地质资料汇交的质量。
加强地质资料印刷前的检查,尽可能地将问题消灭在印刷之前,减少后期的修改,提高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
2.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技能
加强对基层资料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学习相关的管理文件、法规,明确汇交地质资料的范围和具体要求等,明确纸质报告和电子文档的相关规范和要求,从源头提高地质资料的质量。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一是加强地质资料工作;二是增强相互交流好的工作经验,共同进步。
2.3 利用多种途径,确保电子文档清晰
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获得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某种软件从源文件中直接转换获得,一是用扫描等数字化方式获得。
对于利用软件获得的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应增强对源文件制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制作人员的水平,尤其是提高基层业务人员的水平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电子文件的质量和水平,达到标准化,对于由于作图软件无法直接转成汇交要求格式而采用扫描等数字化方法形成时,分辨率的选取以保证图形的精度和清晰度为准,一般可取300dpi,对压缩的JPEG 格式质量因子取75以上。附图类存档电子文件不要使用数码相机拍照的方式形成,以保证其精度和清晰度。
总之,只有对基层单位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从源头把好地质资料的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提高地质资料接收和验收的工作次序,并进行一步为开发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系统、建设数字地质资料、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奠定基础。

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与管理存在问题思考
答:摘要 为保证成果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延长资料的可再利用生命周期,本文主要针对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与管理中存在的真实、完整、可用性、安全性方面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与管理;问题 为推进地质资料管理现代化进程,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地质资料作用,完善成果地质资料电子...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问题之探讨
答:但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仍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地质资料的服务质量,阻碍了今后地质工作的开展和地质资料的开发利用。山东省国土资源资料档案馆作为省级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机构,有责任、有义务抓好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解决汇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1 成果地质...

浅谈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
答:图1 地质资料汇交流程图 2 关于汇交工作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2.1 成果地质资料在汇交验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省级馆藏机构在资料验收时有承上接下的作用。对于基层汇交单位所出现的问题既要根据国家相关要求修改,还要深入了解问题形成的原因,协助汇交人找出解决办法。辽宁省目前存在的主要汇交问题多...

地质资料汇交前期现状分析与对策
答:潘桂花 徐向琴 (江苏省地质资料馆)摘 要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质专家的智慧结晶,是地质工作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地质资料汇交单位应按照有关汇交的法律法规做好汇交工作,对于汇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汇交单位应该给予足够重视,并从自身抓起,不断提高汇交数量,保证汇交质量,从而为...

地质资料的汇交与利用存在问题浅析
答:摘要 本文总结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实施5年多来,地质资料汇交与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汇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汇交;利用;问题 1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现状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实施5年多来,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以资料汇...

我国地质资料服务存在问题及对策措施
答:关键词 地质资料;问题;对策措施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价值的主要体现,是广大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和历史记录,是地质工作服务于社会的主要载体。地质资料拥有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与潜在价值,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广泛的社会需求。如何管好、用好地质资料,对我国地质勘查和矿业的可持续发展具...

浅谈如何做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
答:然而,丰富馆藏内容并不是一味地求数量。事实证明,质量才是关键所在。目前大部分的地质资料编制仍是由有资质的地勘单位负责,当前出现的汇交质量问题,绝大部分都发生在地质资料编制过程中,如何加强监管,保障地质资料汇交质量?有部分地质资料存在造假问题,如何提升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在实际工作中...

山东省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答:《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地质资料汇交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但提供服务的方式仍比较原始,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积极推进地质资料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现结合工作实际对产生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1 ...

汇交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有关问题的探讨
答:汇交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则是地质资料服务于现实工作的重要资源。由于电子文件制作软件的差异以及软件版本的差异,往往导致地质资料电子文件难以利用或者不得不重新编制图件。实际工作中电子文件提供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早期汇交的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因为没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导致汇交的质量参差不...

地质资料归档中常见问题与对策——以中原油田为例
答:摘要 地质资料是不可再生的企业宝贵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其进行了更多的保护。但是,在日常的地质资料归档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习惯性管理漏洞。本文通过对地质资料归档工作常见问题的认真分析,提出了“三个建立”的应对策略,必将有效地促进地质资料的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 石油地质 资料管理 关键环节 应对策略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