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

作者&投稿:犁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你又简单又快速做历史题目 o(∩_∩)o

  NO.1 注意题干中的“直接”二字
  A历史必修1 P84小标题《步入世界外交舞台》阅读内容可知其意: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苏、美、英、法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若这算中印关系直接相关,那么苏印关系也直接相关、美印关系也直接相关……所以只能说间间关系而非直接关系
  B历史必修1 P83小标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此事件只有中印两国,为直接关系。

  NO.2 历史必修1P115-116原话“共和派与保皇派在国民议会中进行了长期的激烈斗争”“ 以一票的微弱优势”知其走向共和艰难
  与此题有异曲同工之处的参见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140蓝色小标题《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的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路程是漫长而又坎坷的”

  NO.3 这题目活学活用,在书上举不出例子啦。
  说一下我的思路
  基础研究年限(A) 应用研究年限(B) 生产推广年限(C)————说明了①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说明了③

  ②为什么错?
  投机取巧法,对于古代近代现代的发明一般都持赞赏态度,不会说此发明科技含量低。如书上对我国的四大发明津津乐道自豪骄傲。还记得某位贵妇人取笑法拉第的故事吗?

  希望能解决你的问题,历史取得好成绩!

第一题,《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实在1954年瑞士有五大常任理事国推动建设的,不是直接影响因素。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万隆会议提出的,这是中国针对亚洲问题拿出的方针。
第二题,如果就题论题的话b c看上去都对。但是楼主要熟读课本,法国大革命胜利之后除了波拿巴王朝的短暂复辟,其他时间依然是资产阶级革命性质的(即使拿破仑三世执政时期)但是法国从大革命开始一直到一战之前政府更换频繁各类运动风起云涌而此时的欧洲除了荷兰这样的小国大部分国家依然是国王制的(有的是专制,有的是立宪制),而法国依然向着共和发展。所以选c不选b
第三题。科技含量这个词是很不专业的(不符合历史规律)因为我们不可以用当代人的眼光和标准度量过去的问题。就好比钻木取火的科技含量高还是蒸汽机的发明科技含量高。前者开启了人类文明演化后者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没法比较~

如果答案还算满意 ~~请楼主采纳
第三题

1、A项中的印度支那是指的东南亚的越南一带,而不是印度,所以A与中印关系无关,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是针对中印领土争端而提出的,所以选B
2、这90年间频繁的换宪法,说明里法国政局的动荡,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困难,而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只是有封建复辟,还有外国的干涉,个人野心搞独裁(拿破仑),法国自身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充分等等。所以B项没有错,而是以偏概全,不全面,这句话不单单只封建复辟,所以C包含了B,就选C
3、选项2这个在图表中没有体现,图标全都是列的些时间,无法看出这些发明的科技含量,科技含量要从它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中看,而不是以时间来体现的。这个图表不能体现。

一1.日内瓦会议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3)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

(4)内容: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我国在50年代中期外交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之一,在这次会议上,新中国不仅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而且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中国代表团,在会上施展了杰出的外交才能,推动了会议的进展,终于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这地区多年的殖民战争,日内瓦会议是印度支那三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里程碑。
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总理于1953年12月底在会见来访的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
所以选b
二法国大革命毕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革命 其中不只是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斗争还有资产阶级内部各派系的斗争 选项二太过片面
三选项二太绝对了 在高考中只要是绝对的选项基本都可以排除

楼上的错了!“印度支那”(英文Indo-China)不是印度,是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中南半岛地区,这个条约是让越南与法国殖民者停火,跟印度没一点关系。第二题B项是现象,是原因的一个方面,C是更为全面深刻的概括,因此更好。三题2不对,不能这么绝对,有些技术推广很慢不代表其水平低。做题不能只着眼于题目,还要高于题目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印度和缅甸在1954年6月共同倡导的。其中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首倡,目的是为了促进我国同印度、缅甸及世界各国的友好交往。
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是大背景,而A选择只是中印发展的小插曲而已。
2,第二题的更换宪法,是为了更好使法律适应社会发展,保护阶级利益。B选项仍然是片面,关键词是 封建势力,政治问题。 共和宪法下仍然有阶级利益的相争如几天的美国。回答历史问题最关键就是辩证,不能片面。
3.绝对化的说法在中国考试不可能是正确的(考试既要注重知识的运用,又要注重考试方法,它是考试的潜规则!!!)

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的解析~

1.先看看A,题目说是战国时期,那么周王室在春秋就衰落了,故排除。
在看C,各国变法图强始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图强只是国家变得更加强盛,好像与死人墓无关。
那么D,我们知道鲁国是中国第一个于战国初期开始建立封建制度的国家(尽管不怎么成功),从鲁国之后,战国各国纷纷尝试变法图强,国家强大了,军权强大了,王权强大了,士大夫的权力也强大了,中央帝王要集权,别人不干。只能徐徐图之,先从陵墓上出发(古人非常重视陵墓,风水。楚国为最,死者为大),以此来影响国民忠君思想。
2.坊市制度的打破是允许商人,平民,贵族,官吏夜间出巡游玩,做生意。以往城中严格执行宵禁政策。C中人物夜里可以出去骑马游玩,故体现。
3这个与甲午战败有关,中国甲午战败,清政府为赔偿巨额赔款,允许民间自办一些大工厂来收取赋税赔偿战争赔款,以往办的工厂都是军工,官私合营为主,属于封建地主阶级搞的工厂,“洋务运动”中的求富嘛。因此1895年之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故说“小荷才露尖尖角”。

1、商鞅变法中的奖励耕织——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拏”(意思是尽力从事男耕女织的生产事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凡从事工商业和因不事生产而贫困破产的人,连同妻子、儿女没入官府为奴隶),免除徭役本身就是政治地位高的一个表现,否则就会成为没有人身自由的奴隶,就无政治地位的提高;
2、材料中,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人很明显是商鞅的反对者,商君已经危及大王的地位了,百姓只信奉商鞅的法令,“大王更为臣也”;
3、A是经济制度本身,D是维护经济制度的一种方式而已,只有废除了井田制(土地国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才能达到调动人们的积极性

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
答:不是……就是 表示的就是选择,二选一。而这两个原因都是正确的,B也正确 3总统轮着坐,明年到你家体现的是民主精神,而贝壳放逐法就是体现了用民主的方法反对那些有害与民主的敌人,将其驱逐。所以4是正确的。责任内阁制得形成体现的是英国民主制度的完善,国王逐渐将行政权转移到内阁手中,成为...

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
答:“新”应该就是从道路角度来选择了。第2题,这应该是一个老教材的题目,参见高一下第二章第四节中共七大内容,主要内容为打败日本和建国问题。第三章第一节《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一目中提到的双十协定的第一项内容为“坚决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下面的小字中还提到“重庆谈判和...

历史高手进!高一历史3题选择!!!
答:1.第一题这四句话,前两句说的是,海峡两岸分久必合,以和为贵,尽量避免战争,第三句说的是,国家的强盛才能让社会安定,让人民感觉到安全感。最后一句就不解释了。这首诗整体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是要“振兴中华”,那应该怎么振兴中华呢?和平崛起仅仅是只大陆的发展方针,里面提到了两岸贵和...

高中历史3道选择题解析
答:NO.1 注意题干中的“直接”二字 A历史必修1 P84小标题《步入世界外交舞台》阅读内容可知其意:1954年日内瓦会议中、苏、美、英、法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若这算中印关系直接相关,那么苏印关系也直接相关、美印关系也直接相关……所以只能说间间关系而非直接关系 B历史必修1 P83小标题《和平共...

中国历史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答:中国历史常识小题目 1.中国古代历史知识竞赛题目20道(有答案)急求 1、十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 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 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

高中历史选择题求解析!
答:1题干问的是亲属关系,分封制属于政治内涵,宗法观念才是 2其他几项不全面,而c中的世官制度,就是世袭的贵族用了特殊阶级的地位世世做官,执掌国政。孔子前教育是官学,教导贵族,孔子后才是有教无类,贫穷者也可学习 3a错在直接对抗,你看题中有美军进入黑海,俄罗斯轰炸拉美,都是间接对抗 4a...

高中历史必修2岳麓版,根据1~3课内容写3道选择题带答案!要求是绝对经 ...
答: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解决,在庄子生活的战国时代,农民是不可能出现生活富裕的画面,故排除有②的选项,答案为D。答案:D 10.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

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附答案
答:战争中召开的哪次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固? (2分) (3)哪个国家成为战争中也是世界上唯—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国家?(2分) 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A B B C D D B D B A B D C C 题号15 16...

2022河南历史考了什么?变化?2023备考策略
答:选择题难度不大,不再一一分析。2022年河南中考古代史选择题解析 1.中华文明的起源,炎帝—姜水,黄帝—姬水 2.夏朝都城遗址—偃师二里头 3.道——万物皆有其运行法则 4.秦——郡县制 5.魏晋南北朝——江南地区的开发 6.唐朝——政治统治、经济发展、民族关系、中外交流、科技文化专题 7.宋朝——...

几道高中历史选择题 高手来解析
答:18题、人主作为神圣,不受责任,政府代之。从这句话不难看出,这种体制是君主和议会并存,而君主不受责任,既没有实权,所以是君主立宪。20、选D。1912年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中国建立,实行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但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最终导致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共和国名存实亡。共和制度的仿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