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

作者&投稿:陈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如何确定,

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由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才能得出财务报表反映的结论。

一、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判断基础和计算方法(固定比率法,变动比率法)。

净利润法5%-10%。;

营业收入法0.5%-1%0;

总资产法0.5%-1%;

净资产法1%;

二、方法适用范围,

净利润法适用于利润水平比较稳定、回报率较合理的企业。

营业收入法适用于微利企业和商业企业。

重要性标准计算基础以当年未审数为主,适当使用前三年平均数。



~

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是啥?
答: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重要性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中存在偏离特定目标的差异或缺陷的严重程度,这一程度的差异或缺陷在特定环境下可能会影响管理层的判断或决策以及组织目标的实现。重要性在计划阶段运用的目的主要是编制科学...

审计解答题:1,如何理解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要性?2,重要性与审计风险...
答:1、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可能影响多项认定,此类风险通常与控制环境有关,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而且此类风险难以界定于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认定。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高度汇总后的错报,是不能归属于某类认定的,应该把重要性水平按照风险导向分配到各类认定层次。

重要性水平
答: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应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在判断特定类别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时的标杆,会根据不同科目风险的高低来调整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但总体原则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一般确定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50%-75%,如何理解实际执行...

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的确定方法有哪些
答: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性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务经验,通常...

为什么在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时采用孰低原则?
答:这是因为重要性水平越低,相当于审计要求更严格。举个例子,比如应收账款错报金额是10,如果重要性水平是500,这个时候10相对500来讲究很小了,可调可不调。但是如果重要性水平是50,这个时候错报10就占了20%,这个时候就要调整。所以熟低原则其实是提高了要求,对报告使用者更加负责。当然,这个时候...

审计重要性水平的确定
答:一、选择基准 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定一个基准,再乘以某一百分比,得到一个恰当的金额,将其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财务报表要素,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2、是否存在特定会计主体的财务报表使用者特别关注的项目,如为了评价财务...

审计人员衡量审计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罂粟有哪些
答: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当今风险导向审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贯穿审计过程的始终。审计人员在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时,要充分考虑企业所处环境、企业的性质、报表使用者的需求等方面的因素,分别从报表层次和各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对重要性水平进行判断。在判断方法上,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要选择合适的...

1.什么是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有何特征?2.简述内部控制制度的...
答:一、重要性水平的含义 重要性水平(Materiality)是指用金额额度表示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以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判断或者决策。二、重要性水平的特征:1、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2、重要...

在审计学中 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应如何测算
答:(二)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账户或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在实务中,很多注册会计师选择资产负债表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