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要否定(次第)禅定,禅功吗 怎样正确理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作者&投稿:爱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祖所要否定的是缺乏智慧观照(慧观)的禅定。因为这样不是止观双运、定慧等持的菩提之道,所以六祖并非一味否定禅定。
般若品第二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
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六祖否定的是“百无所思的空心静坐”,即“无想定”。按楞严经的说法,此为外道所修。外道认为,一切烦恼来自于思维活动、意识、思想,若让思维活动停止,则可以彻底断除烦恼。修此定的果报是生到色界第四禅天,虽然是善道,但也非究竟之处,因为只是强行压制念头不起,出定后念头生起,还会有烦恼。这是逃避烦恼,而非面对烦恼加以智慧的观照。
定慧品第四
善知识,又有人教坐,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便执成颠。如此者众。如是相教,故知大错。
禅定中,若只是观静,那么就只是停留在“止”的层次,而没有“观”。没有慧观的话,顶多是初禅未到地定的功夫--即“止”的境界。而佛法禅定是要止观双运、定慧等持的,“止”的目的还在于“观”。
坐禅品第五
师示众云:此门坐禅,元不著心,亦【不著净】,亦不是不动。若言著心,心原是妄。知心如幻,故无所著也。【若言著净,人性本净】。由妄念故,盖覆真如,但无妄想,性自清净。【起心著净,却生净妄】。妄无处所,著者是妄。【净无形相,却立净相】,言是工夫。作此见者,障自本性,却被净缚。
善知识,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这里的“著净”,与上面的分析同理。因为净只是手段,观照、开慧才是目的。
机缘品第七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卧轮禅师的境界,依楞严经来说,五阴中算是破了想阴(第六识)、证入行阴(第七识),禅功在四禅以上的次第禅(如来禅)根机者。卧轮禅师的法执在于,他把此境界当作了“圣境”,其实是缺乏观照,离菩提之门还远。
顿渐品第八
师曰:汝师若为示众?对曰:常指诲大众,住心【观净】,长坐不卧。师曰:住心观净,是病非禅。长坐拘身,于理何益?
这儿的“观净”,与以上的“观静、著净”道理相同。
忏悔品第六
五解脱知见香,自心既无所攀缘善恶,不可沉空守寂。
这里说的“不可沉空守寂”,是六祖针对已证空性(禅宗破初关的空观,本来无一物境界),然而尚未“从空出假”的二乘圣者而言的(禅宗破重关:假观)。二乘圣者只观无常、无我故,入偏真涅槃,无为无作,失去涅槃的大机大用。
护法品第九
薛简曰:京城禅德皆云:欲得会道,必须坐禅习定;若不因禅定而得解脱者,未之有也。未审师所说法如何?师曰:道由心悟,岂在坐也?经云:若言如来若坐若卧,是行邪道。何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生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究竟无证,岂况坐耶?
六祖这儿否定的是如来禅(即次第禅)的执着:非得靠传统意义上的坐禅、禅定功夫才能“定能生慧”、开智慧而悟道。因为行住卧是禅嘛,不能说只有“坐”才是禅!
付嘱品第十
汝等慎勿观静,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这儿的“观静、空心”,与以上的“观净、著净与无想定”道理相同。

你要是想修行,就多读《六祖坛经》。
不要知道了一点佛教的名相和言语,就狐疑乱问。这样做第一不严谨,第二对自己没好处。
打个比方说,别人看到你的某一个侧面,然后就到处说你如何如何样子的,那样是不是很糟糕啊。他对你是不是不负责任,乱讲啊。

禅门宗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说我实在没有弄明白~

楼主你好:

佛说:众生本来都具有佛性,因妄想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而这妄想分别执着都是由我们的心造出来的,所以直指人心的意思就是依靠参禅打坐来管住自己的心不让自己的心动念,因为动了念头就会有妄想,有妄想就会有分别,有分别就会有执着。

就比如看到蛋糕了,你觉得很诱人,这就是动念了。之后呢就会不想吃别的,给你个包子或者面条都不想吃。这就是分别。执着也一样,就要吃蛋糕,不吃就想着有多好吃,戒指流口水,然后肚子叫,然后就跑去买了,其实你不饿。这就是执着。也是贪嗔痴里面的贪。

通过参禅打坐念佛来减少自己的妄想,熄灭自己的念头,直到把所有的念头都打没有,对任何都不动心不起念。没有分别妄想执着。也就是见到了自己的本性了,见到了自己的佛性了。那么恭喜你,你升级了,可以做罗汉了,做了罗汉可以升级做菩萨,做了菩萨可以成佛了。

所以叫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末学才疏学浅,随便说一下。有什么错的地方还望指出。

这是顿教心地法门,
直指人心,就是无修无证,破迷开悟。为什么呢?因为佛不从修得,众生与佛是一不是二。六祖说,“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见性成佛,性就是众生本性,众生本性就是佛性,就是自性,本心是体,本性是用,见性也就是见到真心本来面目,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佛。简单说就是从迷惑颠倒中觉悟,就是正知正见,就是佛。此处的佛一般不是圆满的佛,也就是明心见性的菩萨,也可以说是分真即佛。特别是圆教的开悟,不历修证,成就分真佛,即悟即证,但是要继续圆满,就需要进修了。
开悟的楞严,好好学楞严经,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懂了楞严经就是得了佛身,就是明心见性

六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要否定(次第)禅定,禅功吗
答:六祖所要否定的是缺乏智慧观照(慧观)的禅定。因为这样不是止观双运、定慧等持的菩提之道,所以六祖并非一味否定禅定。般若品第二 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静坐】,即著【无记空】。善知识,迷人口说,智者心行。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是什么意思哦?
答:这句话是说的禅宗宗义,不立文字是说不着文字相,以心传心。教外别传,意思是指与教下诸宗有别的顿教法门。直指人心,就是直指众生心性,直断分别心,不做渐次。见性成佛,是指见诸法性,直入如来地,不假方便。禅宗修行人都是上根利器,否则很难体悟其真实义。‘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

佛法是教人修心的,但是为什么佛法又否定身心的存在?诚请开示!_百度知 ...
答:世间人所熟悉的心,是意识,也都以意识作为真正的我,并已意识为自我中心。而这个认知、这个见解,就是佛法中所提到的恶见、我见。佛法入门的第一步就是要断我见-->即杀除邪见、恶见(白话意思就是否定自我、否定自己的身心),知见清净了,方勘任为道器,才能进入真正的修道位。但是,以上这麼说...

怎样正确理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答:直指人心,就是无修无证,破迷开悟。为什么呢?因为佛不从修得,众生与佛是一不是二。六祖说,“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见性成佛,性就是众生本性,众生本性就是佛性,就是自性,本心是体,本性是用,见性也就是见到真心本来面目,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佛。简单说就是从...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答:所谓直指人心,即无须向外界寻求,而直观自心、自性;所谓见性成佛,即无须分析思虑,而透彻觉知自身具有之佛性,即达佛之境界。此语与「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皆为禅宗表彻悟境界之用语,其他诸宗类似「见性成佛」一语者有观无量寿经之「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华严经之「三界唯一心,心外无别...

怎么理解“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句话~~!
答:人之所以不能成佛,是因为人的佛性被人的种种欲望遮蔽了,没有被见到。所以,禅宗提出了“明心见性”的成佛宗教实践。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心中明了人世之苦,见到了自己的佛性就可能立即成佛。而且这是成佛的唯一途径。禅宗的这个思想,是对释迦牟尼佛关于“佛者、觉也”思想的发展,同时解释了释迦牟...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是什么意思哦?
答: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是古来禅宗的主要特色。而‘不立文字’则是此一特色的代表性语句之一。重点在强调禅宗‘以心传心’的特质。不立文字,就是不凭借语言文字来解释、传授教义。传教的人不立...

达摩大师《血脉论》
答:达摩西来,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盖谓自己真佛,不出一性之中。人人不自委信,所以向外驰求。将谓自性真佛外更有别佛,故诸佛诸祖师说法要人省悟自己本来真佛,不假外求。又缘种种法语泛滥不一,转使学人惑乱本性,无悟入处。惟有达摩血脉论,并黄檗传心法要二说,最为至论。可以即证自己佛性,使人易晓。比之求...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是谁提出来的?
答:是禅宗二十八代祖师,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提出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成为中国禅宗的修学根本

佛教八宗是哪八宗?他们观点有何不同?
答:禅宗直指人心,即生见性成佛,不执著禅定而不离禅定 密宗:以心物一元之原理,大开方便,提倡肉身成佛 唯识建立一切,说八识如来藏等,接引畏空众生 天台:三止三观,建立如来禅方便程序 华严:华藏世界重重无尽,世界一切清静...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 三论:否定否定,破人法执 成实:三心、二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