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读记》教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辉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学是一种价值导引,蕴含着教育者的价值选择和价值预设;教学也是一种自我建构,是受教育者精神世界自主地、能动地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不只是授受,而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发现探索的过程和人格形成的过程。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窃读记》教教学设计,一起看看吧!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文中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4.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点:

  1、抓住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领悟一些表达方法。

  2、加倍珍惜、充分利用并积极创造优越的读书条件。

  教学难点:品味其中富有感染力、表现力的语言,从而充分感受书对于作者巨大的吸引力 。

  课前准备:

  ⒈教师准备:窃读记(节选)印发给学生

  ⒉学生准备:搜集读书故事。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扣题眼,顺势导入

  我国着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苏联的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会不会阅读,决定着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同学们,你们喜欢读书吗?

  新学期又开始了,一本本新书又在等着我们去读了。我们每个人至少都有四年的读书经历了,在几年的读书生活中你们有哪些读书感受啊?(生谈感受)

  看来,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新学期的第一节语文课,就让我们走进一篇描写读书滋味的课文——台湾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板书课题)仔细观察这个字,“窃”有什么方法记住它?

  老师在课前查了字典,知道“窃”的含义有三种,①偷;②偷偷地;③谦指自己。在“窃读”这个词语中,“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先不要急着回答,让我们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感知,整体把握

  1、自由读课文。读课文后,“窃”应该选择哪个解释合适呢?你会怎么理解“窃读”这个词呢?请你结合课文内容上说说(“我”因买不起书而偷偷躲在书店里读书的事情。)

  2、齐读课题。

  3、刚才读课文时,你发现了哪些生字、词语或者是句段不容易读好,提醒大家一起读。(适时指导生字)

  4、同桌对读

  请同桌的两个人每人一段,再来读读课文,看看是不是都读通读顺了,并感受一下作者“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同桌对读。)

  三、交流初读感受,细品读书滋味。

  1、感受读书的滋味

  同学们,读书有千百种滋味,通过刚才读课文,你是不是感受到了林海音躲在书店里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预设:“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林海音窃读的感受是既快乐又恐惧。)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再去仔细的读读课文吧,这种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把描写作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画下来,多读一读。

  2、畅谈读书的滋味

  ①预设:

  生1:我从作者的动作中体会到窃读是快乐的。放学后“急匆匆地赶”,“跨进店门,踮起脚尖,从大人腋下钻过去”,“总算挤到里边来了”,“急切地寻找”,都说明了她特别想读到这本书。能读到自己这么喜欢的书,当然是快乐的。我在读到自己盼望已久的.书时,就特别快乐。

  生2:“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加书架。”作者明明什么也没吃,却咽了一口唾沫,她从书中一定收获了许多知识和智慧,心里非常高兴。我觉得这就是她感到快乐的源泉。

  ②运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同学们一起感受作者的快乐。

  ( 是啊,默读有利于思考,朗读确有利于表达。尤其是当你能通过朗读,让听众感受到你体会到的作者的情感时,那又是一番读书的乐趣啊!下面谁能把自己体会到的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从刚才朗读的语句中,我们体会到了作者窃读时的快乐,那么,窃读时只有快乐吗?还有什么滋味?你们感受到了吗?

  预设:生1:还有她放学后就来了,一直读了两个多钟头,多饿呀。

  生2:我也觉得这种窃读的滋味并不好受,因为她还一直提心吊胆。你看,她要把自己隐藏起来,贴在一个大人身边,假装是他的小妹妹或小女儿。万一那个人很烦,该多尴尬呀!还要察颜观色,一本书要到几家书店才读完。

  生3:还有,虽然下雨天能有个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可她也不能专心读书,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多累呀!

  窃读时又饿又尴尬又累,可是作者还是没放弃,这是为了什么呢?(多读书)

  忍受了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经历了担忧恐慌、惧怕痛苦,最终体验了惊喜快乐、满足幸福。在酸甜苦辣的交织中,作者却仍旧说“我很快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对书的挚爱)

  诗人徐志摩曾这样形容读书的愉悦:“如听到绝妙的音乐,五官受了感动,精神上复新了一般。似乎每一个字有灵魂,它们在那里活泼地跳跃着。许多字合起来,就如同一个绝大的音乐会,很和谐地奏着音乐。这种美的感觉,音乐的领会,只有自己在那一瞬间觉得,不能分给旁人的。”

  3、评价

  通过细细品读,感受到了作者窃读时复杂的滋味。看来,读书还真得要细读,遇到像这样的好文章得细细地去品读,才能读出书中的更多味道。书读到此时,作者在你心目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呢?

  (渴望读书、热爱读书、嗜书如命)

  第二课时

  一、听写字词,加强积累

  1、听写本课较难写的生字和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

  2、生听写后,同桌互相对照、监察、订正。

  二、赏析词句,感悟写法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作者是怎样“窃读”的和“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再读一读,并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

  预设:

  生1:“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它写出了作者在下雨天“窃读”时的动作和心理,而动作和心理又是截然相反,正是这样截然相反的对比,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想尽一切办法读书的孩子,仿佛这个孩子的形象就在我面前。

  生2:是第二自然段“我边走边想:‘昨天……’”读了这一段,我仿佛看到了作者慢慢地向书店走去,边走还边回忆着昨天“窃读”的情景。看到书店里人多,很高兴,因为它可以继续“窃读”;同时又有些担心,担心买书的人多会不会把自己没看完的书买走了。

  2、师引导学生理解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并适时引导朗读。

  三、体会语句含义,升华情感

  1、“我”一放学就急匆匆地赶到书店,“我”一读书就是二个多小时,我腰酸腿疼肚子饿,我为了多读一会书,在下雨天变的“表里不一”……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啊?请同学们浏览全文,看看是什么力量在鼓励着作者?

  2、生浏览课文。(我觉得是国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3、我们都来看看这句话,请大家讨论一下:(课件出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

窃读记教学设计
答:窃读记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2、在阅读中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 课时课题: 《窃读记》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

小学五年级语文窃读记教案内容示例
答:1、《窃读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

《窃读记》教教学设计
答:同学们,读书有千百种滋味,通过刚才读课文,你是不是感受到了林海音躲在书店里窃读是一种什么滋味?(预设:“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第四自然段的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林海音窃读的感受是既快乐又恐惧。) 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去体会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

《窃读记》优秀教学设计
答:品读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揣摩人物复杂的心理。【教学难点】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领悟文本思想内涵。【教学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猜测课题 看到窃读记这个课题,你会产生哪些联想?交流,倾听。引导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二、初读文本 让学生带着问题速读文本。然后...

求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窃读记》的预习
答:品读书滋味 悟读书乐趣——《窃读记》教学设计一山东德州跃华学校小学部 李怀源 孟祥芹 王明明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起脚、饥饿、惧怕、充足、屋檐、一碗、真酸、支撑、书柜、哎哟”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抓住主要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

五年级语文单元的教学反思
答:五年级语文单元的教学反思 篇1 人教版课文以主题来安排单元课文,一个单元一个主题。 以往我在处理教材的时候总想着面面俱到,结果很累,效果不佳。上学期期末大会胡校在大会上也提醒我们要去整合教材,要努力给自己减负,避免重复无效。于是我开始尝试找侧重点,每篇课文定个侧重方向。 在第一组课文中,《窃读记》我...

窃读记课文
答:窃读记的课文 窃读记读后感 窃读记优秀导入语 窃读记教学设计 窃读记选自哪本书 窃读记. 课文 窃读记插图 窃读记阅读答案作业帮 窃读记。 其他类似问题 2015-02-17 窃读记课文以什么为线索以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到 202 2015-09-13 读了窃读记课文可以知道课文以窃读为线索,细腻生动地描写了...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程
答:微课程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课前导入 “万事贵乎始。”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虽然不能说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但能影响整堂课的氛围。一次语文课上,学习的课文是林海音的《窃读记》。教师利用微课程介绍作者,简洁的文字配上图画及音乐,一下子让孩子们进入了作者的生活年代,使学生对老北京的生活...

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学设计及反思
答: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由第一课林海音的《窃读记引入到此文:你们想知道怎样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会有更好的效果吗?让我们开始学习--《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此中进行课题板书,并要求学生跟写课题,齐读课题,以较好的状态进入到课堂的学习。

论如何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
答:如在学《窃读记》之前,我们可以先布置一下预习性的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既提前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又能发现一些问题,为课上的学习找到听课的重点。如教师可预留这样的任务:(1)你读过《城南旧事》一书吗?如果读过,回想一下这本书的内容准备讲给大家听,如果没有读过不妨在网上搜搜它的内容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