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体地质特征 地质构造与地层、岩体

作者&投稿:鲁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拾金坡金矿床产于拾金坡复式岩体的边部。该岩体位于安西县辉铜山—花牛山一线之西北,白峡尼山之东,狼山以南,是区内最为重要的含金岩体。迄今为止,在拾金坡复式岩体中已经发现金沟井、拾金坡、磨金硐、南金滩等中小型矿床及十余个金矿点。该岩体呈岩基产出,近EW向长条状展布,东部大西部小,近似楔形。据1:20万方山口幅区调报告的统计,拾金坡岩体东西长66 km,东段宽12~18 km,西段宽3~4 km,总面积在600 km2以上。岩体西北缘大都被第四系覆盖,在狼山南可见其侵入中震旦统洗肠井群中;南缘沿宝石山一带侵入中下奥陶统花牛山群,使围岩呈半岛状出现;在玉石岭北东见有二叠系地层不整合其上(图3-1)。依不同期次岩体的相互接触关系,拾金坡复式岩体可划分为三期:第一期为石英闪长岩株,主要在该复式岩体西部的白山头南、白峡尼山北一带出现,面积13km2。岩石为中粗粒结构,主要由半自形斜长石(50%~60%)、柱状角闪石(10%~20%)、他形石英(5%~15%)和钾长石(5%~25%)组成,次要矿物有单斜辉石、绿帘石、黑云母等。第二期为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为该复式岩体的主侵入体,出露面积占岩体总面积的90%以上。岩石具似斑状结构,似斑晶占岩石成分的15%~40%,主要为自形板状的钾长石,具卡氏双晶,为微斜条纹长石,其内往往包裹有斜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形成交代残留结构,少数为石英和云母,粒径一般大于15mm,部分可达50mm,基质具细粒花岗结构,粒径一般在2~5mm左右,主要由钾长石(10%~20%)、斜长石(20%)、石英(15%~30%)、黑云母(5%)和少量的磷灰石、榍石、锆石、磁铁矿等副矿物(1%~2%)组成。斜长石多已蚀变为绢云母或绿泥石,黑云母大都蚀变为绿泥石且析出金红石,使岩石标本在地表呈灰白、灰绿色夹肉红色(图3-2a)。第三期为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株,主要在该复式岩体的东西边缘出现,面积12km2。岩石呈细粒花岗结构,由半自形斜长石(35%~40%)、等轴粒状微斜长石(30%~35%)、石英(25%~30%)和黑云母(2%~3%)等组成,斜长石和黑云母也部分蚀变为绢云母和绿泥石(田志永,1993)。岩体地表脉岩十分发育,走向主要为NE和近EW向,少数为SN和NW向,包括细粒花岗岩脉、伟晶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石英脉、云斜煌斑岩脉、辉绿(玢)岩脉和辉长岩脉等,以辉绿(玢)岩脉和石英脉分布最为广泛。岩脉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为:细粒花岗岩脉被含金石英脉切穿(图3-3a),云斜煌斑岩脉被花岗斑岩脉切穿,细粒花岗岩脉、花岗斑岩脉和云斜煌斑岩脉有被辉绿(玢)岩脉切穿。早期的含金石英脉被辉绿(玢)岩脉切穿(图3-3b),晚期的不含金石英脉又切穿辉绿(玢)岩脉(图3-3c)。

在拾金坡岩体的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中发育有形态各异的暗色微粒包体,形态有浑圆状、透镜状等,直径一般在10 cm之内。包体与寄主花岗岩的界限清晰,一般呈突变关系,局部可见包体岩浆与寄主岩浆的“反应边”。包体粒度明显比寄主岩细,与寄主岩接触处可见冷凝边,部分包体中还可见到与寄主岩相似的钾长石斑晶(图3-2b)。寄主花岗岩为中粗粒似斑状结构,组成矿物主要有钾长石(40%~45%)、斜长石(20%~25%)、石英(25%~30%)和黑云母(7%~8%)等,副矿物有锆石、榍石、磷灰石和钛铁氧化物等。石英斑晶多呈碎斑,且常见“港湾状”溶蚀边,周围被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包围(图3-2c)。岩石大都遭受强烈蚀变,黑云母大都被绿泥石交代,斜长石也部分转变为绢云母等。暗色微粒包体呈半自形细粒结构(图3-2d),主要组成矿物有斜长石(30%~35%)、钾长石(25%~30%)、黑云母(15%~20%)、角闪石(10%~15%)和石英(5%~7%),其中斜长石常形成增生环带(图3-2e),周围被石英和钾长石包围,黑云母呈溶蚀状。副矿物有榍石、磷灰石、锆石和褐帘石以及钛铁氧化物等,其中磷灰石是暗色微粒包体中最主要的副矿物。镜下观察磷灰石晶体呈细长柱状、针状,长宽比一般接近10,最高可达20(图3-2f),说明其形成于淬冷、快速结晶的环境(周新民等,1992;张晓琳等,2005)。

图3-2 拾金坡斑状花岗岩和暗色包体的手标本及显微照片



围岩地质特征包括哪些~

根据围岩地质特征,将围岩分为五类.
一、I类:稳定围岩
岩石新鲜完整,受地质构造影响轻微、节理裂隙不发育或稍发育,多系闭合且延伸不长,没有或仅有宽度一般小于0.lm的软弱结构面.结构面无不稳定组合,断层走向与洞线正交,地下水活动轻微,岩体呈块状整体结构或块状砌体结构.
二、Ⅱ类:基本稳定围岩
岩石新鲜或微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一般,节理裂隙稍发育或发育,有少数宽度不大于0.5~0.6m的软弱结构面,层间结合差,岩体呈块状砌体或层状砌体结构.结构面组合基本稳定,仅局部有不稳定组合,断层等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洞线斜交或正交.洞壁潮湿有渗水或滴水.
三、Ⅲ类:稳定性较差的围岩
岩石微风化或弱风化,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发育,部分张开且充泥,软弱结构面分布较多,宽度小于1.0m,岩体呈碎石状镶嵌结构.结构面组合不利于围岩稳定的较多,断层等主要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洞线斜交或近平行.地下水活动显著,沿结构面有渗水、滴水或线状涌水.
四、Ⅳ类:稳定性差的围岩
围岩岩体状态同第Ⅲ类,但软弱结构面分布较多,宽度小于2.0m,节理裂隙局部极发育,岩体呈碎石状镶嵌结构,局部呈碎石状压碎结构.结构面组合不利于围岩稳定,断层等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洞线近平行.地下水活动显著,沿结构面有渗水、滴水或线状涌水.
五、Ⅴ类:极不稳定围岩
强风化或全风化岩体,受地质构造影响严重,节理裂隙极发育,断层破碎带宽度大于2m,裂隙中多充泥.岩体呈角砾、泥沙、岩屑状散体结构.结构面呈零乱状不稳定组合,断层等主要软弱结构面走向与洞线近平行;或松散土层、砂层、滑坡堆积层及一些碎、卵石土等;挤压强烈的大断层带,裂隙杂乱,呈土夹石或石夹土状.地下水活动强烈,有较大涌水量,常引起不断塌方.

(一)区域构造
参考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2002)对青藏高原大地构造划分意见,帕里河流域的区域构造部位属印度板块的喜马拉雅板片(Ⅰ),次级构造部位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南支西南侧的北喜马拉雅特提斯沉积带(Ⅰ1),如图2⁃2。

图2⁃2 境内帕里河流域区域构造部位图像

(二)断裂
本项目共解译了长于5km的线性断裂27条,自南向北分别编号为F1~F27,各断裂的编号、走向、长度及遥感地质特征如表2⁃1所示。

表2-1 境内帕里河流域线性构造遥感解译登记表


续表

(三)地层与岩体
以SPOT卫星影像图为主要信息源,辅以ETM和ASTER卫星影像图,参考《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1997)及《青藏高原1:150万地质图》(2004),特别是新近完成的1:25万区域地质大调查成果,采用人机交互解译出18个遥感地层单元。各地层单元代号、名称、影像特征、在本区的分布及成因以及解译标志如表2⁃2所示。

表2-2 境内帕里河流域1:5万地质遥感解译标志说明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就本区的地质灾害发育而言,二叠系和侏罗系是本区最主要的地层,上二叠统色龙群上部曲布日嘎组(P3S)和中二叠统色龙群下部曲布组(P2S)的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砂板岩、细粒含碳质绢云母石英千枚状板岩、灰岩、灰绿色变砂岩夹云母片岩,主要分布在本区中南部及北部及东部的局部地区。本区的侏罗系主要由灰岩、泥晶灰岩、泥质板岩、石英砂岩等较坚硬的岩层组成,主要分布在本区西部、北部和中东部。
有少量新近纪托林组碎屑岩分布在中印边界附近。
第四系成因类型较多,全新统残坡积和冰川冰水及冻融堆积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更新统主要为阶地堆积。
古近、新近纪和白垩纪花岗岩主要分布在本区的南部及东部、东南部分水岭附近。
南部有小块前震旦纪聂拉木群变质岩分布。
各类地层分布详见图2⁃3。
本区出露的18个岩类的统计结果如表2⁃3所示,侏罗系在本区出露1406.44km2,是区内分布最多的地层,占全区51.56%,其次为二叠系,出露540.48km2,占全区19.82%。

表2-3 帕里河流域各地层分布面积及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图2⁃3 境内帕里河流域的地质情况

岩体地质及岩石学特征
答:该序列岩体主要分布于稻城县、乡城县一带的昌台-乡城晚三叠世火山弧出露区,另在此带北部的德格县硐中达、娘布柯也有出露。岩体规模一般较小,以细粒、斑状、具明显铜矿化为特征。四川省地质调查院(2004)采用锆石激光探针等离子质谱(LA-ICP-M S)年龄测定方法,在该序列中获得69.5~147.2Ma的...

矿床地质特征
答:(一)矿体特征 达巴特铜钼矿床的矿体产于椭圆形火山机构的南北两侧。目前地表圈定的铜钼矿体有5个(Ⅰ,Ⅱ,Ⅲ,Ⅳ和Ⅴ),长60~300m,宽1~16m,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见图2-9),依据矿体空间产出特征,初步划分为南北2条矿带(新疆有色地勘局703队,2003)。1.南矿带 矿体主要产于火山机构...

岩体地质
答:2013-12-04 土体和岩体区别 13 2020-01-30 含矿岩体地质和岩石学特征 2012-12-17 岩体在地质和力学特征方面与岩石相比有何主要区别? 5 2017-11-30 岩体在地质和力学特征方面与岩石相比有何主要区别 3 2011-11-16 岩体、岩石、结构面、结构体之间的关系 59 更多类似问题 > 为...

太华-鲁山-霍丘变质地体表壳岩的地质特征
答:三、地球化学特征 如前所述,太华-鲁山-霍丘变质地体由西往东分别由太华岩群、霍丘岩群和五河岩群组成,每个岩群中都有许多岩类,但由于前人研究资料少而零乱,难以全面总结,这里着重讨论太华岩群的变基性火山岩和变超基性岩(超铁镁质岩)以及霍丘岩群的变基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太华岩群中的变基性火山岩...

矿床地质特征
答:鉴于在矽卡岩和侵入岩体中均发生了铜锌矿化,该矿体具有矽卡岩型矿化和斑岩型矿化特征。 (二)矿石特征 1.矿石物质组成 (1)金属矿物:矿石中原生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磁铁矿、方铅矿、硫铜钴矿、辉钼矿和白铁矿等,次生矿物有斑铜矿、褐铁矿、铜蓝、蓝铜矿、黑铜矿、褐铁矿和孔雀石等。

不同类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环境
答:另一个重要的地质特征是,由于强烈的爆破作用,使块状硫化物矿体破碎,并在矿体附近或矿体顶部形成角砾状矿石或角砾岩。这些角砾一般呈现明显棱角状,表明是在块状硫化物矿体固结成脆性体后形成的碎屑。砾石中常出现块状黄铁矿和块状闪锌矿,对这种矿石的成因起先人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角砾全是闪锌矿,而有些全是黄铁矿呢?

矿区地质特征
答:因此,利用激电方法在矿区及其外围寻找铜钼矿体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综合上述磁异常和激电异常测量结果,可以认为矿区采用高精度磁法结合大功率激电方法对圈定岩体具有一定效果,地表圈定的激电异常,对寻找隐伏岩体和矿体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地球化学特征 (1)次生晕异常特征:根据新疆有色地勘局703队(1986)的1∶1...

矿床地质特征
答:(3)斑岩型硫化物氧化铁帽,如江西洋鸡山。多分布于侵入体内接触带、顶部裂隙带、断裂带及构造角砾岩体带。构成金的工业矿化铁帽主要为以上三种。此外,火山岩区的硫化物富集地段及各种脉状热液硫化物也可形成氧化铁帽,但尚未发现规模较大的金的次生富集。不同类型铁帽的基本地质特征见表5-4。铁帽的显著...

矿区地质特征
答:断裂带局部地段发育透镜体片理化带和构造角砾岩,角砾被方解石脉胶结和穿插,两侧岩石有强烈变形,后期闪长玢岩脉沿断裂侵位,说明断裂具有多期次活动特点。 (2)中期断裂:中期断裂在矿区十分发育,主要为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和近南北向断裂,可能形成于海西早期(张天齐等,1998)。晚泥盆世时由于受到北部北天山(巴音沟)...

岩体地质特征
答:第二期为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为该复式岩体的主侵入体,出露面积占岩体总面积的90%以上。岩石具似斑状结构,似斑晶占岩石成分的15%~40%,主要为自形板状的钾长石,具卡氏双晶,为微斜条纹长石,其内往往包裹有斜长石和黑云母等矿物,形成交代残留结构,少数为石英和云母,粒径一般大于15mm,部分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