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作者&投稿:尹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算吧,前提已是不可以分批装运,而大连,上海算两批,如果是同一地方装两次,则不算分批,

国贸案例分析~

不违约,根据跟单信用证条例规定,使用同一运输工具并经由同次航程运输的数套运输单据在提交时,只要实现相同目的地,同一运输工具,同一航次将不视为分批装运,本案中我方使用的是同一航次的同一只船只,同一目的地因此没有违反国外信用证要求。

首先了解下CIF的定义:

“CIF术语的中译名为成本加保险费加运费,(指定目的港,其原文为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按此术语成交,货价的构成因素中包括从装运港至约定目的地港的通常运费和约定的保险费,故卖方除具有与CFR术语的相同的义务外,还就为买方办理货运保险,交支付保险费。”

-摘自百度百科


简单讲,就是运费+保险+FOB本地费用(如产品的成本+一定的利润,装货费,单证费,码头费,柜子来回的托运费等,和其他费用)。这里的运费和保险,其实是进口商付的钱(含在合同单价里面),出口方只是帮忙找运输公司和保险公司,代为办理而已,其他程序同FOB操作。


回到LZ的问题:

贸易条款:CIF;

当事人:进口方A,出口方B,运输公司C(船公司或者无船的代理)和保险人D;

问题:

1/ 与C办理运输手续的是哪一个公司?

- 是B公司,即出口方B,

与D公司办理保险手续的事那一个公司?

- 还是B公司,即出口方B;

2/ C公司是否能已保函为由拒绝赔偿?为什么?

- 原文是,“在B公司提供保函后,C公司为外包装有水渍的该批货物出具清洁提单。”

首先,不清楚“保函”具体内容是什么(应该是保证产品和包装无损之类的),但是仅从字面了解,出口方B在出具“保函”前,很有可能知道这些外包装是有水渍的(可能在出厂,装货前已有,有故意欺骗的意思),或者不知道,外包装也可能是在货物从工厂运往出口码头的时候产生的。但是绝对是在上船前产生的,因为按照国际贸易惯例来讲,贸易的风险划分是按照“货物是否越过船舷”为界的。很显然,货物在上船前,即越过船舷前,已经受损,所以,理论上,这个损失应该是出口方B承担,所以,运输公司C拒绝赔偿也是理所当然的。

3/ D公司能否拒赔A公司?为什么?

同理,保险人D也是拒绝赔偿的,因为,保险人D的保险赔付界定也是按照“货物是否越过船舷”来的,只是保障,从货物上船(第一次越过船舷),到目的港,吊柜卸货(第二次越过船舷)期间的一切风险。很显然,这些货物是在上船前都损坏了的,所以保险人D拒赔很正常。


-----------

其实,这个题目讲的是,国际贸易中各个当事人对于风险划分和判定的问题,考的就是这个。。。。。

相信,进口方A也只能自认倒霉,但可以向出口方B投诉,这里就不多讲了。



ANYWAY希望LZ能满意并采纳,同望其他童鞋补充,TKS。。。。。。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题。希望高手帮忙。买卖双方签订FOB合同,买方向保险公 ...
答:案情分析 “仓至仓条款”,是保险公司对海洋运输货物保险基本险(平安险、水渍险、一切险)的承保责任起讫的规定,即保险公司所承担的保险责任,是从被保险货物运离保险单所载明的起运地发货人的仓库或储运所时开始,至货物运抵保险单所载明的目的地收货人的最后仓库或储运处所或保险人用作分配、分派或...

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题
答:简单。分析如下:第一个案例中显然当事人错误理解了仓至仓条款的含义。“按FOB贸易术语进口时,在国内投保了一切险,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起讫应为’仓至仓”显然是错误的。解释如下:虽然一切险确实采用仓至仓原则,但如果使用FOB或者CFR一类的装运类术语,由买方负责投保。则风险划分以装运港越过船舷为...

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题求解答
答:2. 买卖双方履约的主要依据应以何者为准?为什么以它为准?解析:买卖双方履约的主要依据应以贸易合同为准。因为,贸易合同是开立信用证的基础,一般情况下,贸易合同的一方(通常是卖方)既是贸易合同的当事人,又是信用证的受益人。因此,既受信用证约束,又受买卖合同约束。信用证受益人不能在合同...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答:国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篇二 《“长虹风波”凸显国际贸易风险》思考题: 1.中国企业出口贸易中的财务风险是如何形成的? 答:(1)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雷同化程度高、竞争力低,业务谈判能力差;(2)选择海外合作伙伴的信誉差,原因有二:①信息(信用、咨信)获取能力差,②中国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决策领导有私心、不负责任,对...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懂得的网友帮帮我)
答:答案要点如下,希望能够帮助你 (1)途中烧毁的化肥损失属单独海损,由A公司承担。因单独海损只能由受损一方单独承担。(2)途中湿毁的化肥损失属共同海损,由从共同海损措施中受益的各方分摊。因为共同海损是为了挽救处在共同危险中的船舶、货物,并须使船、货取得救助的实际效果,因而应当由获益的各方...

求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的题目谢谢
答:求国际贸易实务案例分析的题目谢谢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生活中有哪些成瘾食物?jessie0415 2006-06-15 · TA获得超过2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出口报价核算 (一)报价数量核算 在国际货物运输中,经常...

国际贸易案例分析
答:第一货舱的1000条出口毛毯、茶叶属于全部损失中的实际全损。烟草属于部分损失中的单独海损。仪器属于全部损失中的推定海损。亚麻属于部分损失中的共同海损。第三和第四舱纺织品的钩损属于部分损失中的单独海损。好像都包括了吧?

一道关于CRF的国际贸易案例题,求大大帮忙分析下(是考试题,请勿开玩笑...
答:简单。分析如下:案例中显然卖方错误理解了仓至仓条款的含义。“按CFR贸易术语进口时,在国内投保了一切险,保险公司的保险责任起讫应为’仓至仓”显然是错误的。解释如下:虽然一切险确实采用仓至仓原则,但如果使用FOB或者CFR一类的装运类术语,由买方负责投保。则风险划分应该以货物在装运港越过船舷为...

国际贸易实务综合案例分析
答:本案例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第一,信用证和贸易合同二者是什么关系 ? 第二,买卖双方履约的主要依据是以何者为准?第三,当信用证与合同不一致时应该怎么办?(1)按照一般业务程序,买卖双方签订贸易合同后,买方根据合同中支付条件的规定,向银行申请开出信用证,其中所列的条款要求,理应按照合同内有...

不小心按错了采纳!国际贸易的案例分析,分析原因和启示。在线等!炒鸡...
答:首先,要知道信用证是独立于合同之外的、单独的单据买卖,是开证行对受益人“有条件的”付款承诺,而这个条件就是受益人提交的单据必须符合信用证的规定——本案例中的信用证规定的是200 tons,而受益人提交的单据表示200 long tons,显然,开证行可以认为是不符点,因为,TON 可分为长吨、短吨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