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做心性? 心性是什么

作者&投稿:毛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性,反应一个人内心的性格。好像多在修行里提到这个词,心性心性,修身养性,所以心性是养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修炼”或者“磨练”,让你这个人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人格的魅力,比如宽广的心胸,处事不惊的淡然,包容的心,慈悲的态度等等。。也就是我们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很成熟的那些特征。

心性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人的思想、情感、意志、道德、信仰等方面。在不同的文化和哲学中,心性有不同的含义和解释。
在佛教中,心性是指人的本性或本质,是指人的内在本质和真实面貌。心性被认为是超越了现象和物质的本质,是所有生命和存在的根本。在佛教中,心性是通过修行和悟道来认识和发掘的。
在儒家思想中,心性是指人的根本特质和人的道德天性。儒家强调人心本善,主张通过教育和修养来发扬人的善性,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
在哲学中,心性是指人的心理和道德品质,包括智慧、情感、意志等方面。哲学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能力,认为心性是人类智慧和道德的源泉。
总的来说,心性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涉及到人的内在和外在的多个方面。心性不仅是一个哲学问题,也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实践问题。通过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心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修养和能力,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与他人相处。

心性xīn xìng
意思是性情、性格;中国古典哲学范畴,指“心”和“性”。

性情;性格:~浮躁。刚强的~

什么是人的心性?~

心性论也可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心性的理论或学说。中国哲学虽然是围绕天人之际展开的,但是天人之际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而人的问题实质上就是心性问题。所以心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特别是儒家哲学的一项基本理论。对于心性的不同理解和说明,是儒学内部派别分歧的重要表现,甚至可以说是儒学内部派别划分的主要标志。从心性论的历史演变,可以清楚地检阅儒学发展的历史轨迹。

作为儒学的开山始祖,孔子还没有确立完整的心性论。孔子没有论及心,论性也只有一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 ·阳货》)孔子一生讲得最多的是仁。然而孔子论仁,主要局限于仁本身,即仁是什么,为什么行仁的层面上。至于如何行仁,在孔子那里,还不是问题的重点。孔子只是简单地说:“为仁由己。”(《论语·颜渊》)“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在孔子看来,行仁完全是人的自觉的行为。至于为什么是人的自觉的行为,孔子并没有展开具体的论证。虽然孔子也讲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人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然而推己及人一般只具有操作上的意义,并不具有理论根据方面的因素。

孟子处处以孔子的继承者自居。孟学对于孔学的发展,主要就在于“为仁之方”方面的发展。如果说,孔学的重心还停留于仁本身,还停留于仁是什么、为什么行仁的问题上,那么,孟学的重心则由仁本身转向“为仁之方” 。孟子自觉地将孔子仁学的终点作为自己仁学的起点。并通过对“为仁之方”的论述,而建立了自己的心性论。以心性论为基础的“为仁之方”的理论,既是孟学对于孔学的最大发展,也是孟学之为孟学的主要内容。
在孟子看来,“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孟子·离娄下》),人与动物之间是有相同性的:“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嗅也,四体之于安佚也,性也。”(《孟子·尽心下》)人与动物相同的因素是性,但却不是人之所以为人者,不是人性。孟子认为,人异于动物的根本所在,在于人先天地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这才是人之所以为人者,才是所谓的人性。“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所以,在孟子看来,人性与人心本是二而一的东西,人性即是人心,人心即是人性。从人之所以为人的角度,从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天赋的角度看,是人性;从其居于人的内心,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角度看,则是人心。因此,人的本心、本性就其本原意义而言,原本就是善的。[1]这种本原的、先天性的善,正是人为仁向善的基础;人本身原有的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正是人为仁向善的发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所以,儒家所宣扬的仁义礼智,并不是外在于人或强加于人的东西,而是根源于人心、人性,并且是由其发育出来的东西,是人心、人性中本有的东西:“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孟子这种心性论的确立,就为儒家所倡导的仁义之道,第一次寻找到了理论上的根据。
孟子的心性论以性善为基础,以心性不二为核心,以天人贯通为特征。这种心性论,其先验论的色彩是非常凝重的,这是其无法克服的弊端。但是这种心性论的确立,在儒学发展史上,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在于它弥补了孔子仁学的缺憾,为其所倡导的仁义之道第一次找到了理论上的根据,从而使其真正变得切实可行;更为重要的还在于它将人与天、自我与外物沟通联结起来,从而将宇宙人生打成一片。孟学对后世儒学的影响、孟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地位,主要即是由这些因素决定的。

如果说,心性不二是孟学的核心,那么,心性二分,以及由心性二分而引起天人二分,则是荀学的基本特征。孟子把心理解为人之为人的本心,与此不同,荀子则把心理解为感官之心。荀子说:“治之要在知道。人何以知道?曰:心。”(《荀子·解蔽》)有时候,荀子也把心理解为身之主宰。如其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出令而无所受令。”(同上)然而,不管是感官之心,还是身之主宰,在荀子这里,心只具有主观性,心与性是没有关涉的。
虽然荀子也像孟子一样,认为性是人秉受于天的,是先天的,是天赋的。但是与孟子不同,荀子将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好利恶害的自然本性,当作基本的人性,从而得出了人性恶的结论。从而人身修养的过程,在荀子看来,完全是一个“化性起伪”的过程。“故人知谨注错,慎习俗,大积靡,则为君子矣;纵性情而不足问学,则为小人矣。”(《荀子·儒效》)虽然不能说,“化性起伪” 、“慎俗” 、“积靡” ,在人格修养上就没有意义,但是由于这样一种心性论辟心性为二,没有将性限定在人之所以高于动物族类的属性上,并由此而导致了天人的截然二分。所以,荀子的心性论,在儒学的发展史上,长期是被当作异端来看待的。

心性就是众生本自具足的如来本性。如五祖慧能所言:何其自性本自清净,何其自性本不生灭,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无动摇,何其自性能生万法 。

稻盛和夫:人生的目的在于磨练心性,提升人格
答:人处于不同阶段,他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克服了这个阶段的困难,总有下个阶段的困难出现。我们就是在解决人生的一个个困难中磨练自己,强大自己。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在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锻造自己的能力,修炼心性,将自己的心修得光明、通透,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人生最...

心本无生因境有究竟是什么意思
答:佛陀以何为身呢?即使假借四大,佛陀也不会仅仅以色身为身。佛陀以法界(整个世界)为身。佛陀的法身,就表现为整个法界。所以成为圆满的觉悟者,所以叫做正遍知。所以有一类菩萨,叫做无边身菩萨。何况佛陀了。心性也罢,觉性也罢,本来是不生不灭而无形的。只是由于最初的一点虚妄认知——无始无明,而...

静为之性 心再其中矣,动之为心,性在其中矣。心生性灭,心灭性现,如无...
答:其实,动静、生灭、心性,是一回事。观察角度不同而已。同是一颗心,心动之时是心,心静之时也是心,并无变化。心动念,是心作用为念;心不动念,是心作用为静,是念自生灭,或者说心作用为念的生灭、动静,而不是心本身有生灭、动静。比如金子,做成金盘子、金碗,叫做生,再融化回金子,叫做灭...

《素书》:人生处事的障碍根源,多来自于心性之中的偏见
答:这一切问题,都成为项羽自刎乌江的前提祸患,而反观一切根源,与项羽过度偏激不能容人的心性弊病,是逃不开关系的。古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叫做: 先去私心,而后可以治公事;先平己见,而后可以听人言。意思就是说:先去除自己的私心,然后才能处理公务;先去除自己的成见,然后才能听取别人的话。一个人待...

佛学里的“心”怎么解释? 如何以心印心?
答:当初佛出于世时,人类没有所谓的现代科学,尊重自然,敬畏鬼神,那时三观只是改正人自私自利的心和错误的行为,可是未法时期这三观难以推翻,不能真正认识宇宙生命的真相,佛家要修要做的是让心性出来做主,而世人都习惯妄心意识心计较分别,有的人不会“用心”,连真心都找不到了!佛在楞严经为阿难七...

心的解释是什么?
答:在病理情况下则相互影响,如心火过旺时,除表现口烂,舌疮外,还有小便短赤,灼热疼痛等小肠热证和证候,叫做“心移热于小肠”。若小肠实热,亦可顺经上于心,则可出现心烦,舌尖糜烂等症状,治疗上即要清泻心火,又要清利小肠之热,相互兼顾,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六)心与其他脏的关系 1.心与脾的关系:“心生血”...

《菜根谭》之如何养性
答:我们的心性,本来清爽安静,只是我们走得太久,背负的太多,已经忘了回归的路。【降服内心】有一个成语叫做心猿意马,有的时候,这颗心就像一个难以驯服的野猴子,不听我们的差遣。大家想想,《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怎么从美猴王变成孙行者,最后变成斗战胜佛的呢?他搅天庭、动地狱、打龙王,无法无...

任是无情也动人——论宝钗心性的复杂
答:而其他零星的细节,譬如被宝玉讽为杨妃;扑蝶,推到黛玉身上;坐在宝玉身边绣花……这些都像我们展示了宝钗女孩儿心性的一面。宝钗究竟也有偷看西厢记的年纪,只不过小说一开头,就已修炼成“山中高士”。但宝钗又终究是和宝黛二人不同,宝玉会出家,黛玉会焚稿,宝钗大约只会对着雪洞了此一生。情感的...

什么叫做人品
答:人品 人品:指的是人的品德。比如:这个人很善良、品德很高尚、为社会传递正能量。等等,说明这个人的人品就好!否则反之。游戏人品:指的是在游戏中你的幸运度。比如:地下城与勇士、有的人刷深渊爆粉爆史诗几率很高,天天刷深渊天天出货;开罐子开传承几率很高! 一般都说这个人的人品好!否则反之。

古语中讲淡泊心性修身的句子
答:我爱一缕暖阳,也爱一抹霞光 我爱一弯新月,也爱一轮圆明 我爱无尽沧海,也爱晨露一滴 我爱世界和平,也爱家国安康 我爱纯粹无瑕赤子之心 也爱谦谦公子温润如玉 我爱如烟似雾前尘往事 也爱淡泊明志今时心性 我爱一个人,一盏清茶, 一阙佳句,抑或一段暖心故事, 多一字会乏味,少一字会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