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志禅师《十二时辰颂》浅释

作者&投稿:甫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转自 宝志禅师《十二时辰颂》浅释

宝志禅师,刘宋泰始年间(公元466年—471年),常往来於都市,居无定所;口中有时吟唱,颇似谶记,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称为「神僧」。齐武帝以其惑众,命拘捕入狱;然日日见师散步街头;及查看狱中,则师仍在牢房打坐。齐武帝闻悉此事,请师入华林园供养,禁其出入。但师并不受其约束,仍常来往於龙光,净名,兴皇等寺。至粱武帝建国,始解其禁,并尊奉为国师,时常长谈,请开示法要。师於梁天监13年(公元514年)12月圆寂,世寿96岁,敕葬於金陵锺山独龙阜,并於墓旁建开善寺,谥号「广济大师」。

 

每天平旦(日出前的黎明时分,约清晨3-5点)寅时,阳气发生,人们纷纷从睡梦中醒来,你可知道,在诸位癫狂迷乱的机体之内,本来就有觉悟的道人(指得道之人)之真身啊。可叹世人因迷惑而陷入贫穷困苦(指众生忘失了本有的功德智慧之富足,落入迷茫苦恼之困境),已在生死轮回当中经历了无量劫;始终不相信自己一直在捧著无价的如意珍宝,更不懂得如何运用它。

其实,但凡你有所作为,都是那自性的如意珍宝在发挥作用,可如果你遗忘了它,反而去攀缘、捉取外在事物,便会误入迷途;哪怕只有一丝一毫的攀缘、捉取,也都是尘劳妄想,而非自性的如意珍宝本身。如何才能够找到自性的如意珍宝?要知道,它虽然无相,却不会滞留在原本的无相境界,而能够自在显现一切有相境界;纵然你去向外在的善知识求学,得来的也只是方便指引而已,并非真正的如意珍宝。

日出时分(约早晨5-7点)正是卯时,人们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开始运用自性的如意珍宝发挥种种作为;但你该如何运用它呢?不必依赖任何巧妙方法,直接去用就好了。纵然你的自性如意珍宝,其神妙光明能够遍照有、无两边,它圆满自在;可你一旦生起意念分别,立即就会遭遇魔境界的扰乱。

这自性的如意珍宝啊,如果你要去对它用功,你终究无法明瞭它;就算你日日夜夜勤奋修行,还是会被人、我等等分别执著所扭曲(拗:音「奥」,不顺,彆扭)。那你该如何修行呢?对於这自性的如意珍宝,你不要为它作任何安排,只需要随顺它的自在无为;一旦你明白了它,知晓它就是本来心地,你会发现,无始以来,它从来不曾生起任何烦恼。

食时(早晨7-9点)就是辰时,也是人们用早饭的时间,别光顾吃啊,你可晓得,一切众生的无明身心本就是诸佛真身,本就和释迦牟尼佛的法身一样。因为他们不知道行、住、坐、卧本来就是大道真体在运行,所以只落得在生死轮回当中像没头苍蝇一般忙忙碌碌,白白承受了许多苦恼辛酸。

假如你习惯於向外认取声、色等等六尘,习惯在众生当中寻觅分别谁和我疏远、谁和我亲近等等,那你就还没找到自己的家,只不过是流连在别人家的,那迷失自性的染污之辈。假如你想要用自己的心去求得佛性,去寻找大道的话,呵呵,那就只好请你去询问虚空了,等虚空回答你,那时你或许能够出离尘劳妄想。

隅中(临近中午的时候,约9-11点)就是巳时,太阳越来越光明,自性也同样光明,但是啊,那些尚未了却执著心的人,尚未明瞭大道方向的人,谁也教不会他们。就算你觉得自己已经通达了祖师的种种开示言语,告诉你吧,千万不要在自己的心头安置任何殊胜法义,哪怕是究竟了义的法义,因为法义不代表心性,甚至会阻碍你觉悟心性。

那该如何修行?对於见性的人来说,只需要守护内在的玄机大道,那里本没有任何文字,也非文字可抵达;假如你把言语法义等等认作是菩提大道而加以守护,那就和前面一样,还不是明心见性。如何才是明心见性?只要一瞬间自见自明,亲见自心觉性,当即肯定它就是如如之性,就是菩提大道之真体,於是不会再去向外追寻——这就是明心见性,从此,纵然还要经历空阔无尽的久远劫数行菩萨道,你也不会再被魔境界所驱使。

到了日中(太阳位於正南方一带,约11-13点)午时,太阳光明灿烂,你可知道,你那地、水、火、风四大所构成的色身当中同样蕴含著像太阳一样的无价珍宝呢。这身外的一切啊,就如同阳焰(地面反射阳光,远看像水面一样闪亮,称为阳焰,往往被动物误认作是水)和虚空花(指眼睛生病的人在虚空当中所看到的那些光点、花点等等景象,其实是幻觉)一样,你为何不肯抛弃这些虚假的景象,为何非要在种种境界当中造作修行,反而使自己越来越迷茫,越来越辛苦呢。

你的自性啊,它从来就不曾迷惑,所以你不要向外去追求开悟,而只需反观内心;一旦你明见内心觉性,会发现它从来如此,不曾随著你的妄想心陷入悲欢苦乐,任它日出日落多少回,觉性一如既往如如不乱。这觉性就是无相法身,在你那看似有相的身心当中天然具备无相法身;而你在生死轮回当中所经历的无明迷惑之路,其实也就是无生无灭的无生大道是也(有相的身心生生死死,其内在的无相法身即觉性,却无生无灭,故称无生大道,也是涅槃大道,它不是修来的,而是本来如此。真正的修行,就是你要充分明瞭它)。

日昳(昳:音「叠」,太阳偏西,约13-15点)未时,太阳走向西方,光明盛极而衰,如来教法也正在衰败啊,修行人,你可曾明瞭心地?如果已经明瞭,你且看它何曾有什麼道理,何曾有什麼了义、不了义呢?再看那所有的经论开示,都是别人家的文字而已,哪里有亲近、疏远之分,哪里有什麼值得死抱著不放呢;因此,既然你已经见性,就不必再耗费功夫到别人的文字里面去苦苦追寻真意了。

那你该如何修行呢?见性的菩萨们,你尽可随顺因缘任意纵横,菩提大道当中本没有任何忌讳;就算你长劫显现在人世间行菩萨道,其实你的心性根本不曾落在那尘世里。心性到底在哪里?随你运用都是心性本身,它虽然无形无相,却不曾离开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算你曾经在生死轮回当中流浪了无量劫,它也一刻都不曾抛弃你。

晡时(晡:音「不」,晡时约指15-17点)就是申时,太阳逐渐西斜,光明越来越弱,学修菩提大道的人啊,首先要能够安於清贫,不要憎恶它,因为它正是你修行的助缘。你看那尘世间的种种有相事业,本来就是随著因缘果报暂时积聚起来的,所以也终将随著因缘了结而消散;可你的心性呢,它从来就无形无相,所以它不曾随著因缘而积聚,也永不会消散,它无形无相而不生不灭,你还要向哪里去寻觅大道,何必再去安立什麼清净真如呢。

假如你通过造作去追求所谓的清净,把这叫做修行,其实是在白白地劳累心神;因为你的心性不曾污染,再去另外追求清净岂不是愚痴麼?你怎可把这样的愚痴行为当做修行,怎可与愚痴做邻居呢。真正的修行人不会去追求清净,也不会在乎名头,就在语默动静当下,他心地安然明瞭,什麼都不去索求,哪里都不停留,就这样无住无为安於心地,他本没有名字,世人暂时把他们叫做出家人罢了。

到了日入(太阳落下去,约17-19点)酉时,太阳下山,光明隐去,你可知道,这尘世间的声音等六尘境界也和夕阳一样无常,终究不会长久存在。因此,见性的菩萨们智慧清明,无欲无求,对於如同珍馐美味一般的禅悦法喜尚且不曾贪著(餮:音「贴」的第四声,贪食),在心性空朗当中,又有谁能够去痴迷於如醉酒一般的无明呢(菩萨证悟自性空,透达於人无我和法无我,因无丝毫我执而破尽无明,即将成佛)。

到这里,没有什麼(例如无明、妄想、烦恼、生死轮回、习气等等)可抛弃的,也没有什麼(例如心性、法身、涅槃、菩提佛果、智慧等等)需要守护的;就这样空空荡荡逍遥自在,那尘世间不曾有啊。假如不能够如此明瞭自性和自性空,就算你博学多闻,知识学问遍及古今中外,呵呵,那也不过是在家外边痴迷狂走的一个流浪汉罢了。

黄昏(日落以後,天色尚未全黑,约19-21点)戌时,天色越来越暗,那些癫狂的修行人啊,他们只知道在造作当中用功,却因此把自己投进了暗室一般的无明妄想。请看看你的心性吧,假使你具有宿命通,能够知晓无量劫以前的事情,你那心性从无量劫以来,何曾与今天有什麼差别呢。

假如你对此不明白,不肯去好好观察体会,还想要商量、讨论一番的话,那便陷入了琐碎的纠缠分别(啾唧:细碎的声音,引申为琐碎无聊之语),反而使你心头那觉性的光明隐去,转入漆黑的无明黑暗。其实,无论白天黑夜,你的觉性光明一直都在,它觉照著白天与黑夜,也觉照著有相、无相等一切法;那尚未见性的愚痴之人听到我这麼说,他恍然大悟,於是他就把这自性光明叫做波罗密(解脱到彼岸),而不晓得它本没有任何名字。

到了人定(夜深人静之时,约21-23点)亥时,大家该休息了,各位菩萨,你们还折腾什麼呢,你们那所谓的勇猛精进仍未离开造作,反而因为失去对於自性的明瞭而成为一种懈怠。见性的人和你们不一样,他们不曾生起纤毫有修有学之心,在觉性本来的无相光明当中恒常自在。

这无相光明啊,它当即超越了释迦牟尼佛之形相,也超越了历代祖师菩萨之应现;这无相光明就是你的本心,但你心里如果还存有如同一粒微尘般大小的牵挂执著,就会被它阻窒(窒:不通)障碍。何不任其廓然(空寂,广大)无事,当下清闲自在呢!就算你们听不懂我的话,也无妨,因为自会有别家那些通达的人爱不释口哇。

到了夜半(约23-1点)子时,人们在梦里安睡,修行人啊,你可知道,假如你把心安住在无生无灭的境界,那反而落入了生死(此指变易生死,那让心安住的就是微细生灭念,属於变易生死)。生生死死本就建立在虚妄的生灭念之基础上,那基础就是虚妄的,生死轮回同样虚妄,它怎会属於「实有」呢?但它也确实能够在妄想心当中随业幻化显现,犹如梦境一般,所以它也不属於「虚无」。那你该如何用心?需要用的时候就用,没那麼多文字言语可计较。

历代菩萨祖师们留下了许多言语开示,对你来说,那其实也是外边的事,而非你的本然心性;假如你把祖师们的言语开示抱著不放,从中进行种种分别执取的话,那就不是祖师之本意了。你的心性本来无所住,它到底在哪里?你非要作意用心去搜寻的话,它确实没有任何踪迹可寻;但对於见性的菩萨们来说,无论经历多少回生生死死,都不会丢失它,生死魔境丝毫奈何不了它。

到了鸡鸣(天明之前,约凌晨1-3点)丑时,公鸡开始啼叫,但天色仍是一片漆黑;不过,你的觉性啊,它本就像一颗夜明珠那样发散著圆满光明,且由来已太久。它到底在哪里?无论你怎样在心内、心外去搜寻,试图接触它,你总归将一无所获——它似乎是无;但当你的六根对应於六尘境界而发挥种种作为的时候,便会知晓它浑然天成——它又似乎是无比广大之有。

这觉性光明啊,它没有头,也没有手,但却天然能够觉知,天然能够发挥一切作用;乃至於,就算到了这个世界毁坏之时,它(渠: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之通称)也不会毁坏,不会朽烂。那些尚未明瞭自性的人啊,请听我这最後一句话:如今,当你读念这偈颂之时,到底是谁在使你动口发出声音呢(在这里,宝志禅师为大家直接指出,诸位身心当中那浑然天成的活力,就是你的觉性,就是你的本来面目。请好好静心观察,仅仅理解不算数,必须亲自找到它才叫做见性,找到了就不会再遗失)?



~

十二时辰颂的译文
答:平旦寅,狂机内有道人身。穷苦已经无量劫,不信常擎如意珍。若捉物,入迷津,但有纤毫即是尘。不着旧时无相貌,外求知识也非真。日出卯,用处不须生善巧。纵使神光照有无,起意便遭魔事扰。若施功,终不了,日夜被他人我拗。不用安排只么从,何曾心地起烦恼。食时辰,无明本是释迦身。坐卧不...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答:志公禅师即宝志(公元418年—514年),南北朝齐、梁时僧,又称“宝志”、“保志”、“保公”、“志公”。俗姓朱,金城(在今陕西南郑或江苏句容)人。年少出家,参禅开悟。刘宋泰始年间(公元466年—471年),常往来于都市,居无定所;口中有时吟唱,颇似谶记,众人争问祸福,所言均验,称为...

志公禅师:十二时辰颂
答:附:十二时辰对照表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

关于赞美的诗句古诗大全
答:-李商隐《无题》十一、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十二、凄凉别后两...——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

关于表达教育有方的诗句
答:2. 《远师》 唐代:白居易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3. 《林琴南敬师》 ...出自: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十二章:满想在这春风化雨的环境里,多受一些教益,哪知道刚入党后的一...译文: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已赞...

鲁智深的人物点评
答:径山大惠禅师最后点评鲁智深的法语是: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18 浏览9342016-12-02鲁智深的事迹 鲁智深人物评价 摘记花和尚鲁智深:一片热血直喷出 鲁智深,梁山泊第十三位好汉,十员步军头领第一名。他原名鲁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