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各位学佛的法师,每天念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能加持吗? 因为学佛,受到男友反对怎么办?

作者&投稿:人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修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法要
一.观世音菩萨能加持的事相、作用:(一)救苦救难的加持、护佑:1.事苦:水、火难; 罗刹、夜叉难; 枷锁、王难; 怨贼、遇险等难......包含摄受一切果报苦。 2.因苦:淫欲(过分贪心、侵占) 瞋恚(怨恨心)愚痴(没有智慧)..... 包含摄受一切烦恼苦。
(二)与乐加持力:求财宝、求地位、求名闻; 求眷属、求子女、求寿命等......一切都能如愿之加持(帮助)。
( 三)度脱的加持力(事相作用 ):以身口意三轮,三十二应身(实无量应身)度三乘; 度天类、(六种)、人类(十五种); 度八部(八种);度执金刚(一种); 度人非人等(包含摄受一切种类)。
二.怎么得到加持? :修因。
(一)学修、分别之教理: 1.教---获得加持之法: 有真诚、决定、信乐 如法取得“三体”(身口意清净)而且行持无犯,犯已还净; 忍定,业因报果; 黑白(善恶)二业取善舍恶; 忏悔洗涤过去、今日之恶业,防止未来之黑恶业;以上四条若能切实修行,即能获得人天等好身,而又不离三宝之加持,并能转起获得果位的加持。知苦断集,幕灭修道(四圣谛);勤修戒定慧,出世为怀而重戒律 ;(此得果之道,成佛之先因);菩提愿心,菩萨戒行(此获大乘地道乃至成佛加持正因)。 2.理-----感应道交,之理 : 能感应 1.真诚三归依,信心之水如泉涌不断 ;智慧如日月彻照。2.知业果取舍,修一切善法(故善)。3.修一切法无为,无为有不生(故空)。4.忏悔身心洁,王宫任你行(故净)。5.以菩提心 持戒与行事,源泉来至大悲心和悲智双运。感应时的情形---自己如滴水汇入到观世音菩萨大悲智海,激起种种波澜浪涌。 不能感应:1障盖(业障)日不照,盲者(少善根)不见日。2缺戒乱因果,能加力不应。3加持若磁石,非铁不能引。 信乐自心清净意 平等无砠菩提心 无畏(能摧破)无流(除烦恼流)度(众生)摄(自己)行(为) 能与观音心相应 。
怎样修行? 正修: 1.多念:“南无观世音菩萨”。 (喃摩):归依 崇尚 敬礼 信顺 爱慕 钦仰 不离 求救 赐于,,,,有无量义。总说清净身口意三门,归投供献得菩萨三轮加持,无余获得。 观:观真,摄一切法生无自性,二我不可得之正观。 世音:观俗,观世间一切万物十界如等;同时具足相应而成 ;这一大缘起的显现。此所显现,无常刹那,如幻如化。 菩萨:由前归敬、加持二力,自身等若观音自在。 观幻梦有情等同父母子女,拔苦予乐,自他全具智、断、悲三德,等观世音。诸观世音,交光互遍,(佛心、众生心、我心);成大加持 正确知明以上义理,正念不失;以七字圣号“南无观世音菩萨”心为其所缘系,摄心在定而不放逸。一念即获一念全分加持,若念念相继者,就是肉身成佛。 若不能理念,只要具足信心,恳切称名,福不唐捐;要喜欢净土,决定往生。
(二)助修 (事修) 1礼拜 (诸佛) 2赞叹 (宣传) 3供养(修福) 4忏悔(消业) 5随喜功德 (扩展法力) 6请宣佛理(讲解佛法 ) 7请常住世 (祈请) 8随观音学 (时常学佛 ) 9恒顺众生犹如观音(随缘而为) 10普皆回向 (回向法界、增强佛法)
助修十种,怎样总持:随缘参加一种,便能全部含摄其余众义。若僧若俗,归诚信仰,生欢喜心,因‘念’得理(果),决定出离。菩提大悲,悲智同运(悲人而知他应该如此,再邦助他出离此苦);闻思修用,戒定慧行;度摄方便,包含了一切佛法。
规仪怎来?由得道果人,应众生所需要;选取和组合上面十种义,理义系属在心口意三门体上,成为众多轨式。
怎样修行?1依各种规仪起用,全盘转活。2不缘非缘(戒成就),而成就于止(定成就)。3能如理观而成正观(观成就)。4止观并作运,心不外缘,也要调整成柔和。5随事入观,随事停而观止;长期练习,久而成自然;举身动念发话,恬然持空有、顺因缘、成中道。6以上也说有次序(由生而熟,由简入繁,修烁自性思维习惯)。也无次序(可同时并作,在事相上同时相应具足。
这就是获得菩提大悲体用完全乃至成佛的加持。
正修入定修 助修随缘转 随转而不变 体相用完全 如是如理修 佛位在现前 兴悲智相应 加持如涌泉
如何加持? 三 顺违正邪加持之辨识
1.加持得顺缘: 由正信、行力之感招,得佛菩萨不思议力的加持;得成就或满愿等,在其中间助缘增胜,任意满足。这种情况,多是积修福德、供养、善行资粮的酬报;此加持,多能增长福、德、信、愿。但是因此而增长我慢、我贪爱(初学者),反招退步堕落。
2.加持得违缘: 这类加持,也是成就圆满诸善;但给以逆缘、因境(考验)以成就你;如欲远行,天雨足病;多是少积福德资粮所致。 但是这种加持,最能增加智慧和坚固我们的信愿;而且为破除我见、我慢等不善,纠正偏邪的利器。遇到菩萨违逆缘加持,应正观、安忍、忍定果报;这样能增长极广大的净福资粮。
3.因人邪而得邪加持之现象(学邪了): 不敬三宝 谤毁正法 破坏律仪 悔弃正愿 显异惑众
赞杀盗淫 坏人善法 咒出世善 邪智鬼通 说陀罗尼 篡改经论 揭人隐私 说法教人 人皆信仰 自称得果 妄授人记 辱骂出家 称道己能 潜行贪欲 不顾惭愧 心神乱异 喜忧无凭 成患致疾 言不能尽 但违正理 即摄邪类 观已观人 外相可见
4.得正加持之现象: 敬爱三宝 随顺律义 身礼恭敬 和悦近人 动止如理 不憎恨人 不做戏伪 耐劳恒勤 语无四恶 不说他短 言顺人心 喜赞人善 爱诵经法 赞佛赞僧 不做谤毁 歌声调柔 不顺三毒 邪执我慢 爱乐正法 隐藏己善 能觉八风 五欲过患 成人之美 不咒人善 悲心慈意 平等不倦 得正加持 外相可见

2.多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3.以菩萨大悲心应对世事;心中有观世音是最好的供养。 4.多做供养礼拜菩萨的各种法事。

念倒是好事,临时抱佛脚也未尝不可,可是佛也不能阻止因果的流转。
念观音圣号的心不对,你那是让你老公回心转意,因此所得甚少,用念观音圣号来解决你的婚姻问题,不如法,假如没达你所愿,会谤佛的,也会断了你的慧命。如你发心皈依三宝另当别论。
看你所说你们经常吵架,关键原因还是在当事人。
人类社会应该你尊敬我,我才尊敬你,夫妻也一样,你让着我我让着你,那牢不可破啊。

我不懂佛学!因为我相信,满天神佛无一不是教人学好劝人向善,如果我们也能?我们是不是就是佛?
然后,你们在一起是因为什么结婚我不太了解。但是,如果你们当初真的因为爱在一起,就是能够组件家庭、坚信责任、互相忠诚、相敬如宾,那么你们会在一起出毛病了吗?你们可能在一起因为当初的异性吸引而在一起组建的家庭,可是,如果你们真的腻了,也就是当初的吸引已经够了!那么,自然而然,另外一个人会受够了!
因为你27了,看年龄其实还很年轻!不妨和你老公真的平心静气的谈一次,如果真的缘分尽了,你们有孩子你就带上孩子,如果没有孩子。就好好的出去走走,看看整个社会品味一下人生,找一个值得陪伴自己一生的人,然后和他终老!
还有,佛经什么的,只是净化人所谓的不好的心灵。但是,那无非是我们安慰自己的一个方法!如果有什么想聊聊的,可以先留一下言!

想要不离婚,就念准提神咒加上每天诚心念五百声南无观世音菩萨!
要有坚定的信心,佛菩萨才能加持你啊,慢慢来不要着急
重要的是要有:菩提心,不吃肉,遵守五戒十善,因为持戒的功德,你婚姻的违缘应该会早日消除
所谓夫妻是缘,儿女是债,莫强求。

继续念,不动摇。
长期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必定会给您带来大利益的,不仅仅是婚姻方面。
诵“南无观世音菩萨”不仅要回向给对方,还要给自己念。
另外,要把每一次吵架的根源找出来,克服掉。吵架是出于对人对事的不满意,不满则引发嗔怒,嗔怒则吵架。请放下不满,熄灭嗔怒。
一切恶口(不良情绪的语言)都是杀人的利器。

观音菩萨有多少生日~

观世音菩萨有三个生日。分别是农历的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

诞辰(农历二月十九),是她为人的生日,这天她成了三公主。

成道(农历六月十九), 是证得果位的日子

出家(农历九月十九),是出家的日子

纪念日中,妇女们结伴前往观音殿烧香,顶礼膜拜。《金陵岁时记》载:"善男信女于此三月茹素,日观音斋。"茹素即忌荤食素,俗称"观音素"。

同时,纪念日当天,都会比其他时间更早开启寺院大门,迎接来寺进香祈福、纪念观音节日的信徒与广大佛教信众共同举行大型的观音菩萨纪念活动,弘扬佛教的基本理念。

佛教认为人会不断的六道轮回,除非发心修佛,最终有成就了,才能获得解脱不再轮回。即使在修佛的过程中,也要轮回。

观音菩萨的纪念日,只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说法。观音菩萨在成就前经历了无数个诞辰、出家、成道日。

观音菩萨久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为了救度众生,倒驾慈航作菩萨。

正所谓:

观音菩萨妙难酬,清净庄严累劫修,

浩浩红莲安足下,弯弯秋月锁眉头,

瓶中甘露常遍洒,手里杨枝不计秋,

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其他信仰有一些是非常排外的。你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如果身边的朋友不了解佛教,误会了佛教,也许会反对。你平常可以低调点信仰,心中有佛即处处有佛。学佛要信正信的佛教,不要把佛教跟民间信仰混乱。
推荐一个网站给你看:
觉海慈航:http://www.jxgd.net/new_page_6.htm
正信的佛教
事实上,佛教的本质,并没有正信和迷信的分别,佛教就是佛教,佛教的基本内容,到处都是一样。佛教是从大觉的佛陀——释迦世尊的大悲智海之中流露出来,那是充满了智能、充满了仁慈、充满了光明、清凉、安慰的一种言教,根据这种言教的信仰而建立的教团形态,便是佛教。

所谓正信,就是正确的信仰、正当的信誓、正轨的信解、正直的信行、真正的信赖。正信的内容,应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第一,必须有永久性的;第二,必须要普遍性的;第三,必须是必然性的。换一个方式来说,便是过去一向如此,现在到处如此,未来必将如此。

凡是对于一种道理或一桩事物的信仰或信赖,如果经不起这三个条件的考验,那就不是正信而是迷信。一个宗教的教理,禁不起时代的考验,通不过环境的疏导,开不出新兴的境界,它便是迷信而不是正信。

但也无可讳言的,正信的佛教在大乘教的流行地区,尤其是在中国,一向是被山林的高僧以及少数的士君子所专有,至于民间的正信,始终未能普及,一般的民众,始终都在儒释道三教混杂信仰的观念中生活,比如对于鬼神的崇拜以及人死即鬼的信念,都不是佛教的产物。
佛教如何适应民间信仰的要求?
所谓民间信仰,是跟民俗相关的宗教行为,也是原始型态的宗教现象,自从人类文化开始以来,即已普遍地发生在各个民族之间。那是为了纾解心中的困扰、家庭和社会的纠纷、自然环境的折磨,在一时间无法以人的体能、智能所能解决的情况下,唯有诉求于神明的指引、援助、救济、保佑,利用求签、问卜、降灵、牵亡、扶鸾、牲供、许愿等方法,以达到与鬼神沟通的目的。佛教不主张类似的行为。


民间信仰是诸神杂糅的,宋以后即有儒、释、道三教并收,神、仙、佛、菩萨不分之势。清末民初以来,更有增加耶、回二教所谓五教同源的民间宗教,通过灵媒、术士、鸾坛、乩童,以及灵签、筊杯等的人员和道具,请到自称为是某神、某仙、某圣、某贤、某菩萨、某古佛的无名鬼神,来为祈愿的民众决疑指点,以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不同的,佛教是以理性疏导,修善积福、忏悔诵经,来达到祈求的目的。此在一神教的信仰者却是以唯一的神,作为祈求的对象。民间信仰也将各宗教的教主等,当作诸神崇拜。所不同的是各大宗教,均有其教主、教史、教理、教仪、教团的传承;民间信仰则是多神崇拜。所以,正统的佛教寺院不应设置签筒、鸾坛、筊杯,也不供奉各种地方色彩的诸神偶像,以免染上了民间信仰的色彩,而被误为多神的崇拜就是佛教,佛教就是民间信仰的流类。

佛教如何因应社会大众,对民间信仰需求的满足?此应着重对于信仰诸佛菩萨功能的提倡,或者对于某些常用经咒效验的阐扬,比如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的灵验,是无微不至、无远弗届、无时不应的。观世音菩萨称为广大灵感、救苦救难、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称为无上医王,又名无量寿及无量光。这些佛菩萨,能够使人有求必应,求长寿得长寿,求智能得智能。释迦牟尼佛是卢舍那佛 的千百亿化身之一,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人天的导师、长夜的明灯、苦海的慈航;一切诸佛,均能于一切时一切处,接受到任一众生的呼救,具备救济众生的一切功能。所有的诸大菩萨也都具足六种神通,随时、随处、随类摄化,普应一切众生的合理祈求。那么人人只要选定一佛,或一菩萨,或一特定的法门和经咒,就可轻而易举地达到民间信仰所有要求的目的,何况尚能更进一步,由民间信仰的宗教层次,进入自利利他、解脱自在的境界。

佛教内的密教有种种不同目的及不同层次的修炼法,中国的天台宗乃至华严宗,也编有各种礼忏仪轨及修证仪轨,依之修持各经所宣示的法门,此已不同于民间信仰的多神崇拜;唯追溯佛法的源头,并无多样化的仪轨可求。佛说无量法门,而其任何一法,只要专心修持,就能成为一切法的总持,所以《楞严经》有二十五种圆通法门,任一法门就等于一切法门,具足一切法门的功用。《维摩经》更加开示出不二法门,否则,容易和民间信仰混淆,与多神信仰合流,而予人以神佛不分的印象。

再深一层说,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为了满足不同的愿望,而经常变换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对象,便会失去中心的目标。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宝是为学佛、修法,是学佛的慈悲与智能,以佛法的正确指导,修行专一的法门,以达成持戒、修定、发慧等一贯的目标。只要不离三宝的原则,日复一日地,以看佛书、做佛事、持戒、布施、礼诵、忏悔等为日课,纵然不求现实利益,现实的利益也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佛陀是创世主吗?
不。正信的佛教,没有创世主的观念,佛陀是人间的觉悟者,佛陀虽能觉悟世间的一切原理,但却无能改变世间已有的状态;佛陀虽能化度众生,众生的能否得度,尚须由众生的能否自我努力而决定。佛陀是最好的良医,能为众生的痛苦诊断处方,服他的药,必定得度,如果不肯服药,佛陀也是爱莫能助;佛陀是最好的向导,能给众生引导出离世间的苦海,听从佛的引导,必定得度,如果不从引导,也是爱莫能助。因此,佛陀不以创世主自居,能够实践佛的言教,就等于见佛敬佛。所以,佛陀既不是创世主,也不是主宰神,佛陀只能教导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佛陀自己虽已离苦得乐,但却不能代替众生离苦得乐。佛陀是大教育家、人天导师。
佛陀是什么?
佛陀,这是印度古代梵文的音译。
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遍知觉。
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二千五百八十九年(公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毘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释迦是族姓,意为能仁,牟尼是印度古代对于圣者通用的尊称,意为寂默。这就是佛教的教主。
摘自-圣严法师
生活与信仰
每一种宗教都劝人要有信仰,但是究竟要信仰什么呢?古人说:就有道而正焉。良禽也知道择木而栖,忠臣也知道就明君而仕,何况信仰,也要选择好的对象。那么,我们所信仰的对象,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这个问题不能不去探讨。

(一)信仰实在有的

我们选择信仰的对象,应该审察它是否真实存在。譬如我们选择信仰佛教,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确实存在。佛陀有出生的国家,诞生的年月日,养育他的父母,他有兄弟亲族,他更有出家、修行、成道的经过记载,佛陀的事迹,历史上是明明确确载录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子虚乌有人物,凭空杜撰的上帝;也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神仙。换句话说,我们佛教徒所信仰的对象,他在历史上是经得起考据证明的。因此,我们要信仰什么?我们要信仰实实在在存有的对象。

(二)信仰道德高的

我们交朋友,要结交品德高尚、人格圣洁的人,因为他可以引导我们向善向上,古人说:「无友不如己者。」又说:「水往下流,人往上爬。」如果我们所信仰的对象,要我们去杀生害人,超向下流,那么,信仰他不但没有助益,反而有害。我们必须了解,我所信仰的对象,他的德行有没有清净?他的慈悲有没有具足?他的人格有没有完美?如果他具备了,那么这样的对象,才值得我们去信仰、去皈依。释迦牟尼佛是功行圆满的觉者,具足智德、断德、恩德等三德,他的道德是圆满清净的,跟随这位人天的导师,可以使我们的道德更崇高,人格更完美。

(三)信仰能力强的

我们爬山需要拐杖做支柱,我们的人生也需要一枝强而有力的拐杖做我们的依怙。从小我们接受师长们博学多能的提携,才能渐渐的免于童呆;我们信仰的对象,也必须是具有能够自度度人、自觉觉人的大善知识,以引导我们走向正道。《佛遗教经》说:「我如善导,导人善路;我如良医,应病与药。」相信善导的指津,可以走上光明的道路,到达目的地;相信良医的诊治,可以获得阿伽陀药,治疗烦恼疾病。历代仁君贤者,英雄好汉,一般民众,为什么愿意接受他的领导?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能力很强。狮子可以做兽中之王,大鹏可以作鸟中强者,都是因为它们有特殊的能力。人也是一样,如果信仰的对象具有强大的力量,彷佛人生有了后盾,我们才能因他而获致幸福。

(四)信仰戒行净的

戒行清净的人,一切的行止都合乎戒规,我们依从他,言行自然合乎正道,不会出轨。如果我们信仰的对象戒行不清净的话,好比违反交通规则的汽车,随时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我们跟随他也就太危险了。我们所信仰的对象——伟大佛陀,是戒行最严谨清净的觉者,他不仅自持严格,并且制定许多的戒法来摄化弟子们的身心。经上记载:佛陀的一位弟子向果园主人托钵水果,园主人请他自己摘取,这位尊者回答说:「佛戒上说比人高的树,不可以爬上去。」园主人请他用手把果子摇下来,他又说:「佛戒上说不可以摇树取果子。」园主人为了表示诚意,只得亲自攀下树枝请他采摘。那知道他还是坚持说:「佛戒上说不可以自己动手取果子。」园主人不得已只好双手捧著果子献给他说:「我供养您!」这段故事是说明「不予而取」而犯戒,佛陀的弟子为了坚守此戒,宁可不要果子。以现代来说,没有得到他人同意而拿了人家任何的东西,那怕是一针一线,都是犯法的。如果人人能遵守,社会上就没有抢劫偷盗的行为了。如果我们能遵奉佛陀的教法,所修的戒行才能清净无瑕!

(五)信仰正法圆的

我们信仰的对象,要具有圆满的正法。佛法的道理,不偏不倚,因此叫正法。佛法的道理,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任何的时、空、人、事,而不是用在此人身上很适合,用在那人的身上就不适合。或者用在此时很恰当,用在另外一件事上就不恰当。因为佛法超越时空,不受任何限制,因此它是圆满的。社会的学问五花八门,我们要选择最正确、最圆融的为我们的指南。春秋时代黔娄之妻的「宁可正而不足,不可斜而有余」名言,几千年来一直为世人所赞美与运用。信仰了圆满的正法,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不但可以得到许多正确的指示,并且能够建立圆满的人生。

(六)信仰智能满的

「成佛之道」一书中有两句话:「正法以为身,净慧以为命。」平常我们看到案桌上供奉的佛像,就误以为是佛陀的身体,或者以为佛陀在世时,那种庄严相好的色身是佛陀的真身,其实佛陀是以正法为身的;佛陀的寿命也不是住世八十年的人间岁月,佛陀是以无尽智能为生命的。世俗的知识是有漏的,人间的寿命是有限的。而正法为身体,正法是遍一切时处,无穷无尽;智能为寿命,智能是清净永恒,无量无限的。我们信仰的对象,他的智能完满无缺,我们跟随他学习,将来可以获得充满智能的生命,以此而贡献社会大众。

俗话常说:「交友不慎」、「遇人不淑」,一个人交错了朋友,毁了一生的前途;我们对于对象的选择,怎么能不小心谨慎?更何况是信仰的对象,更应该仔细抉择!
还有,上面隐藏的答案是基督徒,经常误解佛法,不要听他的。
问:烧香点灯烛是什么意思呢?
答:香烛是象征心香和心光。因为众生和佛一样,本来有着心香和心光,但被妄想执着所蒙蔽了。现在礼敬佛菩萨,是要把原来的香光显露出来。同时,也是对佛菩萨表示一种敬意。
因此香只要点一炷(支)到三炷,烛只要有光亮就可以了,有些人不懂道理,以为香烧得越多,烛点得越大,就越有功德,就愈能得到佛菩萨的保佑。这是错会了点香烛的意义了。而且有些地方,为了防止火患,即使不点香烛,只要有虔诚心,也一样能得到供养的功德的。
--《觉海慈航》
阿弥陀佛!

什么叫“呼吸念佛法”?
答:请教各位学佛的师兄:什么叫呼吸念佛法?最好请比较详细的介绍一下方法。若能介绍本讲呼吸念佛法的书及...我问过岫岩居士:“一天一宿坚持的了吗?”他们说:“困。”“那‘佛一’念完以后呢?”他们说:“...呼吸念佛方法,倓虚法师、弘一大师、虚云老和尚还有慧明老和尚,在他们的遗著和开示中都提倡此方法。他们不...

这是读地藏经后的感应吗?
答:首先非常随喜赞叹师兄念诵地藏经哦 其次您可以搜索视频“山西小院”这部纪录片,是专门分享读地藏经后的改变和心得的 第三学佛人更多的是智信,而不是迷信,我相信这是您念地藏经的感应 梦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地藏经中也说了,是您老姨来求您给她做功德,在念诵的时候给她回向的 所以您可以连带给她...

学佛,可以让贫穷变富贵?
答:贵的标志是尊,所以通常称尊贵,能尊敬别人的人,能同情别人,能体贴别人,能推己及人的人才是尊者,才是贵人,我们常说的贵人相助,危难之中能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就是我们的贵人,众生危难,能舍己相助者才是真正的富贵,所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才是彻彻底底的,名符其实的富贵者。学佛...

请教几个和佛法有关的问题:
答:普贤菩萨在佛法中代表行愿,学佛容易行愿难,悟了道以后,要去修行,所谓修行是修正 自己的行为,从内在起心动念的心行,到外在的行为。所谓发起慈悲心,必须要实际做到,天天坐在家里的佛堂里讲慈悲,你慈悲了谁?那是人家慈悲了你。行菩萨 道要具备大愿力,所以普贤菩萨所代表的坐骑是象,印度的象等于是沙漠中的骆驼,...

如何对待学佛的心态,如何让自己真正领悟佛的意思?
答:你还不懂,「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念这么多佛,名号的功德是阿弥陀佛的,我每天念了...到了今天心里才明白:我真是阿弥陀佛的亲生儿子,决定要回到极乐世界的本家,去和阿弥陀佛大慈悲父相见...念佛不光有往生成佛的利益,还有今生种种现实利益,所以,也有人问了,「我身体不好,有灾难,业障重,是...

莲池大师一生的示现:若要生死自在,唯有老实念佛
答:十七岁时,邻居有位老婆婆,每天念几千声佛号,长年坚持不懈。大师觉得很奇怪,就问她为何这么做。老婆婆诚恳地回答:「我去世的丈夫经常念佛,临终身无病苦,...故我世尊大慈大悲示此法门,功过乾坤、恩逾父母,粉骨碎身不足为报。 (三) 念佛有默持,有高声持,有金刚持。然高声觉太费力,默念又易昏沉。只是绵绵...

梦见菩萨说我父母在一两年内会死一个!请高人帮我解梦!谢谢…
答:念《心经》之前可以祈求“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保佑我XXX(您的名字)开智慧,头脑清醒冷静,去除烦恼(念诵经文时注意力集中)”。《消灾吉祥神咒》,遇到各种突发的事件,解除前世冤结。其中的一种功能适合:摆脱官非、丢钱找钱、吵架、罚款、突然生病、预知有难、做了恶梦等等。需要时,每天念二十一遍...

佛法说无善恶,那为什么又叫人们去做善事呢?到底如何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
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真正的善是慈悲。佛家把慈悲分四种。一:爱缘慈。有爱才有慈悲(如家人)。二:众生缘慈(义务工作者)。三:法缘慈(从事义务工作心里却没有义务念头)。四: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众生就像左手帮助右手一样,无需去想,法尔如是。一二三四之善层层递增!

诸位师兄,请教各位一个问题。佛门内部,法师讲法不同,以至于有些互相争论...
答:尔时,阿难如从梦中,闻阿泥楼豆安慰其心,令致四问,渐得醒悟,哀不自胜,具陈上问而以白佛。佛告阿难:何为忧苦悲哀乃尔?诸佛化周,施为已讫,法归是处。善哉!善哉!阿难,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谛听,善思念之。唯然,世尊,愿乐欲闻。佛告阿难:如汝所问,佛...

做怪梦,好多,菩萨,佛
答: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4.如果你还没有皈依还没有学佛没有多少善知识的功底 那么最好是每天念佛名号——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摩诃萨 希望菩萨能保佑你 希望此梦是吉不是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