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净土每天念《净土课诵》就行了? 学修净土是否就“念一句佛号”就行了?

作者&投稿:颜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给新进的同修 - 初学导引》

  《大集经》: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地藏经》:现在、未来一切众生,若天若人,若男若女,但念得一佛名号,功德无量,何况多名。

  《金刚经》:是法平等,无有高下。

  其实,分别不在法门,而在我们自己的根性适合学什么法门,上面这句《大集经》的意思,是说现代众生,一般比较普遍的情况,都是比较适合修学念佛法门,所以如果您如果对这句经文信得过,可以了解一下净宗。

  首先,可以先看看《释迦牟尼佛传》 http://www.amtf.cn/other/shijiafo/ebook1-000.htm 了解佛的一生,然后开始系统学佛。

  问:我对佛教还不认识,如何著手?

  答:请先於网站上收看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及「三皈传授」的讲演,此能帮忙您先对佛教有正确的认识,以及明白学佛之目的与意义,以提高学佛之兴趣与信心,进而能深入学习。

  「认识佛教」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7

  「三皈传授」http://www.amtb.tw/baen/jiangtang.asp?web_choice=17&web_rel_index=204

  问:初学要如何修学?

  答:净宗修学是以「净业三福」(《观无量寿经》)为基础。

  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如何落实?我们采取儒家的《弟子规》。《弟子规》的内容,就是在家做一个孝顺的儿女,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真正将这两句话落实在生活当中。「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则落实在《十善业道经》,一定要认真努力学习。

  第二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同学至少要学习《五戒相经笺要》和三皈传授。三皈传授有录相带,也有文字教材。出家的同学一定要学《沙弥律仪要略》,最低的水平是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具足众戒」,就是十条戒圆圆满满。「不犯威仪」,是二十四门威仪落实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中。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心地,「藏」是心地的宝藏。这一条就是《地藏经》的宗旨,我们要从学习《地藏经》来开发心地宝藏。这是前两年的基础课程。

  佛言:「净业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说得多重!多麼重要!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我们从凡夫修行作菩萨,将来成佛,真正根本的因就是这三条。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皆以此三条为基础。若无此基础,就不能成就;犹如盖房打地基一样,无论盖什麼房子,地基一定要坚固,有了坚固的基础,才能学法门。

  +++++++++++++++++++++++++++++++++++++++++++++++++++++++++++++++++

  学习大乘之前,先要打好基础,不然肯定会花了时间精力,然后觉得功夫不得力,到时候怀疑佛,毁谤佛,就不好了。

  其实佛对我们说得很清楚了。

  《百喻经》里面有个故事,有一个愚人,看到他人富家三层楼很漂亮,于是叫来木匠,要造第三层楼,木匠说,不建第一层,不建第二层,哪儿能建第三层?愚人说,我不用建第一层第二层,我只要第三层。众人听了,都笑那个愚人。

  我们四众弟子也是一样,若不依三乘次第,先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修学,和那个愚人就没有分别。

  大乘是起高楼大厦,建高楼必须有地基,地基扎实,高楼才稳固,地基是小乘佛法。

  没有小乘基础,高楼是用几支竹竿撑起来的,或者开始挺好看,但随时有倒塌的危险。

  纵观历史,中国小乘佛法式微,是不是佛说的不对呢?

  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其实中国历代高僧大德,都是以儒家、道家为基础,代替了小乘佛法,所以修行有非常辉煌的成就,值得我们借鉴。

  而学小乘的教材很多,《弟子规》是其中非常不错的一个选择。

  ++++++++++++++++++++++++++++++++++++++++++++++++++++++
  【蕅益大师云: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阿弥陀佛名号其实就可以含摄无量佛的名号,其实能老实念佛,不生怀疑,从因地到如来果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可以了。

  老实念佛,功德不可思议,但的确是难信之法。

  上面说的,是给一些不能老实念佛,还心存不解,半信半疑的人看的,毕竟一般人初学都有怀疑,是很正常的,所以需要循序渐进学习,解开疑惑,产生真实坚定的信心,才会踏踏实实老实念。

  《念阿弥陀佛的利益》

  莲池大师曰:

  专持阿弥陀佛名号,优胜持往生咒;亦胜持余咒,亦胜一切诸余功德。胜持往生咒者:持咒三十万遍,则见阿弥陀佛;持名则一日一夜,即佛现前。咒云:昼夜六时,各诵三七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则至心念佛一声,即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胜持其他诸咒: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以十念得生,生即不退,威灵不测,大神咒也。一心不乱,断无明,见自性,大明咒也。往生极乐,究竟成佛,无上咒也。证无生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无等等咒也。

  念佛胜余功德者:六度万行,法门无量;专持名号,摄无不尽;以不出一心故。愿净业弟子,专其信愿,不二其心。古德多有原修余门者,尚当改修念佛。况原修念佛人,岂敢变其所守,而复他尚乎!

  南无阿弥陀佛。

  昔有人问六祖大师云,念佛有何利益?六祖答曰:念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为万世出世之妙道,成佛作祖之正因,是三界人天之眼目、是明心见性之慧灯,是破地狱之猛将、斩群邪之宝剑,五千大藏之骨髓,八万总持之要门,十方虚空之无际,广大一性之圆明,开黑暗之明灯,脱生死之良方,渡苦海之舟航,是三界之经路。是本性弥陀,是唯心净土,即是本师,即是化佛,最尊最上之妙门,无量无边之功德。

  一心念佛,放下万缘即布施。

  一心念佛,伏诸烦恼即持戒。

  一心念佛,无诤无求即忍辱。

  一心念佛,不稍夹杂即精进。

  一心念佛,妄念不起即禅定。

  一心念佛,信愿往生即智慧。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念阿弥陀佛圣号.
如果想学佛,可以看我个人资料里的妙智人生网站!阿弥陀佛!
问:如果念经,应该念什么经呢?
答:佛教里的经论有八千多卷,很少有人把它全都读完的。学净土的人,常念的是《佛说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无量寿经》、《药师经》、《地藏经》、《妙法莲华经》、《华严离垢地章》、《华严第一回向章》、《普贤行愿品》、《普门品》、《金刚经》、《心经》等。其中,以《佛说阿弥陀经》为最重要。如果不能念,也不要紧,只要念佛号也就尽够了。
问:学佛的人除了念佛以外,没有别的事了吗?
答:念佛叫正行,是顶要紧的。还有其他一些事叫作助行,也是不可少的。

问:助行是什么呢?
答:那就是多行好事,不作一切不好的事,所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问:你说,早晚两时念佛要立一个课程,就烦你替我立一个好不好呢?
答:说到课程,原该各人根据自己的时间忙闲规定的。现在你既找我,我就只好写一个最简单的仪式给你。倘你有工夫,肯加紧行持,可以向各地佛经流通处,请一部《早晚功课》来修习。
那简单的仪式是:每天早晨起床以后,和晚间就寝以前,洗手漱口,到佛前焚香献水,合掌恭敬,或跪着,或站着,用至诚心,照着下面的次序念:(以下括弧内的字不要念。)
(一) 南无十方常住三宝。(念一声,拜一拜。)
(二)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念一声,拜一拜。)
(三)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念一声,拜一拜。)
(四)南无阿弥陀佛。(百声,千声,二、三千声,越多越好,虽各人的忙闲自己定数。只可由少加多,不可由多退少。无论念多少声,可不必拜,也可坐着念,站着念)念毕,接念。
(五)南无观世音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六)南无大势至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七)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念一声,拜一拜。)
(八)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八句叫作回向偈,念完以后,拜三拜。这一课就算完了。)

如果只是这样,还是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可以明白的告诉你,绝对可以,但是什麼时候就不好说了,可能下辈子也可能五百世以后。因为只念个课诵,多加个持佛号,跟发愿往生,只能算跟阿弥陀佛结善缘,让阿弥陀佛知道有这麼个人想来,也没不让你来,但是得等你资格够了,也就是善根因缘成熟了才能来。阿弥陀佛经早说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即便这辈子得往生极乐世界,那也是生在边地或是莲品很低,经中说阿弥陀佛成佛十劫,下品下生花开得需十二劫,也就是从有极乐世界的第一天开始就往生的下品下生者到现在还没花开见佛,你愿意等那麼久吗?如果愿意,那下面的可以不用看了,就照这样继续作。下面是给不愿意等那麼久的人看的。

净土法门无疑是非常殊胜的,但是不要以为净土法门只要持佛号就了没事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万行一样也不能少,不应少。简单的说,修得好,那是阿弥陀佛来迎接你去,修得不好,就是你求阿弥陀佛让你去,虽然佛无差别,虽然一样是去,但是所造之业会有差别,净土门人不可不知。不要临终之时没见到佛菩萨来接引,到时才后悔甚至对佛起嗔心,那就不对了。

总归到底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呵呵,个人理解,学习雷锋只念个口号就行了?呵呵

印光大师说,凡是以求生净土为目的,念经,参禅,研教。。。一切善法,都叫专修净土。

还有楼上那个说什么小乘佛法的,拜托。人家哪里小了?不要歪曲人家好不好。人家是上座部佛教。属于保守的宗派。也是修学三十七道品的。这是三乘共学的。属于共般若。你念弥陀经没有五根五力七菩提八正道么?别把人家理解成人天善法好不好。

修心

每天念净土课诵、念佛,还有空余的时间,做什么呢?~

1.看大成佛经 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 首先明理 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 《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等
2.看修行的书 明理不求实证 则无意义 目前时代 最好最易成就的 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大圆满法 天赐众生福泽 能修习 当累世修的机缘 甚难得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大手印即大圆满),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 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 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 不仅仅是开悟 且证量足 能够灌顶加持 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去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去拜 丹贝旺旭仁波切 为师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江央确吉宁玛仁波切
修习大圆满法 能即生开悟

  如果您的信和愿都圆满具足,对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一丝一毫的怀疑都没有,并且能时刻保持“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愿力,那么在修行方法上来说,专念一句阿弥陀佛确实足够了,不需要增加任何附加条件。
  可惜一般人的信愿往往都不及格,或者短时间内信心很足,念一段时间就又退心了。所以如果您是初学者,建议先选择净土第一经《无量寿经》作为自己的主课,要听经读经,确保自己没有疑惑,到此地步的话,经教都可以放下,转念一句佛号就可以了。

净宗朝暮课颂的若干问题
答:南无阿弥陀佛”为净土宗的最胜修行。不识文字以及只会讲方言的长辈只要有信愿心,专修念佛一定往生。念佛是因,往生是果。净土宗三部正依经典最后都说了一件事那就是要信愿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仰靠佛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专修念佛虽然只念一声佛号,相当于净土三经都念了一遍!

修净土应该做什么功课
答:看书 净土五经、地藏经 药师经、普门品等等,了解佛家 五戒 、十善 、菩萨六度万行 每天念诵心经 普门品、佛号为好···

如何修学净土?念佛号,再加五经一论吗?
答:信=相信极乐世界 相信阿弥陀佛 愿=自己有愿望 往生到极乐世界 跟着阿弥陀佛修行 行=就是 通过行动 去那里了 而这个行动 就要找自己最方便 修行起来最不费力的 说真把五经一论 一天都念一遍 不现实 现在大多数人 就是以无量寿经为主 剩下时间就是念佛 我觉得 可以去请一本 净宗朝暮课讼本 跟着...

学习密宗的居士是否能学习净土的早晚课?
答:可以,净土是密宗显说,净土宗实际上是一个大密宗,是一个大秘密。法门无量誓愿学,有什么不能学的?学密宗世间法外道法尚应当学何况净土宗的早晚课?不过自己的功课不能落下。

专修净土的在家居士礼佛念佛的功德怎样做会向更圆满
答:信是启愿之根,愿是导行之舟,行是圆满信愿的实践。净土所有经论,都是阐发这个主旨的。用一偈来概括就是《赞佛偈》。举出正报,依报的果也随之彰显,说出教化之主,徒众自然也就含摄在内了。虽然只有八句,但净土三经的大纲已经全部在里面了。《净土十要》的字字都是末法时代度人的桥梁,句句...

本愿念佛人每日功课怎么做信愿法师
答:本愿念佛,是众生乘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一心念佛,当生成就,往生净土。因此每天课诵,无量寿经必须要念。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阿弥陀佛的接引愿力和众生求生净土的愿力。表现在求生净土的佛经,当属普贤行愿品,这是普贤菩萨带众生发的求生净土大愿。因此,应该读诵普贤行愿品。无量寿经念熟练了...

修净土的正经和副经
答:还有一个叫做《阿弥陀佛偈经》,偈诵的偈。里面讲到:自惟念法比丘,乃从世饶王,至弘此无量誓,世世稽首行。总共里面的内容呢,是专讲净土。但是它们讲的比前面略微略一点,就是简略,不像正经中的正经,铺天盖地只说净土。它们这里边呢,是简明扼要地正说净土,所以叫做经中之纬。大家可以学习...

每日诵佛号能默诵吗
答:可以的。既可以默诵,也可以念出声来,因为默念、小声念和大声念都是效果一样的。区别在于能不能一心不乱,也就是专心致志的程度。近代高僧广钦老和尚就是“夜不倒单”(晚上不睡觉的修行)来默念阿弥陀佛。默念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换气,能够保持佛号持诵的连续性。

请问大家学佛的每天都作什么功课?
答:我修习天台,我的课诵就是《法华经》,另外由于倾心观世音法门,日常诵持六字真言。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办法早晚两课,每天就集中读诵一卷法华,其他时间集中学习天台宗的论著和三论宗的论著学习空性。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分出两课我会这样安排:早课恭诵《法华经》一卷(加礼法华经里的忏悔),大悲咒五...

蕅益大师的净土思想及行持
答:蕅益大师的净土思想及行持现代人欲了生脱死、解脱成佛,则必须依于佛言祖语作为起修、实践的参照坐标,反之就会南辕北辙,永远难有成就的一天。而在历代众多的祖师中,蕅益大师无疑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一位,他作为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