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雪亭记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宰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就亭记 全文翻译

文言文《就亭记》译文:有适宜于游览观赏的地方,没有动用人力修整的烦难之事,二者常常很难兼备;在官舍中找到,离住处很近,就特别难。

临江土地本来不肥沃出产少,官署破败简陋,没有优美的山坡亭台楼阁。我到了临江就建了几间屋舍作为阁山草堂,意思是与阁皂山靠近。

然而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登高远望,心里常常闷闷不乐。一天,下了很久的雪,天刚放晴,发现草堂旁有一处高地,我翘首向南远望,山色青翠积雪洁白,色彩鲜明,我非常高兴。

于是整理那些荒芜的杂草,在它的上面建了一个竹亭,有序地种植了一些花草树木,又看到那遮挡我视野的屋角就除去它,我为它取名叫做就亭,就是说顺着地势而不必劳累。 古代士大夫在外做官,大都能够寻求山水之景来愉悦自己。

但是有时临近都会,诉讼案件繁多喧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里里外外应酬不过来。虽然在山坡亭台楼阁之间往来,每天酒足饭饱,听音乐演奏,但是胸中欣赏山水的兴致大概已经很少了。

为什么呢?身体倦怠,心情烦闷,而精神因为这些受到妨害。临江作为郡府,远在赣江的偏僻处,寂静得像是穷山荒野。

我怜叹它的破败,那里的百姓也习惯于我的政务宽简,一起休养,相安无扰。这里民俗俭朴打官司的少,宾客很少到这里,属员散去(公务完毕)就关门,于是脱下官服伸腿坐地一段时间,欣赏山水的念头,在我的心中显现出来。

近年打仗,征求军用财物接连不断,距离阁皂山四十里,我没能丢下公务前往一游。姑且试着登上就亭,就亭幽静,靠近城墙,它的位置在官舍的东南,那里,太阳和月亮首先出现。

碧绿的山,清净的水,江上的白帆,沙洲上的水鸟,烟雨或隐或现,橘柚鲜绿夺目,无不变幻形态、极为美好,触击内心掠过眼帘(赏心悦目),这众多美景都聚集在就亭内,大概像是江山风景来取悦我亲近我一样。君子居家就有安息的地方,出游一定要有好的佐游的工具。

用它们来发泄心中的郁积,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开朗舒畅的境地,不只是游览观赏而已。我私下里想这样做,没有实现,姑且和宾朋饮酒作诗,欣然而醉。

望采纳。

2. 冷泉亭记翻译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在郡里,灵隐寺最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春天,我爱它的草香薰薰,林树欣欣,在这里可以吐纳于清新空气之中,令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并列一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3. 文言文春雨亭记的翻译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古时候有了喜事,就用它来命名事物,表示不忘的意思。周公得到天子赏赐的稻禾,便用“嘉禾”作为他文章的篇名;汉武帝得了宝鼎,便用“元鼎”称其年号;叔孙得臣打败敌人侨如,便用侨如作为儿子的名字。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表示不忘的意思却是一样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我在亭子里开酒宴,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废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既用它来命名亭子以后,又接着来歌唱此事。歌词说的是:“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寒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短袄;假如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做粮食。一场雨下了三天,这是谁的力量?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也否认。归之于造物主,造物主也不把它当作自己的功劳,归之于太空。而太空冥然飘渺,不能够命名它,于是我用它来为我的亭子命名。

4. 初二文言文春雨亭记的翻译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做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于是开酒宴于亭子里,向客人劝酒而告诉了这件事,问他们道:“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五天不下雨,就长不成麦子了。”又问“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他们回答说:“十天不下雨就养不活稻子了。没有麦没有稻,年成自然荒歉了,诉讼案件多了,而盗贼也猖獗起来。那么我与你们即使想在这亭子上游玩享乐,难道可能做得到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有旱象便降下雨来,使我与你们能够一起在这亭子里游玩赏乐的,都靠这雨的恩赐啊!这难道又能忘记的吗?” 百度的,不知道对不对,希望对你有帮助。:-D

5. 文言文 【冷泉亭记】

原文

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故吾继之,述而不作。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注释

1.东南,唐代人的“东南”概念多指江南东道(包括今浙江、福建、上海全部和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南部分)。 2.余杭郡,指杭州,唐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742——758年)间杭州尝改余杭郡,此处用作雅称。 3.寻,古代长度单位,为八尺。 4.薰薰,指花草的芳香。 5.欣欣,形容草木繁盛状。 6.渟渟,水停滞,水面平静。 7.泠泠,清冷。 8.蠲(读juān),免除。 9.狎(读xiá),指酒醒后疲乏如病的状态。 10.矧(读shěn),况且。 11.潜利阴益,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 12.四封,与“提封”同义,指四周行政边界之内的疆土。 13.长庆,唐穆宗年号,起始于公元821年,终于824年。(钱塘导读、注释) 14.灵隐寺:杭州著名的佛寺。 15.导和纳粹:纳入新鲜的空气,使人心情和畅。 16.蠲烦析酲:解除烦恼,免掉困倦。 17.濯:洗。 18.辄:就。

译文

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好;在郡里,灵隐寺的景致最为突出;寺庙中,冷泉亭第一。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花草的芬芳,树林的茂盛。在这里可以吸入纯净新鲜之气,使人心平气顺,使人气血舒畅。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脱酒醒后的疲惫,激发游人的兴致。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从亭子的栋梁上生出,水与亭的台阶相齐平。你坐着玩赏,可用床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未出家的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待那清泉洗涤,一见冷泉就能除去尘垢。不知不觉中给人的利益、好处说不完!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 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修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修筑候仙亭;庶子斐棠棣,修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修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xu),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这样,五亭相互可以望见,象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承他们到这里以后,只是整修亭子,不再添造新的。 长庆三年八月十三日记。

6. 《冷泉亭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冷 泉 亭 记白 居 易东南山水,余杭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

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酲,起人心情。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矧又潺湲洁澈,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杭自郡城抵四封,丛山复湖,易为形胜。先是领郡者,有相里君造虚白亭,有韩仆射皋作候仙亭,有裴庶子棠棣作观风亭,有卢给事元辅作见山亭,及右司郎中河南元藇最后作此亭。

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能事毕矣。 后来者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

故吾继之,述而不作。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可以导和纳粹 纳:吸纳ؤ B.杭自郡城抵四封 封:边界C.述而不作 作:做文章ؤ D.可胜言哉 胜:尽5.下列各项都是对“冷泉亭风景”描写的一项是(2分)①由寺观言,冷泉亭为甲 ②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③矧又潺湲洁澈 ④山树为盖,岩石为屏 ⑤虽有敏心巧目,无所加焉A.ر②④⑤ B. ②③④ C.ر①③④ D.ر③④⑤6.下列各项对原文所做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冷泉亭建在灵隐山的下面,石门涧的中央,灵隐寺的西南角。

B.冷泉亭虽然高不到十六尺,宽不超过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C.余杭这个地方共有五座亭子,它们都是当时的太守修建的,冷泉亭是白居易为右司郎中时修建的。

D.作者喜欢冷泉亭的原因,一是风景秀丽,二是人们一看到冷泉亭那些“眼耳之尘,心舌之垢”就可以摒弃。 7.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于是五亭相望,如指之列,可谓佳境殚矣。(4分)(2)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分)参考答案:4.C(作:建造亭子)5.B(①这是对冷泉亭的评价;⑤这是对五亭美景的赞美)6.C(这座亭子是元藇修建的)7.(1)在这种情况下,五座亭子可以相互望见,就像五个手指排列在一起,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 (注意:“列”“殚”各1分,整句通顺2分)(2)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取用的缘故(原因)啊!(句式、“所以”、“学者”各1分,整句通顺1分)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

(4分)(1)起人心情( ▲ ) (2)山树为盖( ▲ )(3)可濯足于床下( ▲ ) (4)可胜言哉( ▲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2分)例句: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醉翁亭记》)B.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隆中对》)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愚公移山》)D.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涉世家》)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就郡言,灵隐寺为尤。▲ (2)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 13.文章第一段中突出体现“最余杭而甲灵隐”具体内容的语句是“▲ ”;第二段中画波浪线句子则是通过▲ 手法表现这一点的。 (2分)参考答案:10.(4分)(1)使……振奋 (2)作为 (3)洗 (4)尽(每个1分)11.(2分)C12.(4分)(1)就杭州的山水来说,灵隐寺是最好的。

(2)云从冷泉亭的亭梁间生出,泉水和冷泉亭的台阶齐平。(每句2分,其中每小句1分)13.(2分)撮奇得要(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侧面描写(每点1分)参考译文إ东南地区的山水胜景,余杭郡的最优;就郡里而言,灵隐寺最突出;从寺庙看,冷泉亭第一。

冷泉亭筑在灵隐山下面,石门涧中央,灵隐寺西南角。它高不到两寻(十六尺),宽不逾两丈,但是这里集中了最奇丽的景色,包罗了所有的美景,没有什么景物可以走漏的。

春天,我爱它的花草芬芳,林木茂盛,在这里可以吐纳清新空气,令人气血舒畅。 夏夜,我爱它泉水轻流,清风凉爽,在这里可以消去烦恼,解除酒困,令人心旷神怡。

山上的树林是亭子的大伞,四周的岩石是亭子的屏障。云生于亭梁之间,水漫到亭阶之上。

你坐着玩赏,可用亭椅下清泉洗脚;你卧着玩赏,可在枕上垂竿钓鱼。又加清澈的潺潺涧水,不息地缓缓在眼下流过。

不论你是个凡夫俗子,或者是位佛门中人,你看到的听到的邪恶门道,你想着的要说的肮脏念头,不等那清泉洗涤,见了这里的景致,就会一下子全部消亡。这种无形中能获得的益处,哪能给你说得完呢?所以我说冷泉亭是余杭郡最优美的地方、灵隐寺第一的去处啊!余杭郡从郡城到四郊,山连山、湖连湖,有极多风景秀美的地方。

过去在这里做太守的人,有位相里君,筑了虚白亭;仆射韩皋,筑候仙亭;庶子裴棠棣,筑观风亭;给事卢元辅,筑见山亭;右司郎中河南人元藇,最后筑了这个冷泉亭。在这种情况下,五亭相互可以望见,像五个手指并列一样。

可以说,全郡的美景都在这些地方了,要筑的亭子已经全筑好了。 后来主持郡政的人,虽然有巧妙的心思和眼光,再要加什么也加不上了,所以我继任到这里以后,只是记述其事而不再添造(新的亭子)。

长。

7. 文言文《石门亭记》的全篇翻译

原文对照翻译

(石门亭在青田县若干里,)石门亭位于距青田县城若干里的地方,

(令朱君为之。)是县令朱君建造的。

(石门者,名山也,)石门是山的名字,它是一座名山,

(古之人咸刻其观游之感慨,),古人都在山石上刻写下自己的观赏游览的感喟心得,

(留之山中,)留置在山里,(其石相望。)那些刻写下字迹的山石相对而立。

(君至而为亭,)朱君来了以后建了亭子,

(悉取古今之刻,)把从古至今的石刻全搜集起来,(立之亭中,)将它们立在亭子里,

(而以书与其甥之婿王安石,)并且把这一切写在信里,寄给自己的外甥女婿王安石,

(使记其作亭之意。)让他写一篇文章,记下自己建造此亭的用意。

(夫所以作亭之意,其直好山乎?)之所以建造这座亭子,只是因为它是一座好山吗?

(其亦好观游眺望乎?)只是因为它适于观赏游览放眼眺望吗?

(其亦于此问民之疾忧乎?)大概也是在这里能体察问询民间的病疾忧患吧?

(其亦燕闲以自休息于此乎?)大概也是可以独自一人在这里休闲放松吧?

(其亦怜夫人之刻暴剥偃踣而无所庇障且泯灭乎?)或许是怜惜那些刻有字迹的山石没有防护保障,遭暴晒,字迹剥离,或者倒伏,甚至消损泯灭吧?

(夫人物之相好恶必以类。)人们对外物的喜好厌恶必定按照类别区分。

(广大茂美,万物附焉以生,)广博高大草木茂美,自然万物依附着它来生存,

(而不自以为功者,山也。)却不把它当做自己莫大功劳的,就是山。(好山,仁也。)爱好山,是仁的体现。

(去郊而适野,)离开城郊来到田野,(升高以远望,)攀上高处向远处眺望,

(其中必有慨然者。)从中一定会生发感慨的。

(《书》不云乎:)《尚书》中不是记载吗:(“予耄逊于荒。”)“从荒原中发现谦恭。”

(《诗》不云乎:)。《诗经》里不是写到:(“驾言出游,以写我忧。”)“驾着车辆出行远游,可以疏泄我的忧怨。”

(夫环顾其身无可忧,)遍察自身而没有什么值得忧怨的,(而忧者必在天下。)值得忧怨的一定在整个天下。

(忧天下亦仁也。)为天下忧患就是仁的表现。(人之否也敢自逸?)人不得志能够自我释放吗?

(至即深山长谷之民,)到了这种地步就是遇到深山幽谷的草民,(与之相对接而交言语,)与他们接触交谈,

(以求其疾忧,)来访求他们的疾苦忧患,(其有壅而不闻者乎?)难道还会有无法沟通、下情不明的情况吗?

(求民之疾忧,亦仁也。)访求民众的疾苦忧患,也就是仁的体现。(政不有小大,)政事不分大小,

(不以德 *** 不化服。)不以德治民,民不会教化。(民化服,然后可以无讼。)民众教化服从,这样以后才可以没有诉讼。

(民无讼,)民众做不到没有诉讼,(令其能休息无事,)你能让他们休闲养息、不惹是生非、

(优游以嬉乎?),优哉游哉嬉戏欢乐吗?(古今之名者,)自古至今在此题名的人,

(其石幸在,)那些刻石幸而存在,(其文信善,)那些刻文确实很好,

(则其人之名与石且传而不朽,)那么那些人的大名同刻石一道都会传扬下去并且永远不会朽没,

(成人之名而不夺其志,)成就了别人的名声而没有改变他们的意向,(亦仁也。)也是仁的体现。

(作亭之意,)建造亭子的用意,(其然乎?)大概就是这样吧?(其不然乎?)也许不是这样吧?

8. 就亭记 翻译

有适宜于游览观赏的地方,没有动用人力修整的烦难之事,二者常常很难兼备;在官舍中找到,离住处很近,就特别难。

临江土地本来不肥沃出产少,官署破败简陋,没有优美的山坡亭台楼阁。我到了临江就建了几间屋舍作为阁山草堂,意思是与阁皂山靠近。

然而没有什么地方可以登高远望,心里常常闷闷不乐。一天,下了很久的雪,天刚放晴,发现草堂旁有一处高地,我翘首向南远望,山色青翠积雪洁白,色彩鲜明,我非常高兴。

于是整理那些荒芜的杂草,在它的上面建了一个竹亭,有序地种植了一些花草树木,又看到那遮挡我视野的屋角就除去它,我为它取名叫做就亭,就是说顺着地势而不必劳累。 古代士大夫在外做官,大都能够寻求山水之景来愉悦自己。

但是有时临近都会,诉讼案件繁多喧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里里外外应酬不过来。虽然在山坡亭台楼阁之间往来,每天酒足饭饱,听音乐演奏,但是胸中欣赏山水的兴致大概已经很少了。

为什么呢?身体倦怠,心情烦闷,而精神因为这些受到妨害。临江作为郡府,远在赣江的偏僻处,寂静得像是穷山荒野。

我怜叹它的破败,那里的百姓也习惯于我的政务宽简,一起休养,相安无扰。这里民俗俭朴打官司的少,宾客很少到这里,属员散去(公务完毕)就关门,于是脱下官服伸腿坐地一段时间,欣赏山水的念头,在我的心中显现出来。

近年打仗,征求军用财物接连不断,距离阁皂山四十里,我没能丢下公务前往一游。姑且试着登上就亭,就亭幽静,靠近城墙,它的位置在官舍的东南,那里,太阳和月亮首先出现。

碧绿的山,清净的水,江上的白帆,沙洲上的水鸟,烟雨或隐或现,橘柚鲜绿夺目,无不变幻形态、极为美好,触击内心掠过眼帘(赏心悦目),这众多美景都聚集在就亭内,大概像是江山风景来取悦我亲近我一样。君子居家就有安息的地方,出游一定要有好的佐游的工具。

用它们来发泄心中的郁积,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开朗舒畅的境地,不只是游览观赏而已。我私下里想这样做,没有实现,姑且和宾朋饮酒作诗,欣然而醉。

检举。



~

湖心亭记原文及翻译
答: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原文: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

求高一语文读本《湖心亭记》原文及翻译
答: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云、山、水混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到了湖心亭上,我看见有两人铺好毡子,相对而...

雪堂记文言文赏析
答:(限四字)(2分) 12.[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描写了"庐山草堂"旁的四季之景,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也有一组描写四季之景的句子,请默写出这组句子。 (2分) 13.翻译下边的句子。(2分) 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 7、(2分)《小石潭记》、《桃花源记》、《满井游记》与《游太和山日记》最近似。

描写雪景文言文
答: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2. 描写雪景的古文 雪 暮色茫茫,夕阳将下。太阳在西边还没有落下,月亮就匆匆忙忙的从东方赶来了。 黛色的苍穹散下片片花瓣,似乎还带着淡淡的清香。雪悠悠地飘着,将天地渲染成白茫茫的一片...

《湖心亭看雪》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答:[译 文]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去西湖(游览)。一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没了。这一天凌晨,我乘一叶扁舟,穿着皮毛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树上的)冰花弥漫着水气,天与云与山与水,从上到下全是白茫茫的。湖上(能见到的景物)的影子,只有长堤淡淡的一线印痕,...

《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答:你还记得《湖心亭看雪》这篇文言文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湖心亭看雪》原文及翻译 《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代表作。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散文家,字宗子...

湖心亭小记文言文翻译
答:1 湖心亭观雪 2这句诗运用白描的手法,数词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简练的描绘出湖心亭的清幽寂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落寞。3作者本人。湖中人。湖中人比“相公”到得早;“铺毡对坐”准备久待;在湖心亭煮酒赏雪;见到“相公”,甚为欢喜,拉着一起喝酒;最为重要的是,他们“是金陵人”...

放鹤亭记文言文翻译
答:1. 《放鹤亭记》的古文翻译 [原文]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

丰乐亭记的文言文及翻译
答:导语:《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下面是我为你准备的丰乐亭记的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丰乐亭记 宋代: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

书幽芳亭记文言文翻译
答:书幽芳亭记文言文翻译: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称之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