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设置绩效目标时如何把握其合理性?与被考核者沟通时,被考核者都是趋利思考,难以在指标合理上达成一致 如何提升领导力与执行力

作者&投稿:潮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都问到这么细节的金子塔的层级实施的量化指标衡量的时候,你不能不看一本最起码的管理学著作,去知道:
每一个管理学的措施,都是应对具体问题的!

从来没有人能回答你提的这个问题,因为不是个问题。没有产品和现象!

基本参考两点:一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要求,二是业内标杆目标。当然被考核者也有能力确实无法达成目标的,那么或者降低目标要求,或者另选贤能!

  以下仅供参考:
  人力资源管理之绩效管理工具的简介和应用
  人力资源管理正日益受到企业高度重视,绩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更加备受重视,一个企业绩效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该企业在市场中的存亡。因此,国内有学者提出,在某种意义上,企业管理就等于绩效管理。
  在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中,常用的绩效体系设计工具有MBO、KPI、BSC等。许多人在运用绩效管理工具时是为了设计绩效体系而设计,而没有考虑这些绩效工具是否适应该企业的实际。那么这几种绩效设计工具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在运用它们设计绩效体系时应该如何选择呢?
  ◎传统的绩效考核
  我们先来看一则小故事:科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把跳蚤放在桌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100倍以上,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然后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这一次跳蚤碰到了玻璃罩。连续多次后,跳蚤改变了起跳高度以适应环境,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接下来逐渐改变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主动改变自己的高度。最后,玻璃罩接近桌面,这时跳蚤已无法再跳了。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爬蚤了。
  看了这则小故事,我们不禁要问原本活蹦乱跳的跳蚤怎么啦?跳蚤变成“爬蚤”,并非它已丧失了跳跃的能力,而是由于一次次受挫学乖了,习惯了,麻木了。我们的企业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总是在有意识的为员工设限,来控制和约束员工的行为。
  传统的绩效考核基于这样一种经济假设,员工和机器设备、厂房一样,仅仅是一种创造利润的工具。因此,在企业看来,员工和机器设备一样是一种成本,必须尽量节约成本,严格控制成本。在员工看来,他认为自己仅仅是一个打工者。他和企业之间是完全的雇用关系,他不会也不愿意去主动关心企业的发展。在这个企业工作仅仅是为了一份工资而已。
  对员工的管理方式上,企业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成本,会设置种种条条框框来控制员工的行为。既不鼓励员工创新,也不允许员工犯错误。简单的说,传统的绩效考核思想就是“控制人的思想,禁锢人的灵魂。”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员工只有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在工作,认为老板搞绩效考核就是为了扣工资,少发奖金。在作者接触的许多企业的老板中,很多老板常常因为员工没有完成工作任务,而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律扣发工资或奖金。
  传统的绩效考核关注的是以事为中心,而忽略了人和机器设备等物是有差别的,人会主动思考,有自己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因素越来越引起了管理学界的重视,其中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目标管理,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目标管理(MBO)
  MBO被管理学界喻为像哥白尼日心说一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管理工具,与学习型组织和企业流程再造(BPR)并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三大管理思想。目标管理(MBO)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首先提出来的,并率先在通用电气公司(GE)实行,取得了巨大成功。MBO的特点在于以人为本,强调员工参与管理,能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它基于员工的所完成工作来评价员工的工作表现。
  我国很多企业在运用MBO时都陷入了一个误区:把目标管理用成了计划管理。一般都是企业老板制定年度目标,然后将工作任务强行分摊给各部门,部门再分摊到每个员工。在这个过程中,始终没有员工的参与。因而,目标难以得到认同,执行起来自然大打折扣。
  在实施MBO上,我们在长期的管理咨询实践中,提出了“四个共”的思想,即共识、共担、共享和共赢。
  共识就是上级和下属通过共同协商,就制定工作的目标达成共识,并签订契约,全力以赴地去实现目标。
  共担是指为达成目标或者出现失误时,一起承担责任,并相互检讨。
  共享是指团队成员间的信息、知识、技能和资源等完全共享,各自发挥自己所长,共同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通过共识、共担和共享,最终实现目标,形成个人与团队、团队与公司共赢的局面。
  虽然MBO对于管理学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实际操作中,目标管理也存在许多明显的缺点,主要表现在:
  (1)目标难以制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外环境变化越来越快,导致企业面临的外部可变因素越来越多,企业的内部活动日益复杂,企业活动的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这使得企业原来的许多目标难以定量化、具体化;很多团队工作在技术上联系非常紧密,甚至可以说是不可分解的;这些都使得企业的许多活动制订数量化目标是非常困难的。
  (2)目标管理的理论前提不一定在所有组织中都存在。目标管理得思想是基于人性假设Y理论,而Y理论对于人的动机作了过分乐观的假设,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对员工行为都存在监督不力的现象,而同时很多员工是具有“投机主义”心理的。因此,许多情况下,目标管理所要求的承诺、自觉、自治气氛难以形成。
  (3)目标之间的权重难以确定。由于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企业往往难以确定目标之间的权重。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4)目标管理的协调成本比较高。目标管理要求上下级之间充分沟通,达成共识,而这个过程很浪费时间的。另外,每个部门、个人都关注自身目标的完成,很可能忽略了相互协作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滋长本位主义、临时观点和急功近利倾向。
  (5)目标管理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在许多企业中,很多管理者难以充分提取下属的意见,专断独行,自大的现象非常普遍。
  ◎关键绩效指标(KPI)
  关键绩效指标(KPI)被成为第二代目标管理,它是用来衡量某岗位任职者工作绩效表现的具体量化指标,是对目标完成效果最直接的衡量依据。关键绩效指标的制定是在公司高层领导对企业战略达成共识之后,通过价值树或者任务树或者鱼骨分析来分解成关键成功因素(KSC),再分解为关键业绩指标(KPI),再把KPI按部门和岗位向下分解,是自上而下的。制定KPI的主要目的是明确引导经营管理者将精力集中在能对绩效产生最大驱动力的经营行为上,及时了解判断企业营运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采取提高绩效水平的改进措施。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要遵循SMART原则,即具体化、可度量、可实现、现实性以及时限性。
  在遵循SMART原则进行KPI指标设计应用过程中,由于对SMART原则的理解偏差可能导致指标过分细化、关键指标遗漏与“中庸”以及考核目标偏离和考核周期过短等问题。同时,KPI虽然能够良好的突出公司发展的要点,并且实施成果导向的考核。但是在部门之间的平衡作用上效果不明显,忽视了部门间的关系与权重。而且,KPI的要素基本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体现彼此的联系,在时间的维度上也没有超前与滞后之分。它的分解与落实都是以既定目标为核心的,因而不能突出部门或个人的特色及职能。
  ◎平衡计分卡(BSC)
  平衡计分卡(Balance Score Card,简称BSC)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大卫。诺顿,在总结多家绩效测评处于领先地位公司经验的基础上,于1992年发明并推广的一种战略绩效管理工具。它与KPI最大的不同在于:BSC是以总体战略为核心,分层次、分部门不同设置的,更具有战略管理意义。
  平衡记分卡包括以下六种要素:维度、战略目标、绩效指标、目标值、行动方案和具体任务,并且把对企业业绩的评价划分为四个部分:财务角度、客户、经营过程、学习与成长。它反映了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所以能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价趋于平衡和完善,利于组织长期发展。
  但是,BSC在中国的实施也有着一定的困难和局限性
  首先,BSC的实施难度大。要求企业有明确的组织战略,高层管理者具备分解和沟通战略的能力和意愿,中高层管理者具有指标创新的能力和意愿;
  其次,BSC的工作量极大。除了对战略的深刻理解外,需要消耗大量精力和时间把它分解到部门,并找出恰当的指标;
  再次,BSC不适用于个人。相比较于成本和收益,没有必要把平衡记分卡分解到个人层面。对于个人而言,要求绩效考核易于理解、易于操作、易于管理,而BSC并不具备这些特点。
  平衡记分卡作为企业的一种战略和绩效管理模式,它是欧美最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但它却不可能解决我国企业在现代企业绩效管理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综合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目标管理(MBO)、关键绩效指标(KPI)还是平衡积分卡(BSC)都有其本身的缺点和局限性,它们所适用的公司类型和规模也是不同的。另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其有效性也有所影响。在实践中,目标管理(MBO)、关键绩效指标(KPI)、平衡积分卡(BSC)实际上代表了不同的管理水平,这三者之间实际存在一个层层递进的发展关系。例如,企业要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必须首先引入目标管理,将员工的工作方向统一到为达成公司总目标而展开,并且控制关键点。因为目标管理和关键绩效指标是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两大基石。对于企业而言,没有必要刻意去追求或刻意模仿那些世界先进企业的绩效工具,关键是吃透企业自身的管理实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绩效管理工具。适合的才是最有效的。
  重要观点
  目标管理和关键绩效指标是实施平衡计分卡的两大基石:企业要成功实施平衡计分卡,必须首先引入目标管理,将员工的工作方向统一到为达成公司总目标而展开,并且控制关键点。


面试时面试官常问的问题有哪些?~

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注意: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所以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二:“谈谈你的优/缺点”
有许多面试官都喜欢问这个问题,目的是在于检视人才是否适当,求职者的诚恳度等等,在这之前应该好好分析自己,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列张单子,在其中挑选亦是缺点亦是优点的部分。
在回答问题时,以优点作为主要诉求,强调可以为公司带来利益的优点,如积极,肯学习是最普遍的回答,而缺点部分则建议选择一些无伤大雅的小缺点,或是上述那些模嶙两可的优缺点作为回答,这样才不会使面试官太过针对缺点做发挥,造成面试上的困难。
三:为什么想进本单位?
面试官就开始评断录用与否了,建议大家先判断自己去应徵的工作性质,是专业能力导向还是需要沟通能力。
其实现在市场多以服务为方向,所以口才被视为基本能力之一,所以在此时就要好好表现自己的口才,而口才较差者就务必表现出自己的专业能力即诚意,弥补口才不足的部分。
回答这个问题时,一定要积极正面,如想要使自己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希望能在相关领域中有所发展,希望能在单位多多学习等等。此时可以稍稍夸一下面试单位,但切记一定要诚恳,不然可是会画蛇添足,对于社会新鲜人的建议则是,由于之前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建议可以坦诚地说出自己的动机,不过用语还是要思考一下。
四:对单位的了解有多少?
这时准备的功夫就派上用场,将你之前所吸收的信息发挥出来,一定要事前准备。
五:希望的待遇为多少?
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般大型机关在招聘时就会事先说明基本底薪等等薪资待遇为何,而一般事业单位有许多仍以个人能力,面试评价做作为议薪的标准,所以建议求职者可以利用现在网络科技查询薪资定位的相关资料,配合个人的价值观,经验,能力等等条件,做出最基本的薪资底限。
这时建议无工作经验者应采取保守的态度为准,以客观资料作为最主要考量重点,“依公司规定”的回答是不被建议的,这样不但表示出自己对于工作的自信程度不高,在薪资无法符合个人要求时更会造成许多困扰。

扩展资料
可以提取进行有效准备:
(1)充分了解应聘单位。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地址、业务范围、经营业绩、发展前景、对应聘岗位职务及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单位的性质不同,对求职者面试的侧重点不同。如果是公务员面试,内容和要求与企业公司相差很大。公务员侧重于时事、政治、经济、管理、服务意识等方面。
(2)使自己的能力与用人单位工作的要求相符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求职者面试前应对自己的能力、特长、个性、兴趣、爱好、长短处、人生目标、择业倾向有清醒认识。认真阅读你所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并牢记它们。
(3)模拟可能询问应聘的问题。面试前不经过角色模拟,便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一些负责招聘的人事主管提出,求职者应当乐意提问题,这样招聘者才能知道求职者的水准及想了解的问题。
(4)对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准备。这项准备有助于认清自己真正的想法,有助于在面试的现场能够清晰的自我表达。
(5)练习处理对你面试不利的事情。即使曾有一些不愉快的受挫经历,即使自己曾经犯过错,也可作为一段可供学习的经验加以陈述。务必用积极的事情抵消消极的事情,最好不要说有损自己形象的话。

如何提升领导力
作为企业的高层领导,该如何进行领导力提升,前文讲到,所谓领导力提升,其实就是做正确事情的力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领导也需要通过充电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更好的领导公司向着科学化、规范化的进程迈进。高层领导的领导力提升就更应该足够重视。那么对于高层,什么是做正确的事情呢?又该如何通过做正确的事情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呢?以下四个原则可以作为参考。

  一、以身作则

  所谓以身作则,是指高层管理者要在企业价值观、公司制度规定、流程运作等方面做员工的表率,为员工树立坚持原则,按原则办事情的榜样。通常,高层是价值观、制度与流程的倡导者,他们最关心这些机制安排的完善性,最关心这些工作的进展情况,所以,经常,命令从这里发出,智慧从这里汇集,成果从这里体现,当公司上下经过紧张忙碌之后,形成了明确的企业价值观,形成了完善的制度安排,形成了高效的流程运作机制,成果形成了,但效果并不一定按照预期的体现。为什么?哪里出了问题?高层这里的做事方式出了问题,明明制度规定了的事情,有些人不按制度办事,找高层协调,这时候高层经常会从事情的本身出发,直接解决问题,动用企业赋予自己特有的职权,直接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解决方案提了出来,而作为制度管理部门看到领导已经发了话,已经做出了决定,也就不敢再提制度的事情。下属之所以不敢再提,还有一层因素,就是这些人认为领导决定的就是正确的,听领导的准没错,错了也没事,有领导担任,责任由领导背。这是哪里出了问题了?是领导的榜样没有树立好,领导习惯了按照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原则办事情,导致上行下效,下属不愿主动提醒领导,更缺乏风险意识,从而导致企业管理混论,有制度不执行,有流程不按流程走,使得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氛围紧张。

  那么,高层领导的这种方式会给员工造成什么影响呢?员工会认为领导说一套做一套,说是要按章办事,规范现代企业制度,但是第一个打破制度的就是他。这会给员工一种印象,以后凡是不必认真,领导都不认真对待,我们认真了只能咨询烦恼。这就是弱化了高层在员工心目中的影响力,就会造成领导说领导的,员工作员工的,两张皮。所以,高层领导领导力提升从以身作则开始,对于原则的清晰界定以及坚守会逐步领导力提升高层的影响力,高层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二、探索航向

  管理上有一个著名的说话,就是管理者要做应该做的事情,而非感兴趣的事情。什么叫感兴趣的事,就是在自己提升高层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本质职责之外的事情,比如原来是业务经理,由于业务开展的好,被提拔为营销副总,但是由于角色没有转换到位,仍然喜欢抓具体的业务,而对于营销规划的制定,营销政策的调整,市场的预测则置之不顾,这就叫做感兴趣的事情,而没有做应该做的事情。那么,对于高层来说,什么才是做应该做的事情呢?定方向,定目标。高层是带队伍的,队伍往哪走,要由高层领导把握方向。所以,第二个方面就是探索航向,明确目标。

  高层领导大部分时间都在探索方向,在明确战略定位,描述愿景,而不是具体做个事情,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高层领导力提升来自于对战略方向敏感认知和把握,在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判断,在于把这些认知、分析和判断有效地传达给管理者,让他们也认识到这些,并认同这些,这就是探索航向的力量。当高层领导带领团队把战略方向明晰了,并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把这些内容沟通给了管理者,高层的领导力提升就用在了刀刃上,就会对管理者形成一种影响力,就会吸引大批的追随者和崇拜者。这样的领导站到员工面前的时候,带来的是方向和力量,员工是欢迎的,企业也会因此更加成熟。

  三、整合体系

  战略方向明确了,高层领导还要规划支撑战略发展的管理体系,比如如何有效表达战略定位,让每个人都能清晰地认识战略目标,认识自己和战略的关系,这就会用到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使战略变成可执行的语言。战略目标分解到位了,全面预算是否完善,流程管理是否配套,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激励体系是否支撑?等等。这些配套支撑的管理体系需要高层通过影响力来整合布局,这也是高层领导力提升自己影响力第三个该做的事情。

  四、充分授权

  战略方向明确了,管理体系整合了,领导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授权。如何高效地授权,如何保障授权之后不乱,也是高层领导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之一。什么样的权力该授,什么权力不该授?授权之后如何监控进程,确保管理者按照权限履行职责,这些都是高层领导需要修炼的。

  领导力提升不论是对企业还是个人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领导力在提升过程中磨练领导的那你管理和耐心还有解决问题能力的快速有效性,是对人自身的一种升华。

如何提升执行力
一、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
  在实际工作中,团队执行力差的现象主要有:
  1.分工不明
  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能够落实的战略规划和策略,还有一些企业政策经常变,再加上信息沟通不畅,使员工们很茫然,只好靠惯性和自己的理解去做事。这就使员工的工作和企业脱节,企业的重要工作不能执行。
  如果部门之间的分工不明,哪个部门该做哪些事分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往往出现不该自己部门做的事情坚决不做,是自己部门的事情也要等等看的情况,大大降低了团队的执行力,还有可能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2.职责不清
  团队内部,每个人每个岗位到底该做什么事,没有定位清楚,没有白纸黑字把它写下来。每个人只是大概知道我要做哪些事,但又都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这样整个团队就没有执行力了。所以,管理者要让员工清晰:我到底该做哪些事?只有这样,员工才能把他该做的工作做好。
  3.考核不严
  有一句话大家都耳熟能详: 员工不会做你希望做的事,只会做你要检查的事。这样经常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没人考核检查,工作只要做了,做得好与坏没人管。或者是有些事没有明确规定该由哪些部门去做,职责不明确,所以无法考核。二是考核检查的方法不对。监督检查原则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在考核指标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表现出无相关性、不科学合理,随意性突出,常常体现出长官意志和个人好恶,任意更改,难以保证政策上的连续一致性。这样在企业中常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重叠现象,会导致事情无人负责的情形。
  4.待遇不公
  所谓待遇不公,就是企业薪酬的设计不科学,太过失衡,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人认为平均就是公平,管理者如果努力这样做的话,结果将变得一团糟。不管怎么做,回报都是相同的,那么每个人都缺乏积极性,就会导致企业的亏损。因为“平均主义”的所谓公平就是对积极工作的员工最大的不公平。
  平均主义会犯众怒。因为每个人都不满意,要奖励最优秀的员工,通过对能力与业绩的考核,体现出团队对业绩重视程度的高低。
  二、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靠的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而是团队。团队用战略获取胜利果实的时候,还要用执行力去打造无坚不摧的竞争力。所以只有执行到位,才能够应对多变的环境,为团队赢得先机。
  通用前任总裁韦尔奇认为,所谓团队执行力就是企业奖惩制度的严格实施。而中国企业家柳传志认为,团队执行力就是“用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提高团队执行力的办法有:
  1.合理组建团队
  团队是一个企业的支柱。要成就企业,先从打造团队开始。
  团队中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如动力型、开拓型、保守型、外向型、内向型等。而每个人又有各自独特的,甚至他人无法替代的优势和长处。当然个人也都有弱点和短处。将每个人的长处,根据工作实际合理地搭配起来,优势互补,就能发挥最佳的整体组合效应。唯有找到最为合适的人才,才能使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更好。
  2.明确共同目标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团队与员工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团队为员工施展才华、开创未来提供了一个平台,员工是团队的基础,也是团队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执行文化的核心是塑造团队成员的共同价值观。而共同价值观已经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有了共同的价值观,团队成员就会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众人同心,其利断金。当大家目标一致时,所有人都会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大家步调一致,团队的执行力就会提高,企业也将不断壮大。
  3.提升领导能力
  一个团队的“领导力”决定了团队的执行力,反之,执行力又作为领导力的后续,支撑领导力继续向前。
  结合实际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管理者的领导力:作为管理者应具备较高的“四商”、“五能”。“四商”即德商、智商、情商、健商。德商(MQ):指领导者道德的水平。包括尊重、容忍、诚实、正直、负责、忠心、礼貌等美德。智商(IQ):领导本身就是一种仰仗智慧的工作,需要有精心的思考,要智慧。情商(EQ):领导者处理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健商(HQ):领导者健康水平和健康意识的高低。“五能”就是要有科学判断的能力、按规定办事的能力、驾驭团队的能力、应急管理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4.建立业务流程
  企业管理者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根本,完善的制度流程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护身符”。
  完善的制度流程让工作更简单。企业的制度流程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无数人的经验总结,明确公司的制度流程,按照流程办事,可以使员工少走很多弯路,用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达到最高的执行。各个部门都按照自己工作的职责和流程办事,团队的整体执行能力就会增强,随之而来的是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企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5.严格绩效考核。
  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各项管理制度的成效应该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而不应仅仅只是单纯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道德上的约束。
  要通过考核,通过抓事励人,不断进行员工行为和思想的纠偏,才能不断弱化员工不被监督时产生的惰性,真正将团队的意图贯彻下去,重点工作才能执行到位。对布置的工作要建立督办机制,要有跟踪、检查、监督和反馈,形成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强势的“执行力度”。实施绩效考核时要掌握以下原则:
  公开性原则:以让被考评者了解考核的程序、方法和时间等事宜,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客观性原则: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与考核,避免主观臆断和个人情感因素的影响。
  开放沟通原则:通过考核者与被考评者的沟通,解决被考评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常规性原则:将考核工作纳入日常管理,成为常规性管理工作。
  发展性原则: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人员和团队的发展与成长,而不是惩罚。
  及时反馈原则:便于被考评者提高绩效,考核者及时调整考核方法。
  绩效考核有利于提高组织和员工的绩效能力,实现团队目标,改善企业整体运营管理。通过整体绩效管理,及时了解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修正策略,跟踪行动计划和绩效结果,从而保证发展战略的实现。
  6.完善激励机制
  所谓激励,即激发与鼓励。具体讲,就是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挖掘员工的身心潜能,鼓励员工的工作干劲。员工是需要激励的,人的工作干劲来自激励。
  激励员工要从结果均等转移到机会均等,并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环境。 激励要公平准确、奖罚分明。激励要有健全、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做到考核尺度相宜、公平合理。
  管理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激励”和“分配”的问题。要把竞争机制引入激励员工的方案中,提倡企业内部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有序平等竞争以及优胜劣汰。像奖金、工资调整、轮岗、评选优秀、储备人才的培养等,都可以作为激励的手段使用。同时,我们又必须实行一定比率的淘汰制。
  7.勇于开拓创新
  创新应该是始终伴随团队的发展历程的。只要这个团队没有灭亡、裁撤、消失或者被吞并,变革就应该一直存在。
  团队在创新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阻碍。认清阻力,也就是去认识变革中的守旧力量,是一个团队创新的基本前提。创新的阻力主要有:利益冲突方面的阻力和不确定性的心理阻力。
  创新包括新技术应用、目标调整,制度创新,流程创新,激励机制创新等模式。如果不能接受创新思维,也就阻断了团队前进的引力,在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别人都削尖了脑袋要挤到最前面,如果你不进步就意味着退步,也就意味着最终被淘汰的那一个就是你的团队。创新,能够提高团队执行力,不断向前,并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
  在团队中,常存在分工不明、职责不清、考核不严、待遇不公等原因,导致团队执行力低下,许多政策与策略贯彻不下去,团队无法发展、壮大。对于团队成员而言,没有你我,只有我们。我们需要合理组建团队、明确共同目标、提升领导能力、建立业务流程、严格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勇于开拓创新,带领团队中所有的成员都向着一个目标努力奋斗,才能提高团队执行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赢得胜利。

在设置绩效目标时如何把握其合理性?与被考核者沟通时,被考核者都是趋...
答:基本参考两点:一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要求,二是业内标杆目标。当然被考核者也有能力确实无法达成目标的,那么或者降低目标要求,或者另选贤能!

国企如何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
答:量化指标和时间框架:为了确保绩效目标的可衡量性,需要明确定义相应的量化指标和时间框架。这样可以更好地跟踪和评估目标的实现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和改进。考虑外部环境:制定绩效目标时,还需要考虑到外部环境的因素,如行业竞...

企业如何合理设置KPI绩效考核指标?
答:1. 与战略目标对齐:确保KPI绩效考核指标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重点保持一致。指标应该直接关联到组织的使命、愿景和战略计划,以确保员工的绩效目标与企业的长期成功相一致。2. 明确可度量性:确保KPI绩效考核指标是可度量和...

如何给员工制定合理的绩效和薪酬考核方案?
答:1. 设定目标和标准:明确员工的工作目标和绩效标准,根据公司战略和业务目标,制定符合员工能力和职责的目标和标准。2. 确定考核周期和频次:确定考核时间周期和考核频次,一般可以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经济周期来确定。3. 制定...

设定绩效目标的方法有哪些
答: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和部门。在设定绩效目标时,需要考虑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环境,确保目标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同时,绩效目标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以确保绩效管理能够真正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和成长。

如何审核绩效指标及目标值的合理性
答:绩效定量管理法正是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工作状况下,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处理,及时、准确地考核,协调落实收入、能力、分配关系。四、目标绩效考核法 目标绩效考核是自上而下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和责任落实过程,相应的,绩效考核...

如何判断一个部门的KPI设置是否合理?
答:判断一个部门的KPI设置是否合理,主要是看任务目标的设置量和任务的完成度。

如何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计划
答:在人力资源制定绩效计划的指标审核的时候,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检查指标设计是否具有一致性。从横向上,需要评估者检查相同部门、职位的关键绩效指标与工作目标设定的选择和权重的分配等标准等情况检查是否统一;从纵向上,...

如何合理的制定绩效考核指标
答:只有当员工努力的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时,企业整体的绩效才可能提高。二、绩效考核指标应突出重点抓关键不要空泛,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指标之间是相关的,有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通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

如何确定绩效指标的原则有哪些呢?
答:——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T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