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人的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

作者&投稿:离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出现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由无机物具有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发展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和思维。 

意识不仅仅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社会的产物。意识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首先,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

其次,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容量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和严密,从而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的本质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扩展资料:

人的意识产生于脑部。人的大脑、小脑、丘脑、下丘脑、基底核等,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各种感觉信息,经脑神经元逐级传递分析为样本,由丘脑合成为丘觉,并发放至大脑联络区,令大脑产生觉知,即人的意识。

丘脑的唯一功能就是合成发放丘觉。丘脑由神经元构成,每个神经元中都遗传有信息,丘脑的功能就是将数个神经元的信息合成为丘觉,并发放到大脑联络区,使大脑产生觉知,也就产生了意识。脑包括的结构众多,不是所有的脑都能合成丘觉,丘觉只是丘脑的功能,只能是丘脑合成发放出来才能产生意识。

丘脑虽然能够合成发放丘觉产生意识,但丘脑不是意识活动的场所,意识也不在丘脑中存在。大脑联络区是丘觉的活动场所,丘觉能够使大脑产生对事物的觉知,产生对事物的“知道”、“明白”。

丘脑通过联络纤维将丘觉发放到大脑联络区,在大脑联络区产生意识。在临床病例中,丘脑、大脑联络区、联络纤维发生了损伤或病变,产生的症状都是一样的,都将导致意识的缺损或丧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意识



意识很可能是“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神经系统”在与自身·世界·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通过“经验”获得的,建立在大量神经细胞“对信息的传输和集成”之上——说到底就是“意识是大量的神经细胞的激发产生的”。

  • 对睡眠及全身麻醉的研究[1]证明,睡眠、全身麻醉和意识障碍的共同特点是大脑各区域间的功能连接中断、一系列功能状态受到限制,网络效率降低并增加孤立的模块化,为信息传输和集成创造了不适宜的条件。这意味着产生意识需要的可能是对信息的传输和集成。

  • 麻醉和睡眠时的意识变化由相同脑区控制。研究发现,下丘脑、前后扣带回、角回的血流在对周围环境失感知时明显减弱,在恢复感知时增强[2]。

  • 灵长类大脑前额叶背侧部涉及以“自我”为中心的空间记忆相关信息的处理[3]。前额叶皮层被实验证明是介导视觉意识的大脑区域之一,对激发处理视觉信号的神经网络非常重要,二者支持同一种意识模型。

  • 20世纪进行的大量的前额叶手术和21世纪的经颅磁刺激·超声波照射刺激证明,压制前额叶的活动或阻断各脑区间的信号传递可以压制自我意识。

  • 2012年举行的纪念弗朗西斯•克里克的意识大会上宣布的“剑桥宣言”主张自我意识的产生并不依赖特定的大脑构造,实现意识状态重要的是神经复杂性,只要突触的数量足够多,神经系统是什么形状都可以。

  • 自我意识可能是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神经系统对自身的非概念性理论,很可能是通过经验获得的一项功能,比如在学习和与自身·世界·他人互动后产生。

  • 意识存在的目的可能是“简化关于自身生存与行为的一些判断、在神经系统做好动作准备时行使否决权”等,也可能是“各脑区互相联系时附带产生的功能”,没有特殊的目的。

  • 从蚂蚁的情况看,自我认知对神经系统的要求是很低的:蚂蚁那25万个神经元的脑就有视觉自我认知能力和脑的偏侧化。蚂蚁很可能有自我意识。

    目前没有证据支持“意识产生于神经系统之外”,不过神经科学仍会考虑这种可能性。

  • “意识来自他处”的想法古已有之,最近几十年则和彭罗斯的微管说有关,后者认为意识是某种量子计算,涉及脑细胞中的微管和某种时空构造的相互作用。微管说被驳斥之后,人脑的量子计算最后的希望在磷原子自旋相关的方面。将这一套观点推广开去,也许允许人的意识脱离脑而独立存在。

  • 这种可能性目前是没有可证伪性的,但如果磷原子自旋都不能支持人脑的量子计算,谈论它就和谈论幽灵一样缥缈了。

  • 总之,据我们所知,自我意识、逻辑、情感、知觉和所有一切心理活动都是神经元放电的结果,只在输入强度超过动作电位时发生。意志和知觉不能引起神经元兴奋,它们是神经元兴奋的结果。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从自身发展中产生能思维的生物,经历漫长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三个决定性环节:1.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2.由刺激感应的反映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3.由一般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纯粹的动物心理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意识是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语言和人脑的必然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意识是社会的产物。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需要和可能;2.作为思维外壳的语言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3.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二,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三,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丘脑是产生意识的核心器官,丘脑中先天遗传有一种十分特殊的结构丘觉,丘觉是自身蕴含意思并能发放意思,当丘觉发放意思时也就产生了意识。丘觉可以自由合成发放或被样本点亮,样本点亮丘觉,丘觉发放意思产生意识。样本是事物在脑中的符号,是在后天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广泛分布在大脑、下丘脑、纹状体、小脑及其他神经结构中。丘觉能够发放的意思无限广泛,样本的数量也非常庞大,样本与丘觉通过学习建立的意义对应关系就是联结,样本经由联结纤维点亮丘觉产生意识。丘觉、样本、联结是产生意识必需的三个条件,丘觉是意识的内核,样本是意识的外壳,联结是点亮的路径,点亮是产生意识的方式。丘觉不是随意发放的,必须由样本点亮。

人的意识到底是怎么产生的?
为什么大脑的结构可以产生意识?为什么科学无法解释意识?

我相信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科学挑战!



人类大脑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器官,由近1000亿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与10000个其他细胞相连,产生大约10万亿个神经元,每个神经元又连接着1万个其他神经元,它到底是如何产生意识的呢?

大脑和意识

解释像意识这样复杂的东西是如何从大脑中灰蒙蒙的胶状组织块中浮现出来的,可以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科学挑战。大脑是一个异常复杂的器官,由近1000亿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与10000个其他细胞相连,产生大约10万亿个神经连接。



虽然在现代我们在理解大脑活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迄今为止,没有人能够解释这一切是如何产生感觉、情绪和经历的。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是如何导致痛觉或红色体验的呢?越来越多的人怀疑传统的科学方法永远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幸运的是,有一种替代方法可能最终能够解开这个谜。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期,研究神秘的意识内部世界被认为是禁忌,因为人们认为它和科学无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现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意识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科学问题。遗憾的是,许多意识研究人员低估了挑战的深度,认为我们只需要继续检查大脑的物理结构,找出它们的工作原理就会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意识的。



然而,意识问题与其他任何科学问题根本不同。一个原因是意识是不可观察的。你不可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看到他们的感受和经历。如果我们只是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去观察,我们根本就看不到意识。



当然,科学家擅长于处理不可观察的事物。例如,电子太小而看不见。但是科学家们假设了一些不可观测的实体来解释我们所观察到的现象,比如闪电或云室里的蒸汽轨迹。但是意识是特殊的情况,它不能被观察到。我们知道意识的存在不是通过实验,而是通过我们对感觉和经历的直接感知。

科学实验解释意识?

那么科学如何解释它呢?当我们处理观测数据时,我们可以做实验来检验我们观察到的是否与理论预测相符。但是,当我们处理不可观测的意识数据时,这种方法就失效了。科学家们所能做的,就是通过扫描人们的大脑,并根据他们关于个人意识体验的报告,将不可观察的体验与可观察的过程联系起来。



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可以确定,看不见的人类自身体验(比如饥饿感)与大脑下丘脑的可见活动相关。但是这种相关性的实验并不等同于意识理论。我们最终想要的是解释为什么意识体验与大脑活动相关,为什么下丘脑的这种活动会伴随着饥饿感呢?

伽利略:意识是科学领域之外

在“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之前的科学家们认为物质世界充满了各种品质,比如颜色和气味。但是,伽利略认为关于物质世界的纯粹是一门定量科学,因此,他提出,这些品质实际上并不存在于物质世界中,而是存在于意识中,他认为意识是科学领域之外的。



伽利略的这种世界观构成了今天科学的背景。只要我们在其中工作,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我们所能看到的定量大脑过程和我们所不能看到的定性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当然我们也无法解释为什么它们是同时发生的。

意识是物质

上世纪20年代哲学家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和科学家阿瑟·爱丁顿(Arthur Eddington)提出研究。他们认为物理科学并没有真正告诉我们物质是什么。这听起来很奇怪,但事实证明,物理学仅限于告诉我们物质的行为。例如,物质有质量和电荷,这些性质完全是用行为来描述的,吸引、排斥和对加速的抵抗。物理学没有告诉我们哲学家们所称的“物质的本质”,物质是如何存在和它自身的。



事实证明,在我们的科学世界观中有一个巨大的漏洞:物理学让我们完全不知道物质到底是什么。而罗素和爱丁顿的建议是用意识来填补这个空洞。于是一种古老的观点----“泛心论”就诞生了!

泛心论

泛心论”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本和普遍特征。物理科学从行为的角度来描述物质,但是物质是由意识的形式构成的。这意味着心灵也可能是物质,甚至基本粒子也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基本意识形式。意识的复杂性是不同的。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马的意识体验远没有人类的复杂,兔子的意识体验也没有马的复杂。随着生物体变得越来越简单,意识可能会在某一时刻突然消失,但也有可能它只是消失了,但从未完全消失,这意味着即使是电子也有微小的意识元素。



泛心主义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简单、优雅的方式将意识整合到我们的科学世界观中。严格地说,它不能被测试,意识的不可观察性意味着任何超越纯粹相关性的意识理论严格来说都是不可测试的。但我相信它可以通过对最佳解释的一种推论来证明:泛心论是关于意识如何融入我们的科学故事的最简单的理论。

我相信有一天我们会有一门关于意识的科学,但它不会是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科学。这可能是一场新的革命!

了解更多

1.7万阅读
搜索
植物人醒后的自述
人的大脑其实很恐怖
开悟前的12个征兆
意识的起源和本质
人死后思维意识去哪了
出生之前我的意识在哪

意识是思维主体对信息进行处理后的产物。没有思维主体及思维活动就不可能产生意识。意识的产生需要能量,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物质),意识的存在是依附于物质的。
思维主体是可对信息进行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对比、筛选、判别、排列、分类、变相、转形、整合、表达等等作业)的物质。思维主体既有自然进化而形成的动物(比如人类),也(会)有逐渐发展完善的人工智能产品。

意识是怎么产生的?本质是什么~

意识是最奇妙的东西,最昂贵的存在,意识是靠自然进化产生的,还是外来注入的。一步步由低级计算机到高级计算机,再到意识机,和生物的进化一样,先由低级到高级,再进化为拥有意识的高级人类。

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质从自身发展中产生能思维的生物,经历漫长历史过程。意识的产生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第一,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第二,无论是人的具体感觉还是人的抽象思维,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第三,无论是人们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还是人们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以至人们对未来的预测,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扩展资料:
人的意识产生的前提:
意识的产生需要能量,意识的存在和传播需要介质(物质),总之,意识的存在是依附于物质的。意识与其物质载体本身的现象往往并不是一回事。撇去载体的因素,意识不占据空间,而物质存在是占据空间的,这就是意识与物质的根本区别。
由于思维主体在获取及处理信息时,信息可能发生种种变异,因此意识的内容不一定真实的反映了客观事物,意识可能超越客观事物,也可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意识

佛门中人的识是从哪里来的?
答:六识各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所依,对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之了别作用,此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种心识。喻如‘六窗一猿’,六识之体为一,而起作用之门户则六,概系六识说最初之意义。六识中,第六之意识称为第...

认识是怎样产生的?
答:1、认识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主观上要求客观事物在人脑中产生反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认识既不是生而知之,主观自生,也不是直接来源于客体,而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认识是对客体的反映或摹写,即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

■人的认识究竟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答:人的认识究在实践的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人的认识的发展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的特征。认知是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心理活动的现象,是个体认识了解客观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思维、记忆、想象、注意等心理现象。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首先从感觉开始的...

认识是从哪里得到的?
答:没有实践就不会有认识,理解实践也不能正确理解认识。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目的在于改变世界以满足人的需要。要改变世界必须认识世界。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是认识、知识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在现代,实践的发展促使科学成果层出不穷,以至促成新科学的诞生。人类实践发展的无止境,决定了认识发展...

认识是什么形成的?
答:认识的形成来源于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书本、他人经验),形成认识后,人们利用认识指导实践,从而获得新的认识,再进一步指导实践。这个过程是反复的、无限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有以下特点: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

知识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答:世界是有序的,运行时有规律的.二,人脑可以认识到这些规律.知识的来源有两种.知识的原型来自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客观规律的载体又是事物.所以人类不可能脱离生产活动来认识事物,知识也不可能不通过生产活动被凭空创造出来了.人类的知识必然来自经验.经验是知识产生的必要条件,但是这并不代表说知识的产生完全...

佛经 阿赖耶识 心识 意识是怎样产生的? 心 和识 这种东西起源于什么,它...
答:既然有了第一念,就会有第二念,本有的智光就转为第七识(末那识),一种能动性,能见闻觉知,所以叫见分,实际上已经有了一点“我执”了,不知道虚空就是自己,这个见分对着虚空打妄想,有了能与所,第七识为能,虚空为所,分成了见分与相分。坚固妄想,就有了色法,有了地水火风四大,与...

...人所具有的这种六根八识的认知系统是如何形成的?是被设计出来的吗...
答:"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根有能生的意思,也就是说六根能生六识。“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是六根所缘的外境,因能染污人们的心灵,所以叫六尘。“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根对六尘而产生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就是六识。六根...

第八阿赖耶识如何生成?
答:楼主可能是理解错了.把”世间一切万有.是第八阿赖耶识的现量呈现”.理解为:”世间一切万有.是第八阿赖耶识生成的”.从而才提出这个问题.第8识本身.也是第8识的”现量呈现”.那么.佛教认为第8识是由什么生成的呢?佛教是”缘起性空”理论.一切都是因缘聚合而起.唯识宗叫做”依他起性”....

第七识是有因而生还是无因而生?
答:不知道您求教的是哪位师兄,我来说下我的理解,书读的不多,可能有错误,希望有识者批评:佛法说一切有为法都是缘起法,没有无因之果,都是有因、有缘,而后形成各种现象和认知。所以无论是八识中的哪一识,都一样是这样,都是因缘所生法,不可能无因而生。从第七识来说,按照常规的定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