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特征 青岛地质构造特征

作者&投稿:熊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3.1 区域构造背景

工作区位于鄂尔多斯地块东南缘的渭北隆起带东段。其北为稳定的鄂尔多斯地块主体,南经渭河地堑与秦岭褶皱带相接,东经汾河地堑与吕梁山褶皱带相连,其西为贺兰山和六盘山褶皱带的接合部(图1.6)。矿区平面构造格架主要受周边这些大型构造带的控制,中小型构造也不同程度地循周边构造成生、展布和发展,尤与东部和南部构造的关系更为密切。从区内及邻区磁性体埋深资料及航磁、重力资料分析,其太古宙变质基底的构造线方向,以北东向和近东西方向为主,古生代至新生代各主要地层的构造演化也明显表现为北东向和近东西方向的控制作用。由于受秦岭构造带的影响和居里面埋深的不同,北西向构造也有一定表现(图1.7和图1.8)。可见,区域构造格架和基底构造形式决定了本区的基本构造格局,即北东向(含北北东向)、近东西向(含北东东和北西西向)和北西向构造走向为区内构造的主要展布方位。

图1.6 大地构造位置示意图

(据王双明等,1996,修改)

图1.7 陕甘宁盆地东南部磁性体长轴方位数据圆上直方图

1.3.2 矿区构造

矿区构造经历了多期多方向应力作用,在区域构造和基底构造控制下,构造的总特点是边浅部复杂,冲深部简单,南北分区性明显。地层总体成一走向北东,向北西方向缓倾的单斜构造。边浅部构造现今表现为北北东向延伸的逆冲断裂、伸展断裂与残破褶皱并存的局面。其中逆冲断裂在北区发育较甚,向南部逐渐分支消失;伸展断裂横亘全区,不同程度地切割了逆冲断裂及褶皱构造。残破褶皱则系早期的北东向韩城边缘背斜带受后期伸展断裂切割破坏之结果,即韩城边缘背斜带大部分沉降归并于汾河地堑系,现断续存留的背向斜或者是该带中的部分残片,或者是其次级成分,二者的成生关系已难识别(图1.9)。但据构造出露特征和地层出露新老关系分析,边浅部逆冲断裂和残破背斜带是同期构造作用的产物,伸展断裂则是后期张扭作用的产物。在矿区中部,呈大致等距性展布有三个伸展断裂带,其发育规模由南向北逐次减弱,但却使矿区主体处于应力松弛、破裂开启的环境之中。正是边浅部的挤压构造作用造就了煤层气矿床的封闭保存条件,而其伸展构造作用则为煤层气的运移和富集提供了通道和空间。中深部构造形式主要为各种幅度的褶皱和挠曲。由东南向西北,它们的产状越来越平缓。上述这些断裂、褶皱和挠曲构造的方向以北东向为主,其次为北西向和近东西向,各种裂隙构造的延伸方向亦大致与断裂方位相同,北区构造以褶皱为主,断层发育稀少,较密集地带位于边浅部宽约0.5km范围内,南区构造以断层为主,大断层一般切穿煤层,通达地表,但褶皱所见不多。南北二区的分界线位于马沟渠与燎原矿之间的文家岭一带,此带内由于各种类型挤压褶皱十分发育,故成为挤压“隔墙”分割了南北二区且控制了两区的变形。

图1.8 鄂尔多斯地块居里面等深度图

(据张泓等,1995)

图1.9 矿区东缘背斜带示意图

T1,P1,P2,CO2

,Ar为地层代号;F1~F7为断裂编号

1.3.3 小型构造

小型构造主要指发育于煤层及其附近的各种断裂构造和褶皱构造。其总的特征为:北区小型褶皱构造十分发育,走向以北西向为主,东西向次之,南北向也有所见,多为向深部倾伏的较宽缓背向斜。断裂以正断层为主,多发育在褶皱轴部附近和挠折带的由陡变缓地带。南区则小型断裂构造十分发育,褶皱较少。断裂具多方向性和等距性特点,绝大多数为正断层。小型构造层控性明显,即多发育在煤层附近,一般均未切穿上下邻近煤层,垂向连通性较差。由于北区褶皱发育,由此所派生的滑动构造使煤体原生结构破坏较甚,糜棱煤和碎粒煤十分发育,致使煤层气渗透性能很差,成为不易抽放区。南区则由于张性小断层发育而使煤层原生结构保存较好且煤层割理、裂隙发育良好,从而使煤层气渗透性变好,成为易抽放区。当然,在较大型正断层或正断层组贯通的地带,煤层和围岩均遭破坏,当属煤层气的逸散区。



什么是地质构造 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什么特征~

青岛市地处“中朝准地台(华北地台)”-“胶辽隆起区(鲁东地盾)”-“胶北台拱、胶莱坳陷和胶南隆起”的邻接部,位于沂沭和响水口-千里岩深断裂带之间。本单元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喷出岩层发育充分,出露广泛。
地质演化最剧烈的时期为中生代燕山晚期,断裂、岩浆活动剧烈;新生代时期的构造活动与晚中生代相似,但活动的强度相对减弱。
火成岩主要是元古宙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市中心区全部坐落于该类花岗岩之上,建筑地基条件优良。本单元区以断裂构造为主,古近纪以来以整体性较稳定的断块隆起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扩展资料:
青岛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隆起、中部低平,呈凹字形。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5.5 %(主城区共有37个自然山地,占地约39 km²),丘陵占25.1 %,平原占37.7 %,洼地占21.7 %。
分出明显的3个地形区:南部剥蚀中低山丘陵区、北部剥蚀低山丘陵区和中部胶莱平原区。这3个地形区基本与3个地质三级构造单元相对应。
青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受季风影响,处于副热带湿润气候到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的过渡状态,但前者更显著。冬季干冷多风,夏季湿热但罕见酷暑。由于是临海半岛,春季比中国同纬度内陆地区晚一个月。年日较差只有6.3 °C,秋季比中国同纬度内陆更温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

地质构造特征
答:(2)地层特征 SU-1:该层序地震反射特征可见-中等,厚度随正断层的断距变化较大。主要为白垩纪末期(?)-古新世的泥质沉积,代表裂谷一期的沉积。 SU-2:该层序对应于下-中始新统,地震反射特征中等-强。代表欧亚海盆打开至最大时的裂谷二期沉积。 SU-3:该层序相当于中-上始新统,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强振幅。由砂泥...

高中地理各种地质构造的特征是什么?
答: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其中褶皱包括了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从岩层新老关系看,背斜中间岩层老,两边岩层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新,两边岩层老。断层基本上包括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一块底层沿一个面断裂开来,分为两块,叫做断层的上盘和下盘.如果存在的状态是上...

什么是地质构造 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什么特征
答:1.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2.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节理的特征:自地表向下随深度加大,节理的密度逐渐降低。断层的特征:具有显著位移的断裂.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但其分布不均匀。第一、地质作用与地质构造的区别。地质作用是过程...

什么是地质构造?有哪几种类型? 各有什么特征?
答:1、水平构造 原始岩层一般是水平的,它在地壳垂直运动影响下未经褶皱变动而仍保持水平或近似水平的产状者,称为水平构造。如第三系的红层中常见。在水平构造中,新岩层总是位于老岩层之上。2、倾斜构造 倾斜构造是指岩层经构造运动后岩层层面与水平面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倾斜岩层常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

地质构造的若干特点
答:一、地壳浅层的地质结构多元配置的独特性 1)各构造层(包括某些岩石地层单位),主要是海峡西部地区,出露或保存于地表者延展范围小,连续性差,因此,在许多地区是原本处于地下不同深度、不同压力、不同温度环境下的出露面积不大的一个个构造层,几乎处于一个地表层面。如推断其变形变质时形成于地下10km处温度达500~...

天山的地质组成、深浅构造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答:主要特征如下: 一、天山南北两侧构造的对称性 (一)次级地质构造单元发育年代的对称性 天山轴部是纳伦-那拉提-红柳河构造碰撞缝合带,即南北两大板块的结合部,宽达十至数十千米,由一系列构造碰撞造山运动成因的花岗岩类、构造侵位的基性超基性岩类、动力变质岩类等组成。 出露的最老岩石是元古界的片麻岩或糜棱岩化...

地质构造影像特征
答:(1)不同产状岩层的影像特征。倾角小于5°的岩层称为水平岩层(近水平岩层)。它们在遥感图像上呈现某些特有的影像和地形地貌特征。在地形遭受强烈切割的地区,下伏岩层被剥露,较新的岩层分布在山顶或分水岭上,而较老岩层分布于河谷或冲沟低洼处,在图像上表现为不同色调或微地貌条带围绕山体或山梁呈...

区域地质构造基本特征
答:其Sr同位素具有壳幔混合的特点,基性火山岩微量元素具有大陆裂谷玄武岩之“穗齿状”特征(见图1-9、1-10)。火山岩主元素、微量元素及Sr同位素的初始比值均具双峰式或双端员特征。代表源岩浆具有幔源与陆壳部分熔融的二元混合成因,为大陆裂谷环境。2.古板块构造体制海相火山活动 北祁连山的古板块构造...

地质构造有哪三种基本类型?
答:地质构造有褶皱、节理、断层三种基本类型。.特征:一、褶皱:分为背斜和向斜 1.背斜 岩层向上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2.向斜 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位岩层较新,两侧岩层依次变老。若褶皱的岩层上升到地表而未受到剥蚀作用时,则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地面上仅见到时代最新的岩层.褶皱...

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地质特征
答:在“槽-台”学说指导下,早在1945年黄汲清在《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一书中,扼要地论述了阿拉善(龙首山)及祁连山的范围和地质构造特征,认为前者属中朝地台的一部分,是联系塔里木地台和华北地台的纽带,后者为典型的优地槽。时隔10年之后,他又将祁连山自南而北划分为:南山(指祁连山,下同)地槽沉积带、南山地槽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