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的制定者是谁 "融合教育"是哪个阶段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a,幼儿期 b,学龄...

作者&投稿:元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
特殊需要教育行动,又称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是指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
199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在泰国宗迪恩召开了“世界全民教育大会”,大会通过了《世界全民教育宣言》。这次大会提出的“全民教育“强调: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利;教育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极为重要;必须普及基础教育和促进教育平等。全民教育的目标是满足所有人基本的学习需要。
1994年,西班牙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大会通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并且发布了《萨拉曼卡宣言》。再次强调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提出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接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特殊教育需要。《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并号召世界各国广泛开展全纳教育,这在国际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怎样让特殊生与普通生融合教育~

特殊需要学生
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
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
—— 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相关概念—特殊需要
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
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双语或加强普通话)
讨论: 个别差异一定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吗?(不一定)
个体之间有高瘦胖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不)
视力有1.2与1.5之差是否为个体差异,是否引发特殊教育需要?(不)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达到一定的度)
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
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超常学生和障碍学生:(残疾学生和问题学生))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处境不利:语言差异和地域等)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
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关注的是障碍学生)
术语说明: 障碍——残疾
“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
中国大陆:
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7种。
中国台湾:
台湾地区在“特殊教育法”中规定:特殊教育对象包括身心障碍和资赋优异(即超常或天才)等两类人群,其中身心障碍包括: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
美国:
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 with Disabilities Education Improvement Act of 2004,简称IDEA 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见下表),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
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指 有障碍学生 重点介绍10类
特殊需要学生: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自闭症)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注意缺陷)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
三、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
1.概念
鉴定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通过检查、测评或其他方式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鉴别诊断出来的过程。
2.原则: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
3.过程
小结
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采取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工具。
普校教师的任务(配合)
平时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观察或发现班级学生中有异常或疑似特殊需要的学生要进行初步的筛查了解,向学校和家长反映情况,为干预、诊断和评估提供信息,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筛查、干预、诊断)
四、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
(一)障碍学生的非典型发展
非典型发展, 又称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速率以及身心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地生长和变化,而是超出了正常发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低70为智力障碍学生,大于130为超常学生)
案例
重度智障碍儿童:10岁还不能进行20以内的加减运算;
超常儿童:3岁会心算1亿减1等于几的算题,4岁会进行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5岁半懂得“正负数”、“0”的概念,以及负数的减法。
(二)残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残疾影响学生发展的领域:身体发育、感觉运动、认知能力、语言沟通、行为交往、生活自理
(三)残疾可致代偿功能强化
代偿是指当体内出现代谢、功能性障碍或组织结构受损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组织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结构形态变化来补偿的过程。
(四)残疾引发特殊的教育需要(学习信息(盲:盲文,磁带等)、目标(金字塔目标分层)、内容(取向调整)、时间、方式(工具:如计算器)、环境、辅具(沟通障碍)等的改变)
(金字塔目标分层设计)
小结: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的关键提供支持服务,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

第二讲:融合教育概述
一、融合教育的概念
1、教育隔离:(1)不同教育体制之间隔离:普通教育、特殊教育
(2)同一教育体制内的隔离:种族、身份、性别、贫富、地域……
2、融合教育:同一体制内接纳 所有学生的教育
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3、 本课融合教育主要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
本课融合教育主要指——特殊教育
(1) 特殊教育即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旨在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教育对象:残疾学生的教育)
我国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 10类障碍学生的融合
(2)为何要“融合教育”? 起源对特殊教育隔离安置的反思
早期隔离安置模式:弊端
特殊教育(特殊学校)——隔离:标签化、排斥 、歧视 、低期望、不平等(弊端)
融合教育:接纳、去标签、尊重、平等

二、融合教育的演进
• 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三阶段)正常化、回归主流 (一体化)、全纳教育
特殊教育融合改革运动
1.“正常化”(Normalization)
二十世纪中期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过上正常的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残疾者终生远离“主流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思潮直接导致来“非机构化运动。
2.“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
“回归主流”是20世纪中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掀起的融合教育改革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强调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之回归主流生活,从而拉开了特殊教育融合实践的序幕。
3.“一体化”(Integration)
一体化是20世纪中期受正常化思潮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兴起的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重组合并,从而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并为一轨,为特殊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教育改革运动。
4.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
全纳学校是指,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从而建立一个没有排斥、歧视的融合学校。

选C

融合教育让残疾学生有机会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生活,是拒绝、隔离、收容阶段之后现代的残疾人教育形式。这一理念尊重学生的差异和特点,反对歧视和排斥,倡导平等和接纳,推进平等参与,为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推行全纳教育和全纳学校,极大促进了融合教育的发展。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什么
答: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1996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

《达喀尔行动纲领》制定的全民教育六大目标是什么?
答:《达喀尔行动纲领》制定的全民教育六大目标是:1、幼儿的全面保育与教育。2、儿童接受和完成免费的和高质量的义务初等教育。3、成年人公平获得必要的学习机会。4、2015年前使成年人脱盲人数,尤其是妇女脱盲人数增加50%。5、...

制定《家长教育法》,家长要培训后持证上岗,你怎么看?
答:得先制定《委员教育法》,委员得持证上岗. 免得委员拍脑袋出提案,害了被代表的全国人民. . .先来说说,委员们都提过什么提案吧. 1 朱列玉提案,建议将刑法中关于“个人贪污受贿十万元以上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修改为...

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
答:中央银行。根据查询广东华图网得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第2条的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在国务院领导下主管金融事业的行政机关,是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致力于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蒙盖拉夫人在政治方面有什么成就?
答:她领导秘书处做了许多工作,她要借此机会名正言顺地介绍秘书处幕后所做的工作。她向会议报告说,筹备工作进行顺利,秘书处已收到149个国家政府的筹备工作报告。各地区会议也很成功,每个地区都制定了自己的行动纲领。会上的深入讨论使她受到...

教育目的的制定只受制于社会政治因素
答: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形式、经济文化背景等因素的不同影响下,教育目的的制定也收到影响,而受教育者自身的意愿发展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生产力是...

货币政策的执行者和制定者是
答:中央银行。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中央银行,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就是金融政策,是指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

办教育机构需要谁来当家做主?
答:应当经2/3以上组成人员同意方可通过:(一)变更举办者;(二)聘任、解聘校长;(三)修改学校章程;(四)制定发展规划;(五)审核预算、决算;(六)决定学校的分立、合并、终止;(七)学校章程规定的其他重大事项。

近代以来,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教育者是谁?为什么?
答: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他早年参加反清朝帝制的斗争,民国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个法令&m...

教育产业化是谁提出来的
答:中国教育的根本问题不在于教育是否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具有公私分明的特征。教育是公办还是民办,是否由市场生产和分配,并不取决于它的自然属性,而是取决于它的社会和政策属性。政策制定者既可以推动教育市场化,也可以扩大教育的非竞争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