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文言文称谓

作者&投稿:巩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古代信的称呼

现列举如下18称呼

1、手札:白居易《宿香山寺酬广陵牛相公见寄》诗:“手札八行诗一篇,无由相见但依然。”

2、手翰: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是以前状,辄述鄙诚,眷惠手翰还答,益增欣悚”

3、手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程昱)待徐母如亲母,时常馈送物件,必具手启。徐母亦作手启答之。”

4、手柬:明代沈德符《野获编·台省·房心宇侍御》:“房念众咻不止,其势且孤,乃尽出二给事先后托请诸手柬呈上览。”

5、尺墨:《翰苑新书·戴象麓(上赣州周府判启)》:“编摩尺墨,披沥寸丹。”

6、手笔:亲手写的或画的东西叫手笔。因此亲笔信也叫手笔。刘禹锡《上杜司徒启》:“近本州徐使君至,奉手书一函。”

7、手记、手帖:亲自写的文章、书信之类称“手帖”;亲笔写的笔记、日记、书信称“手记”。如明代张居正《与蓟镇督抚书》:“昨偶因赵帅,以李自馨手帖见寄。”鲁迅小说《伤逝》副题为“涓生手记”。

8、家书:宋赵抃(bian音变)《闻岭外寇梗》诗:“家书万倍金难得,远梦干回路不知。”

9、家问:《周书·晋荡公护传》:“不期今日,得通家问,伏纸呜咽,言不宣心。”

10、家报:李渔《蜃中楼·传书》:“奴家还有一封家报,你可差个的当的差役,投到洞庭龙官。”

11、乡书: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哭舍妹》:“乡书甫启读末终,涕泪藉嫌素中。”

12、乡信:指家乡人或家人的来信,但多指后者。唐刘长卿《同诸公登楼》诗:“北望无乡信,车游滞客行。”

13、竹报平安:唐代段成式《酉阳杂组续集·支植下》说:“卫公(即唐代宰相李德裕)言北都(即太原)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即主管寺内事务的僧人)每日竹报平安。”后来,就以“竹报平安”代称平安家信,也简称“竹报”。

14、锦字:即用锦织成的字,源于一个凄惋的故事。如范成大《道中》诗:“客愁无锦字,乡信有灯花。”锦字也称“锦字。书”、“锦文”、“锦书”、“锦中书”。

15、锦字书:李白《久别离》诗:“别来几春末还家,玉窗又见樱桃花。况有锦字书,开缄使人磋。

16、锦文:冯梦龙《挂枝儿·耐心》:“锦文织就,薄幸回颜。”薄幸,犹冤家,旧时女子对意中人的呢称。

17、锦书:唐人刘兼《征妇怨》诗:“曾寄锦书无限意,塞鸿何事不归来“

18、锦中书:唐耿湋(wei音围)《古意》诗:“叶下统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

2. 古代对信的称谓

在中国古代书信有别,书指函札,信指使人。

泛称书札为书信是后来的事。换句话说,现代所说的书信古代通称为“书”。

《左传》记载:“叔向使诒子产书。”著名的书信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在现代汉语中“书”仍保留了“书信”的意思,如“家书”等。现将古代书信的别称介绍如下: 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

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3尺,一般书信宽不过1尺,故将书信称为尺牍。

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贴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素古代称白绢为素。

用白绢(或绸)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

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邮递,这种匣子叫函。后来就称信件为函,如函件、来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据《文选》“古诗十九首之十七”有这样的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

书信的上述别称都和我国古代写信用的材料有关。除了上述别称外,古代书信还有一些别称。

古代传说鸿雁能传书,这个典故出自《汉书·苏武传》:“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所以,后来用鸿雁代称书信。

鲤鱼也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以鲤鱼代称书信有几种说法,一种称为“双鱼”,如宋人《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另一种称为“双鲤”,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韩愈《寄卢仝》诗中也有“更遣长须致双鲤”的诗句。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中有“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有的直接说成“鱼书”,唐代诗人韦杲《忆玉箫》诗:“长江不见鱼书至,为遣相思梦如秦。”

因为常用鲤鱼代替书信,所以古人往往把书信结成鲤鱼形状,汉乐府诗中有“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幔中书。” 书简也代指书信。

书简原指盛书信的邮筒,古代书信写好后常找一个竹筒或木筒装好再捎寄。李白诗中便有“桃竹书筒绮秀文”之句。

后来书筒也成了书信的代称。如宋赵蕃诗中有这样一句:“但恐衡阳无过雁,书筒不至费人思。”

八行书也是信札的代称。旧时信件每页八行,故称为八行书。

《后汉书·窦章传》李贤注引马融《与窦章书》:“孟陵奴来,赐书,见手迹……书虽两纸,纸八行,行七字。”温庭筠词曰:“八行书,千里梦,雁南飞。”

书:家书即家信,手书即亲笔信。《春望》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函:便函即便信,公函即公文信件,函授即通过信件来往授课。 札:大札即重要的信,礼札即送礼的信。

《古诗十九首》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简:书简即书信,小简即便信,叶圣陶写的关于语文教育的书信,发表时题目为《语文教育书简》。

笺:便笺即便信,锦笺、华笺即书信的美称。 尺牍:即书简,因古代常用一尺长的木简写信。

尺素:即绢书,用一尺长的白绢写信。《饮马长城窟行》诗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

鸿雁:典出自《汉书》:“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来,鸿雁就成了信的代称。

3. 文言文中表称谓的敬语

1、令: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前表示对别人亲属的尊敬,有“美好”的意思。如:

令尊、令堂:对别人父母的尊称。

令兄、令妹:对别人兄妹的敬称。

令郎、令爱:对别人儿女的敬称。

令阃:尊称别人的妻子。

令亲:尊称别人的亲人。

2、足下 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3、膝下 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4、席: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撰,即著述。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4. 中国人对“信”的称呼有:雁书、( )、信札、( ) 等

中国人对“信”的称呼有:雁书、(尺素 )、信札、(书筒 ) 等。

雁书:是汉语词汇,出自 《九日怀封元寂》,解释为书信。

尺素:小幅的丝织物,如绢、帛等。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信札:是指书信,信件信札。

书筒:书筒基本解释为古代盛书信用的筒,亦指书信。大多为瓷器,也有少量的木器、玉器。可装竹简、字画等。也可解释为信的一种别称。

扩展资料

古代书信别名

1、牍:古代书写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称为牍,汉代对简和牍串起来写字时,诏书律令宽不超过三尺,一般书信宽不过一尺,所以将书信称为尺牍。

2、柬:在古代,柬与简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类的统称,如请柬、贺柬、书柬等。

3、素:古代称白绢为素。用白绢( 或绸 )写成的书信称为尺素,后来“素”成为书信的代称。

笺:笺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们题诗或作画用。一般信纸也叫笺,后引申为书信的代称。

4、函:函原指信的封套。

5、札:札在古代指书信,公私文书。札原意为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简。现仍通用“信札”一词。简:在没有发明造纸术之前,我国曾用削成狭长的竹片作为书写材料,人们把这种竹片称为简。用于写信的竹片便称为竹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雁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尺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信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筒

5. 文言文书信,解释

绛顿首…匆匆不宣。绛再拜 从事同年兄。十七日。

这句话的意思是,开头是称呼韩绛,中间还有内容的,内容是说谢谢韩绛的,原来的一个事情,现在才谢谢他。这个匆匆不宣,是说当时匆匆忙忙的没来得及说。不宣,就是没有说的意思。绛再拜 从事同年兄。十七日。这是书信的结尾句,就是再称呼一下韩绛,然后时间是十七日。

芾皇恐…不具。芾顿首 司谏台前。这是米芾《惠柑帖》(与司谏台坐书)里面的。

不具的意思我认为应该是不写了的意思。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这是王羲之的《何如帖》

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意思是王羲之告:不知阁下身体近来又怎样?(此事)等待一段时间再奉告。由于我身体受寒不适而无可奈何,(此事)探究后再告知。羲之告。

白是写信时候一个用法,类似于我们现在写信,王羲之冒号,那个冒号。翻译的话,翻译成告就可以了。

不审的意思是不知道。在不审二字后,还有一个顿号,是表示恭敬的书仪格式,如以空字、提行一样表示恭敬。

这三个都是古人的书信,拜帖之类的,你搜搜原版的图片,看看,主要是欣赏书法的。要知道具体意思,还得结合写信时候的背景,和当时人的写信的习惯。

6. 文言文书信的书写格式

正文

信的正文,即写信人对收信人说的话,这是书信的主体。

正文从信笺的第二行开始写,前面空两字。如果启辞单独成行,正文可在启辞的下一行空两宇开始书写。

书信的内容各不相同,写法上也无需一律,以表情达意准确为原则。一般

说来,应先谈谈有关对方的事情,表示关切、重视或谢意、敬意,然后再谈自己的事情。

正文写好后,如发现内容有遗漏,可补充写在结尾后面;或写在信右下方空

白处,并在附言之前加上“另”、“又”等字样;或在附言的后面写上“又及”或

“再启”字样。

结语

结语,即信文的结束语,理应属正文的一部分。但与“启辞”相仿,旧

式书信中也形成了一系列常用结语套辞,现时各界文化人士的书简中,仍频见使用。这里不妨胪列若干,供参考。

书短意长,不一一细说。

恕不一一。

7. 关于诚信的文言文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①,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

妻适市反⑤,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⑥。"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耳⑦。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⑧,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⑨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⑩。"

遂烹彘也⑾。

选自《韩非子》,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54年版

注释

①市:集市。

②女还:你回去吧。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③顾反为女杀彘:等我回来为你杀猪。顾反:我从街上回来。 反,通“返”,返回。彘:读"zhì”,意为猪。

④(曾子欲捕彘杀)之:代词,指猪。

⑤妻适市反:妻子刚从集市回来。适:恰巧。

⑥特与婴儿戏耳:只不过与小孩子开个玩笑罢了。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 耳,同“尔”,罢了。

⑦非与戏:不可同……开玩笑

⑧今子欺之:现在你欺骗他。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⑨而:则;就。

⑩成教:教育有效果。

⑾逐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闹着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回家,等我回来杀猪给你吃。”她刚从集市上回来,曾子就要捉猪杀猪。他的妻子阻止他说:“不过是和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小孩是不能和他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等着父母去教他,听从父母亲的教导。今天你欺骗孩子,就是在教他欺骗别人。母亲欺骗了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成为正人君子的方法。” 于是(曾子)就杀猪煮肉(给孩子吃)。



~

我的文言文称谓有哪些?
答:1、在下 谦词。用于自称。坐席时,尊者在上座,故云。《老残游记》第一回:“今日奇缘,在下到也懂得些个。”峻青《海啸》第三章十七:“在下哪里有疏忽之处,希望司令官多多指点指点。”2、鄙人 自称的谦词。沙汀《困兽记》七:“‘鄙人呢?’吕康擦擦鼻头,俨乎其然的问。”3、贫道 僧道...

文言文里自称
答:5.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自称、他称、一般他称、爱称、敬称还有什么 【直称姓名】 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用于介绍或作传、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称字】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称号】 号又叫...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有哪些?
答:一、尔 1、文言人称代词。你。2、文言指示代词。3、表示情态的后缀:偶尔。莞尔。4、文言助词。而已;罢了:无他,但手熟尔。二、若 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

对女孩子的称谓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中对女子的称呼有哪些 1、女郎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南北朝:佚名《木兰诗》译文: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火伴,火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2、巾帼 直烈遭危,巾帼惨于羽野。——清代:曹雪芹《芙蓉女儿诔》译文...

对你的文言文称呼
答:1. 文言文中对“”你“”的称呼有哪些 文言文中代表你的称呼有:尔,君,卿,汝,若,乃。 尔:如“尔曹”,你们大家。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君: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你没看见黄河的水是从天上来的。出自唐朝李白《将进酒》 卿:如“卿言多务”,你的话多为紧要的事情。 汝:如“吾与...

长辈的文言文称呼
答: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仁,表示爱...

文言文称谓语 句子举例
答:对人尊称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令子、令嗣:尊称对方的儿子。令侄:称人侄儿。令爱、令媛:尊称对方的女儿。令婿:尊称对方的女婿。令媳:尊称对方的儿媳。令正、贤阁,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昆玉、昆仲:称人兄弟。乔梓:称人父子。贤契:称自己的学生。高足:称别人...

对自己的称呼文言文
答:文言文的日常称呼用词。 (1)自己谦称 家父、家严:称自己的父亲。 家母、家慈:称自己的母亲。 家兄、家姐:称自己的兄姐。 舍弟、舍妹:称自己的弟弟和妹妹。 舍侄:称自己的侄儿。 内人、内子、内助、拙荆:称自己的妻子。 外子:称自己的丈夫。 犬子、小子:称自己的儿子。 小女:称自己的女儿。 敝友:称自...

对自己的称谓文言文
答:1. 文言文中对自己的称呼有哪些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寡人”,老人自称“老朽”,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小弟”,和尚自称“贫道、贫僧”,一般人自称“鄙人”。谦称都属于自称.还有自称"愚"(选自<<;出师表>>;)."在下"."朕"."末将"."微臣"."小人"."下官".古代...

文言文中对他人的爱称?
答:文言文中对他人的称呼如下:第一人称:吾、余、予、我第二人称:汝、尔、乃、女、而第三人称:彼、其、之尊称: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 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