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近代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的基本过程和它对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 英国责任内阁制成立的过程??

作者&投稿:素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责任制内阁含义: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总览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建立以及完善过程:

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即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乔治一世不出席内阁会议,内阁会议无人主持
4、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创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并逐渐形成惯例
5、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二、对于我们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1、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其中王韬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提出了“与民共治”的民主思想。
2、甲午战后,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使西方的民主思想迅速高涨并获得深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3、孙中山先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建立革命团体、组织武装斗争、提出“三民主义”、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因此而突飞猛进。孙中山在“民权主义”中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完整和正规的新阶段。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依据。

  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枢密院,由国王指定的贵族担任枢密大臣。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经常召集几位重要的枢密大臣在一个小密室中商讨国家大事,英文密室一词便逐渐用以指称内阁。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的行政机关。

  汉诺威王朝时期,乔治一世以外国人的身份入主英国,因其对英国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有人说是因为他不懂英语,无法在内阁会议上同阁员们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其实这是以讹传讹。因为当时英国内阁会议和欧洲宫廷通用的语言是法语)。因此,乔治一世不愿参加内阁会议,甚至把出席内阁会议当成了负担。久而久之,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成了惯例。在这种情况下,便需要有一个人来主持内阁会议。

    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任财政大臣,经常主持内阁会议,居内阁大臣之首,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开创了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这样,议会的行政权大增,内阁要对议会负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并逐渐形成这样的惯例: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由新选出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君主立宪制的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影响:英国责任内阁的基本原则在晚清与民国初期被继承。1911年5月8日,清廷裁撤旧内阁和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在新发布的内阁官制章程中,对新内阁的组织结构和职权作了明确规定:内阁由国务大臣组成,国务大臣包括内阁总理大臣一人,协理大臣一至二人,各部大臣共十人(外务、民政、度支、学务、陆军、海军、司法、农工商、邮传和理藩院十部)。应该说,这种构架和当年袁世凯力争的责任内阁基本相似,在推进中国专制政治结构的转型还是具有很大进步意义的。

  清朝灭亡之后,北洋政府也在形式上实行责任内阁制。1916年 6月~1924年11月。这是北洋政府保留责任内阁制之名。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京政府宣布承认《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冯国璋任副总统,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段祺瑞依仗皖系军阀实力,掌握着政府的实权。1918年10月,段祺瑞操纵“安福国会”选举徐世昌为大总统,实行责任内阁制。1922年6月,曹锟、吴佩孚以恢复旧国会名义,逼徐世昌下台,黎元洪复任总统。1923年10月,曹锟贿买国会议员选举自己任总统。这期间,北洋政府在体制上无大变化,实际上由军阀操纵政府。随着各派军阀势力的消长,总统、总理不断变更。其间,孙中山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在广州曾先后设立过军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大元帅府,分别实行元首独裁制、总裁合议制以及总统制等组织形式,直至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为止。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

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
答: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如下:1、内阁集体负责制 要求任何阁员不能投票反对政府的政策,否则,他必须辞职或被解职;任何阁员不能发言反对,也不能不明确支持内阁的政策。所有的内阁决策都是内阁集体的决策,因此,每个阁员必须准备为所有的政策负政治责任;现任和离任的阁员都不能泄露内阁秘密。2、个人...

简述近代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的基本过程和它对我国近代民主政治...
答:责任制内阁含义: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总览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建立以及完善过程: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即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乔治一世不出席内阁会议,内阁会议无人主持 4、17...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具体是怎么产生的?
答:责任内阁制一、英国内阁的基本情况 cabinet of Britain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政府与内阁是两个概念。政府是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督导员和王室官员的总称,而内阁只是政府的一部分,但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1、沿革 英国内阁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17世纪初,由于枢密...

英国责任制内阁是如何形成的?
答:回答: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由于英国首相身兼政府首脑、议会党团领袖和多数党...

简述责任内阁制的基本原则
答:1、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多数党的领袖为当然的内阁首相,有任免内阁大臣的权利。2、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共进退,共同负责政府的行政事务;3、内阁失去下院信任时,应全体辞职或通过国王解散议会(下院),重新选举,由选民(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存留...

英国责任内阁制怎样建立
答: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的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枢密院是专制王权的扩大产物与加强王权的最高行政机关)正式形成:当时英王乔治一世(统而不治)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有下院多数党首领主持(当时著名政治活动家-沃波尔).发展到辉格党与托利党的权力争夺.(辉格党获胜)1721,辉格党首领沃波尔就担任了...

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具体是怎么产生的?
答:责任内阁制一、英国内阁的基本情况 cabinet of Britain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政府与内阁是两个概念。政府是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督导员和王室官员的总称,而内阁只是政府的一部分,但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1、沿革  英国内阁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17世纪初,由于...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答: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历程:1、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威廉三世逐步退出内阁。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王位,即乔治一世。2、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3、1784...

结合史实,谈一谈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完善以及内阁所掌控权力的演变...
答: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的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枢密院是专制王权的扩大产物与加强王权的最高行政机关)正式形成:当时英王乔治一世(统而不治)不再参加内阁会议,有下院多数党首领主持(当时著名政治活动家-沃波尔).发展到辉格党与托利党的权力争夺.(辉格党获胜)1721,辉格党首领沃波尔就担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