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具体是怎么产生的?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原因

作者&投稿:芝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责任内阁制一、英国内阁的基本情况 cabinet of Britain  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但政府与内阁是两个概念。政府是全体大臣、国务大臣、各部政务次官、执政党督导员和王室官员的总称,而内阁只是政府的一部分,但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核心机构。  1、沿革  英国内阁由英国枢密院外交委员会发展而来。17世纪初,由于枢密院人数众多,英王常在王宫的内室召集外交委员会的部分亲信讨论决定重大事务。17世纪后期,外交委员会便有“内阁”之别称,并逐渐代替枢密院,成为实际最高行政机关。它由英王主持,并对英王负责。1688年“光荣革命”后,威廉三世时期,内阁改由下院多数党组成,并开始转向对议会负责。1714年德意志汉诺威选侯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他不懂英语,自1718年后就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指定下院多数党领袖R.沃波尔主持。从此,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而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主持内阁便成为惯例。1742年辉格党发生内讧,沃波尔内阁因失去议会支持而集体辞职,由此开创了组阁政党必须在议会中占多数并集体负责的先例。1783年,托利党人W.皮特(小)出任首相,次年因得不到下院支持而提请国王解散下院,并提前大选,选举中托利党获胜继续组阁,这一作法也成为惯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宪政实践中,通过宪法惯例的积累逐步完备并最终形成。  2、组成  按照惯例,议会大选后,即由英王召见多数党领袖,任命其为首相并授权组阁。该党领袖与本党其他领导人会商后,从本党议员中提出阁员名单,请英王任命。根据1937年《国王大臣法》规定:大臣分阁员大臣和非阁员大臣。参加内阁的阁员大臣只是政府中的部分大臣,阁员人数由首相确定,组成人数经常变动。1939年前基本上全体大臣都参加内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内阁人数一般在20人左右。参加内阁的除首相外,通常有外交、国防、财政、内政等重要部门的大臣,不担负某一具体部门首长的大法官、枢密院院长、掌玺大臣,主管地区事务的苏格兰事务大臣、威尔士事务大臣、北爱尔兰事务大臣。内阁会议之前,首相有时就重要政策方针先召集少数亲近大臣开会讨论,称小内阁或内内阁。  3、职权  主要包括:对提交议会的政策作出最后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此外,在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有权采取紧急行动。内阁职权主要根据惯例行使,范围十分广泛,一切重要的内外政策均由它制定和执行,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机器受它直接指挥和控制,议会和英王也受它的操纵和支配。  4、组织和活动  下设各种常设委员会和临时委员会。除个别委员会外,其组成和职权范围均系机密,该届任期内不得泄露。办事机构设办公厅,主管安排议事日程,沟通内阁与政府各部等重要的内部行政事务。内阁会议由首相随时召集,议会会期内一般每周开会1~2次。会议内容保密,会上讨论不作记录,也从不进行表决,最后由首相按自己的观点把意见加以归纳即成决定。内阁成员对政府政策和行动负连带责任。不论阁员是否存在意见分歧,对外必须保持一致。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守机密”和“保持一致”这两个惯例,曾在欧洲共同体等问题上被打破,其约束力已明显减弱。二、责任内阁制特点 1、 内阁与下院互相牵制、抗衡和监督。① 质询② 辩论③ 批准立法④ 倒阁解散下院是内阁控制议会最有力的手段,决定一经作出,下院只得服从,不能拒绝。2、 决策权既集中、又分散。3、 集体负责制与个人负责制相结合。4、 重视政策、财政等方面的协调和调解。三、内阁的作用 1. 决策作用2. 立法作用3. 对政府的政策进行监督4. 作为政党的领导第四节 稳定的两党制一、英国两党制概况 两党制最早产生于英国。早在1688年光荣革命前,英国议会内部就存在两大政治派别,即辉格党和托利党。1694年,开始实行由辉格党执政的第一个政党内阁。18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由辉格党执政,60年代之后,则主要由托利党执政。在18世纪的前半叶逐渐形成了由议会下院占多数席位的政党组阁的制度。工业革命后,辉格党演变为自由党,托利党演变为保守党。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选举法颁布后,两大党轮流执政的制度正式确立。两大资产阶级政党通过议会竞选争夺执政地位,在议会竞选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内阁,成为执政党;而获得议会次多数席位的政党就成为法定的反对党,对政府起某种监督和牵制作用。在每次议会大选后,如果两大政党在议会中所拥有的席位发生相反的变化,执政党和反对党就互易其位。这样就形成了一党在朝,一党在野,轮流执政的格局。20世纪后工党兴起并取代自由党,与保守党形成两大党。二、两党制长期稳定的原因 1. 保守主义的重要影响。2. 两党制的历史传统排除了两党或多党合作的联合政府。3. 现行的选举制度有利于两党制。英国现行的是简单多数制,4. 英国内左、右派势力都承认两大政党的政府的合法性。三、两党制的特点 1. 两党制导致稳定而有效的政府。2. 中央权力高度集中。3. 两党制有其明显的阶级基础。4. 政策与立法的趋同现象是英国两党制的又一显著特点。5. 政党活动的连续性。6. 两党战后的一致性政策具有一定的政治基础,这是英国社会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四、反对党的作用 1. 它是对政府权力的一种有效制衡和监督。2. 在选民要求改变政策时,反对党便可接过政府的责任。3. 在下院的某些实际事务上与政府进行合作。4. 反对党的存在本身表明了英国宪法中的自由原则。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发展~

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
起源: 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发展:18世纪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例;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内阁的权力:(1) 制定(政策);(2)提交(议案);(3) 行使(最高行政权):(4)协调(政府职权);(5)紧急状态下紧急行动;(6)必要时宣布提前大选。

扩展资料
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
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
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
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英国责任内阁制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
答: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内阁的首脑(即首相)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王任命。国王只是在名...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及发展
答:形成过程:没有任何成文法律为依据,依靠惯例形成的。起源: 16—18世纪初,枢密院中外交委员会;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发展:18世纪后期,形成内阁可以提前大选例;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内阁的权力:(1) 制定(政策);(2)提交(议案);(3)...

内阁制是怎样产生的?
答: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初的英国,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以后为许多国家采用。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特点:①行政、立法(指立法创议权,提出的法案要经过内阁审议、表决)合一 ②国家元首与行政首长分由两人担任。③行政首长的产生是建立在议会的同意之上,并对议会负责。④元首发布命令时...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
答:责任内阁制,亦称“议会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内阁成员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责任内阁制与议会制度紧密相连,通常内阁由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组建而成,其对议会负责并接受议会的监督。当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可能会被要...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
答: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18世纪初始于英国,由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内阁制与议会制相适应。实行内阁制的国家,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几个政党联合组成,对议会负责并受议会监督。议会通过“不信任案”时,提请国家元首下令...

什么是责任内阁制?资51
答:责任内阁制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其他阁员由首相推荐并由国家元首任命。其次,国家元首不承担行政责任。所有文件发布必须得到内阁首相和相关阁员的副署,否则无效。因此,相关责任由内阁承担。第三,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或众议院)负责。议会拥有对内阁的不信任投票权。如果...

内阁制的由来与内容
答:内阁制: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内阁在议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首脑,组织内阁。内阁受议会监督,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可以倒阁。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与内阁制不同的有总统制和君主制。起源 内阁制起源于...

内阁制政府的组成方式?
答:1、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受国家元首的委托组成。2、形式上的国家元首没有实际权力,也不负实际责任。行政权力实际上掌握在首相手中,内阁对议会负责,而不对国家元首负责。3、内阁成员都必须是议会的议员。4、内阁对其所执行的政策向议会负连带责任 ...

英国君主立宪的完善和发展(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 政党政治的形成)的原因...
答:1、责任内阁制的形成:(1)形成 ①“光荣革命”后,国王退出内阁,逐渐“统而不治”②内阁承担实际行政职责,权力增强 ③1721年,沃尔波尔出任英国第一任首相 (2)特点 ①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②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首相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2、政党政治的形成:随着内阁制的形 成发展,政党政政治...

责任内阁制是什么意思?
答:内阁制是以议会为基础而形成的 内阁的首脑由议会中通过选举而产生的议员中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元首权力 国家元首不论是世袭君主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