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门镇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柏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传说明朝末年,此地开有一家店铺,供往返南岳朝圣者和旅客食宿,店门对面有座船形小山,山侧有两株大枫树,远远望去,宛如轻舟扬帆,当时人们给此地取名“店门船”,后演变为“店门前”,并逐渐发展为一个小集镇。1953年成立店门乡,1993年10月,建立店门镇,1995年5月,又将原祝融乡并人其中,成为衡山县18个乡镇中面积最大的乡镇。总面积 96.9平方公里,辖21个村,l个居委会,283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历史遗留

旺清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8年建旺清门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旺清门朝鲜族镇。位于县境东南部。

法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0年设法门乡,1958年建法门公社,1984年改法门镇。1972年建黄堆公社,1984年改黄堆乡。1961年建建和公社,1984年改建和乡。1996年,法门镇面积40.7平方千米,人口2.7万人,辖庄白、召李、官务、三驾、寨子、马家、窑白、南佐、均谊、宝塔、美阳12个行政村;黄堆乡面积53.9平方千米,人口1....

店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传说明朝末年,此地开有一家店铺,供往返南岳朝圣者和旅客食宿,店门对面有座船形小山,山侧有两株大枫树,远远望去,宛如轻舟扬帆,当时人们给此地取名“店门船”,后演变为“店门前”,并逐渐发展为一个小集镇。1953年成立店门乡,1993年10月,建立店门镇,1995年5月,又将原祝融乡并人其中,...

半拉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半拉门建制较早,1948年4月全县划为10个区,半拉门为9区;1958年10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建立12个人民公社,半拉门镇为其中之一,冠名为太阳红人民公社;1964年改称半拉门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半拉门乡,1984年撤乡变镇至今。

土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民国二十九年(公元1940年),实施新县制,改联保制为乡保制,由县统一划编,全县一城十九乡一镇,将土门、邓林两联保合并编划为土门乡,设乡公所,土门乡下设保、甲,成为乡镇机构细胞,共13保,保以下15户为1甲。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农历冬月初八日)...

土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元朝以来,属沂水县西北乡、蒙阴县北乡。1958年9月成立鲁山公社,12月改称九会公社,1965年6月,九会公社撤消,并入南麻区。1966年5月,从南麻区划出原九会公社,与山东机械一、二厂成立“厂区合一”的土门区,1968年12月改称土门公社。1984年6月建镇至今。

港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1951年属第七区,1958年先后属红星、下六公社,1961年建港门公社,1963并入北坡公社,1979年复置港门公社,1983年易名港门区,1987年易名为港门镇。

铺门镇历史沿革
答:铺门镇的历史渊源深厚,可以追溯至西汉时期的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当时设置了古老的封阳县,其县衙址设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天险石城内。这个地区管辖着今天的广东封开县全境,以及怀集县西部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的南部,展现了其悠久的历史地理范围。镇内遗存的古墓群,是铺门镇历史的实物见证。战国和...

铺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铺门镇建制历史悠久,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古封阳县,县衙设在天险石城内,辖今广东封开县全部、怀集县西部和广西贺州市八步区南部。今河东村和龙桂村两处古墓群,为战国、东汉时期古墓,其中有南越贵族墓群,1976年发掘的金钟一号墓是南越国候王级夫妻合葬墓,出土珍品文物124件,其中...

岭门镇的历史沿革
答:唐代时与马踏、博贺等同属连江县 辖、宋开宝五年并入电白县,1958年9月隶属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成立大榜人民公社,1974年更名为岭门。1984 年3月改为岭门区,1987年建制为岭门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