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市镇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本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庄市镇因村而得名。庄市先民,早在春秋时期就在甬江边生息,以渔盐为业。自汉代筑塘围堤,开垦种植,,人踪日增。唐代已置永安乡,隶属贸县。宋室南渡后,人口骤增,其时庄市已有八姓百户人家。元代称清泉乡,明清称西管乡。1930年以乡驻地庄市村改命名为庄市镇。后几经变更,1987年恢复镇建制。
1949年7月,建立庄市乡人民政府。
1950年7月,改为庄市区庄市镇人民政府。
1954年9月,建立党支部;1956年建立党总支。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开始,改称为东风人民公社庄市大队(一营)。
1959年7月,改建为庄市镇管理委员会。
1961年10月,撤销东风人民公社,建立庄市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划归宁波市甬江区管辖。
1963年1月,县市分开,划归镇海县骆驼区管辖。
1968年10月,文革时期,庄市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庄市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1970年6月复建公社党委。 1980年12月,又改为庄市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7月,体制改革,实行政、社公设,改为庄市乡人民公社、庄市乡经济联合社,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85年10月,撤县划区,改称宁波市镇海区庄市乡人民政府。
1987年,恢复庄市建制。
至2004年底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委员会。



历史沿革~

历史沿革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地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东越等王国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国除,徙民于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秦汉 三国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以其地河流弯曲回旋入海而得名。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
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境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在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两晋 南朝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南朝辖县如故。
隋唐 五代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台州仅辖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南部再置永宁县,分始丰县置乐安县。永昌元年(689)复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山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鄮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隶浙江东道。此后反复改隶浙江东、西两道。肃宗上元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五代,属吴越国,军、州建置及辖县如故。天宝元年(908),改唐兴县为天台县,后复改为始丰县。宝正五年(930),因治理盂溪水患,改乐安县为永安县,以祈永保平安。后晋天福间(936—942),吴越又改始丰县为台兴县。北宋建隆元年(960),吴越复改台兴县为天台县。
宋 元 明 清
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吴越国除,台州入宋版图,州、县如故,隶两浙路。景德四年(1007),以“其洞天名山屏蔽周卫,多神仙之宅”,诏改永安县为仙居县。南宋隶两浙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辖县如故。元贞元年(1295),黄岩县以民户达5万,升为黄岩州,仍隶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三年,复黄岩州为黄岩县。成化五年(1469)十二月,分黄岩县南部方岩、太平、繁昌乡置太平县,以其境内有太平山而得名。十二年,划乐清县东部山门、玉环2乡入太平县。自此,台州辖临海、黄岩、太平、仙居、天台、宁海6县。
清顺治三年(1646),入清版图,沿明制。康熙元年(1662)隶浙江省绍台道。七年隶宁台温海道(驻台州)。十一年隶台海道(驻台州)。二十四年隶宁台道。雍正四年(1726)隶宁绍台道。六年,于玉环山置玉环厅。厅因山名,隶温州府。太平县二十四郡、二十五都、二十六都划入玉环厅。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废府、州、厅制。2月,玉环厅改为县。7月,撤销台州军政分府,各县直属省政府。3年,省下设道,属会稽道,玉环县属瓯海道。同年,北洋政府内务部改定各省重复县名,太平县以县西温峤岭别称温岭改名温岭县。16年道废,各县直属省政府。21年月,省政府在省县之间试行县政督察专员制,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宁海县为第六区。因内政部未予核准,9月改设特区,为第五特区,设行政督察专员办事处。22年10月改划为第四特区。24年月,省政府正式设置临海行政督察区,置专员公署。25年,据行政院新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组织暂行条例》,称第七行政督察区。29年月,以南田县全部境域及宁海县东南部18乡镇、临海县东北部5乡镇,置三门县,以地濒三门湾而得名。31年,天台县划属第六区。32年,宁海县改属第六区。35年增辖天台,磐安2县。37年4月划为第五区,未及实施,7月又重划为第六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49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月日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7县。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有椒江而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10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4年,撤区建市,并搬市政府至椒江,台州地区现辖路桥、椒江、黄岩3区,临海、温岭、天台、仙居、三门、玉环6个市。

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历史遗留

江津李市镇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有多大?经济条件怎么样?
答:行政区划 李市镇地处重庆江津市腹心地带,距市区28公里,幅员面积1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3万亩,总人口8.7万人,辖18个行政村和4个居委会;城区已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已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非农业人口已达1.5万人。历史沿革 据史载,李市向为江津属地,有上千年的历史。乾隆33年(公元...

高虹镇的历史沿革
答:1994年,投资350万元建成邮电大楼,开通了程控电话;投资100余万元安装有线电视,并在1996年底实现市镇联网。1996年,被杭州市命名为首批小康乡镇,同年实现撤乡建镇目标。1998年,节能灯管生产能力月产量达400万支,成为工业的支柱产业,1998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5亿元,并出现了3家外向型企业,1家台湾独资...

北白象镇的历史沿革
答:南朝时,境内有规模较大的水利工程,出产甘蔗、香螺、文蛤、宛鱼等。唐宋时期,兴修水利,建陡闸,筑海塘,浚河道,开运河,农业得到发展。宋时,沿海渔村形成,设盐场,产海盐,手工业有制陶业等,柳市、新市等市镇形成,且有闻名的富商。元明清时期,农业有了进一步发展,稻、麦、麻、菽、果、蔬等...

菱湖镇的历史沿革
答:菱湖镇古名“秀溪”,又名“凌波塘,原是被用来种菱的大湖。每年秋季“丛丛菱叶随波起,朵朵菱花背日开”,盛产菱,因名“菱湖”。江南水乡菱湖镇,早在唐朝的宝历元年(公元825年),湖州刺史崔元亮修建凌波圹,建造秀溪桥,就形成了集市。菱湖“尤多水产,商贾四集,号为水市”。逐步形成集镇。...

泗泾镇历史沿革
答:解放后,泗泾镇建设发展迅速,从商业集镇转变为工业生产为主的市镇。1985年,镇内拥有22家工厂,生产化工、电子元件、热工仪表等多元产品,人口和经济规模显著。同时,商业服务网点众多,如泗泾鸭蛋、皮蛋等特产闻名。镇内交通便利,沪松、沪昆公路线横贯,泗泾塘上的大桥连接南北,邮电设施完善,全年邮电...

六塔镇的历史
答:丁栅镇原名六塔镇,原址在剑字圩东北湾上。明朝万历、崇祯年间(1542~1633)的工部尚书丁宾进京做官后,其家属在屠家浜北岸建造府宅,并在镇四周河、港水面建栅栏,以防盗贼,镇因此得名。清光绪《嘉善县志》载“丁家栅,治东北三十里,明丁氏居此。”光绪初年形成市镇,民国时名丁家栅镇,1947年春...

青岛历史简介
答:民国三年(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民国八年(1919年),中国以收回青岛主权为导火索,爆发了“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分水岭。民国十一年(1922年)12月10日,中国北洋政府收回青岛,辟为商埠。民国十八年(1929年)7月,国民政府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

三道坝镇历史沿革
答:在民国初年的动荡时期,新疆督办杨增新实施地租田政策,以他长子杨乾德的名字为依据,创立了乾德农场,这片土地后来发展成为乾德县(现在的米泉市)。最初的起点就在现今的三道坝镇,名为三道坝村,这里孕育了深厚的湘乾文化底蕴,镇政府大楼承载了这段历史的记忆,稻乡文化在此源远流长。随后的岁月...

大兴镇的历史沿革
答:唐、宋时属“罗共赕”。元、明、清时期属蒗蕖州地域。清道光十一年(1831),因白牛厂银矿的扩大和兴旺,逐步形成集市,取名为“大村街”民国6年(1917),设宁蒗县佐(又称分县),县佐衙门设大村街(今大兴镇)。民国25年(1936)成立宁范县设治局,局署仍设于此。1950年属兴化区。1956年...

屏东市的历史沿革
答:根据史籍记载,屏东市的开发大约在清朝康熙21年间,即公元1684年,由福建省海澄县的居民渡海而来,先在市区建立简单的村落,然后再逐步扩展为具规模的市镇。民国34年台湾光复后,屏东市曾与邻近的万丹、长治、九如三乡合并,成立由省政府管辖的省辖市,直到民国39年全台行政区域调整,才将屏东市单独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