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什么时候开始用简体字代替繁体字的? 中国大陆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简体字?

作者&投稿:墨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956年简体字代替繁体字。

50年代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扫盲,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的大字不识一个的成年人,为了这一需要才根据群众中的一些书写习惯形成了简化字。



简体字的演化有一个历史原因,50年代为了提高全民的文化水平,大力扫盲,那个时期在工厂、街道、农村到处都组建了扫盲班,识字和学文化是那一时期的热潮,但是遇到困难,繁体字笔画多,难写难认,扫盲的对象是大批的大字不识一个的成年人,为了这一需要才根据群众中的一些书写习惯形成了简化字,这为全社会的扫盲和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目前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是1956年1月28日审订通过的,以后虽根据使用情况而略有改变,但一直使用到今天,成为中国大陆的用字标准。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在报刊上试用很短的一段时间后宣布废除。

汉字简化的原则和方法:

汉字简化的原则是:“述而不作”、“约定俗成,稳步前进”,也就是说尽量采用已经在民间长期流行的简体字,只作收集整理和必要的修改,不擅自造字。那种“简体字是共产党发明的”、“简体字是郭沫若等人造出来的”的笑谈,不过是国民党的宣传。

汉字简化的方法是以钱玄同在1922年提出的方法为基础的,共有七种:

1、采用比画简单的古字。如“从”、“众”、“礼”、“无”、“尘”、“云”等等,这些字都见于《说文解字》,比繁体字更符合“六书”,有的繁体字反而是写错了的(参见方舟子《字源和汉字简化》一文)。

2、草书楷化。如“专”、“东”、“汤”、“乐”、“当”、“买”、“农”、“孙”、“为”等。

3、用简单的符号代替复杂的偏旁。如“鸡”、“观”、“戏”、“邓”、“难”、“欢”、“区”、“岁”、“罗”、“刘”、“齐”等。

4、仅保留原字的有特征的部份。如“声”、“习”、“县”、“医”、“务”、“广”、“条”、“凿”等。

5、原来的形声字改换简单的声旁。如“辽”、“迁”、“邮”、“阶”、“运”、“远”、“扰”、“犹”、“惊”、“护”等。

6、保留原字轮廓。比如“龟”、“虑”、“爱”等。

7、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同音字合并为简单的那个字。比如“里程”的“里”和“里面”的“里”合并,“面孔”的“面”和“面条”的“面”合并,“皇后”的“后”和“以后”的“后”合并,“忧郁”的“郁”和“郁郁葱葱”的“郁”合并。这些合并在现代文中不会引起词义的混乱,简化字的使用者从未感到不便,反而是些从未用过简化字的人在那里想当然地杞人忧天。

有几个常用字特别值得一提:“龟”字,繁体近二十笔,简直是一笔一画在画一只龟,难写(我至今不知其正确笔顺、笔画),难记(经常阅读繁体字书籍的尚且我认得写不得,何况小学生),简化后保留其轮廓,仅剩七笔。“忧郁”的“郁”,繁体多达二十九笔!写法极其复杂,也很难记(据说有一次汉学会议上有人靠写出这个字赢得一片掌声),简化后以“葱郁”的“郁”代替,仅八笔。“吁”繁体字多达三十一笔,也极难记住写法,简化后改为“口”形“于”声的形声字,好记得很,且不过六笔。“衅”的繁体字二十六笔,写法也相当古怪,明白了其字源也未必能记得其写法,简化后仅十一笔。这些都是人人必须记得的常用字,想当初学繁体字的小学生光记这几个字就不知花了多少精力,而用简体字的人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记住,难怪有人对简体字大为不满--他当初的心血简直是白费了。繁体字动则十几、二十几笔,而简体字平均七、八笔,不仅书写快速,对于计算机用字也极其方便。要把一大堆二十几笔的字一个个都塞进十六针的字型而又不相混淆恐怕要付出加倍的努力,所以现在大家使用的免费字体,简体是漂亮的宋体,而繁体却什么体也不是,就象小孩描出来的。

中国什么时候规定开始用简体字的,繁体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我国自古(从有汉字起)就使用繁体字,包括数字。数字一直都是这么写的: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写了几千年。只是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了简化汉字,才出现了现在的简体汉字,繁体数字也简化为: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因为简体汉字笔划太少,容易造假,所以现代我国会计制度里才规定数字还得按繁体写法写一遍。
繁体字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书写系统。

1956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1952年2月成立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收集民间及民国以来主张汉字简化学者们的建议,于1954年底提出“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并于1955年2月公布于《人民日报》上,7月,国务院成立“汉字简化方案审定委员会“,由董必武为主委,郭沫若及作家老舍都是该委员会成员。该会于1956年1月28日通过简化字515字及简化偏旁54个。
到了1977年,文化大革命刚结束,随即公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的草案。1986年由国务院废止“二简方案“。同年,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组成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并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而且和文化部、教育部同时发表《关于简化字的联合通知》,一致表示:汉字的形体在一个时期内应当保持稳定,以利应用。至此,大陆汉字简化运动暂时告一段落。
2000年12月,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并定于2001年1月1日生效。国务院将以法律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的通用的语言文字地位,同时对方言、繁体字和异体字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允许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但不能在普通话播音和电影中夹杂滥用。电影、电视剧中扮演领袖人物的演员,在剧中一般也要说普通话,如因内容需要,使用某些方言不宜过多,使用方言的电影和电视剧的数量也要有所控制,但地方戏剧则不在此列。

扩展资料:
实施现况
简体字实施之后,许多人看不懂前人的书画、古籍、以及古迹上的题字,这将造成文化断层的现象,于是提倡“识繁应简“。也就是鼓励写简体字,但是要多认识繁体字。就好比实施白话文之后,仍然要阅读文言文。大陆很多招牌常看到繁体字,如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南方航空、“宏碁“电脑。大部份圣诞卡、贺年卡多为繁体字,匾额、书法繁简并存。
在北京,“中国海淀购书城“大招牌、北大的“艺专“大浮雕字,许多招牌为求美观,使用繁体字较多。不过,教科书、出版社、电视等则一律用简体字,但是古籍的出版社也有使用繁体。(台湾学生在北大P.108)
作为独特的一门艺术:中国书法,在中国大陆一直没有被简化字所约束。因为书法是一种艺术,而且是一种举世独有的艺术形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艺术的功能不在于传递信息和记录历史,所以,没有必要用简化字的形式。事实上,草书艺术本来就是简化字。要把一个多重笔划的字,艺术的简化,再表现美的形态,这绝非易事,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简体中文

中国的文字何时由繁体变为简体的
答:1935年初,上海的语文工作者组织“手头字推行会”,正式开始了简化汉字的推行工作。推行会在他们发表的宣言中首先指出,清朝的文字政策造成汉字的字体分化,结果造成了“识一个字须得认两种以上的形体”的结果。因此,“我们主张把手头字用到印刷上去,省掉读书人记忆几种字体的麻烦,使得文字比较容易识...

中国是什么时候推行简体字的?
答: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的简化字。文字简化不是偶然的选择 和其他年长的知识分子一样,韩敬体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简体字“曲折上升”的过程。回顾那段历史,韩敬体认为,文字简化运动并不是偶然的选择。“简化,伴随着汉字的整个发展过程。”韩敬体说,“汉字从甲骨文开始,到经文,到隶书...

大陆繁体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简化的?
答: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中国大陆开始全面推行简化汉字,但并没有废止或者消灭繁体字,也没有要求在所有场合都不准使用繁体字,只是把繁体字的使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七一年进入联合国后,全面推动中文简体字,排除繁体字。

中国什么时候规定开始用简体字的,繁体字是什么时候产生的?
答:因为简体汉字笔划太少,容易造假,所以现代我国会计制度里才规定数字还得按繁体写法写一遍。繁体字 繁体字,亦称繁体中文,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称之为正体字,欧美各国称之为传统中文(Traditional Chinese),一般是指汉字简化运动被简化字所代替的汉字,有时也指汉字简化运动之前的整个汉字楷书、隶书...

中国大陆是哪年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的
答:1964

从什么时起开始使用简体字,都有哪里使用?
答:8. 用简单符号取代复杂偏旁:如鸡(鸡)、欢(欢)、难(难)之左偏旁改ㄡ。9. 采用古字:如圣为圣,礼(礼),无(无),尘(尘)等字。值得一提的是,五四运动领袖之一罗家伦来到台湾之后曾大力鼓吹文字简化运动,被党国大老抨击为「为匪宣传」。胡适在美国看到大陆实行简体字,直说简得很好。简体字...

我国的繁体字是什么时候改成了简体字?
答:建国前就已经改了 当时鲁迅的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之后越来越多的作文建议把繁体字改成简体字

中国大陆从那一年开始推行简体字
答:中国大陆从1956年开始推行简体字。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现在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简称《总表》),《总表》曾经颁布过两次,一次是1964年颁布的...

我国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简体中文?
答:我国大陆是根据国务院规定从1956年开始使用简化字的。 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简称《总表》),《总表》曾经颁布过两次,一次是1964年颁布的,文革时期曾推出过《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但很快就遭到反对,于是到1986年6月,国务院又宣布“二简字”停止使用。今天的《总表》...

中国什么时候把繁体字改为简体字?
答:第一次由政府正式公布并成功得到贯彻实施的简体字方案和字表,是1956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并最终制定出了一个《简化字总表》。现在我们通用的是1986年重新发布的《简化字总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规范汉字可以分为两部分,就是传承字和简化字。传承字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