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此为禅学,有解者回我。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哪位高人帮忙...

作者&投稿:旁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这是傅大士的偈。
前两句“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是直指,禅门叫做活人刀。这与临济祖师爷三玄三要里的第一句同:“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
我们的主人翁——法身,无处不在,空手时,肉体就等于是锄头,有主人,才有这个作用;步行也一样啊,这里把法身喻为水牛,实际上不是这个肉体在作用,是主人的作用。
后两句“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是起用句,把肉体比喻为桥,主人往桥上走过,只是借住这个色壳子。水不流指的是佛性不会有变化,从来没有动过,无来无去,如如不动,如来。

其实这样的解释,没有任何意义,佛法说理事不二,真的是这样,若没有亲身经历过,这样解释了,你仍然疑根不断。只有自己勤恳的修行,忽然磕着碰着,刹那明白了,这些公案,简单得很,怎么不简单,禅宗公案是最简单的。只是你自己视而不见。禅宗叫:锯解秤砣,里外都一样,解来解去就那么点东西,你自己信不过而已。

这是和达摩祖师同境界的修行大士,达摩祖师一苇渡江指轻身功夫。而这偈语诗描写鱼行大士行走坐卧之走的情形,其手持把锄印,一种修行空心拳印,步法为骑牛步。其达到的速度很快,过桥如飞机掠过大桥,只会见到桥动水不动。这在文人界很难理解,修行界的话就稍有理解,因为总有喷子以科学来喷高修者违反凡人的人类体能极限的不可能存在,神通不用于世,不传无缘之人。

《心经》讲空色不二,空手和拿锄头是一回事,同理步行和骑牛又是一回事。人生就像过桥,从此岸到彼岸。至于挢在动还是水在流,关键在于你的心在何处。

君子行不言之教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四句话什么意思~

这是禅师们从较高的境界来看待世界,希望我们从差别中来认识平等,从动乱中来认识寂静。只要我们心中澄明宁静,喧嚣之地也有静寂深林,这就是陶渊明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境界。 总而言之,世界是矛盾的调和。
“空手把锄头”,是说从“空”里去体认一切,而空是涵盖一切的虚空,也是我们生存的空间。鼻孔不空,我们如何呼吸空气?心里不空,如果充满烦恼,真理如何进入?所以,双手空空,才能把握世界,又岂是空手才能把锄头呢?
“步行骑水牛”,是说我们求道为学,好比骑在牛背上,只要有耐心,一步接一步,一定能达到目的地,成圣成贤,都不是难事。万里路途,只要从脚下这步开始,任你天涯海角,也可以到达。但是这里的步行是象征心性的活用。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便是说我们不要截然把事情分为两段,只要心里如如不动,草木瓦石,无非都是清静之物,流水哪里会动?桥头哪里是静止的呢?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能在这千差万别的宇宙中,找到自在,去除差别心,见到万物的平等实性。其实,桥流也好,水流也好,都是心起了波动的缘故。

拓展资料:
一、解此诗须知现象界和本体界。
二、所谓现象界者,人现而象之所呈现之界也,非事物之真实本体也。此理即使不是佛家亦予以承认,如正常人看东西为五颜六色,色盲看东西即有时分辨不得,蛇看东西即为红外线矣。再如科学知识也属现象界,比如古代宝剑冶炼技术今日亦无法复制,何也?不是今日之科技不先进,而是冶炼技术未必要走今人之一路,而古人之技术亦失传矣。
人得到的现象皆为有分别,有条件,有前提,有限制,有时限,有能有所,有主有客,有智有境(如你看事物时,你为能,为主,为智,事物为所,为客,为境。即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依现代西方哲学说,现象皆为人用十二范畴(是否一定为十二,可商量)决定自然界而得。
三、本体界却与现象界对翻。本体界无条件,无前提,无限制,无时限,无长短,无形无相,由朱熹的话说为有而不在(细细体会),是由本体之作用而产生的能所双泯,境智不二之如相,无有分别,无色声香味触法(此处须见缘起性空),亦无时间与空间,此相即为如相。真如,佛性为 能性,如相为 所性(注意佛性与如相之不同)。

空手握锄头
锄头是铲草的,妄念如同 地上的草 土地则是本心,用锄头铲草,但不要铲草的时候把锄头握得太紧 太实。不要草铲没了还握住锄头不放。手要空这是一空。
草铲没了,这又是一空。所以是两头皆空~~~~~
说的是见性起修,锄头除草 杂草没了 明心见性了就 此时 正好见性起修。
明心见性之后 ,这位先生就开始修行菩萨道了,步行当然是一步一步修,自然是挥汗如雨,辛苦万分。前面是除草种地,这时算是有所收获了,当然自己不能独占,把收割来的粮食拿出来布施积累功德。这当然是菩萨道。

步行骑水牛
这个事 可以直接引用圆觉经里的一句话来解释,备行菩萨清净妙行,什么什么 寂念及诸静慧。
表面上是 挥汗如雨,辛苦步行,可内里却是 菩萨的清净妙行!看上去是步行,实际上是骑水牛。清净得很哪。

人在桥上走
这条修行之路,走啊走啊,走啊,终于要得成正果了,因为总算走到桥那里了,功德也圆满了,
粮食也都布施尽了。最后一步了,过桥吧。彼岸就在眼前了。

桥流水不流
桥本身是静物不会流,水本身是动物一直流淌。这位菩萨为啥要这么说?
这大概说的就是 心如止水,涅盘寂静。
过桥的时候,还知道有个河,河里有水在流,河上有桥可走,过桥即是彼岸。
等到过了河,不只静止的桥流掉了,这是一空。
连河里会流动的水也一起流掉了,这不流其实还是流,如同桥 的 流 。这样连河也都没有了。这又是一空。
然后这就是 涅盘寂静了。静的动了,动的静了,有动有静。这里好像有更深的意思。

总体上讲:
空手握锄头,讲的大体上是初步开悟时候的事。对应道家的 路子应该是 开关展窍,炼精化气。
步行骑水牛,如果上下文联系的话,应该是 中期 修行时候的事。对应道家的功夫,应该是 炼气化神 的功夫。
人在桥上走,这句讲的应该是 后期 修行的事。对应道家的功夫应该是 炼神还虚 的功夫。
桥流水不流。 这句讲的是 成佛之后 的境界。对应道家的功夫应该是 练虚合道 的境界。

空手把锄头全诗的意义
答:空手把锄头,行路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首禅诗,是南北朝的善慧大士所作,蕴含高深的哲理,也蕴含着高深的武功,下面由我来为大家解读这首禅诗。“空手把锄头”空手如何能握住锄头,这句话的核心字在“空”,何为“空”呢,空指的是虚空,放空。空可以涵盖一切,无所不包。鼻孔不空...

高僧写下了哪四句诗,虽无生僻字,有一句却至今无人懂?
答:隋朝有一位诗人,名字叫做释法泰。他的一生只留下了这么一首诗。但仅仅是这一首诗足以成为绝唱,令人久久回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偈七首其一 隋.释法泰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手里面明明空空如也,但却好像握着一把...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出自哪里?怎么解释?_百...
答: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南北朝·善慧大师 “空手把锄头”一句,乍看似乎不通,既然是空手,怎么又说是把锄头呢?既然是步行,怎么又是骑水牛呢?人从桥上走过,分明是看到桥下的水在流,怎么说是桥流水不流呢?其实,这是禅师们从较高的境界来看待世界,希望我们从...

一首偈子不知何意
答:我来曲意的解释一下。1,空手把锄头,说明这个人没有手,用的是脚 2,步行骑水牛,这个人走在水牛背上 3,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水不流是冻住了,桥流说明的是那是一艘船,看起来像桥反过来的样子。四句话的联系是,一个没有手的人,在大冬天里用脚夹住锄头坐在牛背上,往地上凿眼,干...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四句话什么意思...
答:“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据说从古至今没有正解,这是一首劝人修行的诗。空手把锄头,是要你放下一切除去杂念,步行骑水牛,是要你不要急于求成要稳健前行,人从桥上过,是告诉你要到彼岸去必须登上渡你的桥,桥流水不流,是让你抓住机会上渡桥,渡人成佛的桥不会...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是什么意思?
答:禅诗,重在参,而不在解。分析所得的是知识,参所领会的是境界。看似矛盾,境界却与真实相会。「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问题不在空手如何把锄头,步行如何骑水牛,而在於读者能否打破「空手」、「步行」的固有概念,体会「蘯相」后的自在,看见现象上的一切可能。「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何解?
答:南朝的傅大士,有一首开悟后的偈子,是这样写的:“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现代的人喜欢参禅,但参禅的目的在于明自性。五祖跟六祖讲:“不识本心,学法无益!”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若人不能彻悟见性,尚无安身立命之处,在八识田中颠沛流离、失魂落魄;纵然是熏习...

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答: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傅大士这首偈看来有些玄虚,叫人莫名其妙。“人从桥上过”这句话好懂,我们从桥上过去了。怎么会“桥流水不流”呢?“空手”怎么“把锄头”呢?“步行”又怎么“骑水牛”呢?这是什么道理?原来是说,我们的肉身躯壳是等于我们住的房子,而...

《偈七首其一》隋朝 释法泰,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答:苏东坡更是愿意与佛家高僧交流,自己也写过一些感想,比如“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可见很多诗人通佛理,也有很多高僧会写诗,下面这首诗看似一般,却禅意深刻。偈七首其一 隋朝 释法泰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法泰和尚是...

四川高僧写下一首诗,短短4句无一生僻字,为何最后一句却无人能参透?
答:法泰大师享80岁高寿后圆寂,他也留下了偈诗,我们今天分享的便是《偈七首·其一》: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首偈诗只有短短4句20个字,内容看似通俗易懂,无一生僻字,实际却不是那么容易参透的。开篇说“空手把锄头”,既然是空手,又怎么会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