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 请问谁知道全面质量改进的七大工具?

作者&投稿:段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因果图(石川馨图)
1953年由日本东京大学教授石川馨第一次提出。
a.因果图的作用:导致过程或产品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观察和分析,可以找出其因果关系。
b.绘制因果图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利用逻辑推理法;利用发散整理法。
注意事项:
确定时应通过大家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以免疏漏;
确定原因尽可能具体;质量特性有多少,就要绘制多少张因果图;
质量特性和因素尽可能量化;验证。
因果图又叫鱼刺图,用来罗列问题的原因,并将众多的原因分类、分层的图形。
2.排列图(柏拉图)
a.排列图的概念和种类
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缺陷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缺陷引起的,而这几种缺陷往往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以消除这些特殊原因,避免由此引起的大量损失。
排列图可分为二种:
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
2)分析原因用排列图。
b.排列图的作图步骤
1)确定所要调查的问题以及如何收集数据;
2)设计一张数据表;
3)将数据填入表中,并合计;
4)作排列图用数据表,表中有各项缺陷数、累计缺陷数、各项缺陷所占百分比,以及累计百分比;
5)按数量从大到小顺序填入表中,其它项的数据由许多小项目的数据合并在一起,不必计较他的大小排在最后;
6)画两根横轴和纵轴。左边纵轴标上件数(频数)右边纵轴标上比率(频率)最大为100%。横轴标上各因素。
7)由大到小依次排出各项;
8)在横轴上按频数的大小画出直方图;
9)在每个直方柱的右上方标出累计值(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点连线,画累计频数折线(巴雷特曲线)。
10)在图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如排列图缺陷名称,数据,单位,作图人姓名以及采集数据的时间,主题,数据合计数等。
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各个项目从最主要到最次要的顺序进行排列的一种工具。
3.直方图
a.直方图的概念:
直方图法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将从样本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根据这些数据找出质量波动规律,预测工序质量好坏,估算工序不合格率的一种工具。
b.直方图的作图步骤
求极差R;
确定分组的组数和组距, K为组 h为组距=R/K;确定各组界限;作频数分布表;画直方图,以横坐标表示质量特性,纵坐标表示频数,在横坐标上标明各组组界,以组距为底,频数为高,画一系列的直方图。
在直方图的空白区域记上有关数据的资料,如收集的数据的时间,数据的个数n平均值x,标准差s等等。
c.常见直方图的类型
标准型:对称型;
锯齿型:分组过多;
偏峰型:频数突然增加或减少;
陡壁型:平均值远左离(或右离)直方图的中间值;
平顶型:几种平均值不同的分布混合在一起;
双峰型:靠近直方图中间值的频数较少;
孤岛型:工序异常,测量错误或混有另一分布的数据。
直方图是用来分析数据信息的常用工具,它能够直观地显示出数据的分布情况。
4.检查表
a. 检查表的作用
用来检查有关项目的表格,一是收集数据比较容易,二是数据使用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因此检查表成了非常有用的数据记录工具。
b. 检查表的种类
工序分布检查表;不合格项检查表;缺陷位置检查表;缺陷原因检查表;
调查表又叫检查表、统计分析表等,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5.分层法
a.分层法的原则
通常,通过分层可以获得对整体进行剖析的有关信息。但有时由于分层不当,也可以得出错误的信息,必须运用有关产品技术知识和经验进行正确分层。
b. 熟悉分层的方法
按操作者或作业方法分层;
按机器设备分层;
按原料分层;
按时间分层;
按作业环境状况分层。
6.散布图
在质量改进活动中,常常要分析研究两个相应变量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散布图的作法就是把由实验或观测得到的统计资料用点在平面图上表示出来,根据散布图,就可以为把握二者之间的关系。
散布图是用来发现和显示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或确认其预期关系的一种示图工具。
7.控制图(休哈特图)
休哈特于1924年提出来的,其目的是消除产品质量形成过程中异常波动。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质量波动是不可避免的,质量波动包括异常波动和正常波动,在质量改进过程中,控制图主要是用来发现过程中的异常波动。
控制图用来对过程状态进行监控,并可度量、诊断和改进过程状态。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7种工具是什么?~

质量管理条款8.4数据分析和8.5.1持续改进使用

7大工具:
关联图,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箭头图,
7大手法:
检查表,散布图,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和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层别图,柏拉图,

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柏拉图和直方图确定问题,检查表,散布图,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因果图),控制图,层别图来分析原因,并确定对策,验证确定对策实施效果,
最后形成标准化,管理循环既不停的PDCA。

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现代质量管理培训师-师伟老师总结出了下面七大工具:
1、亲和图
从杂乱的语言数据中汲取信息
2、关联图
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3、系统图
系统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
4、矩阵图
多角度考察存在的问题,变量关系
5、箭条图
合理制定进度计划
6、PDPC法
预测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和结果
7、矩阵数据分析法
多变量转化少变量数据分析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7种工具是什么?
答:7大工具:关联图,KJ法,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箭头图,7大手法:检查表,散布图,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和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层别图,柏拉图,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柏拉图和直方图确定问题,检查表,散布图,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因果图),控制图,层别图...

持续改进的七种工具是
答:5、看板是一款可视化管理工具,通过可视化工作流程帮助团队管理工作;看板源于精益制造原理,已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以提高效率、减少瓶颈。6、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注重通过客户满意度实现长期成功的管理方法;涉及组织从流程到人员的各个方面的持续改进工作。7、根本原因分析方法是确定问题根本原因的系统过程;通过...

质量改进的七种工具
答:2.排列图(柏拉图)a.排列图的概念和种类质量问题是以质量损失(缺陷项目和成本)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大多数损失往往是由几种缺陷引起的,而这几种缺陷往往又是少数原因引起的。因此,一旦明确了这些“关键的少数”就可以消除这些特殊原因,避免由此引起的大量损失。排列图可分为二种:1)分析现象用排列图...

量管理体系改进的七种工具有哪些?
答:管理评审 QC七大手法的七种工具检查表、分层法、鱼剌图、排列图、相关图、控制图、直方图 12项质量管理体系基础指什麽呢?1) 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论说明 【理解】帮助组织增强顾客满意,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目标之一,同时也帮助组织提高竞争能力。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

质量管理体系改进的7种工具是什么?
答:5. 矩阵数据分析法:通过矩阵分析,评估不同因素对质量的影响程度,为决策提供依据。6. 过程决策程序图(PDPC):预测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7. 箭头图:通过箭头表示流程方向,直观展示过程的逻辑和可能的改进路径。以上七种工具在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帮助组织系统地...

7种质量管理工具
答:帕累托图2第5章-1.1七种基本质量控制工具——帕累托图帕累托图的用途确定改进主攻方向帕累托图的纵轴常常用来表示问题发生的百分比率,横轴表示造成问题的各个变量,绘制帕累托图时应当将造成问题发生的各个变量按照其造成问题发生的百分比率的大小,从左到右依次排列,然后再从左到右累积求各个变量...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中最常用的工具是哪几个?
答: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中最常用的是关联图、系统图、亲和图。1、关联图 关联图法是为了谋求解决那些有着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等关系复杂而互相纠缠的问题,并将各因素的因果关系逻辑地连接起来而绘制成关联图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几个人的工作场所,经过多次修改绘制关联图,使有关人员澄清思路,...

质量管理七大工具
答:2、帕累托图又叫排列图,是一种简单的图表工具,用于统计和显示一定时间内各种类型缺陷或问题的数目。其结果在图上用不同长度的条形表示。所根据的原理是十九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尔弗雷德.帕雷托的研究,即各种可能原因中的20%造成80%左右的问题;其余80%的原因只造成20%的问题和缺陷。3、鱼骨图也称...

质量管理的七大工具是什么?
答:五大工具 1、统计过程控制(SPC,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是一种制造控制方法,是将制造中的控制项目,依其特性所收集的数据,通过过程能力的分析与过程标准化,发掘过程中的异常,并立即采取改善措施,使过程恢复正常的方法。2、测量系统分析(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e);是对每个零件能够重复...

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分别是什么?
答:质量管理新老七种工具分别是:关联图,亲和图,系统图,过程决策程序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箭条图。以下对每种工具做出详细介绍:1、关联图(Relationship Diagram)关联图,又称关系图,20世纪60年代由日本应庆大学千住镇雄教授提出,是用来分析事物之间“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等复杂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