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质资料“汇交员制度”的思考与实践 中海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投稿:塞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少烽 高玉平 马力克 冯琳

(贵州省地质资料馆)

摘要 本文针对地质资料产生、制作、汇交周期长,环节多的现状,尝试建立以质量为中心,以人员为主体,以证件为载体的“汇交员制度”。通过创新地质资料管理制度,明确法律关系,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汇交员 制度

1 对当前地质资料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地质资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和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日益活跃,地质资料事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数量庞大、信息丰富的宝贵地质资料,对减少勘查风险,避免重复投入的作用更加明显,对国土资源管理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更加深远,对信息社会大数据环境下的生产生活和国防安全的影响更加广泛。

1.1 对当前地质资料工作形势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规定、操作标准、检查规范陆续出台,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等“五平台一支撑”建设运行,国家对地质资料管理的力度不断加大,制作标准、验收规范、汇交程序等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对各级馆藏机构制度建设、精细管理、规范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

1.2 对贵州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思考

贵州省作为西南矿产资源大省,素有“沉积岩王国”、“古生物王国”之称。截至2013年底,全省已发现矿产136种,占全国172 种的79%,其中:矿保有资源量6 种位居全国第一,24 种居全国前三位,52种居全国前十位;部省级颁证有效矿业权3942个,其中:探矿权1086个,采矿权2856个;2013年度全省实现各类地质工作经费投入20.81亿元,矿产勘查开发、基础地质调查与研究等地质工作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随着地质工作不断发展,地质资料数量不断增加,贵州省成果地质资料馆藏总量2013年底已达14993种,居全国第六位。进一步加强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已成为推动贵州国土资源事业发展,促进贵州国民经济建设和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必然要求。

在地质资料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地质资料管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本文以贵州为例,就地质资料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

(1)从业队伍不稳定,直接制约了地质资料事业的健康发展

地质资料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地质工作,但长期以来,不论是国有地勘事业单位还是国有、私营地勘企业,对资料工作都缺乏足够重视,从业人员“专业人员少、素质不均衡、队伍不稳定、技能积累慢”的现象普遍存在。地质资料工作“学科边缘化、技术含量低、能力要求弱”的陈旧认识还未得到明显改观,这样的现状,不仅与地质资料事业的整体发展阶段和认识程度有关,也与当前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不完善,服务措施不健全有关,直接制约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的地质资料事业健康发展。

(2)地质资料产生、制作和汇交各环节存在脱节,难以实现资料质量的“全流程”控制

地质资料产生、制作、汇交的周期长,影响质量的环节多,在“勘查作业—报告编制—资料制作—资料汇交”工作流程中,各环节工作本应承前启后、环环相扣,但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成果地质资料,前两项工作与后两项工作之间往往易人而作,甚至完全独立,多数地质资料人员只能事后介入或根本不涉及资料的形成过程,无法准确地掌握资料全貌,留下“一环错环环乱”的质量隐患,而且,“不接地气”的地质资料人员也难以在事后环节“准确、全面、高效”地修正资料缺陷。

(3)地质资料汇交与验收矛盾日益突出,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

面对国家越来越细致、越来越严格的制作规范、验收标准和汇交要求,在管理制度和服务机制不够健全完善的情况下,地质资料的产生与制作之间,汇交与验收之间,当事人信息不对称、理解不一致、执行不统一的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地方矛盾日益突出,形成“难点”和“燃点”。当前国家对地质资料管理的重点,侧重于对“资料客体”的标准制定、要求细化、软件研发等方面,对地质资料事务“执行主体”的管理和服务,则以严格检查验收和加强业务培训为主,管理部门要实现“管事为主”到“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全方位管理和服务,制度建设的空间还比较大。

(4)地质资料法律关系还需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和防范追查机制还需进一步建立

现行法规规章、政策文件对汇交人和资料制作单位的汇交义务有着明确规定,但对汇交人、资料制作单位与承办汇交事务的具体执行人员之间的委托关系,缺乏相对详细的规定。从制度完整性来说,汇交事务执行人的管理“空白地带”一定程度上存在。实际工作中,法定汇交人、资料制作单位与汇交事务执行人之间的委托关系随意性较强,委托文件缺失或关系不明的情况随处可见,法定汇交人或资料制作单位经常依据习惯做法,口头委托或随意指定非专业人员甚至其他完全无关的人员执行汇交事务,不仅使得专业性强、时效性高的汇交事务质量难以保障,也为落实国家保密要求留下了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法律责任,极易出现因委托不明,难以追溯甚至无法倒查法律责任的情况。

2 地质资料汇交员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为解决当前地质资料工作中的突出矛盾,提高地质资料管理和汇交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地质资料质量,贵州省地质资料馆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精神,结合贵州实际制定了《贵州省地质资料汇交员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2013年8月1日公布,同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2.1 《办法》的设计初衷

围绕“地质资料质量”这个中心,从全新角度,尝试建立一个以人为本、以证为形的汇交员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法律关系,理顺工作关系,加强队伍建设,搭建管理部门与汇交人、汇交员的之间的桥梁,化解矛盾,建立汇交质量控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堵塞汇交过程中的泄密漏洞,推动地质资料工作健康发展。

2.2 《办法》的制定过程

从2012年起,贵州省地质资料馆就在全省各级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各类地质资料法定汇交人、地质项目管理单位、地质项目承担单位、地质资料从业人员范围内,采取问卷调查、专题座谈、专家咨询的方式,对《办法》制定的法律依据、主要目的、核心内容等广泛征求意见,对《办法》制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充分论证,经过反复研究,几易其稿,2013年8月最终出台了《办法》。

2.3 《办法》制定的主要依据

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行政法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令第152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地方法规:《贵州省矿产资源条例》(2000年3月24日贵州省第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部门规章:《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

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4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32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号)。

2.4 《办法》的核心内容

《办法》分为总则、汇交员的权利和义务、地质资料初检、汇交员证管理、罚则、附则六章,共二十条。核心内容简单概括为——设置了“一个载体”、建立了“两项制度”、明确了“三个关系”、加强了“四个控制”、规范了“五项权责”、总体提升了管理和服务。

设置“一个载体”即:以汇交员证为管理载体。

建立“两项制度”即:建立汇交员的强制初检责任制和“一对一”的汇交质量责任制。

明确“三个关系”即:汇交人与汇交员的法律关系、汇交员与汇交事务的责任关系、汇交员与馆藏机构的服务关系。

加强“四个控制”即:围绕质量核心,加强对汇交法定义务的执行控制、加强对资料初检的责任控制、加强对汇交员证的诚信控制、加强对资料汇交行为的质量控制。

规范“五项权责”即:规范了持证汇交员依托承担汇交、受托开展初检、资料质量建议、汇交管理建议、举报违法违规的五项权利和严格遵规守法、资料业务宣教、履行资料初检、规范办理汇交、参加技能培训的五项义务。

总体提升“管理和服务”,即通过建立汇交员制度,创新管理手段,围绕资料质量和汇交效率,以汇交员证为抓手,充分发挥汇交员的桥梁作用,进一步稳定专业队伍、促进信息沟通,切实提升资料管理和服务水平。

2.5 汇交员证办理

截至2014年6月,全省共有61家单位的133名地质资料从业人员按《办法》规定的程序,递交申请材料办理了《贵州省地质资料汇交员证》,现有持证汇交员结构情况为:

1)单位结构。事业单位40家(94人)、国有企业8家(16人)、非国有企业13家(23人)(图1)。

图1 贵州省汇交员所属单位及数量情况

2)专业结构。地质类61人、测量工程类8人、地理信息及计算机类14人、其他类50人(图2)。

图2 贵州省汇交员专业情况统计

3)学历结构。研究生及以上9人、本科73人、大专31人、中专9人,高中及以下11人(图3)。

图3 贵州省汇交员学历结构情况

4)职称结构。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28人、初级职称103人(图4)。

图4 贵州省汇交员职称情况

5)岗位结构。资料管理类18人、地质及水工环类60人、图文制作类21人、其他类34人(图5)。

图5 贵州省汇交员岗位结构情况

6)年龄结构。30岁以下67人、30~40岁44人、40~50岁21人、50岁以上1人(图6)。

图6 贵州省汇交员年龄结构情况

2.6 《办法》实施情况简析

2013年10月至2014年6月,共有41家单位的57名持证汇交员承担了158个项目的地质资料汇交事务。下面试从“一次性合格率”分析单位性质、专业分类、岗位类别三个指标对资料质量的影响(表1~表3,图7~图9)。

表1 按单位性质分析41家单位一次性合格率

表2 按专业类别分析57名持证汇交员一次性合格率

表3 按岗位类别分析57名持证汇交员一次性合格率

图7 贵州省41家单位57名汇交员汇交资料及合格情况统计

图8 贵州省57名汇交员汇交资料所学专业及资料合格情况

图9 贵州省57名汇交员所从事岗位及汇交资料合格率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持证汇交员承担的资料汇交工作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持证汇交员承担的地质资料汇交事务基本都得到了法定汇交人或制作单位的书面委托;持证汇交员依托承担资料制作、内部初检、汇交等任务,权利义务、职责内容更加清晰;其与法定汇交人、委托事务、管理部门之间的法律关系进一步明晰;全程有记载,全程可追溯。

2)158个项目百分之百地按《办法》设置的强制初检制度提交了汇交员签名负责的《地质资料初检表》,汇交验收错误出现率及修改次数均大幅下降,地质资料汇交的完整性、合规性、及时性、安全性明显提高,保密要求进一步落实,汇交过程没有发生一起泄密事件。

3)158个项目的检查验收“一次性合格率”平均约为80%,大大超过同期非持证承办人约56%的平均水平,汇交员制度的实施初见成效。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为管理部门改进管理和提升服务提供了丰富的信息。例如: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汇交质量依次递减,非国有企业汇交员的技能培训急需加强;专业结构对地质资料汇交有一定影响,但差距并不明显,反而是工作岗位从事时间长短(即从业队伍的稳定性)对地质资料质量的影响更大。

2.7 《办法》存在的不足

《办法》实施一段时间以来,有效地促进了贵州省地质资料的整体质量和汇交效率,但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长远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评判,目前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办法》不能设置行政许可,对于是否必须持证承担汇交事务,仅作建议性、鼓励性规定,汇交员证的管理目前还相对松散,办理完全自愿申请,放弃也很自由,相关制度强制力较低,制度的实施主要依靠馆藏机构的质量肯定和服务鼓励进行推动。

2)《办法》作为一种制度性的探索尝试,贵州“汇交员制度”的内容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步完善,配套制度和措施还需进一步建立健全。本文对相关样本的分析也可能因为样本数量、取样时间、样本代表性、统计分析方法等原因,还不能完全反映“汇交员制度”的所有优缺点,贵州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3 贵州“汇交员制度”实践的阶段结论

3.1 汇交员制度是地质资料管理制度体系的创新探索

贵州的汇交员制度是依据现行地质资料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尝试建立的一项新制度,《办法》对地质资料事务“执行主体”的规范与国家现行制度对“资料客体”相关规范形成相互补充,一定程度填补了当前国家地质资料制度体系对汇交事务执行人及相关行为的规范空白。汇交员制度抓住“汇交员”这一关键角色,从“管理证”和“服务人”的角度,理顺地质资料汇交主体、制作主体、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搭建起管理部门与汇交人、汇交事务执行人的“桥梁”,通过各种措施实现良好沟通和良性互动,使政策传递更快捷、业务沟通更顺畅、标准认识更统一、执行管理更高效,有效地预防和化解了当前资料管理工作中类似“最后一千米”的工作“燃点”和“难点”。

3.2 汇交员制度是对地质资料管理手段的有益补充

贵州的汇交员制度建立了规范的“汇交员证”申请、审查、颁证程序,申请人必须经过省级以上管理部门的培训并由单位推荐才能申请,汇交员证管理台账对汇交员证的取得、变更、注销以及相关的汇交质量信息、工作诚信信息都有详细记录,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准确掌握影响地质资料质量的各种因素,科学决策,及时实施科学管理或提供个性化服务。

3.3 汇交员制度是对资料专业队伍建设的有力促进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地质工作的飞速发展,地质资料从业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汇交员队伍的建立,有利于国家地质资料质量规范和涉密工作要求的落实,有利于推动技术交流和行业自律,有利于专业技能的科学研究和长远发展。贵州“汇交员制度”的实施,不仅使地质资料从业人员有了一张证明其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专业技能的“身份证”,使原本相对松散的从业人员有了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还对凝聚专业人才、稳定专业队伍、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专业技术科学发展,更好发挥专业影响力提供了条件。汇交员队伍的建立还为今后引入学会、协会等管理形式,引导地质资料专业队伍向着“自成体系”的行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打下了基础。

3.4 汇交员制度为地质资料质量全程控制提供保障。

地质资料产生—制作—汇交的过程,专业性强、周期较长、环节偏多、责任重大,人的因素是影响资料质量的根本因素,汇交员成为实施资料质量管控的“关键节点”,建立汇交员制度或能从根本上解决地质资料的质量问题。

一是持证汇交员规范承担资料制作、内部初检、执行汇交等事务,运用专业知识直接影响地质资料的质量。二是汇交员逐步介入或直接参与相关地质工作,全面了解地质资料的产生过程、形成特点,掌握产生质量问题的真正原因,“能动”地把国家对资料质量的标准、要求落实到各环节,可从“源头”上促进资料质量。三是贵州尝试把资料管理“一对一”的汇交质量责任制与“一对一”的接收服务措施结合起来,是对“全流程”影响或控制地质资料质量的有效探索。

3.5 汇交员制度加强了地质资料涉密管理

2010年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2014年3月1日施行的《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都将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最终限定到了“具体人员”。《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还进一步将从事涉密业务的企业事业单位条件细化到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成立3年以上的法人,无违法犯罪记录”等。《办法》对汇交事务委托关系的规定,有利于在地质资料汇交环节进一步明确保密责任,汇交员制度和汇交员证管理措施也对保护涉密人员、保留涉密记录、保障涉密义务,追查涉密责任提供了条件。

致谢 谨对制度出台和实施过程中作出重要指导的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各级领导,对制度建立辛勤付出的周忠赋、王瑛等同志,以及积极配合制度调研及实施的各汇交人、地质资料编制单位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对当前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思考~

梁叙
(广东省国土资源档案馆 广州 510080)
摘要 地质资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但我国目前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仍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当前地质汇交制度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其环境因素影响进行分析,针对如何完善汇交制度,在制度的原则、框架、制定和执行、当前工作重点等方面进行阐述,以进一步促进我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 地质资料 汇交 制度
地质资料是人们在了解认识和利用地球过程中开展的各种科学研究、生产实践技术活动及地质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等工作中获得的科学成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资源。无论是为国家扩大内需项目提供服务、地质找矿工作,还是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都是以齐全、完整、丰富的地质资料信息为基础。但现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资料汇交仍存在不及时、应当汇交的没有汇交、部分汇交资料质量不符合要求等问题,有待于通过完善现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以促进汇交工作的顺利开展。
1 现有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局限性
在对各省市地质资料汇交情况的了解中发现,由于制度本身的局限性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现行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难以很好地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服务。
1.1 制度本身的局限性
目前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一是缺乏针对地质资料的法律条文;二是《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并没有对地质资料的汇交范围作详细的规定及严格的惩处措施;三是各省市制定的地质资料汇交规章没有强大的约束力。
可以说,现行的汇交制度中,无论是国家出台的条例或各省市制定的规章,都缺乏强制性规定,只对资料馆所在部门存在微弱的约束力,对于汇交难度大的地矿系统外单位和部门,约束力微乎其微。
1.2 环境因素的影响
地质工作覆盖面广,地质资料除了存在于地矿部门,地矿系统外的建设单位和部门也拥有大量的地质资料,有的地方甚至是地矿系统内部的地质资料只占少数,而行业利益的冲突往往阻碍了地矿系统外单位主动汇交相关地质资料。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地质资料的需求日益加大,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社会的发展要求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汇交诉求加大成为大势所趋,地质资料汇交成为紧急而困难的任务。特别是有的建设工程项目,只有获得详细的项目建设地的地质情况才能安全合理地进行工程建设,同时详细、规范、严谨的地质资料也为项目承担单位免去重新进行地质勘测的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可以说,无论从地质资料汇交制度本身来看,还是从环境的转变和需求来看,现行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已无法进一步促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由于缺乏严格的惩处制度,这一漏洞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单位不主动汇交的原因。面对我国社会对地质资料需求不断加大的状况,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到了必须加以完善的地步。
2 对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完善的思考
地质资料是社会潜在的财富,地质资料服务体现了国家矿业发展环境的优劣。充分的地质资料有利于矿业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地球科学的研究和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因此,在制定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过程中,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解决中央统一制定汇交制度基本问题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地方各相关部门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汇交制度,共同促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
2.1 完善制度的原则
在完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以下4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从唯物主义系统论的角度来说,做任何事情一定坚持整体、联系的原则。二是可操作性原则,任何制度具有可操作性是实际执行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三是渐进性原则,构建新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是一个长远的工作。对现行制度进行梳理,解决制度的局限性和现实环境影响造成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付诸实施。四是精简原则,在制定制度时,尽量避免两个制度存在重复的地方。
2.2 制度的框架
国家制定有关公共信息或针对地质资料管理的法律。国土资源部除《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以外,通过制定相关的地质资料汇交惩处办法或激励办法,针对各省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目标,按照完成情况加以通报表扬或批评。各省市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详细、严谨的汇交管理规定、惩处措施、激励手段。国家制度注重原则和基本问题,地方规定应侧重于细化、符合自身实际,中央和地方相辅相成,从而有效地促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
2.3 制度的制定及实施
首先,多方征求意见、集思广益。通过邀请各个环节的专家和负责人、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管理部门的领导,研讨制度的制定细节。例如建设单位如不汇交相关地质资料,可在审批或上市某个环节做出限制。同时可以赋予各地方一定的自主权,使得各省市相关负责机构能够针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可行的规定。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管是汇交责任人或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人员,很多人存在“能不交则不交,能省事则省事”的思想,要让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做得更好,必须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例如,上海市制定的《地质信息共享合作协议》,明确了汇交地质资料给上海市地质资料馆的单位就可以享受获得上海市地质资料馆其他地质资料的权利,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再次,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在制度制定后加以执行的过程中,应注意各个部门的大力协作和配合。例如,上海市2006年6月,为贯彻落实《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加强实施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资料统一汇交工作,建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资料汇交机制,由市建设交通委法规处牵头,会同市建管办、市建筑建材业受理服务中心、市招投标办、市房地资源局法规处、矿管处及市地质资料馆等单位和部门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就有关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和研究,达成共识。这极大地提高了建设单位汇交地质资料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制度执行的力度。
2.4 当前做好汇交工作的重点
推进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各级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加以重视,充分认识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社会大众对地质资料的重要作用并非十分了解,更谈不上对地质资料相关工作的监督。在公共信息的社会服务工作中,发挥效用最大的监督力量就是社会大众了。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公众知晓地质资料的重要作用,知晓它们对地质资料这类公共信息的知情权和使用的相关权益,提高对地质资料工作的关注度,以公众舆论的力量促进相关汇交责任单位主动汇交。
二是要深入调研,摸清总量。提高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制定详细的汇交制度,首先要摸清地质资料的总量及分布,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汇交制度。大多地方地质资料汇交负责部门都不清楚本地区有多少种地质资料,具体分布在哪些单位,这导致地质资料汇交管理人员处于被动地位,只能等着汇交责任人主动来上交。只有进行主动深入调研,摸清本地区地质资料的总量及具体分布,才能为进一步促进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打好基础。
三是要推进标准化建设。地质资料涉及范围广,不同类别的地质资料文件标准各异,同类别的有的也是各式各样。尽管国土资源部已颁布了《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汇交格式要求》,但这只是总纲式的规定,具体到地质资料汇交文件,仍千差万别,造成了入库及管理工作的难度。因此,从制度层面来看,各地区应该组织相关人员根据本地区地质资料种类的特点制定更加详细的地质资料汇交的格式规定,针对电子文件和文本文件,从字体、用纸、图标等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详尽规定,提高地质资料汇交水平。
四是要制定工作流程。在制定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制度时,首先制定详细的计划和流程图,从哪一点做起,具体怎么做,一环衔一环,分阶段有步骤地实施,才能最后赢得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良好局面。
3 结束语
由于地质资料汇交制度缺乏汇交范围的详细规定、缺乏具有约束力的措施,公众对地质资料认识尚需提高。因此,必须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促进我国地质资料汇交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不断完善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加大宣传,提高公众认识,从摸清地质资料总量做起,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工作流程,不断落实地质资料汇交工作,进一步提高地质资料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王燕.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思考.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12)
辛继升.试论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国土资源情报,2008,(11)

李玉艳
(中海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摘要 地质资料汇集着在各种地质工作中形成的纸电介质及岩心、岩屑等海量信息资源及其载体。进行地质资料汇交,开发利用好其信息财富,既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将通过中海油近年来地质资料汇交的情况,介绍汇交管理工作建设取得的成果,并针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 资料汇交 纸介质 电子介质
0 前言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是一代又一代地质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是资料利用者进一步开展地质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所属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具有形成成本昂贵、数量庞大、类型复杂、应用范围广泛、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巨大、可重复利用等诸多特点。对一个国家而言,保管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不仅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进行地质资料汇交,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实现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并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不仅可避免日后重复的工作和投资,亦可显著提高当前的工作效率和社会经济效益。因此,加强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既有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也更有利于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并且能够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信息服务。而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按国家相关要求及时进行地质资料的汇交。
本文将通过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近年来完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新技术应用、硬件设施投入与资料开发利用等方面,浅谈中海油在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建设取得的进展及其成果,并通过分析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 中海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建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质资料管理和资料汇交手段也随之发展并更加现代化。这就需要不断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更新管理理念,以适应新时期的地质资料汇交要求,这也要求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要不断更新应用软件和硬件设备,以便用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方法、现代化的信息服务平台,开发利用好现有地质资料成果。
1.1 汇交管理制度建设
目前,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的现行依据是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2003年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6号)以及《油气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汇交细则》(国土资发〔2007〕237号)和《油气等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规则(试行)》(国土资厅发〔2012〕24号)。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依据上述管理条例和工作规则,并根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勘探开发技术档案管理规定》以及《关于海洋石油科技档案资料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结合中海油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制定了《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勘探地质资料管理规定(试行)》,对中海油地质资料所有权、资料汇交范围、地质资料的披露、出售与交换、资料汇交管理职责与分工、资料汇交程序与汇交时限和资料汇交要求等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划分。规定指明中海油勘探地质资料所有权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授权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负责中国近海所辖矿区以及海外油气勘探区块勘探地质资料的管理工作。实行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各分公司分级负责的原则。地质资料汇交实行“分区实施、集中管理、统一汇交”的汇交原则。适用对象范围包括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内部的地质资料上交管理和向国家汇交的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地质资料汇交职责、汇交范围和具体汇交要求,做好中海油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于2012年特制定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细则》,此细则明确规定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及各分公司和研究总院的地质资料汇交的职责分工、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原始地质资料汇交、实物地质资料汇交和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年报等各项工作要求(表1)。特别明确了资料受托保管单位制作汇交项目须经研究总院检查验收合格后统一汇交的管理制度。依据这些具体要求、工作细则和格式要求等,在成果地质资料制作、装订和质量检查以及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等具体工作流程中就有了可操作性的技术规范。

表1 中海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职责分工表

1.2人才队伍建设
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也要求其具有扎实的科技理论知识,特别是要具备能够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地质资料管理的基本技能。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汇交管理要求,就要摒弃过去落后的资料档案管理观念,与时俱进,重视资料管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总公司要求,中海油各级受托单位均成立了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项目组。为更加切实有效提高资料管理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做好中海油的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所有地质资料管理人员除每年积极参加国土资源部和全国地质资料馆举办的理论技术培训外,中海石油有限公司每年也在海油系统内部,不定期举办地质资料管理培训班和技术交流会议,宣讲地质资料管理相关条例,培养职业道德和标准化意识,总结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情况和要求,汇总各分公司在资料汇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逐一分析,统一认识,严格要求。通过理论知识学习、系统内外的技术交流和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件制作软件以及委托保管软件的培训等举措,使整个中海油系统的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资料汇交的成果质量、人员素质也不断得到提升。目前,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已占到整个中海油地质资料管理队伍的90%以上。所有地质资料汇交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并能使用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资料汇集统计及资料汇交工作。
1.3 新技术应用
地质资料类型复杂,门类众多。既包括探井地质成果报告、油气成果报告和储量报告等成果地质资料,也包括各类勘探的原始数据、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报告等原始地质资料,还包括与成果地质资料相符的探井钻井取心、岩屑等实物地质资料。汇集着在各种地质工作中形成的纸介质、电子介质、岩心、岩屑等以文字、图像、声音和矿物质等形式记录的海量信息资源及其载体。其整理汇总工作烦琐,劳动强度大,重复劳动多。必须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具有友好操作界面的信息管理平台来管理、开发和利用这些海量地质资料。这样才能发挥计算机的现代化管理优势,大大降低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资料汇交周期,提升资料汇交质量,及时方便地解决地质资料汇交中出现的问题。为满足地质资料汇交要求,中海油各级资料汇交单位均统一安装并使用《成果地质资料制作浏览系统V2.2》制作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项目,生成统一的汇交清单便于汇交;使用《石油天然气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V1.1》实施对汇交矿权的下发以及原始、实物资料的入库汇交统计等;还安装了《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监管平台V2.0》将汇交矿权的成果、原始和实物资料数量信息及时上传至国土资源部以便进行汇交凭证的发放;并使用《全国地质资料管理信息报送系统》对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工作年报进行报送汇交等。同时,也及时对汇交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更新。这些现代化管理技术的使用,使得地质资料成果的形成、利用和开发、公共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与现代化办公体系有效衔接起来。提高了地质资料的整理汇总的效率、资料汇交的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满足了国家标准化的相关要求。
1.4 硬件设施建设
中海油在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先进管理理念和新技术引进与发展等软实力加强的同时,也重视地质资料保存保管和维护保障等硬件环境的改善和建设。地质资料保存设施建设及保管和维护条件近年来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实现了资料档案库房、资料借阅利用和管理办公三分开。各级受托保管单位库房建设均符合各类地质资料保管要求。所有库房全部配备了齐全的安防、环境控制等设施,满足档案库房的“八防”要求。为满足未来几年对地质资料的保管和维护要求,仅 2013年度新增岩屑库房面积就达1500m2。并对已有库房进行了改造,面积达2300m2。中海油地质资料库房总面积现已达17000千多平方米。其中,成果资料库房面积3000 多平方米,原始资料库房面积近6000 平方米,实物资料库房面积近8000平方米。同时,自主研发岩心扫描仪1台,便携式岩屑扫描仪1台。随着便携式岩屑扫描仪的研发成功,实现了岩屑在井场的现场图像采集。提升了岩屑图像的采集质量和采集的及时性。目前,使用的实物采集仪器包括岩心扫描仪、岩屑扫描仪、便携式岩屑扫描仪、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岩心切割机、岩心地面伽马测量仪等。使用的计算机包括服务器和台式电脑总计近百台。其他外设设备包括磁带机、普通复印机、普通扫描仪和打印机若干台。资料库房专用设备包括升降平台、叉车、专用空调、灭火器、除湿机等。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为中海油地质资料成果的形成、保存和维护、资料的管理和汇交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 成果应用及社会服务
中海油自2004年开展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以来,经全体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辛勤努力,已完成78个矿区共415口井的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取得国土资源部发放的资料汇交凭证89个。自2010年起开始进行油气地质资料目录数据库建设,4家分公司全部通过国土资源部的检查验收取得地质资料委托保管资格。已完成78个矿区的原始和实物地质资料的入库汇交工作。同时,中海油也不断加大信息共享服务网站数据的更新力度。目前,在线资料目录已做到了与馆藏成果地质资料入库同步。表2所示为截至2013年底已向国家完成的资料汇交情况统计,表3则为截至2013年底地质资料利用情况统计。近几年,地质资料成果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中的贡献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譬如,为国家重大专项“南海北部深水区碳酸盐岩储层识别与评价”项目提供62口井的曲线、28口井的分层数据、301件电子文档资料;为“ENI公司申请利用2012公开招标区块50/34资料”项目提供LT35-1-1、YC8-1-1、YC8-2-1、YC14-1-1、YC7-4-1、YING6井地质成果资料共186份;为“壳牌公司申请利用62/02合同区外LD22-1-7井资料”项目提供LD22-1-7井井地、井化、钻完井总结报告、井场调查(定位)报告共115份等。成果利用事例不胜枚举。
这些成果不仅在油气勘探开发和科学技术研究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也为提高地质资料的社会化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今后开展地质资料的其他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

表2 地质资料汇交情况统计表(截至2013年底)


表3 地质资料利用情况统计表(截至2013年底)

3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地质资料门类多、范围广,在资料汇交时既需要较强的责任心,也需要细致的工作态度。根据中海油近几年的地质资料汇交验收情况,发现了一些经常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成果地质资料制作不符合要求。成果地质资料有报告缺页或装订倒置现象。地质资料立卷归档要求是折叠成270mm×190mm,但有些资料附图折叠不规范,宽度超出A4纸且宽窄不一。大部分资料没有双面打印;多数资料及附图册封面没有盖单位公章;有些成果报告无摘要、储量报告缺评审意见书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的资料汇交人员工作责任心还不强,对相关规定和要求理解还不到位。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国家汇交管理制度和管理软件系统培训力度,使有关人员熟知汇交制度法规,熟练使用汇交管理软件。希望资料汇交人员不仅要加强工作责任心,也要不断地提高职业素养。同时,也要对资料管理人员经常进行适当的专业科技普及培训,提高知识水平,并建议加强资料管理人员年度培训,集中汇总问题,明确整改要求,讨论汇交中的难点,抓典型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制作电子文档的办公软件版本不统一。经常导致电子文档中的图件出现打不开的现象,影响资料成果二次再利用。建议主管部门限定各单位均采用一致的办公软件版本。
3)地质资料委托管理系统运行不稳定。出现总公司下发矿权后分公司接收不到,或者是分公司已经入库的资料目录而总公司看不到的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建议有关单位要及时加强与国土资源部及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沟通,及时解决资料汇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关于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一些思考
答:2002 年出台的《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确立了统一汇交、公开利用、权益保护三项基本制度,强调了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条例》出台 10 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地质资料工作的高度重视,通过广大地质资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地质资料服务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本文以全国地质资料馆的服务...

对基层单位地质资料工作的认识与思考
答:地质档案资料及其信息化工作也因此备受关注:《地质资料管理条例》要求“国家建立地质资料信息系统”,《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将地质资料信息工作列为重要任务之一。地质资料的信息化服务与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并列,成为地质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因此,继续深入贯彻执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履行成果地质资料提交(汇交)的...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问题之探讨
答:摘要 国家对地质资料进行统一汇交制度后,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认识到应进一步提高对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的认识,统一思想,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为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成果地质资料 存在问题 对策与措施 地质资料是地质...

创新地质资料管理体制几个问题的思考
答:《条例》虽然确立了地质资料统一汇交制度,并明确了国务院和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地质资料的汇交、保管、利用的监督管理,但由于其在地质资料的分类、范围和要求等方面的规定过于原则,管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均不够强,致使目前实践中地质资料汇交工作难以落实,地质资料管理分散,尚未真正实现统一汇交。 特别是水文地质、工程...

地质资料的汇交与利用存在问题浅析
答:摘要 本文总结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 实施5年多来,地质资料汇交与开发利用取得的成绩,并针对新形势下的地质资料汇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地质资料;汇交;利用;问题 1 地质资料汇交及利用现状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和《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实施5年多来,广东省地质资料管理工作以资料汇...

关于地质资料工作的几点想法
答:2.2 规范地质资料工作用语 全国地质资料馆是我国地质资料馆藏机构的龙头,所面对的是来自各省及各行业的资料馆藏机构的资料汇交人员和全国各地的地质资料利用者,可以说是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窗口,规范工作用语有助于树立良好的资料馆藏机构形象,并间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2.3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后备人员的...

新形势下地质资料服务工作的思考
答:200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中将“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列为新时期地质工作的6项重大任务之一,要求“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国家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全球矿产资源勘查开采投资环境信息服务系统。严格执行地质资料汇交制度,开展地质资料专项清理,推进地质资料的研究开发...

高玉平和米志花的婚姻?
答:关键词 地质资料 汇交员 制度1 对当前地质资料工作的认识与思考地质资料是广大地质工作者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地质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和国家重要的基础信息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基础地质工作和矿产勘查开发活动日益活跃,地质资料事业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数量庞大、信息丰富的宝贵地质资料,对减少勘查风险,避免...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及验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意见
答:3.4 完善汇交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成果地质资料汇交管理,每年对汇交质量好的单位予以表扬;对汇交质量差、多次修改、修改周期长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并将资料汇交质量与相关审批挂钩。以上是笔者在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验收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和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够对在全国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从事...

成果地质资料汇交问题研究与对策
答:(1.江苏省地质资料馆 南京 210018 2.中国地调局南京地矿所 南京 210016) 摘要 本文对成果地质资料汇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提出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建议,旨在使广大成果地质资料汇交义务人高度重视汇交质量,正确地向国家汇交成果地质资料,为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产业化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 汇交问题 原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