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对应的诗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全诗及出处

作者&投稿:泰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希望能帮助到你



有一首诗叫什么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那首诗叫什么?~

我爱古诗词,如果大家喜欢,记得关注和分享,谢谢大家。

正确的应是“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出自于宋代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整首词的原文如下: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
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
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苦恨,什么时候消止。只愿你的心,如我的心相守不移,就不会辜负了我一番痴恋情意。
--------注释--------
选自《姑溪词》,作者李之仪。
已:完结。停止。
休:停止。
定:此处为衬字。
思:想念,思念
--------创作背景--------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仕途不顺的李之仪被贬到太平州。祸不单行,先是女儿及儿子相继去世,接着,与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业受到沉重打击,家人连遭不幸,李之仪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这时一位年轻貌美的奇女子出现了,就是当地绝色歌伎杨姝。杨姝是个很有正义感的歌伎。早年,黄庭坚被贬到当涂做太守,杨姝只有十三岁,就为黄庭坚的遭遇抱不平,她弹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后母所谗而被逐,最后投河而死。杨姝与李之仪偶遇,又弹起这首《履霜操》,正触动李之仪心中的痛处,李之仪对杨姝一见倾心,把她当知音,接连写下几首听她弹琴的诗词。这年秋天,李之仪携杨姝来到长江边,面对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面对滚滚东逝奔流不息的江水,心中涌起万般柔情,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爱情词。

--------赏析--------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点,可以说是一种提高和净化了的通俗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阁中翘首思念的女子形象于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相通。这样一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这首词的结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受。
作者用江水之悠悠不断,喻相思之绵绵不已,最后以己之钟情期望对方,真挚恋情,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

--------作者简介--------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黄河水''.出自李白的哪...
答:如果说在前面的"长江头""长江尾"的叹息中,有女主人公的不满和迁怒的话,"共饮"的安慰已平息了内心的冲动,主人公的表情变得平和,内心开始宁静,这时已开始进行着冷静地思考。现实的困难是无法改变的,那么自己也该安慰自己一下吧,于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便自然而生。恨之无已,...

君在长江头 我在长江尾 是那首诗里的 具体的是什么啊
答:宋代李之仪的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 长江头:指上游四川一带.[已]止. [译文] 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呵...

有一首诗叫什么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不见君共饮长江水那首诗叫什么?
答:倾口而出。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语言明白如话,句式复叠回环,感情深沉真挚,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又 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体现出灵秀隽永、玲珑晶莹的风神。原文如下: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有句诗 里面有句话是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的 谁知道是什么诗啊
答: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注释]长江头:指上游四川一带。[已]止。[译文]我住长江源头,君住长江末尾。天天思念你呵不见你,却共饮着一条长江水。这条江水何时止,这份离恨何时息...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出自哪里?
答: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是哪首诗词
答: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这首小词,以女子口吻、清新自然的语言、直抒胸臆的手法,抒写她对居于异地的一位男子的深切的爱。滔滔江水,把他俩联结在一起,但“江头”“江尾”之隔,又...

李清照君住长江头全诗是什么?
答:是李之仪的作品。《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李之仪〔宋代〕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翻译:我住在长江源头,君住在长江之尾。天天想念你总是见不到你,却共同饮着长江之水。悠悠不尽的江水什么时候枯竭,别离的...

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的全诗及出处
答:该句出自李之仪的《卜算子》。全文为: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一江水,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用...
答: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三五七言 / 秋风词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

君在长江头,我在长江尾出自哪里?
答:这是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