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个阶?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作者&投稿:仇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堪布太桥旦曾 开示
比如说学佛人和没有学佛的人之间的不同,就是没有学佛之前,多数人都非常散漫,比较容易放纵,也经常会生起烦恼,喜欢造恶业等等。而且自己也不觉得这样做是不对或是不应该的,不但没有后悔之心,还会觉得自己精明强干。但进入佛门学佛以后呢,就非常清楚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哪些是如法,哪些是不如法;哪些做得对,哪些做错了。一旦了解了善与恶,对与错之后,就不再像没有学佛时那么随心所欲。因为懂得了佛法的道理而精进地断恶行善,自然而然地谨慎取舍因果,这就是一种初学者成就的程度。没学佛之前我们是绝对不会这样谨慎或反省的,这就是学佛的人和没有学佛的人之间存在的差异,应该可以算是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
成就的层次相当多。比方说我们学佛以后经过修持,行为上会自然远离杀生、偷盗、邪淫的身不善业,并能做到放生、布施、持戒的身之善业,这就是行为上所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经过修持而言语会自然远离妄语、挑拨离间、恶口、绮语的口不善业,并能做到诚实、促进和谐、说话温柔、诵经念佛的口之善业,这就是言语上所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经过修持而思想会自然清净远离贪欲、嗔恨、邪见的意不善业,并能做到少欲、生起慈悲及树立正见的意之善业,这就是思想上所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
所以是否获得成就主要看自己内心的修证,佛法绝对不是衡量他人过错的工具,而是调伏自己野心的殊胜对治,更是自觉觉他的圆满方法,因此我们应该经常反省自己。通过观察自心就会发现以前我们的我执特别强,烦恼特别多,业障特别重,习气特别深,动不动就会生气。接触各式各样的团体时,也会因为看到这样那样的事情而起烦恼等等。但经过长期不中断的修持,现在这些污染逐渐没有了。我执也减轻了,烦恼也不起了,习气也断掉了,妄念也越来越少,造恶业的想法也自然停止了。并且心里一直想着帮助他人的一些事情,在看一些经典或闻思佛法时法喜充满,自然领悟到其道理。而且不仅仅是明白佛法的内容,还能做到一些身体力行的实修。在学佛修持的过程中,对三宝生起信心、虔诚念佛、保持正念、爱护众生的生命等等,这些都是得到三宝加持的感应,也是修行进步的一个表现,更是一种成就的程度。
真正达到一定程度上的修行成就或感应,是经历各种苦乐的感受,或者在生活上遇到不幸或倒霉时,对三宝没有任何抱怨。不失望,没有失去信心,且心中仍然会生起对三宝无比的信心。当看到轮回中的荣华富贵时也没有任何留恋,会自然生起出离心。一些众生无缘无故的伤害我们或指责我们时,我们也不起任何嗔恨,反而会对众生生起慈悲心。我们眼前的万事万物,形形色色的诱惑出现时既不贪执,又不迷惑,常常能保持视为如幻如梦的一种境界,这就是一个真正成就的程度。如果常常能做到这样且持之以衡地坚持,不中断地精进修持的话,就像是爬楼梯一样,行菩萨道的次第逐渐圆满,一步一步接近乃至达到至高无上的成就。
如今很多半信半疑的学佛人不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成就,他们将成就视为一种形相上的殊胜奇景或吉祥的征兆来对待。比方说头顶上是否发光,虚空中是否出现佛菩萨或各种瑞相。功课特别精进时有没有做一些吉祥的梦,打坐时心中是否产生一些特殊的觉受,身上的疾病有没有减轻。有些人会想家里有没有发财,老公有没有升官,子女有没有取得好的成绩,甚至有些人还会想股票有没有赚钱等等。如果这些事情比较成功时,就认为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加持或修行的成就。学佛的目标总是期盼着世间的美好出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修行的过程中内心没有平息烦恼,无法战胜我执的话,就算是出现了各种瑞相又对我们有何用呢?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而已。
虽然相当一部分的修行者成就时,的确会出现一些奇特的现象或吉祥的征兆,但也不能完全以这些来判定内在的成就。因为这些奇特现象或吉祥的征兆并不是修行者内在的不共功德,而是修行者顺便附带的外在的功德,对他而言这些都是可有可无的。而且这些外在的功德连外道都能做到,经过他们的苦修,身上也会发光,心中也会产生喜乐的觉受,也会示现各种各样的神通,也能够像鸟类一样在空中飞翔。但他们仍然束缚在轮回的苦海中,一样的迷惑,一样的受苦受难,无法获得解脱。
所以佛教将这些奇妙现象或吉祥的征兆等,称它为共成就,也是世间的成就,更是有漏的成就。因此我们绝对不应该以外在的奇妙现象或吉祥的征兆来判断自己的内在成就,以及是否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这些都不能代表你获得成就。
从前印度有一位修学大乘佛法的出家人,名叫日光比丘,他是一位专心为救度众生成佛,而出家学法的比丘。自从他出家以来,非常用功的修学佛法。有一天,因为他修持功德力量所致,魔王的宫殿自然振动。魔王观察摇动的原因,知道是这位日光上人修行即将达到成就的关系。魔王想:“怎么办呢?我如果不设法阻止这位日光上人学法,不久的将来,我的世界就会太乱。”于是魔王就变成释迦牟尼佛的形相,来到这位日光上人修行的山洞,在对面空中,身上放光,完全与佛一样,令这位日光上人得见。这位上人看见了佛非常高兴,(魔王变化的)佛说:“你修行已经圆满了,不用再修行了。你可以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不必再考虑戒律因果的问题。我(魔王)每七天会来看你一次。”说完话就不见了。
这位日光上人,很相信魔王的话,他很高兴,马上就下山不再学法修行了。他相信魔的话,对因果戒律全部放弃,到处作乱。每过七天,魔王变化的佛就对他说:“你做得很好,你已经到佛地了,随时可以跟我说话,你的罪业因果不必再考虑了。”魔变化成佛,每次都是这样说。这位日光上人认为:他本人已经修行成就,达到佛地,见佛成佛了。就越来越相信魔的话,越来越乱,对于杀、盗、淫、妄、酒,无所不为。魔王看到这位日光上人,已经听他的话颠倒了,他(魔王)就很放心,高兴地告诉魔众说:“我们的魔世界,已经得到平安,又多了一个有力的子孙。”
上师说:“你这个饭桶!初步的佛法尚未了解,你还说什么‘达到佛地’?”弟子(日光比丘)说:“不同喽!我每七天都能够见到佛,跟佛谈话,就像我跟你谈话一样,什么都可以谈!而且佛对我说,我已经达到佛地了。上师啊!你有什么话需要跟佛讲?你跟我讲,我替你向佛说。”上师心里想:“他已经遇到魔害,着魔了。我现在怎样跟他讲,他也不会听的,因为他已经失去了理智,没有自心判断的能力。”上师想了一个办法说:“你要见佛的时候,我跟你一同去见佛好不好?”弟子说:“这我想先问佛才可以。”他(日光比丘)下次见到了魔变成的佛,就问佛说:“我的上师也想来见您,可不可以呢?”这个魔知道,他的上师对密宗咒法的本领很高,马上回答说:“不可以!不可以!我跟他没缘,你也不需要跟他,因为你已经达到佛地,没有你要学的法了。”
后来这位弟子,看到了上师说:“你与佛没缘,我跟你没有可学的了,请走吧!”上师摇着头想:“救弟子是我的责任。”于是上师对弟子说:“我和你已经有多年的师徒感情了,我送你一个纪念品。”上师就拿出一个火漆做成的圆珠,送给弟子说:“这颗珠子是我最好的朋友送给我的,你带在身边,就不会忘记我了。”上师又说:“你看到佛的时候,应该要诚心诚意地恭敬佛,感谢佛给你这么多的教授。你下次见到佛的时候,最少要向佛叩三个头。但是佛很客气,可能不接受你的礼拜,但你一定要叩头,表示感谢佛的恩德。这一句话你听我的,好不好?”弟子(日光比丘)说:“这个很好!佛的大恩大德,我应该叩礼拜,他不接受,我也要勉强叩头!”
第二天,这位日光上人又见到了佛,就对佛说:“我能达到佛地,都是您的恩德。今天我向您叩个三头表示感谢。”第一次叩头两膝着地的时候,这个魔就站不住了。魔说:“不!不!不!不用叩头!度众生到佛地,是佛的责任。”这位日光上人虔诚地表示感谢佛,继续下拜,当两膝和手放在地上,正要全身拜下的时候,这个魔看见这位上人的身上,发出很强烈的火光。魔非常的恐惧,正想下来阻止他叩头,可是他已经拜下去了。他的头一碰到地,身上的火光内,现出千千万万的金刚尘消灭了这个魔王。这时,日光上人已经晕倒在地上。
等他清醒过来,大声呼叫佛的名号,可是已经看不见佛了。这时,他的上师出现在他的身边说:“你所看见的佛,以后不会再来了。因为你所见到的佛,不是真佛,他是魔变成的。我给你带在身上的大圆珠,是铁发金刚的密轮,它能碎灭万魔!当你叩头的时候,魔鬼挡不住就粉碎了。”上师说:“你还没有能够见到佛的成就,你想要到达佛地,应该重新用功,研究教理,求学密法。”这位日光比丘就依教奉行,跟随上师修学密法,后来得到大成就,成为很著名的大上师。
所以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修行佛法时所出现的形相无论多么的奇妙或殊胜,也无法判断奇妙现象的好与坏。修行越久越会出现这些奇妙现象,修行越高越会发生种种障碍。这也许是一种修行者的挫折,也许是一种对修行者的考验。就看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那它就会变成什么样。虽然日光比丘发心既清净,修行又精进,但他面前出现奇妙现象时,他并没有以考验来对待,而是视为真实来对待,所以遇到魔害,着魔了。
我们初学者更应该谨慎。我发现汉地很多老居士非常执着于形相,特别过分地在乎这些奇特现象,这就是修行上最大的障碍。有时候我真的不明白,虽然《金刚经》与汉地缘分很深,流传于汉地的历史悠久,且大多数学佛人都念诵其经,并能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但为什么汉地一些修行的居士对形相的执着越来越大呢?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一些居士,他们对我很骄傲自豪地说,他修某某法时出现如此如此的奇妙现象,他在禅定时产生什么什么样的特殊觉受等等。很可惜,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居士说,他修了什么什么法后我执如此如此的减少,对治烦恼上起到如何如何的帮助作用,生起出离心或产生慈悲心方面如此如此的提高等等的事情。这时候我心里感到遗憾,《金刚经》如此的殊胜,提到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得那么清楚,但还是在少数居士身上起不到任何作用,仍然执着地追求奇特现象的出现。甚至有些居士越修执着就越强烈,修行的时间越久傲慢心越大。就像冈波巴大师所说的,“法不如法反而法成为堕恶道的因素”,真是可怕。我们应该相互提醒,彼此督促谨慎,踏上解脱的道路。顺利圆满地证得佛果是我们所有佛教徒的共同目标,依靠大众的力量来令佛法长久住世而利益无量无边的众生,是我们所有佛弟子们的共同责任。
真正成就的标准是噶举祖师-无与伦比的冈波巴大师所说的修行的“四种窍诀”。即:心向转法,法成佛道,去除道障,惑转成智。真正的成就以冈波巴四法的窍诀为标准,谁的自相续当中具备这四种修证,谁就获得至高无上的成就,这就是获得大成就的一个正确标准。
大手印传承祈请文中也说:“虔敬即为修之首,专心即为修之身,出离即为修之足。”就像一个人需要具备头、身体以及足一样重要,修行者也需要具备三种要素:虔敬之心、心不散乱、出离心。自相续中具备这三种要素的话,算是一种大的成就。
宁玛派的祖师隆钦巴大师所说的,修行的“三个殊胜”即:前行发心、正行无缘以及结行回向。修行的成就以三个殊胜为标准,谁的相续中圆满这三个殊胜,谁就证得圆满成就,大彻大悟。
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所说的,“三主要道”修行者所修佛法当中三种法特别重要。哪三种呢?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将这三种法称之为三主要道。如果我们的心中具备出离心、菩提心以及证悟空性的话,就谈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大成就。
萨迦派大师萨迦班智达所说的“远离四种贪执”,是指:“若贪执此世非修行者,若贪执轮回非出离心,若生起自私非菩提心,若生起执着非正见地。”我们修行的过程中能远离四种贪执,这就是真正的成就。
噶当派阿底峡尊者传承的“随念五尊法”,是指:随念上师之上师瑜伽,身观为自性本尊,口不离持咒,心不离空性见与慈悲心,以及功德圆满回向。成就以随念五尊法为标准,谁做到这五种法,谁就获得无上成就。
止贡噶举止贡觉巴大师所说的“大手印五支”:一、菩提心修法;二、本尊修法;三、上师瑜伽修法;四、大手印修法;五、回向修法。修行的成就以大手印五支为标准,圆满修行大手印五支的修行者才是真正的大成就者。
一旦我们相续中具备大德们所指定的这些功德成就的话,即使外在的奇特现象或吉祥的征兆不出现也不要有丝毫的遗憾,因为外在的一切现象皆是虚妄的。
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依大德们的殊胜教言来衡量自己内在的修证成就,我觉得这是最保险、最可靠的。
对一般修行人而言,由于追求的目标不同,所以最终获得的成就也不一样。获得的成就分为三类:其一,小乘的成就;其二,大乘的成就;其三,金刚乘的成就。
小乘的成就,是内心中对轮回生起出离心,打破了三界六道轮回的执着,断除了烦恼障而获得个人解脱,并证得阿罗汉果位。
大乘的成就,是在出离心的基础上对众生生起同体大悲之心,而且达到初地菩萨至十地菩萨的道地,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而获得缘起性空,离一切戏论的大境界,并证得圆满佛果。
金刚乘的成就,是具备大乘条件的前提下,对“三根本”生起无比的虔敬心,而且具有将轮回视为清净的净土,将一切众生视为佛和佛母的清净观。并证得智空双运、悲空双运、乐空双运、明空双运、现空双运的至高无上大手印金刚总持的圆满境界。

修持佛法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个阶?其各自有什么特点~

学佛成佛,简单而言,就是要通过“信、解、行、证”四个步骤、采用“六度波罗蜜”六种途径,经历过“戒、定、慧”三个层次的境界,最终才能修成正果、立地成佛的。我依次给你简介一下:
1、信解行证:首先要有信仰,有愿意跟随佛祖的脚步去修行、按照佛祖指导的方法去做的决心,这叫“信”,佛教也称之为“发菩提心”;然后要有真正出家的僧人为你讲解佛法,即“解”;然后你要按照僧人教你的方法去做,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叫“行”;最后从实践中验证所学是真实不虚的,这叫“证”;
2、“六度波罗蜜”是修行的六种途径,简称“六度”,分别是: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般若。用现代话来简单的理解就是:无私奉献(布施)、忍受委屈和痛苦(忍辱)、遵守佛教的规章制度(持戒)、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精进)、通过打坐来使自己的心摆脱情绪的控制(禅定),获得无上的大智慧(般若)。
3、戒定慧:这代表了修行的三个层次的境界,“戒”就是上面的持戒,佛祖告诉我们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僧人要遵守250条规章制度(佛教称为“戒律”),女性僧人(我们常说的尼姑)则是348条,如果你不出家,在家里学佛,则只须遵守五条,即“持五戒”(看起来简单,要做到不容易)。“定”即“禅定”,这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修行方式,回禅定的人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离不开禅定!“慧”即“般若智慧”,因为“般若”一词,包含了六种不同的智慧,没法翻译,只能称其为“大智慧”。
——按照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修成正果,不过对于你而言,还是从“三皈五戒十善”学起,从孝顺父母开始吧!父母是我们修行路上的第一尊佛!

修行佛法 特别是净土宗 最快 先学《楞严经》明了明暗二尘 无二无二分 即根本没有明暗二尘 更谈不上他们的区别 再学《大般若经》600卷 利根之人 必须读完500卷以上 才能看出佛法真谛 这是最快的方法 完成后即可如实了知一切法 提问者应当知道 《大般若经》600卷 为诸经之母 如弃学此经
为只学树之枝叶 不知其根本 学后 自然如实了知 《法华经》《楞严经》 《金刚经》《心经》《大涅槃经》《大宝积经》等经 论 的本质 圆满了知佛陀的宏愿 应刻苦学习之 ,不可只读1卷 ,看不懂就放弃,此为前功尽弃,学习者当以刻骨的毅力 ,坚定的决心 ,排除千难万难,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的精神,诸君多努力 ,将来必大展宏图

大乘佛教修行的三个层次
答:菩萨是大乘佛教的理想,其基本前提是发菩提心,立誓愿要为众生利益不入涅盘,履行艰苦的十波罗蜜修行而历经十地。前六地仍属初发意的预备阶段,七地以上虽有缺陷,但已具佛性而不退转,第十地则至于来生成佛的候补阶次了...

藏传佛教中的几个境界分别是什么?
答:佛教的最高境界都是自渡或者渡人,然后达到世界大同的目的 大乘佛教讲的是自上而下,一人成佛,通过渡人,最后达到世界大同 藏传讲的是每个人都修行,然后人人自渡,达到世界大同 你说的每个阶段是指修无常那个还是罗汉这个,...

修学佛法九个步骤
答:其实,整个佛法修行都未离开皈依的内涵。我们所皈依的佛、法、僧三宝,代表着佛法的全体,缺少任何一宝,都是不完整的。学佛,从皈依外在的三宝开始,最终在自己生命中实践内在的三宝,涵盖了从修行到成就的全过程。四深信...

十法界中的菩萨有几个等阶?十法界中的佛相当于圆教哪个等位的菩萨
答:知道三宝的功德,佛法的伟大,就要护持正法,时时护念正法。 第八、回向心。就是要随时把你的功德回向无上菩提,不是为了人天小果。 第九、戒心。就是在信仰过程中,要严守三皈,奉行五戒,内心常常要提起警惕,保持三业清净。 第十、愿心...

佛教修行中,共能修到多少种位次?就是佛教中一共有多少种等级阶位?
答:就是佛教中一共有多少种等级阶位?分别要怎样修行才能够达到?请一一列出。请给出详细答案。谢谢了。... 佛教修行中,共能修到多少种位次?就是佛教中一共有多少种等级阶位?分别要怎样修行才能够达到?请一一列出。请给出详细答案。

禅定的修为境界怎么划分?
答:而我们要想进入色界、无色界就得靠修行来完成,在进入四禅八定乃至灭尽定前,我们必须要经过一些在欲界的基本训练,要经历粗心定、细心定,欲界定、未来禅等四个过程,才能真正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乃至灭尽定的过程。下面我们来...

佛教菩萨有哪十个阶位
答:哪一个十个阶位?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历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十住、十行、十回向,称为三贤,是资粮位,十地称为十...

佛教等级与阶位划分是怎么样的?
答:1、从本质上说,佛教是主张平等的,所以人人都有学佛、信佛的权利,人人也都有成佛的可能。2、但在修行的层次上说是有所不同的,由于所持戒律高下等次的不同,佛教徒便有男女九种等级的划分,分别是:近事男、近事女、...

请问高人佛家境界分几种
答: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而菩萨还有52个阶次.到了妙觉就是佛了 【五十二位】大乘菩萨之五十二种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此等菩萨之阶位,诸经论所说不一,如华严经说十住、十行、十...

修行到什么程度,算是达到佛法的一阶成就?
答:以前没修学过佛法吧?佛法没有什么一阶二阶成就。要想修学佛法,首先要确定自己修的是什么法门,然后在善知识指导下正确修学佛法。至于修行次第,要师父根据你个人的根性,来安排修行内容。不能自己自学佛法,盲修瞎练。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