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你的自我效能感 结合个人实际,谈谈对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作者&投稿:栋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下完全抄袭自百度文库,感谢原创作者。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能力及行为能否产生预期结果所抱的信念。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Bandura,1977)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自我效能感是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是人类操作中的一种强大力量,在控制和调节行为方面起着不可估量与替代的价值。自我效能感是与具体任务联系在一起的,并不是一种概括性的个性特征。比如,某大学生面临即将到来的研究生考试,自我效能感就是该大学生对自己参与研究生复习以来的客观自我评价而生产的迎考自信力量。因此,不存在一般的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作为一种对能力的信念,在个体的活动成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某一方面有较高的自信心,在另一方面可能并不如此,原因是不同的任务领域对能力或技能的要求不同。
班杜拉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功能:
1、影响或决定人们对行为的选择以及对该行为的坚持性、努力程度。高自我效能感者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在困难面前能坚持自己的行为,以更大的努力战胜困难;而低自我效能感者相反。
2、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进而影响新行为的习得和已习得行为的表现。高自我效能感者与环境作用时,确信自己能很好地把握环境,因而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的要求及困难的解决上;而低自我效能感者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可能的失败和不利的后果上,从而产生焦虑、恐惧,阻碍了已有行为能力的表现。
班杜拉认为,人们接受并整合来自实践的掌握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等方面的效能信息,形成和改变自我效能。
(1)个体的实践经验总结。来自实践活动的经验是获得自我效能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它可以就一个人是否能够获得成功、是否具有获得成功所需要的能力提供最可靠的证明。成功的经验可以形成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经验则可能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尤其是当个体尚未形成较强的自我效能感之前。对于先前已经具备很强自我效能感的人而言,偶尔的失败不会影响其对自己能力的判断,他更有可能寻找环境因素、努力不足和策略方面的原因。这样的归因方式,失败不仅不会削弱其自我效能感,反而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替代性经验。人们从观察别人所得到的替代性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当人们看到跟自己相似的人通过持续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就会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功。相反,对失败者的观察会使个体怀疑自己进行类似活动的能力,进而降低动机水平。
(3)情绪和生理状态也会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人们在评估自己的能力时,常常会依赖于当时生理和情绪上的感觉。他们往往将受到的压力视为业绩不良的征兆,而把耐力活动中的疲惫感和疼痛感看作是生理缺陷。同时,情绪也会影响人们对自身能力的判断:积极的情绪状态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消极的情绪状态则有可能削弱自我效能感。
(4)他人的评价、劝说及自我规劝。这是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言语说服是否可靠和有效,必须根据劝说者是谁、他们的信誉以及他们对活动性质的了解情况来权衡。言语说服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往往随个体对劝说者的信任程度而变化。个体对劝说者的知识、能力越信任,对劝说者的言语信任度越高,他们对自我效能的评价越有可能受到劝说者言语说服的影响。因此,最有效的言语说服是对个体而言的重要他人或是个体认为有声望、有能力、有丰富的知识和可信任的榜样。这四个因素常常综合起作用。但是,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是因人而异的。
班杜拉及其学生认为,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并采取多元结合培育方法来展开。
(1)增加替代性经验。替代性经验指个体通过观察能力水平相当者的活动,获得的对自己能力的一种间接评估。它是一种间接经验。它使观察者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的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样的成就水平。
(2)增加个体对成功的体验。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不是凭空做出的,而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它是获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并且也是对个体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多次的失败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体验则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培养和调节情绪和生理状态。对生理反应的知觉会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影响人的认知。高度的生理唤起水平比平静的反应使人更不镇定、更不自信,如紧张、焦虑的情绪使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降低自我效能感。
(4)语言说服。指通过他人的指导、建议、解释及鼓励等来改变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当个体总能获得外界的关心和支持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人们对自身能力的知觉在很大程度上受周围人评价的影响,尤其当评价来自于有威信或对个体来说比较重要的人。班杜拉认为对个体的“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是如果说服者的言语劝导与个体的实际能力不相一致时,一开始可能会增强个体的自我效能感,但经过验证后,反而会加剧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学习了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后,我充分认识到教师自我效能感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对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药更加注重提高自我效能感,以实现“教好书,育好人”的目的。我的自我效能感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具体来说:一是积极的一面。很多时候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认为自己对学生的成长负有责任,并相信自己能教好所有的学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组织教学,能够创造积极、热情、民主、轻松地课堂气氛,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当学生失败时,表现得很有耐心,通过重复问题、给予提示等方法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二是消极的一面。有时候我表现出较多的焦虑和恐惧,害怕个人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对抗而不知所措等,因而出现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呆板。
通过分析,使我认识到: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力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引导作用,注重细节,精心于教育点滴,擅长于点滴教育,不断提高自我效能感和能力水平,不断加强自身修养,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来说:一是教师要树立并不断加强终身学习的观念,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自信。因此,我将进一步加强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业务水平。二是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要学会善于从失败中找原因,把失败当成一种财富。三是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与经验交流,在集体效能感提高过程中提高自我效能感。要与其他教师一起努力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学会取长补短、互帮互助,学会激励、鼓舞士气,学会提高集体效能感。通过相互听课、评课的方法交流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使自己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提高。四是努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会鼓励学生,学会尊重学生,学会做学生效仿的榜样,学会被学生广泛接纳。从而在班级管理中努力建设有效的集体,促进学习成绩的不断进步好人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五是努力在改善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气候过程中,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
总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努力的提高自我效能感,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你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下述几种方式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
  1、行为的成败经验。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情境中去。
  由于一些非能力因素会制约活动质量的高低,所以,人们在评价自我效能感时,往往要同时斟酌能力因素与非能力因素对于自己行为成败的作用。因此,除能力因素外,一些非能力因素,如活动任务的难度、个人努力和程度、外力援助的多少等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如果任务很难,或者个人没有付出多少努力,或者没有什么外力援助,这时的成功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而这时的失败不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如果任务简单,或者活动中费力很大,或者外力援助较多,这时即使成功也不会增强自我效能感,倘若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班杜拉在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于行为成败的归因方式,会直接影响自我效能感的评价。
  2、替代性经验。这是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它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的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同样的任务;看到与自己的能力不相上下的示范者遭遇了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觉得自己也不会有取得成功的希望。
  这种观察学习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是通过两种认知过程实现的。一种是社会比较的过程,学习者采用与示范者比较的方式,参考其表现以判断自身的效能。另一种是提供信息的过程,学习者可以从示范者的表现中学到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了解解决问题的条件,这些都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观察学习过程中,影响观察学习的诸因素,都可能对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发生作用。
  3、言语说服。这是试图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由于使用简便它成为一种极为常用的方法。然而,依靠这种方法形成的自我效能感不易持久,一旦面临令人困惑或难于处理的情境时,就会迅速消失。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缺乏体验基础的言语说服,在形成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是脆弱的,人们对说服者的意见是否接受,往往要以说服者的身份和可信度为转移。此外,如果言语说服与个人的直接经验不一致,也不大可能产生说服效果。
  比如以数学成绩极差的小学高年级儿童为被试,对自我效能感进行了研究。他为这些差生安排了一个星期的训练,在每次训练中他先让儿童分别学习算术的自学教材,然后由榜样演示如何解题,榜样在解题时一面算一面大声地说出正确的解题过程,最后再让学生自己解题。在学生自己解题之前,他让儿童把所有的题看一遍,并判断一下他们能有多大把握来解每一道题,以此来了解学生解题的自我效能感。结果发现,经过训练,儿童的自我效能感逐渐得到增强,与之相应,儿童解题的正确性和遇到难题时的坚持性也得到了提高。

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理解------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经常拥有满足感,要有平和的心态.有的人说:幸福的特征其实就是图个人们心灵的平静。人的心灵怎样才会平静呢?无非是满足自己的心灵需求。因此,幸福是内心的一种需求,世间万物都有可能给人带来幸福,即使是刚刚从眼前拂过的一阵春风。幸福确实是心灵的深切感悟,是一种不经意间的微妙领悟,一种突然发现了美丽、时那种欣喜,那种感动的心里体验。

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你的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一些研究表明,通过下述几种方式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1、行为的成败经验。这是学习者的亲身经验,对效能感的影响是最大的。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不断成功会使人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效能感,这种效能感不会因一时的挫折而降低,而且还会泛化到类似...

结合自身实际,分析你的自我效能感
答:自我效能感作为个体对自己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效能的主观判断,不是凭空做出的,而是以个体多次亲身经历某一同类工作而获得的直接经验为依据的。它是获得自我效能感最重要的途径,并且也是对个体已形成的自我效能感进行验证的基本途径。多次的失败会降低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多次成功的体验则会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3)培...

论述题:联系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答: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源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预测。它体现由学生对自身学习的一种自信和期望,不仅是学生取得良好学业成就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而且是教师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自我效能感越来越受关...

自我效能感怎么理解
答:1. 个人行为的成败经验:个人自身的成功或失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为显著。通常,成功的经历会提升效能期望,而连续的失败则可能导致效能期望的降低。2. 替代经验或模仿:许多人通过观察他人的替代经验来形成自己的效能期望。这种影响的关键在于观察者与榜样之间的相似性,即榜样的情况是否与观察者相符。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答:什么影响自我效能感?1、成败经验亲身经历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影响最大。因为在经历中得到的自我认识最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提高自我效能感,使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多次的失败会降低对自己能力的评估,使人丧失信心。我们可以通过完成简单的事,慢慢积累我们的成功经验。2、替代经验替代性经验对...

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具备哪些特征
答:自我效能感通常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通俗来说,效能感可以理解为自信程度,即是人们对自身能否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实际上比较侧重于一个人的自尊水平,对事件取得的成绩或者结果的预测力效果不明显。想象经验(imaginative experience)人们能够通过...

自我效能感有哪些
答:1. 成绩经验:个体的成功或失败经验,尤其是明显的成就,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成功能提升自我效能感,而失败可能导致降低。一旦形成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失败的影响将减小。例如,未能一天内戒烟的人可能会怀疑自己未来的能力,而能够做到的人则可能对未来的挑战充满自信。2. 替代经验:观察他人的行为,...

自我效能感及其来源。
答:言语劝说的价值取决于它是否切合实际,缺乏事实基础的言语劝说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不大,在直接经验或替代性经验基础上进行劝说的效果会更好。④情绪唤醒。班杜拉在“去敏感性”的研究中发现,高水平的唤醒使成绩降低而影响自我效能。当人们不为厌恶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但个体在面临某项活动任务时的...

什么是自我效能感
答:是促成个体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是建立在过去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的,以往成功的经验会增强学生在未来取得成功的信心;过去失败的经历,则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多体会成功的经验.由此,作为教师应从学习目标设定和学习任务安排着眼让...

谈谈自我效能感
答: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实施活动。结合自身经历来思考,会发现自我效能感真的有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会影响我们对行为的选择与坚持,而且能影响人们对困难的态度。平时应注意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对自己多一分信心,对自己的选择多一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