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浙江省国土资源与环境概况

作者&投稿:包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正在成为影响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并将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杭州湾两岸的杭、嘉、湖、甬、绍、舟地区人口占浙江的50.7%,国土面积占浙江的44.7%,而其GDP却占浙江的72.4%左右,人均GDP是全省平均的1.42倍,全国平均的3倍。但是,这一地区也正在饱受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侵扰。例如,杭嘉湖平原地区86.5%以上的地表水为不能饮用的Ⅲ—劣V类水,45.5%以上属V类和劣V类水。宁绍平原的姚江、甬江的主要河段水质也为Ⅳ—劣V类水。

污水灌溉农田,成为农产品的一个污染源。“污水围城”,不仅成为滋养传染病的隐藏土壤,也迫使生活和工业用水依靠地下水源,从而导致对地下水无序、无度、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发生严重沉降。截至2002年,嘉兴城区均在400mm沉降范围内,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841.6mm。地面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为803km2,超过100mm的面积在2500km2以上,涵盖嘉兴全市和湖州、杭州部分地区,以致与苏州、上海沉降区相连,形成一个特大型漏斗,给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目前,许多地区的地面年沉降速率仍在20mm以上,桐乡屠甸镇、平湖城关镇等地的年沉降速率超过50mm,以宁波城区为中心的地面沉降面积约175km2。2002年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484.6mm,大于100mm的面积达16km2。严重的地面沉降,使洪涝灾害加重,地面高程失真,农田渍害、水体污染加剧,土地毁损,对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造成了严重影响,已成为阻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地质灾害,并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浙江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2004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0m3),且时空分布很不平衡,80%的水资源分布在山区,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平原和滨海地区不到20%。全省有36个市县严重缺水,21个市县动态缺水。全省无灌溉条件的旱地27×104hm2,严重缺水的低产田34×104hm2,仅有简陋水利设施的后备耕地资源13×104hm2,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困扰浙江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浙江海域广阔,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其中舟山群岛由100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具有丰富的“港、渔、景”资源,但至今尚未得到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舟山发展水为先”,其关键在于淡水资源紧缺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浙江的水土流失和突发性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9×104km2,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约占50%,特别是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了1倍以上。城乡建设、矿山开采、林木采伐、陡坡开垦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在增加。浙西和浙南山地丘陵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仅1996年至2002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就造成23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6亿元。目前全省还有23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不稳定状态,许多村庄和乡镇正遭受滑坡危体的威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势必更加尖锐地凸现出来,尤其是2003年春在我国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使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高中地理:浙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浙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随着海洋开发活动的日趋频繁,沿海地区经济尤其是乡镇工业经济的高速发展,近岸海域环境遭受了越来越多的污染和损害,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加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赤潮灾害频发,近岸海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10余万平方千米,东部濒临东海,北临江苏、上海,西接安徽、江西,南邻福建,兼有江海、岛屿、丘陵、盆地、平原和山地之利,地貌类型非常丰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为现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在地貌上,浙江省地势总体趋向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全省地貌格局大致可分划为浙北平原区(包括萧绍甬平原和杭嘉湖平原)、沿海岛屿区、沿海山地丘陵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东山地丘陵区和浙南山地区,由此造就了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局面。
在地质上,浙江横跨“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其间以绍兴-江山深断裂带为界。自元古宙以来,不同类型的地壳耦合、交接,又多次改变会聚、离裂格局和应力状态,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尤其中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和侵入作用广泛而强烈,构成了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为许多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萤石、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沸石、膨润土、硅藻土等非金属矿产广泛分布,规模巨大,探明储量名列全国前茅。金、银、铜、铅锌等矿产的成矿条件也比较好,找矿前景十分诱人。但是,目前主要矿产的保有储量已难以满足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矿产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需求。
独特的地势格局也导致了浙江的耕地资源相对匮乏。目前全省人均耕地仅0.55亩,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也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7965亩),是全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省份之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规划,制定合理的耕地开发、整理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海域广阔,面积达26×104km2,海岸曲折多港湾,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列如串珠,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数年之前,浙江省就提出要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建设港、渔、工、贸、游综合发展的海洋经济大省。1998年,为了强化这一政策的实施,浙江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要在2010年,将浙江建成中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届时,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但是,以往由于受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条件限制,有关浙江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的长度、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数量、海岸滩涂面积、滩涂被围垦面积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在各种报告中往往出入很大。缺乏客观统一的基础数据,对海岸带及岛屿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难以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浙江沿海海岛“港、渔、景”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港口资源尤为突出,在舟山-宁波一带形成了世界所罕见的优良深水港群资源。从中国地质、地形及地貌图上可见,杭州湾以北一直到渤海湾都以淤积泥质海岸为主。青岛、连云港及上海三个港口均位于分布宽达200~300km且水深较小的浅海平原上,在这三个港口出海所经过的浅海平原上还有很多海底丘陵及浅滩存在。由于长江的快速淤积,上海港水深逐年变浅,使得2万吨以上的货轮难以进港。为此,长江航道局与上海港务局花巨资清理航道。杭州湾至舟山群岛以南,中国沿海海岸带主要由中新生代火山喷发岩、花岗岩,以及成岩结晶程度较高的老地层组成,均属曲折岩岸(海蚀港湾)型海岸。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沿江经济带的兴起,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浙江的经济地理位置更显得得天独厚,舟山-宁波深水港群的作用与地位将会不断提高,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世界级综合枢纽港,成为与当今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遥相呼应的欧亚大陆东大门,从而带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应用遥感等新的技术手段对浙江海岸带及海岛资源、地质环境和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评价,获取新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上来规划浙江沿海深水港群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和全省交通网络,提出舟山-宁波港群的整体开发建议,则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强,浙江省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浙江省的四大灾害之一。截至2002年3月,浙江省共发生有记载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2918处,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仅1996~2002年间,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就造成了234人死亡,损毁大批房屋、农田和交通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6.6亿元以上;对地下水无序、无度、过量开采,致使沿海平原区地面沉降。据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资料,截至2001年,嘉兴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达837mm,嘉兴城区均在400mm沉降范围内,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803km2,宁波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474.7mm,总面积约175km2,其中大于100mm的面积16km2。温黄平原的路桥、金清等城镇一带的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400~800mm,沉降面积不少于300km2。严重的地面沉降已成为洪涝灾害连年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水土污染严重,耕地质量退化,土壤侵蚀现象日趋加剧。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或缓解,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及到2015年是浙江省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国土资源工作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浙江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正在成为影响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并将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杭州湾两岸的杭、嘉、湖、甬、绍、舟地区人口占浙江的50.7%,国土面积占浙江的44.7%,而其GDP却占浙江的72.4%左右,人均GDP是全省...

浙江省国土资源与环境概况
答:缺乏客观统一的基础数据,对海岸带及岛屿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难以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浙江沿海海岛“港、渔、景”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港口资源尤为突出,在舟山-宁波一带形成了世界所罕见的优良深水港群资源。从中...

高中地理 分析浙江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及原因 高中地理 分析浙江有哪 ...
答: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能源、矿产、生物、气候和海洋8大类。各种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一,因此,我们选取对浙江省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作用,并对能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的土地、水、能源、海洋和矿产进行研究。一、浙江省主要自然资源的现状和特点 (一)浙...

浙江省年国土资源综合统计分析报告
答:2006年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决执行中央“保护资源、保障发展、节约挖潜、维护权益”的总要求,以提高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主线,切实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矿产资源管理,为服务全省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在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方面,有的地方由于无序开发、过度开发、分散开发,导致优质耕地和生态空间占用过多,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下降,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近年来,我国大江大河干流的水质稳步改善,但仍有少数流域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有的地方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大型养殖场,...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答:目前我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一)土地荒漠化加速。我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达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影响的人口近4亿。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对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二)森林资源减少。许多主要林区的森林面积大幅减少,全国...

解决我国土地资源存在问题的措施是
答:土地资源现状存在的问题:耕地不断减少、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营养失调、土地污染严重.保护措施: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严格使用审批手续。有效控制土地减少趋势,抑制交通,城建用地过快增长,合理开发荒地、闲散废弃地和复垦;完善法制建设,严格依法管理、调整现行土地税费体系;采取有力措施防治乡镇、企业水污染...

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
答:本条例所称土地整治,是指为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对未利用或者未合理利用的土地进行整理、垦造和开发,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垦造为农用地和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等活动。第三条 土地整治应当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质量第一和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尊重土地权利人的意愿,保障土地权利人的...

我国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答:(八)非环保产业污染严重 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教育的手段,对资源开发建设进行生态环境监督监测。加大立法执法力度,把改善宏观生态环境纳入法制轨道,通过科学的论证和评估,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避免因重大决策失误造成新的生态破坏这是我国目前有共性的环境问题之一。非环保产业部门为了自身的利益...

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
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当建立土地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土地管理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开展土地管理方面的公益宣传,提升全社会珍惜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