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国土资源与环境概况  浙江国土资源和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投稿:乘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陆域面积10余万平方千米,东部濒临东海,北临江苏、上海,西接安徽、江西,南邻福建,兼有江海、岛屿、丘陵、盆地、平原和山地之利,地貌类型非常丰富,区位条件十分优越,为现今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在地貌上,浙江省地势总体趋向西南高,东北低,主要山脉自西南向东北延伸。全省地貌格局大致可分划为浙北平原区(包括萧绍甬平原和杭嘉湖平原)、沿海岛屿区、沿海山地丘陵区、浙西山地丘陵区、浙中丘陵盆地区、浙东山地丘陵区和浙南山地区,由此造就了浙江“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局面。

在地质上,浙江横跨“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两大地质构造单元,其间以绍兴-江山深断裂带为界。自元古宙以来,不同类型的地壳耦合、交接,又多次改变会聚、离裂格局和应力状态,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尤其中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和侵入作用广泛而强烈,构成了环太平洋岩浆活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构造作用和岩浆活动,为许多矿产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萤石、叶蜡石、明矾石、伊利石、沸石、膨润土、硅藻土等非金属矿产广泛分布,规模巨大,探明储量名列全国前茅。金、银、铜、铅锌等矿产的成矿条件也比较好,找矿前景十分诱人。但是,目前主要矿产的保有储量已难以满足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和矿产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需求。

独特的地势格局也导致了浙江的耕地资源相对匮乏。目前全省人均耕地仅0.55亩,不及全国人均水平的一半,也明显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耕地警戒线(0.7965亩),是全国人地矛盾最突出的省份之一。面对日新月异的经济建设,土地资源缺乏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总体规划,制定合理的耕地开发、整理措施,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浙江省海域广阔,面积达26×104km2,海岸曲折多港湾,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列如串珠,是我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数年之前,浙江省就提出要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建设港、渔、工、贸、游综合发展的海洋经济大省。1998年,为了强化这一政策的实施,浙江省委、省政府又提出,要在2010年,将浙江建成中国的海洋经济大省,届时,海洋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000亿元,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但是,以往由于受调查方法和技术手段等条件限制,有关浙江大陆海岸线和岛屿岸线的长度、面积在500m2以上的岛屿数量、海岸滩涂面积、滩涂被围垦面积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等基础数据,在各种报告中往往出入很大。缺乏客观统一的基础数据,对海岸带及岛屿资源现状、开发利用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就难以给出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也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浙江沿海海岛“港、渔、景”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港口资源尤为突出,在舟山-宁波一带形成了世界所罕见的优良深水港群资源。从中国地质、地形及地貌图上可见,杭州湾以北一直到渤海湾都以淤积泥质海岸为主。青岛、连云港及上海三个港口均位于分布宽达200~300km且水深较小的浅海平原上,在这三个港口出海所经过的浅海平原上还有很多海底丘陵及浅滩存在。由于长江的快速淤积,上海港水深逐年变浅,使得2万吨以上的货轮难以进港。为此,长江航道局与上海港务局花巨资清理航道。杭州湾至舟山群岛以南,中国沿海海岸带主要由中新生代火山喷发岩、花岗岩,以及成岩结晶程度较高的老地层组成,均属曲折岩岸(海蚀港湾)型海岸。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与沿江经济带的兴起,中西部地区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浙江的经济地理位置更显得得天独厚,舟山-宁波深水港群的作用与地位将会不断提高,将来可能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世界级综合枢纽港,成为与当今世界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遥相呼应的欧亚大陆东大门,从而带动浙江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何应用遥感等新的技术手段对浙江海岸带及海岛资源、地质环境和区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调查评价,获取新的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大背景上来规划浙江沿海深水港群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布局和全省交通网络,提出舟山-宁波港群的整体开发建议,则是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增强,浙江省的地质和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频发,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已成为浙江省的四大灾害之一。截至2002年3月,浙江省共发生有记载的突发性地质灾害点2918处,造成的损失十分严重。仅1996~2002年间,滑坡、泥石流、崩塌灾害就造成了234人死亡,损毁大批房屋、农田和交通设施,直接经济损失达6.6亿元以上;对地下水无序、无度、过量开采,致使沿海平原区地面沉降。据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资料,截至2001年,嘉兴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达837mm,嘉兴城区均在400mm沉降范围内,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803km2,宁波城区最大累计沉降量474.7mm,总面积约175km2,其中大于100mm的面积16km2。温黄平原的路桥、金清等城镇一带的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400~800mm,沉降面积不少于300km2。严重的地面沉降已成为洪涝灾害连年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水土污染严重,耕地质量退化,土壤侵蚀现象日趋加剧。诸如此类的问题,如不加以解决或缓解,势必制约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十五”期间及到2015年是浙江省全面推进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国际化进程,提高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结构转型,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重要时期,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国土资源工作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的简介~

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成立于2000年4月,由原浙江省土地管理局和浙江省地质矿产厅组建而成。其主要职能是承担全省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管理和合理利用。厅直属事业单位10个,干部职工共计500余人。归口省国土资源厅管理的单位有省地质勘查局(正厅级事业单位)和省测绘与地理信息局(正厅级事业单位)。近几年来,浙江省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服务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切实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工作职能,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应有努力。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溪路118号邮编:310007

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地质灾害频发等问题正在成为影响浙江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制约因素,并将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构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杭州湾两岸的杭、嘉、湖、甬、绍、舟地区人口占浙江的50.7%,国土面积占浙江的44.7%,而其GDP却占浙江的72.4%左右,人均GDP是全省平均的1.42倍,全国平均的3倍。但是,这一地区也正在饱受水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的侵扰。例如,杭嘉湖平原地区86.5%以上的地表水为不能饮用的Ⅲ—劣V类水,45.5%以上属V类和劣V类水。宁绍平原的姚江、甬江的主要河段水质也为Ⅳ—劣V类水。
污水灌溉农田,成为农产品的一个污染源。“污水围城”,不仅成为滋养传染病的隐藏土壤,也迫使生活和工业用水依靠地下水源,从而导致对地下水无序、无度、过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发生严重沉降。截至2002年,嘉兴城区均在400mm沉降范围内,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841.6mm。地面累计沉降量超过200mm的面积为803km2,超过100mm的面积在2500km2以上,涵盖嘉兴全市和湖州、杭州部分地区,以致与苏州、上海沉降区相连,形成一个特大型漏斗,给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危害。目前,许多地区的地面年沉降速率仍在20mm以上,桐乡屠甸镇、平湖城关镇等地的年沉降速率超过50mm,以宁波城区为中心的地面沉降面积约175km2。2002年中心最大累计沉降量484.6mm,大于100mm的面积达16km2。严重的地面沉降,使洪涝灾害加重,地面高程失真,农田渍害、水体污染加剧,土地毁损,对土地利用、城市规划、工程建设、环境保护等造成了严重影响,已成为阻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地质灾害,并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
浙江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2004m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400m3),且时空分布很不平衡,80%的水资源分布在山区,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平原和滨海地区不到20%。全省有36个市县严重缺水,21个市县动态缺水。全省无灌溉条件的旱地27×104hm2,严重缺水的低产田34×104hm2,仅有简陋水利设施的后备耕地资源13×104hm2,水资源紧缺已成为困扰浙江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浙江海域广阔,沿海岛屿星罗棋布,其中舟山群岛由1000余个大小岛屿组成,具有丰富的“港、渔、景”资源,但至今尚未得到合理开发与充分利用。“舟山发展水为先”,其关键在于淡水资源紧缺问题至今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浙江的水土流失和突发性地质灾害问题日益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1.9×104km2,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约占50%,特别是强度侵蚀、极强度侵蚀和剧烈侵蚀面积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加了1倍以上。城乡建设、矿山开采、林木采伐、陡坡开垦等人为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还在增加。浙西和浙南山地丘陵地区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造成严重危害,仅1996年至2002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就造成23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6亿元。目前全省还有23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处于不稳定状态,许多村庄和乡镇正遭受滑坡危体的威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势必更加尖锐地凸现出来,尤其是2003年春在我国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使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显得更为迫切。

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其他事项
答:同时,他们负责发布水环境信息,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省水利厅则侧重于水资源保护,负责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并提出限制排污总量的建议。两者之间需建立协调机制,共享信息,定期通报相关情况,解决重大问题。在矿井关闭监管方面,职责分工精细。省国土资源厅主要监督无证开采、资源枯竭、不符合规划等情况...

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答:2020-02-01 浙江省国土资源与环境概况 2020-02-03 河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020-02-04 山东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020-01-30 浙江省监测点基本情况表 2020-02-04 黑龙江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2020-02-03 宁夏地质环境监测总站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特别推荐 高山滑雪为什么基本所有国家都会参加?

浙江省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典型材料
答:浙江省国土资源厅 “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围绕着地质环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宗旨,全面实施第二轮地质环境保护规划,健全和完善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使地质环境工作紧密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 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县(市、区)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专项调查评价。

浙江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条例(2018修正)
答: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制定、实施、修改和监督检查的具体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城乡规划、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水利、海洋与渔业、交通运输、旅游、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工作。第...

浙江省地理国情监测管理办法
答:第七条 发展和改革、国土资源、建设(规划)、交通运输、环境保护、水利、农业、林业、海洋与渔业、人民防空、统计、旅游等有关部门(以下统称地理国情监测有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做好地理国情监测相关工作。第二章 组织实施第八条 省和设区的市、...

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
答: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科学论证。第十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应当根据农业自然资源变化状况,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当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农村...

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
答:低丘缓坡等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确需涉及林地的,依法调整相关规划。第九条 土地整治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土地整治的现状分析、目标与任务、重点区域、保障措施,以及因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预测和对策措施。第十条 编制县(市、区)土地整治规划,应当根据本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耕地与...

乐清市国土资源局职能科室
答:审核征地补偿方案,参与道路拆迁和旧城改造等工作。 地籍管理科:负责地籍、地政管理工作,包括土地登记、权属调查、地价管理,以及地价评估和纠纷调处。 地质环境管理科:主要负责地质环境保护,地质资源的保护监督,地质灾害防治,以及矿产资源储量的登记、审计和评估。

浙江省土地管理条例
答: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和监督相关工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做好耕地质量管理相关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水利、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统计...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成果综述
答: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查明了我省主要农业经济区土地质量的新情况,基本掌握了某些土地资源的新优势,初步揭示了农业地质环境变化的新趋势,首次建立了全省农业地质环境技术支撑的新平台,拓展了浅海滩涂地质环境质量调查的新领域。 1 成果概况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调查项目实际完成的调查总面积为43613km2,其中陆域调查面积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