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古代诗歌鉴赏的方法?

作者&投稿:枕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
一、看背景
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
春日即事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在这道题中,注释①告诉我们李弥逊“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第二题问“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联系背景答题就很容易切入。
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
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
三、看体裁
如果是叙事诗,则可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进而概括诗歌的主题,赏析诗歌语言的凝炼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诗,概括主题时则应揭示诗中所蕴含的哲理,分析表现手法时则从“托物言志”角度出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如果是抒情诗,则从写的景物(具体名词)中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在回答诸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欣赏这句诗”等问题时,就考虑是否应该答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间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写手法①对比:勾画……的生活画面,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表达了对生活、会的……思考。②衬托(映衬、反衬、烘托)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写铺排)④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三修辞手法⑴用典——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语言深入浅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象、联想,设想奇巧,勾画了……的生活或社会图景。
⑷双关——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A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B语意双关
⑸拟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动,寄托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体;或借物喻人,象征。
⑹夸张,突出特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现浪漫主义的情感。
⑺反复,连用某字,突出特点或某种情感。⑻设问,一问一答,富有情趣;反问,增强说服力,发人深醒。⑼反语,讽刺。
⑽互文:“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烟笼寒水月笼沙”、“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等。
四其它表现手法:虚实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⑵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⑶菊花
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陶渊明“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
⑷梅花
冰清玉洁、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⑸松
坚贞、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⑹莲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⑺梧桐
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⑻杜鹃鸟
杜鹃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宋人贺铸《忆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
⑼鹧鸪鸟
旅途艰险的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⑽寒蝉
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⑾鸿雁
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⑿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等等。
⒀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⒁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⒂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⒃乌鸦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如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⒄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⒅羌笛
凄切之感,如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⒆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⒇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如“鸿鹄去不返,勾吴阻且深”(《感遇二首》柳宗元)
六、答题的格式
1、先观点后理由
解题时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请看2004年高考浙江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A.游子思归乡。【前为观点,后为理由】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B.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C.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2、先分后总式
答题时,先分说后总说。例如,解答2003年全国高考诗歌鉴赏题,有一考生这样作答:
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和“冷”二字绘声绘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两字的妙处。先分说】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结合全诗的意境分析其妙处。再总说】。【此答案从用词之妙分析其效果】
3、先总后分式
答题时,先总说后分说。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参考答案: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先总说】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后分说】
4、分点作答式
答题时,分成几点,列出答案。请看2004年高考福建卷中的诗歌鉴赏题及其参考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听蜀僧濬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参考答案: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
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七、典例精析
【例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解析】此题选择的是比较常见的一首七言绝句——张籍的《秋思》,并且举出了王安石的评价,也算是一种提示。6分共两问,设问指向明确。第一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有些考生可能对“细节”有点陌生,实际上就是指后两句“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所体现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表现中的“行动”——“又开封”;“析”至少应该解释一下含义。第二问“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问得平常朴实,学生容易回答出来:作者开封,显然是查看这封因时间“匆匆”、托行人捎转的书信中是否有遗漏的内容,以便再补写上,千言万语,惟恐漏掉了一句,从而显示出了作者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深切的思念之情。
参考答案: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寻常的)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例二】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高考湖北卷)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临长江。此诗或题《江南意》。
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阔”,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解释第三联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
【解析】
两字各有其妙,因此说哪个字好都不能算错,只要能把妙处体会得比较准确就行。说“失”字更好,因为它生动地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说“阔”字更好,因为它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如果有学生说两个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处都体会得比较准确,也应给分。第三联是说红日紧贴尚未退尽的夜色在江面升起,旧年还没过完而江面上已经春意盎然。此联看似写景,而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已经暗寓其中。第一问2分。只要说出所选择的字的好处即可,不要求说另一个字的不好。如有学生比较了高下,或认为两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应给分。但只说哪个字好,或两个字都好,没有回答为什么,不给分。第二问4分。解释意思2分。把晨光说成夜景扣1分。舟次镇江是看不见海的。古人用“海”字与今人不同,此处不要求落实,故“海”字不设扣分点。分析情景关系2分。
八、训练平台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葛天民
连天芳草雨漫漫,赢得鸥边野水宽。花欲尽时风扑起,柳绵无力护春寒。
作者在这首诗中“扑”和“护”字用得很巧妙。你认为巧妙在哪里?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在诗中作者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注重炼字寄寓感情。一个“扑”字和一个“护”字,把“风”和“柳绵”写得很有人意。花落时,让风去扑救它,表现出了诗人对春色的挽留;让柳棉去护春寒,而柳绵又无力,寄寓了诗人怅惘而无可奈何的感情。(这首诗一开始就紧扣春雨的特点写出了一个苍茫的空间,暗示了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下文通过拟人手法写出了诗人的惜春之情。本诗构思新颖,用语精当,借景抒情)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其一)春望
杜甫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无赖春色到江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即遣花开深造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便教莺语太丁宁。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以上两首主题相同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因饱受离乱之苦而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愁思。
(2)《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和《绝句(其一)》中的“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句都写到了“花鸟”。两句诗的表现手法相同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是一道开放题,只要学生自圆其说都应给分。如说相同,都是用了”乐景写哀“的反衬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中,更加倍写出了诗人烦恼忧愁;或说不同,《春》诗中“花鸟”与诗人情感已一同“溅泪”、“惊心”,情景融为一体,而《绝》诗中以“花鸟”无情反衬诗人的“客愁”,以景衬情,更突出首句的“愁不醒”;或说出同中有异。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风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历代咏风的诗很多,如梁无帝、唐太宗的《咏风》诗,无非是飘香、舞袖、绕梁而已。①请简述你对这首诗的立意的理解,②并具体分析写风的活动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①风不舍昼夜,努力做到对人有益,具有平等普济的美德,诗人风喻以人,托物言其“青云之志”,着意赞美了风的高尚品格和勤奋精神。
②写风的活动,是抓住“驱烟”、“卷雾”、“起松声”等风中的动态景象进行拟人化的描写,她出入山涧,驱烟卷雾,送来清爽,并吹动万山松涛,为人奏起美妙的乐章。风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初冬夜饮①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②,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①本诗作于会昌二年,当时杜牧受人排挤,被外放黄州,又转池州,睦州等地。
②欢:指的是酒。《易林》“酒来欢伯,除忧来乐。”
问:第二句描绘的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形象。最后一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句描绘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
最后一句写出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散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水口行舟宋•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①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卷”刻划诗人既抱希望而又疑虑不安的心态。“依旧”则透露出诗人无限欣喜之情。
②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触景生情”),对比(或“对照”、“呼应”)。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总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或“人生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雨,就能达到青山绿树的理想境界,享受胜利的乐趣”)(意思对即可)

论文: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简易餐(一般是白水蒸或煮,制作简单)
1)鸡胸肉,白水煮熟,然后用手撕碎即可。可用三黄鸡,不必买本鸡。
2)鱼,(河里的鱼为佳),也是白水煮烂或蒸熟。小猫最好去刺,大猫无所谓。
3)虾煮熟,然后去掉虾头虾尾虾壳;明虾河虾白虾均可。
4)肝,鸡肝鸭肝猪肝均可,白水煮熟.不宜多吃,一次吃1个鸡肝的量就差不多了。
5)水蒸蛋,注意盐要放的少一些。然后拌少量的饭即可。另外,海产品里的虾、海蟹、鱿鱼、墨鱼、章鱼、沙丁和马面鱼最好不要给猫吃,不容易消化或容易中毒。
混合餐:上面几种原料,可混合或取其中之一。加入1/3或1/4的米饭(其他谷物也可),再加入一些蔬菜丁。拌以鸡汤(去油)或鱼汤,猫猫也爱吃。蔬菜丁要在蒸或煮时就和主料放一起。猫一般不爱吃蔬菜。所以要选择它爱吃的品种。蔬菜的分量不用太多,一般占1/5只有就很够了。
下面介绍2款人猫共吃的套餐。。
1 白切鸡。买三黄鸡一只,菜场里已经给收拾干净了。回家用水简单再洗一下。烧一锅水,水开后,放一片生姜,把鸡放进去。然后关小火,10分钟后,看水已经开了,拿筷子插插鸡大腿,可顺利插进,表示就是熟了。把鸡拿出来,鸡胸脯,鸡大腿的瘦肉,还有半个肝,归猫吃。
2 鲫鱼汤。鲫鱼杀好洗干净。放少量油,把鱼略煎一下,加少量姜丝和料酒,然后加水,用小火煮。煮到水是白色的。把鱼捞出来,归猫吃。汤里再加盐,就是鲜美的鲫鱼汤,自己吃了。
多款美食 1)鸡胸肉,白水煮熟,然后用手撕碎即可;
2)小鲫鱼,也是白水煮烂,然后去刺即可(现在我的猫猫很厉害了,去刺的时候可以不必全部去干净,小刺他们可以自己对付);
3)火腿肠、猫粮及猫罐头配合在一起,拌匀,然后微波炉加热即可;
4)鲤鱼,也是煮烂,然后去刺,不过我个人觉得不如鲫鱼鲜美;
5)奢侈大餐,虾煮熟,然后撕碎; 猫罐头新制法: 主料:黄花鱼、鸡肝、虾皮(或海米、鲜虾、火腿都可)作法:将小黄花鱼去头去肠洗净,放锅内煮熟,拿出来剔肉(黄花鱼好剔刺啊),小块熟鸡肝切碎,虾皮洗净切碎(有时也用海米或鲜虾或火腿,有什么就用什么呗),统统放入碗内,打入一个鸡蛋,加半杯水(为了容易拌入猫粮,罐头做硬 了不好拌猫粮,我家猫咪的摇头功很厉害,每一口总能尽最大可能地把猫粮摇下来),搅匀后上笼蒸半小时,即可 鸡肉:鸡小胸3两,鸡蛋2个,13香、鸡精、盐微量 ..鸡肉剁碎成泥,加鸡蛋,调味品,浅盘上屉蒸熟。 鸡肉及肝:鸡小胸3两,鸡肝2块,鸡蛋1个,调味品不变(做法同上)牛肉:牛里脊2两,瘦猪肉1两,鸡蛋1个,调味品不变(做法同上)鱼肉:鲜活鲫鱼一斤,去鳞.去鳃,去肠.调味品不变入高压锅,加少量水,闷1小时,到鱼刺可以用手捻成粉。鸡肝蒸猫粮:干猫粮+煮熟的鸡肝泡上水后上锅蒸5分钟,出锅后拌匀,味道非常香,咪咪非常爱吃。而且也很方便,猫粮是现成的,鸡肝一般可以多买一点,一次煮好放在冰箱里冻起来,随吃随拿。就这种钣,每天只做一次(晚上,早上喂干粮)
牛肉蛋羹(猫狗皆宜)主料:牛肉馅(超市有售)200g, 鸡蛋1pcs.附料:香油,十三香,鸡精,盐 各少量
作法:A:将牛肉馅加入生鸡蛋、附料,搅打上劲,随时兑入少量清水,直至呈稠糊壮,颜色发白。 B:隔水蒸半小时。C:趁热将肉羹与析出蛋少量汤汁搅均。可以存放密封良好的容器中置冰箱中储存3天左右,随吃随取。注意:如果不加鸡蛋牛肉容易发紧,猫狗吃食物时咀嚼不充分,容易积食、消化不良。不建议猫狗食用肝制品。 鸡肝拌米饭找个大盆,把鸡肝用水洗干净,水不那么红了,把鸡肝切成1块1块的,1cm宽,加上切碎的葱末,10克13香(根据肝的多少,煮一半觉得不够香,再放 1些也成),盐适量,别太咸,接着拌入牛肉馅,放少许料酒和香油,拌匀。找个锅,放1/5水,烧开,把鸡肝等倒入,用铲子搅和1下,鸡肝变色后,改为中火,20分钟后差不多就熟了,若量大煮的时间稍长,注意别糊锅底,全是牛肉,油脂少容易粘锅底,放些色拉油,若水太少,中间放半碗开水也行。起锅时再淋一些香油。做好后可以拌米饭或馒头给咪咪吃了

  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台城》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请简析。

  3、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 [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人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古诗中常象征什么?

  (2)填空: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 季节的一种_____气氛。
  (3)作者为什么要把“愁心”寄与“明月”?

  5、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6、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1)首二句赞美庭院的清幽。“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暗示出什么呢?

  (2)“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阅读下面两首写越王的怀古诗,做题。
  越中览古 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诗。
  (2)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近,但在今昔的对比上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3)《越中览古》说"只今惟有鹧鸪飞",《苏台览古》说"只今惟有西江月",两个句子结构相同。作者一写"鹧鸪",一写"西江月",其目的都是什么?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做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矰:短箭;缴:系箭的丝绳。
  (1) 古人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上
  面这两首诗,其“诗眼”都是“____”。
  (2) 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3) 杜诗“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请简析。
  答:
  (4) 崔诗“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你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二是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不已。你同意哪一种?请简析。
  答:

  9、阅读下面三首关于项羽的诗,做题。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乌 江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他们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第一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______________角度来评价的。
  (2)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①
  ②
  ③
  10、阅读下面两首写春天的诗,做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张十八,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韩愈在《春雪》中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春色如画的美景,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与他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哪一句所描写的春色与所表现的心情是一样的?
  答:
  (2)第一首诗"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揭示一个重要的哲理,请予概括。
  答:
  (3)第二首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构思新巧。请问是如何的构思新巧的?
  答:

  答案:
  1、(1)天色已晚。起细雨(2)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
  2、(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3、(1)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2)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4、(1)离散、漂泊。(2)暮春;哀伤、惆怅。(3)因为月照中天,千里可共,作者寄情于月,朋友见月如见诗人自己。
  5、“卧”字确实使用最妙。 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人物形象鲜明;小儿无忧无虑地剥莲蓬,反映出家庭生活的祥和、幸福,意境深远。
  6、(1)花木的丰美。(2)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3)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7、(1)七绝(2)《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遗址的荒凉;《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暗示昔日的繁华。(3)都强调这些事物的不变,并以自然景物的不变来衬托人事变化和盛衰无常。
  8、(1)孤。(2)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3)“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4)第二种说法,有其道理。作为孤雁,是害怕人的伤害,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明:“寒塘欲下迟”。正是诗人对孤雁的要穿越长空,克服“暮雨”“渚云”“矰缴”等的困难和威胁,表现极大的怜悯,就是没有“矰缴”的威胁,也是困难重重,安危难料,令人担忧。
  9、(1)兵家用兵;民心向背;节操(气节)(2)①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②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③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10、(1)二月初惊见草芽。(2)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3)白雪却等不住春天的晚到,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一个盼春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出一片春色来。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花"纷飞而来,翻因为果。这可谓构思新巧。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答:1.出现叠词,比如【迢迢牵牛星】中的叠词,大致答法为 ———(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2.诗歌赏析格式【答题】这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色,揭示了——的哲理,表达了——的情感 3.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

鉴赏诗歌的方法
答:品诗歌语言还要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去把握。2、明意象 对意象要归类议 明月、流水、斜阳;梅、兰、竹、菊、杜鹃、大雁、登高、凭栏等。3、悟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组合在一起的诗歌整体情境。赏析意境,把握意与象、情与景的关系。注意意象色彩。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

急急急!!!诗歌语言赏析的方法有哪些?
答:诗词鉴赏的主要方法有 一、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几种,是什么?
答: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寓理于事:诗歌分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种,其中还有一种说理诗,虽数量不多,但影响颇大。这些诗都是通过具体事物来说理。几大诗人如杜甫、陆游、苏轼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深含理趣的句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诗歌的方法
答:一首成功的好诗一定有独到的艺术手法和技巧.鉴赏古诗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技巧,这一考点既是古诗鉴赏的重点,又是古诗鉴赏的难点.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答: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分点答题,点后例证。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诗歌鉴赏方法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2.就诗论诗,不枝不蔓。强调对诗歌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泛泛而谈。 3.适当运用鉴赏术语。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

语文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和方法
答:下面是诗歌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1、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经历。在鉴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经历,这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主题。2、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在鉴赏诗歌时,要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这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析诗歌的语言和修辞手法。在鉴赏...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答: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古诗赏析方法 诗歌,特别是我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

古诗词鉴赏一般有哪几种手法
答:2013-08-26 诗词鉴赏中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1038 2011-07-12 古诗词鉴赏一般有哪几种手法 20 2016-12-29 语文古诗词鉴赏中表现手法有哪些 30 2016-12-02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有哪几种 123 2009-01-25 古诗词鉴赏中能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 831 2018-01-09 古诗鉴赏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赏析 84 2011-11...

古代诗歌鉴赏的几种方法
答: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百度网友887a7c2 2018-06-29 · TA获得超过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2616 采纳率:95% 帮助的人:27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古代诗歌鉴赏方法总结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来迅速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如2008年高考诗歌鉴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