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作者&投稿:海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品语言

诗歌的语言是高度浓缩化的语言。往往具有暗示性、跳跃性、多义性,稳喻性等特点。句式有倒装、省略。

对诗歌的语句的理解,相当于文言文翻译,但又不完全等同于文言文翻译,一定要吃透整诗歌意境的前提下完成,切不可望文生义。所以先是读懂语言翻译要准确,然后再品语言。

然而,补习班的学生古文很差,“邹忌修八尺有余”,他会翻译成,“邹忌修这个人身高八尺多。”“余于仆碑,又悲夫古书之不存”,他翻译成,“多余的仆碑,又悲叹古书不存有。”这些学生要叫他读懂古诗可能就更难了。

品诗歌语言还要从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去把握。

2、明意象

对意象要归类议

明月、流水、斜阳;梅、兰、竹、菊、杜鹃、大雁、登高、凭栏等。

3、悟意境

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有机组合在一起的诗歌整体情境。赏析意境,把握意与象、情与景的关系。注意意象色彩。暖色预示着热烈活泼、积极向上、意气风气;冷色代表冷漠低沉、消极颓废、孤寂凄凉。

我们应通过想象和联想把握意境。入诗入画入情,理解诗情画意。所以读诗要读出画面色彩、感情色彩。我给学生开玩笑说,读诗就要读出诗的`“色”、“情”。也就是说: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构成了什么画面,用了什么手法。

4、辨手法

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这些要给学生梳理。

5、重规范

(1)规范答题

如分析技巧型的步骤

①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为什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怎一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一样的感情。

如王晶老师分析诗情感变化的模式:这首诗抒发了,转而表达。

(2)注意答题的层次

观点+分析+评价

(3)注意语言的规范

简洁、生动、说内行话、要运用术语。



如何鉴赏诗歌~

诗歌鉴赏的方法如下:
1、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
2、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
3、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诗歌特点
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导语:很多人在看古诗词时,有时觉得某首诗词很好,但真要其说出个所以然,却觉得无从下手。诗歌鉴赏对有一定文学积累的人来说有时是一种直观的感受、感性的理解,这固然和缺乏积累有关,但欣赏诗歌也是有一定方法和规律可循的。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一、知人论世,走近作者
  文学是对生活的艺术反映,诗歌也不例外。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及个人的经历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艺术风格也会不同,因此走近作者、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对把握其作品的思想内容,是不无益处的。这就叫“颂其诗,读其书”要“知其人”、“论其世”。
  如陶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吏,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徜徉于山水田园之间。可以说田园生活是他诗作的重要题材,因此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综观陶渊明的田园诗,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有了对陶渊明的相关了解,我们便不难理解他的'诗作。
  例如《归园田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全诗洋溢着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喜悦。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着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和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在他们身上闪烁着马克思主义者的人格光辉。读他们的诗便能体会到“此去泉台召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的壮志雄心(陈毅《梅岭三章》),还有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伟大抱负(毛泽东《沁园春雪》)。可以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作正是他们的崇高理想、浩然正气和人格光辉的真实写照。因此读其诗便如读其人,知其人便可知其诗。
  二、品味语言,感悟诗情
  如果说一首诗如同一棵花树,那么,诗中的文字便是枝叶,而诗中的情感才是粲然的花朵,也就是说,语言是诗情的载体,诗情才是语言的精华。读诗如不细品诗中的情感,那就如同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细品诗中的情感,便如同走进了诗人的心里,而诗情的感悟应从品味语言入手。品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从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诗句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诗人的报国之志,而“夜阑卧听风吹雨”让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深沉的忧国之心。当然感悟诗情不能泛泛而论,就拿送别诗来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写送友人西赴边陲,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要经受万里征途的跋涉,饱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那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诚挚情谊的琼浆,它里面不仅有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而且还有对友人只身赴边的牵挂,如若不信,那“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最好的佐证。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送友人东下扬州,扬州乃是当时的繁华之地,因此在“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字里行间,除了有对友人的一往深情,还有对繁华之地的无限向往。值得一提的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乃是送别诗中的奇葩,它一改往常送别诗的离情别绪,直抒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不是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正表达的是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劝勉之情吗?这些情感都蕴含于字里行间,我们只有反复诵读,用心体会,才能得其真谛。
  三、把握意象,领略画意
  诗情与画意相伴而生。诗情是抽象的,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达。因此,读诗应该抓住具体的意象并借助于丰富的想象力,在头脑中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从而加深对诗意的理解。
  如唐代诗人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人首先抓住“舟”和“岸”这两个意象,展示了一幅依依不舍的送别画面,使我们仿佛见到李白在将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继而,诗人借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这个意象,来生动形象地表现汪伦为自己送别的深厚情谊,给人描绘了一幅美丽而又令人陶醉的“桃花潭水”图,让人读了感觉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又如唐代诗人沈如筠的《闺怨》:“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的开头通过“雁”和“书(书信)”两个意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独处空闺的妻子,在一个皓月当空的夜晚,希图凭借雁足给戍边的丈夫捎去一封深情的书信,却因时值春宵深寂,大雁都已南飞,无以传书,难以诉说衷肠而愁怨不已的情景。
  正因为“愁多”,而令思妇辗转反侧,难以入梦,以至于如古诗《明月何皎皎》中所写的那样“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接着诗人用“孤月影”和“伏波营”两个意象来进一步表达思妇的孤独、寂寞与愁怨,让我们如同看到了思妇处于极度的忧愁之中,却又努力地使自己从愁绪中解脱出来而走出户外仰头望着“孤月”,并希望自己能像月光一样,照在“伏波营”中亲人的身上,那种充满纯洁、真挚、高尚的思想感情的感人画面依稀可见。
  总之,读诗,只有反复地读,用心地读,并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才能品出诗情,绘出画意,这也许是读诗所应追求的境界。

欣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答:欣赏诗歌的方法如下: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典故引用、修辞手法、深化理解。1、典故引用。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2、修辞手法。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

诗歌的鉴赏方法与技巧
答:(3)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赏析诗歌的方法技巧四大步骤
答:首先,要准确把握关键词句,动词、修饰词、叠词等都是重点关注的对象,找准“诗眼”;其次,对待存在变化的诗句也要重点关注,看作者是否用了倒装等手法,将诗句还原,把握诗情诗意;最后,弄清诗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把握诗句的表达效果,有助于正确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4.赏析作者表达技巧的妙处 对诗歌进...

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几种,是什么?
答:诗歌鉴赏的表达方式有四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一、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事抒情 二、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二、议论 四、叙述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

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哪些?
答: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 的...

诗词赏析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1、创作方法:赋、比、兴;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在这三个方面中,第三方面为其重点.(3)用典.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明确两点:1、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2、用典的作用.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

欣赏诗歌的方法
答: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2,虚实的结合.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答:鉴赏方法: 1、初读全诗,整体感知,确定情感类别 2、抓关键句,挖掘字词,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再悟情感 4、根据题目,组织语言,形成答案 三、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征战诗的鉴赏 边塞诗赏析要注意: ①了解时代背景;②体会思想感情;③感受艺术风格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

诗歌的鉴赏方法
答: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

诗歌鉴赏的方法
答: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