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州镇的历史沿革 蕲州镇的历史文化

作者&投稿:常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南朝陈置,治所在齐昌县(隋朝改蕲春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南宋移今蕲州镇)。
唐朝时的辖境约今湖北省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
自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建城,自南宋建州治于此,至清末,皆为州、路、府、治所在地。
元初,改“蕲州”为“蕲州路”,治所及领属县同宗。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置准西宣抚司于蕲州路。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蕲州路”为“蕲州总管府”,置录事司。
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直隶湖广行省,逾六年,复隶准西道。
元末,蕲州路先后为农民起义军“天完”和“三又”政权所据。
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灭汉,改“蕲州路”为“蕲州府”,治蕲春,上隶湖广行省,领蕲春、蕲水、广济、黄梅、罗田5县。
明朝初年改蕲州府,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降蕲州府为州,隶湖广布政司。辖境约当今湖北省长江以北、蕲春县以东地区。不久,改属河南布政司,撤蕲春县,以州领县事,外领5县。洪武十一年(1378年),蕲州辖县蕲水、罗田两县划出蕲州,属黄州府管辖,蕲州仅代辖广济、黄梅两县。
明英宗正统十年(1445年),荆王朱瞻纲自江西建昌迁蕲,建荆王府于蕲州城。荆宪王设王府于蕲州,历十代荆王,传承198年。
清初,蕲州领县如归末,属黄州府,上隶湖广布政司汉黄德道。
清圣祖康熙三年(1664年),蕲州不再领县,仍属黄州府,因当年改湖广为湖北、湖南两省,蕲州上隶湖北省。
因其战略地位显要,明清两朝先后设蕲州卫道、下江防道、蕲州营于此,清末、民国以后,一直为蕲春县治。
中华民国成立后,裁州,复“蕲春县”,属湖北省江汉道,后江汉道撤直隶湖北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0月,省、县中国置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罗田、英山、广济、黄梅、浠水和蕲春均属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署治蕲州城,以督察专员兼理蕲春县事,后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专员公署迁黄州。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蕲州镇一直隶属蕲春县。



瑞洪镇的历史沿革~

瑞洪建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名胜古迹众多。据县志记载,早在唐代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即建有商埠,当时称洪崖乡,其改名瑞洪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朱军因战略关系多次败北,被陈军逼退至洪崖乡(即现在瑞洪)谢湖塘小港。朱元璋为重振兵风,招集部将商谋破阵之策,军师刘伯温献计以火攻之。无奈连日风向不顺,加之近日交战,朱元璋精神疲劳,次日起床时,不晃红日已射入船舱,朱元璋说我一觉竟睡红了天。朱元璋站立船头,观看风向恰为顺风,立即下令开战!全船迅速拔锚开航,直奔康郎山战场。在大火攻势下,陈友谅节节败退,陈还被射伤眼睛仓皇逃命。为纪念这次战功,朱元璋下钦令,将洪崖改为瑞洪。

据史记载,古蕲州城墙高耸,湖泊沟濠环绕,城内居民繁错,滨江四十里长街,商船泊岸者众,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南宋时期是中国六大商贸中心之一。 文昌之乡蕲州,自古崇文重教,历代文人辈出,明代就有“洛阳二程”(程颢、程颐)“蕲州二顾”(顾问、顾阙)之说。陈溱、卢綋、顾景星等古代诗人,文学家众多。更有近代诗人、文艺评论家、左翼文联倡导者之一的胡风(张光仁),文学泰斗枚不胜举,乡里学风浓厚,自古科甲鼎盛,秀才进士甚众,历有“水淹红石头、壮元满街游”之美称。近代、现代博士、教授众多,境内一条不足500米长的东长街先后走出博士、教授多达116位,被人们誉为“博士街”。  由于地理位置和王府建设,古蕲州就南北文化兼容,吴楚文化融合,诗词歌赋,华丽文章比比皆是,戏曲、民间曲艺丰富多彩,宗教文化也异常盛行,历史上释、道、儒和天主教四教并存,境内至今还保存有道教场所纯阳阁、靖烈宫、武圣宫;佛教场所昭化寺、钵莲庵、东岳庙、石鼓寺;儒教场所金陵书院等以及天主教古教堂遗址。 养生之都李时珍的悬壶济世和追求科学的精神激励着后辈治病救人,医药济世,壮我中华的志向,古蕲州曾普遍流传“指草皆为药,路人皆懂医”的谚语,其药市亦繁华异常,“千家万户悬菖艾,出城十星闻药香”,更有“人往圣乡朝医圣,药到蕲州方见奇”之说。 王府圣地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荆宪王朱瞻堈自江西建昌迁王府于蕲州麒麟山下,历十代荆王,传承198年。  据史记载,古蕲州城墙高耸,湖泊沟濠环绕,城内居民繁错,滨江四十里长街,商船泊岸者众,商贾云集,贸易繁荣。南宋时期是中国六大商贸中心之一,税收占中国百分之五。城中九十九座牌坊,九十九口水井,九十九座庙宇,至今还留有昭化寺,东岳庙、钵莲庵、金陵书院和古城北门——雄武门。

旧州镇的历史沿革
答:州治即旧州,明洪武初年,安顺建普定卫城,成化年间州府迁住安顺,旧州易名为安顺州,隶属安顺军民府。民国3年(1914年),改安顺府为安顺县,隶属安顺县,为碧波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设旧州区公所至1991年12月撤区并乡,詹家屯乡、旧州镇、陇灰乡组成现旧州镇。1951~1990年,在安顺县、市三分...

泰安市东平县州城镇是一座古城吗,起源于什么年代?
答:东平路,治须城(今州城)。元太祖十五年(1220年)原金朝东平行台部将、宋朝济南治中严实率彰德、大名等州三十万户叛宋降蒙,蒙古以严实代理山东西路行省兵马总管,领州县五十四,辖区西至太行山山西林县(红旗渠),东至泰莱山区,北至德州,南至江苏省邳县,历时48年,是东平历史上面积最大、经济文化...

蕲州镇的历史沿革
答:南朝陈置,治所在齐昌县(隋朝改蕲春县,今湖北省蕲春县西南蕲州镇西北,南宋移今蕲州镇)。唐朝时的辖境约今湖北省长江以北、巴河以东地区。自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建城,自南宋建州治于此,至清末,皆为州、路、府、治所在地。元初,改“蕲州”为“蕲州路”,治所及领属县同宗。元世祖至...

鄚州镇的历史沿革
答:颛顼时代,制天下为九州,时鄚属颛顼地,冀州域。虞舜之时,析天下为十二州,冀州分并、幽二州,鄚地属幽州。夏商时代,幽、并二州合为冀州,鄚属冀州。周初,分封诸侯,鄚为鄚国,为燕国附庸,属幽州域。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群雄逐鹿,兼并战争连绵不已,地域归属变化甚大。特别是国与国毗邻之地...

旧州古镇的历史沿革
答:旧州镇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已长达2300余年。春秋战国时称且兰国。汉置州。唐设韶明县。宋称珍州,又名乐源郡。元置元帅府。明设黄平安抚司。清设黄平千户所,后改巡检司。民国设旧州分县。建国后设区、镇。1992年撤区并乡,将原旧州镇、红梅乡、石牛乡、石板河乡合并为旧州镇。

旧州镇的建置沿革
答:唐贞观十年(636年),钦州州治从钦江县迁至南宾寨,直到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迁往安远县(今钦州镇),旧州成为州治387年。故旧州有“古城”之称,此亦为旧州镇得名之由来。五代、宋、元、明、清、民国至今一直属于灵山县。嘉庆至民国15年,称灵山县旧州练。解放初称灵山县第六区。1958年1...

新州镇的历史沿革
答:新州镇原称敦教坡。始建于臣924年(民国13年),次年儋县县治迁徙敦教坡,为了区别于旧县治,当时将敦教坡称为“新州”。1939年4月16日,日本侵占新州后成立儋县伪治安维持会。1945年8月日军无条件投降,9月初共产党武装力量收复新州,成立儋州民主政府,随即撤出,新州镇复为国民党儋县县署。1950...

旧州镇的历史沿革
答:雍正五年升为直隶州,治所均在该地。雍正七年,西隆州治移扁牙,后迁新州(今隆林县城),旧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前分属旧州乡、南角乡,解放初将两乡并为第三区(旧州区),1958年为旧州公社(东方红公社),1962年改为旧州区,1968年改为日州公社,1984年改为旧州镇。镇人民政府驻旧州圩。

忠州镇的历史沿革
答:城厢”、“精忠镇”、“城关镇”等名,1981年更名忠州镇。历为郡、州、县冶地,1911年置城厢,1930年改城乡,1940年设镇,1950年改城关镇,1981年更名忠州镇。1997年,面积48.9平方千米,人口7.2万,辖郑公、红星、北门、芝麻、双溪、长河、护国、龙门、松柏、古井、马家、漕溪、九蟒、...

廉州镇的历史沿革
答:隋开皇十年(590年)置廉州与此住。 隋义宁怨念(617年)改为巨鹿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废郡置廉州。 唐贞观怨念(627年)废州制为槀城县。 唐昭宗天佑二年(973年)改为槀平。 宋开宝六年(973年)恢复槀城。 元太宗六年(1234年)改为永安州次年恢复为槀城,此时在“槀”字上加“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