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镇的历史沿革 和平镇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止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先后为涪陵县、永宁县辖地,蜀汉为万宁县辖地。
隋开皇十九年(公元599年)置务川县,为县治地。
唐武德四年置务州(后改为思州、宁夷郡),为州治地。
元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置沿河祐溪长官司,为长官司治地,司治在今黄木沟。
明初设场,场期为“二·七”,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有铺民400多户。
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思南府移治城东泗王庙。
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思南府还旧治,增设弹压委员,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改设分治委员。
民国3年(1914年)置沿河县,为县治地。
民国5年(1916年)设中一、二区,民国15年(1926年)设一、二区。
民国27年(1938年)设和平联保。
民国31年(1942年)设和平镇、
民国32年(1943年)设直辖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一区(城关)和和平镇;
1953年设和平镇和高穴(黑水乡分出)、复兴(黑獭乡分出)、曾子、柏杨(沙子乡分出)乡。
1956年曾子、柏杨乡合并为坝坨乡。
1958年高穴、团结(复兴乡更名)、坝坨乡改为公社。
1959年城关区改为城关公社,高穴、团结、坝坨乡改为管理区。
1961年复改城关公社为区,高穴管理区并入联桥管理区,坝坨、团结管理区并入黑獭管理区,并复改管理区为公社。
1963年高穴公社复从联桥公社分出,团结、坝坨公社复从黑獭公社分出。
1967年和平镇更名为红旗镇。
1984年城关区更名为祜溪区,红旗镇复名和平镇,并升为区级镇,高穴、团结、坝坨公社改为乡。
1985年团结乡红星村和高穴乡青虎、枫香溪村划入和平镇。
1993年撤祐溪区,高穴、团结、坝坨乡并入和平镇。
2009年调整为8个行政村和6个社区,原燎原村更为燎原社区属社区管理办。



琅岐镇的历史沿革~

琅岐岛古称“琅琦岛”、“琅琦山”、“嘉登岛”,因刘姓人家较早迁居岛上,俗称“刘岐”。唐代属闽县晋安乡海畔里。宋代属闽县晋安东乡,里名不变。
元代,海畔里与海曲里(壶江、川石岛,现属连江县琯头镇)合并为嘉登海曲里。明代,改为嘉登里。清代,为闽县东南二区嘉屿区。民国23年(1934年)属闽侯县四区。
民国24年改属闽侯县二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8月17日琅岐设闽江口军民办事处。同年12月琅岐属闽侯县二区。
1954年11月,二区辖闽琅镇和衙前、三平、吴庄、海屿、云龙、金砂、凤窝、龙台、公婆等乡。1956年6月,琅岐划归连江县,同年,10月又划归闽侯县。
1958年8月,琅岐拆区并乡,改为琅岐镇;同年11月成立琅岐人民公社。1961年11月,琅岐由闽侯县划入福州市郊区。1963年6月,琅岐设区公所,辖10个人民公社、36个生产大队。
1970年,琅岐从福州市郊区划入连江县。1975年12月,从连江县划归福州市郊区。1984年,琅岐人民公社改为琅岐乡。
1991年10月,琅岐乡改为琅岐镇,辖9个管理区,39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1995年11月,琅岐镇划入福州市马尾区。
1997年,琅岐镇辖26个村委会(农旗、光辉、星辉、光明、勤耕、群星、星光、红光、红星、劳丰、劳光、争丰、乐村、建光、劳团、东红、荣光、吴庄、海屿、云龙、龙台、后水、院前、南兜、董安、凤窝)和1个居民委员会(闽琅居委会),全镇人口7.23万人。

扩展资料:
琅岐镇位于闽江入海口,东经119‘33’,北纬26’5’,为闽江口冲积平原。全岛总面积92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五大岛。
岛三面环江,东临大海,土地平坦肥沃,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周边无工业废水、废气污染,是一块无公害的净土,是福州著名的葡萄之乡。
著名人物:
1、王祖道
王祖道(1039~1108年),字若惠,福建闽县(今福州市)人。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进士,出任韩城尉,知松阳、白马两县。入任司农丞。
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迁监察御史裹行,因论时政,文辞激烈,改司封员外郎,出知汀州,移知泉州。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祖道改任江南西路转运判官。
不久,权发遣江东路提典刑狱,后又发遣福州。北宋元祐八年(1093年),祖道以朝请郎知福州。北宋元符元年(1098年),祖道入京,为户部员外郎,又转吏部员外郎。
后升为左司谏。北宋徽宗立(1101年),加祖道直龙图阁,知桂州。因招抚黎人有功,被升为显谟阁待制,进龙图阁直学士,召为兵部尚书。后黎人复叛,祖道被降为端明殿学士。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祖道复知福州,关心南台浮桥。当时,中州涌出,南台江已分为3港,祖道又重修浮桥,于北港置舟16只,中港置舟73只,南港(江南桥)置舟13只,共以舟102只为梁。
适朝廷令诸州建天宁寺,祖道就在浮桥之南建寺(即今天安寺),并置田产12顷72亩,归作修桥经费,命天宁寺主僧为三十六院部置,护持浮桥。
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祖道又被调入京,为刑部尚书,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病故,享年69岁。
2、林存
林存师从真德秀,宋端平二年(1235年)进士,嘉熙二年(1238年),词科,授吏部侍郎,中书舍人,兼直学院侍讲。宝祐元年(1253年),知湖州(今浙江吴兴县)。
宝祐五年(1257年)秋,明堂执绥备顾问,称旨,除礼部尚书兼侍读提纲事,累迁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翌年,以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不赴,遂提举洞霄宫,不久,任湖南安抚使,知湖州。
3、陈文肃
陈文肃,原名大观、陈肃 ,闽县凤窝乡(今福州马尾区琅岐镇凤窝村)人,元天历元年(1326年)生。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文肃以“孝悌力田”被推荐入京取士。
皇帝朱元璋见他身材魁异,才识非凡,感叹说:“真是人才,出何晚也”,问他,“卿欲何官?”答曰:“爵位惟上所与,臣下不敢自专”。
帝大喜,遂持笔改其名为“文肃”,授淮安(今江苏淮安县)知府。陈文肃在淮安任内兴修水利,力除盗贼,大得人心。皇帝察问淮安儒生钱受禄:“淮安何官能体朕心”?
答曰:“唯知府陈文肃”。于是升陈文肃为四川提刑按察使,洪武十七年(1384年)又为礼部尚书,但在赴任途中,病逝于南京竹桥官舍,年58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琅岐镇

明清至民国初期,镇境除加峒、贝湾、长兴、长沙属万宁市北峒和太平峒外,其余地区属乐会县(琼海市)南峒。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保亭县第三区。1949年划归琼中县。翌年仍属保亭县。1952年重属琼中县,为长沙、林田、南平3乡。1958年9月成立和平镇人民公社,1983年社该区,1986年改称和平镇至今。   镇府驻乘坡墟。乘坡墟置于1953年。此地原为山丘,因被水冲平得名(“平”黎语“乘”)。

平镇市的历史
答:平镇旧称为『安平镇』,是因为以前为了保护从大湖口至中坜、桃园之行旅的安全,曾在此地设置了张望寮,所以原称此地为『张望寮』,后来取以保护平安的意思,改称为『平安镇』。1920年易名为『平镇』,设平镇庄,属新竹州中坜郡管辖。1950年起属桃园县管辖至今,1992年3月1日改制为桃园县第三个县...

平镇市详细资料大全
答:平镇市 历史 平镇旧称为『安平镇』,是因为以前为了保护从大湖口至中坜、桃园之行旅的安全,曾在此地设定了张望寮,所以原称此地为『张望寮』,后来取以保护平安的意思,改称为『平安镇』。1920年易名为『平镇』,设平镇庄,属新竹州中坜郡管辖。1950年起属桃园县管辖至今,...

平城镇的历史沿革
答:春秋时先属晋、韩,后归赵,长平之战被秦吞并人秦境。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归属上党郡高都县管辖,西汉至两晋属泫氏县,直到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始置陵川县,平城此后才一直归该县所管辖。从隋置陵川始,经唐、宋的发展,金、元的鼎盛,明、清的辉煌,古镇历尽了千年的世道沧桑。

西平镇的历史沿革
答:西平镇古名观音场,清康熙元年(1662年)建盘龙庙,以寺中观音得名。康熙十年(1672年)兴场,为星日乡驻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建第四区。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仍为区所驻地。1956年改名西平区。西平镇政府驻地辖10个村,2个居委会。即辖联盟村、黎明村、柑子园村、踏水桥村、金星村、古房沟村、核桃沟村、...

新平镇的历史沿革
答:”清雍正三年(1725年)属天镇县辖。由于新平镇地处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不仅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地,也是商贸中心。明代隆庆四年(1769年),新平堡被确定为国家级蒙汉马匹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直到明祯三年结束,至今还有东马市口、西马市口两个地名。玉皇阁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2年),坐落在新平堡十字...

常平镇的历史沿革
答: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即977年—984年),南雄利隽卿到大沥建村,是常平地区立村之最早者。南宋后期(1265-1278年),常平镇部分村落始祖先后从南雄珠玑巷或其他地方到本镇各地立村,从此本镇村落已初具现今之格局。清顺治年间(1644年),常平境内乡村归京山司管辖。道光年间(1821-1865),常平古...

青平镇的历史沿革
答:始建于明朝神宗万历十三年(1589年)。清雍正六年(1728年),青平属石城县,设青平汛,管辖青平、沙铲、高桥3个塘。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青平设为廉江县宁13都。清光绪九年(1883年),县在青平设区局,统领13个团。民国期间,青平改为廉江县第六区,1950年青平设区。1958年改为上游...

正平镇的历史沿革
答:2001年,撤销九渡乡、正平乡,合并组建正平镇。附:九渡乡位于信丰县西部,西与广东南雄接壤,距县城21千米。信雄公路过境。1962年置九渡公社,1984年改乡。1997年,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2.4万,辖九渡、庙下、梨坑、石坳、深坑、中山、坝上、联合、茶背、中坝、芫庙、黄田12个行政村,乡政府驻...

安平镇的历史沿革
答:据明朝王家辅墓铭志载“古为陈(今淮阳)宋(今商丘)通衢,上官往来,民苦庐舍之役,公与安平集之北隅创盖官亭...”可见安平在明朝时即为一方大集镇。安平镇在历史上曾两次建县。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上记载:“涡水又东经安平县故城北...。”《陈留风俗传》上说:“大棘乡故安平县...

罗平镇的历史沿革
答:罗平镇位于罗旁大地上,于南齐建元、永明年间(480-493年)属罗平县地,传说由于当地四面环山,中间平地,故名罗平。宋朝开宝六年(973年)至明朝万历四年(1576年)归泷水县管辖。明万历五年(1577年)至清末隶属罗定州。民国初年属罗定县四都三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整编为第四区。中华人民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