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

作者&投稿:廉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1)以:凭价。

(2)克:战胜.取胜。小题2: B小题3: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小题4:和 天地 君臣 九族小题5: 施行仁政 不要担忧和害怕贫困,而应努力做到“和”。 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注意“ 以 ”就凭着之意,注意在课下总结“以”字的用法和意义。经常考到。

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方法: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

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A项中的“利”解释为:有利的;好处。

B项中的“之”解释为“助词,的。C项中的“而”解释为:译为“却”,表转折;表顺承。

D项中的的“生”解释为:生命;生长。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重要句子的翻译和理解。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

把“域”、“以”、“固”、“威”翻译出来。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乙文从“此言天地和则万物生,君臣和则国家平,九族和则动得所求”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从天地,君臣,九族三个方面论述的“和”字。小题5:试题分析:本题是《湖北省襄阳市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的文言文部分。

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方法: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两文都围绕“人和”。

把“今但贫耳;贫非人患,惟和为贵”翻译出来既可作为答案。

2.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一至四题的一篇岳阳楼记范仲淹第二篇孟子

10.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尝( ) ⑵先( ) ⑶对( ) ⑷王( )

11.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未之有也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不得而非其上者

C.环而攻之而不胜 黑质而白章 D.民亦乐其乐 而乐亦无穷也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⑵ 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13.根据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问题。(3分)

⑴用一句话概括乙文中孟子的政治主张。(1分)

⑵甲文中范仲淹的“ , ”是乙文中孟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思想的进一步发扬。范仲淹的这一思想在今天对我们有什么借鉴和教育意义? (2分)

14.联系全文,说说甲文最后一段中“斯人”指哪些人?这些人的思想感情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作者写这一段的用意是什么?(3分)

10.(4分)(1)曾经 (2)在……之前 (3)回答 (4)称王 (每处1分)

11.(2分)B

12.(4分)⑴(2分)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⑵(2分)作为人民的君主却不能和人民一起快乐,这也是不对的。

13.(3分)⑴(1分)与民同乐才能王天下(意近即可)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分) 提示:要建立新时期的忧乐观,提倡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1分)

14.(3分)“斯人”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1分)。这些人的思想感情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迁客骚人”则“以物喜,以己悲”(或“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则会随个人荣辱而改变”) (1分)。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以“古仁人”为学习榜样的决心,同时也含有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答出前一句即给分,1分)。

3.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B 2.B 3.(1)道理是明白了啊,却没有申述的地方。

父亲年老却要受刑罚,我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 (2)我想到蔡定是这样孝顺,这在当时是应该被表彰的,但是这样的事情没有被上面知道,蔡定也没有办法让自己被世人所了解,所以就为他写了这篇传。 4.(1)到官府哭诉,请求代父做牢;(2)自请到军队效命;(到战场杀敌)(3)情愿当小兵;(当杂役)(4)临死前写状书,陈述死因,希望父亲能被免罪;(5)投河自尽。

(5分,每点1分) 5.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1.小题1】 分 析:案:官府的文书。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并且联系课本中出现的意思进行判断。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小题2】 分 析:A副词,将;连词,尚且;B.连词,表修饰,连接状语和谓语中心词; C.主谓之间表停顿代词,他;D.如同,像如果。文言虚词要注意平时积累,根据词性分类记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小题3】 分 析:(1)关键词 “刑”“其……乎”各1分,大意1分。 (2)关键词:“旌”、“闻”、“无以”各1分,大意2分。

翻译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强调字字落实,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4.小题4】 分 析:此类题要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划定答题区域,按题目要求概括作答,要注意条理清晰。

考点:筛选概括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小题5】 分 析:评分意见:划对2—3处, 1分;4—5处,2分;6—7处,3分;8—9处,4分。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

另外要注意的是:找虚词、看修辞、辨句式。 [参考译文]教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然后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

所以国君不以对待臣下的礼节来对待下属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在祭祀中臣子担任祭主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另一种是臣子当君主的老师时,也不应以臣下之礼来待他。在大学的礼仪中,作老师的人虽然接受国君的召见,也不必按臣礼面朝北,这是为了表示尊教老师。

考点: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E 级。



~

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
答:1. 【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1)以:凭价。(2)克:战胜.取胜。小题2: B小题3:译文:管理百姓(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小题4:和 天地 君臣 九族小题5: 施行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答:⑴①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3分) ②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3分)⑵君子内存仁德,心胸宽广,明白大义。知礼谦恭,不忧不惑不惧,不贪小利,不同流合污。(3分) 略论语译文A:(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C:(注释) ( 1)怀:思念。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
答:小题1:C小题2:B 小题3:C小题4:(1)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上。 (2)缔结合纵,离散连横,来抑制强大的秦国,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函谷关封闭(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3)苏秦出身于民间,却能联合六国一起抗秦,这正表明他的智慧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试题分...

孟子对比文言文阅读
答:10. 偷鸡贼——《孟子·滕文公下》——有个偷鸡贼,天天偷鸡,有人劝他,他打算改正,打算改一天偷一只,改为一个月偷一只,这样明年就不偷了。 6. 孟子·告天下与隆中对的对比阅读 1.这两篇文章均选自《___》,其中《隆中对》的作者是___朝史学家___。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 利尽南海___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一)(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七岁入 ...
答:许衡抄书而读,又善于思考提问,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科举及第;李德辉抄录书籍,读诵不息,又谢绝与朋友的交往,专心求教 ,立志于做一个为国效力、造福于民、孝顺父母且有修养的人。 试题分析:小题1:足-能够小题2:A前表“并且”,后表“将近”B均为“因此”C前“被”,后“在”。D均...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马 说 韩 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 ...
答:小题1:(1)pián (2)sù小题2:(1) 鞭打(用鞭子打,驱使) (2) 同“返”(返回) (2分)小题3:(1)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4分)小题4:人才 愚妄浅薄的统治者小题5:《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6
答: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至于皂 6。B(序:有序)7。A(A用来……的。B副词,没有谁;副词,不要。C代词,他的;代词,我。D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副词,互相)8。 C(应为“民”)9。C(“没有异常情况不得迁徙”应为“不会看到别的事物而...

记承天寺夜游练习及答案
答:文 ⑴夜(晚上、夜晚) 月景 闲情 乙 文 更定 ⑵雪景 ⑶痴情 20、山西(一)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12分) 小石潭记(节选) 柳宗元【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

登楼赋文言文题
答: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略 (1)B ②华:同“花”,⑥息:停息 (2)C 注意“同”“怀”“岂”的翻译 (3)分析这篇抒情小赋的层次结构,应把握其感情基调和抒情脉络,那就是“忧思”二字。全文按“忧思”感情的逐步发展和层层深化,可分为三层; 第1段初步透露心中隐含的忧思,...

文言文比较阅读人教版
答:1. 人教版初中课内文言文比较阅读 要求两篇文章均出自课内 (一)《核舟记》与《口技》选段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