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妇女受贞洁观影响深刻,为何宋明两朝最为凄惨?

作者&投稿:溥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说到贞洁观,这个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也很清楚它意味着什么。

贞洁观自古就有,最远可以追溯到周朝,

而生活在古代的女子,或多或少都还会受到贞洁观念的束缚。

历史上,受贞洁观影响深刻、最为凄惨的当属宋明两朝。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宋明时代的社会风气以及理学的兴起而导致的,这其中也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有关。但无论如何,

中国古代妇女被压迫的程度越来越高是不可否认的。

如今,在一些地方,还是有一些食古不化的人用贞洁观指责女性,可见贞洁观影响之深。

下面我就谈一谈,架设在中国妇女身上的枷锁——贞洁观,以及贞洁观在历朝历代的表现形式。

说起贞洁观,可能大家都会想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但

这种严重禁锢妇女的枷锁其实并非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虽然最远可以追溯到周朝,但那时并没有那么恐怖残忍,而自宋朝开始,准确的说是理学的兴起后,妇女所受到的迫害才日益加深。

有一次,我在读《鸡肋编》,看到“近时婚丧礼文亡阙”一文,这篇文章篇幅很短,但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其中吸引到我的地方,有古时婚礼习俗和丧礼习俗,但最最吸引我注意的还是那句:

“如民家女子,不用大盖,放人纵观。处子则坐于榻上,再适者坐于榻前。其观者若称叹美好,虽男子怜抚之,亦喜而不以为非也”。

其中,“再适者”可以理解为再嫁的女子,也就是说,

在此时,女子再嫁也还是允许的,但是其所受待遇跟初嫁的女子还是有所区别,

处子可以坐在榻上,而再嫁的女子则只能坐在榻前,而从整句话也能看出,女子地位还是比较低的。

汉朝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而反观宋之前的朝代,女子二嫁乃至三嫁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人会过多批评什么

。在汉朝,汉武帝刘彻的母亲孝景皇后王娡在嫁给汉景帝刘启之前就嫁过人了,而且还生下一女。而王娡的母亲臧儿嫁给王娡之父后,也改嫁过,还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田蚡田宰相。而汉朝皇室公主就更多改嫁的了,譬如王娡所生的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卫子夫所生的卫长公主,汉宣帝刘询的敬武公主,都曾二嫁甚至是三嫁,虽说她们都是皇室出身,

但由此也可见汉代时并不太注重贞洁观。

此外,在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被迫休离回家后,便有其他男子上门提亲,只不过是她自己不愿嫁,最后“举身赴清池”。可见,当时的社会并不看低嫁过人的女子,仍然愿意将其娶回家。不过,

汉代时,大儒董仲舒开始提倡“三纲五常”,还出现了两本对后代女性影响深远的书,一是刘向的《列女传》,一是班昭的《女诫》,这都表达了“男尊女卑”以及希望女子守贞洁的观念,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成为一个社会风俗习惯。

隋唐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隋唐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唐朝保有“胡人”血统以及风俗,对于女性并没有太多的约束,甚至比汉代还要自由。唐高宗就立了自己父亲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为妃为后,唐玄宗抢自己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立为贵妃,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乱伦的事情,而在当时就这么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武则天剧照

而且,

唐朝的女子地位也比前朝后世要高,

武则天自立为女王,在她之后,女子的地位又再提高了不少,反倒不是那么强调“男尊女卑”了。况且,武则天本人还有男宠面首,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有男宠侍奉。

自然,贞洁观这一概念在唐朝也是淡薄的,

毕竟当时皇室是“胡人”出身,作风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

宋朝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北宋、南北宋过渡时期

女性

贞洁观,在宋朝时有了大转变,但在宋前期,还不是特别的明显。

比如范仲淹,他母亲也曾改嫁,而他本人在苏州创义庄,也规定了女子改嫁可以得到二十贯钱做嫁妆,和男子娶妻一样,可见范仲淹并不太重视女性贞洁观念,甚至他的儿子早死,他还将其寡媳嫁给自己门弟子王陶。

此外还有王安石,王安石之子王雱精神失常,每天和他的妻子庞氏吵架争斗,王安石觉得庞氏无罪,想替她离异,又怕她名声受损,所以王安石决定替她挑选佳婿让她再嫁。

连身为宰相的王安石都能主张替儿媳找夫婿改嫁,没有女子必须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观念,

可见宋前期的社会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女子在此时还

是比较自由的。

在宋神宗时,法律还允许妇女在丈夫出外长期得不到消息时改嫁,还允许寡妇招进后夫,称为“接脚夫”。

北宋社会不以妇女改嫁为耻,也不会从伦理道德上对其非议,还很同情妇女。

南宋时期

然而

等到程朱理学兴起时,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大家都熟悉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就出自程颐之口。他认为:娶孀妇为妻,是娶“失节者”,自己也不免“失节”。朱熹还进一步发展纲常礼教,把“夫为妻纲”抬高到“三纲”第一位,而且继续提倡妇女守寡,反对改嫁,这也是今人提起程朱理学都给予批判的一点原因,是他们给妇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束缚和悲惨。

在《夷坚志》里,记载了多则故事,故事鼓吹妇女改嫁后会得到报应,娶改嫁的妇女的男子,也会得到报应,这虽然是迷信的,但还是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们的观念。不过,据《鸡肋编》中《近时婚丧礼文亡阙》一文论述,婚礼习俗讲到的“再适者坐于榻前”,而庄绰是北宋末南宋初年间人,因此得出:此时妇女再嫁还是允许的。这也可以看出,

宋朝对于女性贞洁观虽然有所强化,但还不是最为严重的,毕竟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再到质变的,

而后面的朝代则使得守贞洁这个观念更加强化。

明朝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明代更加崇尚儒学,对理学也更加推崇,“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相夫教子、守节这些观念更加的强化,并且还更加的官方化。

明太祖朱元璋就尤其强调男女有别,禁止男女混杂,以免败坏风俗。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有“三寸金莲”裹小脚也是在这时期强调的,还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

当然这几点有男尊女卑的原因在:为了迎合男性审美以及让妻子更好的相夫教子。

而且,

这个时期更加提倡守节,皇帝们会下令修《女诫》,皇后等后妃也会自己编撰女教书,

像《内训》等等,这无疑使得守贞洁的观念变得官方化。

由于皇帝皇后作出了表率,故而上行下效,士大夫们也开始编撰女教书,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无一不强调贞洁的重要性,规范女性行为。

据统计,“贞洁烈女”、“节妇”等在明朝是很多的,而且政府还会给立贞节牌坊,给予表彰。

清朝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到了清代,

由于是满族统治国家,所以对女性贞洁观比之明朝要稍微宽松些,

虽然也会鼓励妇女守节,将颁发旌表(注解①)所要求的年份也有所降低,但不会禁止寡妇再嫁,还禁止寡妇殉葬。

注解①:1、表彰。后多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2、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

而且,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因此他们的女子是不缠足的(清初,出于统治需要,清政府反对和禁止民间女子缠足,但收效甚微,后来依然是出于统治需要,清政府不再反对,禁止缠足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清朝是禁止满族女性缠足的,因此清朝的皇室女子比之前朝,要活得稍微轻松一点。

等到清末,朝廷开始开设新学堂,并允许女子上学,甚至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像淑妃,还可以和溥仪离婚且再嫁,可见一些女子已经不再受贞洁观的束缚了。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贞洁观这个束缚女性人身和精神自由的观念,是如何一步步变得“深入人心”的,虽然我参考的材料不多,但对于古代妇女受贞洁观的束缚问题,仅从中也可窥得一斑。

其实,可以这么说:整个中国古代史,有半部是妇女的受难史。

因此,由衷的庆幸:我们生活在开明的现代,尽管女性在某些情况还是会受到歧视,但与古代相比,我们敢于奋起斗争,为男女平等而战,妇女受贞洁观的影响也在渐渐变淡,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所谓“以史为鉴”,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



~

古代妇女受贞洁观影响深刻,为何宋明两朝最为凄惨?
答:等到清末,朝廷开始开设新学堂,并允许女子上学,甚至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像淑妃,还可以和溥仪离婚且再嫁,可见一些女子已经不再受贞洁观的束缚了。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贞洁观这个束缚女性人身和精神自由的观念,是如何一步步变得“深入人心”的,虽然我参考的材料不多,但对于古代妇女受贞洁观的束缚问题...

南宋为什么强调妇女保持贞洁?原来是因为北宋
答:如何在战场失利的情况下保住妇女的贞节成了道学家们关注的问题,他们舍弃北宋时期重生存轻贞节的观念,提倡妇女舍生命保贞节,这种观念也逐渐被士大夫们所接受。经过道学家们的反复说教和统治者的大力宣传,到了明清之际,女性的社会活动和生存空间日益缩小,而标榜她们殉节的贞节牌坊却日益增多,在生存与...

烈女节妇唐朝少而宋朝至明清增多的原因?
答:唐代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宋代随着儒学发展成为理学,极为强调对对女子贞洁的观念,而理学随着被统治者的重视并成为正统思想,反映出来就是女子的贞节牌坊的增加,明朝的原因与宋朝相同

为什么是从宋代开始女性的贞洁观趋于极端保
答:明清时期,统治阶级用法律的形式褒扬、奖励妇女守节,贞操观念普遍化、制度化,对女性贞操的要求发展到疯狂的程度,丈夫病危或战乱将至,妻妾便先殉死以表忠贞。节烈本是内心自觉遵守的道德,却成为女性惟一不幸的选择,真所谓求生不得、寻死不甘,成为剥夺妇女生命和自由的杀人工具。

道是无情却有情,宋朝对妇女改嫁的态度为何转变?
答: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唐代比较开放,所以妇女可以改嫁。然而,到了宋代,却成为了封建社会贞洁观念由弱到强的分水岭。在北宋时期,守节观念比较淡薄,政策法规是允许妇女可以改嫁的。北宋前期的人们依旧保持唐朝遗风,妇女守节的观念意识比较淡薄。宋代的妇女不得背夫擅行,另怀他志改嫁,但在法律方面也无禁止...

宋朝女性改嫁之风十分盛行,为何宋朝后女子不得改嫁?
答:一、社会舆论氛围宽松 宋理学盛行,两宋时代,程朱理学兴起,成为官方认可的主流思想。 理学家们大力宣传女性的贞节观,提倡“从头到尾”的观念。 正如理学家程伊川所提倡的,“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的女性贞节观念.但是,当时宋各阶层的贞节观与现实格格不入。 无论是北宋...

中国女性在宋朝地位如何?
答:在宋朝,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受到传统礼教和封建伦理的深刻影响。缠足这一残酷习俗在宋代达到顶峰,体现了当时对女性身体束缚的严苛程度和对贞洁观念的极端强调。尽管如此,宋代女性在某些领域,如纺织和商贸,仍能展现出较高的地位和影响力。法律上,女性的婚姻自由和财产继承权得到一定程度的承认和保护...

在古代时期,女人的自由度为何从宋代开始往后就下降了?
答:社会压力:宋朝也越来越重视贞节和童贞崇拜。人们期望妇女婚前保持贞洁,婚后忠于丈夫。这给妇女带来了很大压力,要求她们遵守社会期望,并限制了她们的自由。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自由度的下降并不是在整个社会中都会发生,一些来自某些阶层和地区的女性拥有比其他人更多的自由,城市和农村地区以及不同社会阶层...

宋共姬在火灾中故意被烧,为何还成了贞洁列妇被歌颂千年?
答:主要是在那个礼法崩坏的年代,宋共姬是一个信守礼法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她十分恪守妇道。至于她故意被烧这主要还是因为当时有这样一个规定,就是已经结婚的妇女在晚上是不能出门的,而且就算出门也得在自己保姆的陪同下才能出去,所以在那天晚上,大火烧起来之后,宋共姬的保姆刚好不在身边,尽管她身边的...

为何北宋女性再嫁现象如此普遍
答:以上三点是常见的原因,还有原因诸如:北宋时期边境战事多,男子出征战死,导致大量妇女成为寡妇,基数大;中国向来秉承“传宗接代”的优良传统,在北宋更甚,为了养得起男孩,直接把刚出生的女婴杀死,致使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妇女再嫁也就成了解决“社会矛盾”的法宝之一。虽然宋代整体看来女性相对自由,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