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的力学 物理中有哪些力学原理

作者&投稿:戈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中物理力学题探析

一、看图画,解释图画信息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用比较直观的图画去表达物理信息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的。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直观的图画是教学的重要的资源。利用图画去解释图画中所包含的物理信息是考试的要点之一。如下面三例:

例题1:(吉林省)如图1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

使它保持静止,则两手指的所受的压力­­­­­­­­­__________,

压强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简析:

这道题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情景,分析物理现象。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关于力的相互作用的知识,二是关于铅笔受平衡力的作用(静止),三是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

参考答案:相等 不相等

例题2:(海南省)为了预防"非典",小宇妈妈买回一个消毒用

的手执喷雾器,图2是手执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写出其不意种

喷雾在工作过程中应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简析: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要点很多,需要学生有较

强的再现物理过程的能力及综合分析现象的能力。首先,学生

必须比较清楚地再现手执喷雾器的整个工作过程,包括如何操作、

这一操作引起哪些部分参与工作、引起什么效果等。

参考答案:杠杆 弹力 能量转化 在气压作用

二、读图像,分析数学关系的能力。

用图像来表示物理概念中的数学关系是物理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直观,也具

体较强的抽象思维的因素,是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本能力之一。

例题3:(南京市)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

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

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

F1方向相同。图3中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 )

简析:

图像题的一个特点是利用坐标的"语言"来表示物理知识,这样是有用"直观"的内

容来表示较抽象的知识的特点。本题的首先理解是"是什么力(两个力的合力)较物体能沿

=1=

着与F1相同的方向运动?",根据这一点可以得出F1、F2两力的合力是沿F1方向的,所以F2的大小一定比F1(F0)的要小。

参考答案:C

三、按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按照一定的要求,利用探究的方式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

说是比较难的,但是通过试题的比较全面的分析与表达,降低了难度。

例题4:(天津市)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拉力时伸长的长度可能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给你一要弹簧、一个铁架台、一把较长的刻度尺和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请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猜想。要求写也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并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简析:按一定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本题立足于学生已有关于弹簧的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可以降低了题目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实验步骤:

(1)把弹簧的一端吊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l0

(2)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一个钩码(设重为G),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1

(3)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两个钩码(设重为2G),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2

(4)在弹簧下端挂上三个钩码(设重为3G),测也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3

分析:若有(l2-l0)/(l1-l0)=2/1,(l3-l0)/(l1-l0)=3/1,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比。

表格:

l0=

拉力
弹簧长度l
弹簧伸长量l-l0

G

2G

3G

......

四、比要求,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的条件,如何确定变量与恒量等是整个实验设计的关键,

也是探究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其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什么条件造成什么结果)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题5:(泉州市)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4所示的系列实验。

(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的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____运动。

(2)比较____图和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比较____图和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

简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找出每一个图之间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实验的恒量与变量),通过"由于不同的条件造成不同的结果"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1)匀速 (2)甲 乙 (3)甲 丙

五、联实际,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当时,学习物理的一个口号为"STS"(即科学、技术、社会),如何把物理知识与物理

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是当前物理教育教学的一大热点问题。在中考的试题中,与用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实例成为一种能力。

例题6:(广东省)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套紧在车把手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

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少摩擦的是:________;

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少摩擦的是:_____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填"前"或"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简析: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除了上述的有关摩擦之外实际上还有:自行车上的杠杆、车座上有弹簧起减震的作用、车座面积大一些减少压强、紧急刹车时车可以马上停下来、紧急刹车时新轮胎往往后在后面的地面上留下一条黑痕迹、车铃会发出声音、车铃会成像、夏天车轮气打得太足会爆胎、车胎要打气、在前进的自行车不用蹬车还会前进一段时间等。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外,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例子作为学生知识的形成的"素材"。

参考答案:(1)AEH CF BG D (2)前 (3)刹不了车 车不能起动 抓不稳车把 车子不能组装等

六、给现象,发现具体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当前的中学小教育教

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很善于解决现成的问题,但不善于提出新问题。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是思维综合思考与创新的体现。根据一定的情境提出一个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能力。

=3=

例题7(河南省):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车胎越硬;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车轮可能会爆胎,请对上述现象中的原因及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你认为需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

简析:

此题与例题6中分析的实际问题较为类似,相信,能够仔细观察与积极思考的学生会从中找出一些物理的知识与规律的。

参考答案:气体的压强和质量有关吗?(或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吗?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吗?体积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吗?等)

七、因结果,设计探究方法的能力。

探究的过程中,探究方法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探究过程是否成功。实验探究的方法包括、

器材的选择、操作的方法、及猜想的验证方法等。

例题8:(荆门市)小枫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虽然知道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但他总觉得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跟它在水浸没的深度有关,并且他猜想物体在水中浸没得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现在小枫想通过实验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应该在以下可供选择的器材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A.水 B.泡沫块 C.细线 D.弹簧测力计 E.木块 F.量筒 G.铁块 H.细竹棍

(2)小枫探究实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小枫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枫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枫原先的猜想是_____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简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思维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本身智力发展水平及能力水平的原因,不可能让学生解决很难的问题。所以,一般的科学探究问题都是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较类似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再现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思考后可解决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此题就是如此。

参考答案:

(1)A C D F E

(2)把铁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将铁块浸没在量筒水中的不同深度处

(3)在不同深度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4)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5)错误

八、按目的,提出实验猜想的能力。

根据一定的问题提出猜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提出的猜想到

底是"胡思乱想"还是"科学结论的雏形",关键在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例题9:(烟台市)在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时,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4=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

(1)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猜想?写出你的猜想。

(2)请你就上述猜想任选一种,设计出实验探究方案(所选猜想可以是同学提出的也可是你自己提出的)。

简析:

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一般学生在还未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都会让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重量、大小等有关",这种考虑是生活的"错误经验"使然,而真正能够得到科学结论,就是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些所谓的"猜想"。

参考答案:

(1)猜想只要合理即可

(2)略

九、究条件,综合物理知识的能力。

在当时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气候下,科学学科的综合成为一种趋势。把初中的物理所

有知识进行综合,这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例题10:(荆门市)在三峡水电站发电机组安装现场,一位工人用滑轮组起吊质量为60千克的零件,他站在地上用200牛的力往下拉绳,用时15秒使零件匀速上升了3米,滑轮组工作时机械效率为75%。根据上述条件,你还能求出哪些量?请按示例要求,再求出6个量,并把它们填写在下列的表格内。(取g=10N/kg)

编号
所求量
答案

示例
零件
600牛

1

2

3

4

5

6

简析:

由于本题已知了物体质量、工作时间、物体上升距离、滑轮组工作时机械效率等量,几乎与之有关的力学其它量都可以求了。如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绳拉过的距离等。

参考答案:提供9个参考答案如下:

编号
所求量
答案

1
滑轮组对零件的拉力
600N

2
有用功
1.8×103J

3
总功
2.4×103J

4
额外功
0.6×103J

5
绳拉过的距离
12m

6
吊滑轮组用几段绳子
4段

7
绳端移动速度
0.8m/s

8
零件上升速度
0.2m/s

9
工人的功率
160W

=5=

十、导规律,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关键系到能否正确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但是,在一些实验中,

实验数据往往是较为复杂的,且需要实验者用科学的眼光去判别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数据是无用的。由于初中学生本身的特点,一般初中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都是定性的,而定量的较少。

例题11:如图5是某同学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探究气体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用水银在管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管倒插在水银槽中,使管内外水银面相样,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4cm。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时,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增长,并作相应测量。下表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部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压强始终为p0=76cmHg,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

实验次数
1
2
3
4

空气柱长度h'/cm
4
16/3
8
16

空气的体积V/cm3
8
32/3

32

管内外液面差h/cm
0
19
38

气体压强p/cmHg
p0
3/4 p0
1/2 p0
1/4 p0

(1)第3次实验遗漏的数据应为___cm3,第4次实验遗漏的数据应为____cm。

(2)通过上面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虽是定量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已知了绝大多数的实验数据,显得容易了许多。

参考答案:(1)16 57 (2)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或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再给你几个网址:
http://2004cct.bokee.com/1294343.html
http://www.xkb1.com/wuli/zhongkaowuli/20070709/15481.html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1. 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 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2.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多大的力?
3.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5∶4,其中甲同学质量为60 kg,则乙同学的质量和体重各是多少?
4.已知作用在某杠杆上的动力是2 N,阻力是5 N,阻力臂长10 cm,为使杠杆平衡动力臂长多少cm?若将阻力增大2.5 N仍使杠杆平衡,不改变力臂长短,动力应增大多少?
5.一辆汽车质量为5 t,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800 N,空气阻力是200 N,试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多大?(g=10 N/kg)
6.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4 dm3,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这个物体重4 N,它在水中将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7.密度是0.6×103 kg/ m3的木块,体积是4 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取g=10 N/kg,求:(1)木块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1.n=4 F=750 N作图略
2.250 N
3.48 kg 470.4 N
4.25 cm 1 N
5.1000 N 5×104 N
6.3.92 N 下沉
7.(1)2.4×104 N(2)2.4×104 N(3)2.4 m3
(4)1.6 m3
初中物理力学题探析

一、看图画,解释图画信息的能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用比较直观的图画去表达物理信息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的。

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直观的图画是教学的重要的资源。利用图画去解释图画中所包含的物理信息是考试的要点之一。如下面三例:

例题1:(吉林省)如图1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

使它保持静止,则两手指的所受的压力­­­­­­­­­__________,

压强_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简析:

这道题是通过日常生活的情景,分析物理现象。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是关于力的相互作用的知识,二是关于铅笔受平衡力的作用(静止),三是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即压强)。

参考答案:相等 不相等

例题2:(海南省)为了预防"非典",小宇妈妈买回一个消毒用

的手执喷雾器,图2是手执喷雾器的结构示意图,请你写出其不意种

喷雾在工作过程中应用到哪些物理知识?

简析:这是一道综合题。考查的要点很多,需要学生有较

强的再现物理过程的能力及综合分析现象的能力。首先,学生

必须比较清楚地再现手执喷雾器的整个工作过程,包括如何操作、

这一操作引起哪些部分参与工作、引起什么效果等。

参考答案:杠杆 弹力 能量转化 在气压作用

二、读图像,分析数学关系的能力。

用图像来表示物理概念中的数学关系是物理中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不但直观,也具

体较强的抽象思维的因素,是物理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本能力之一。

例题3:(南京市)一个物体始终只受到两个

力F1和F2的作用,一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且F1=F0。在t1时间内保持F1不变,只改变F2

的大小,此过程中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始终与

F1方向相同。图3中可以表示F2大小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 )

简析:

图像题的一个特点是利用坐标的"语言"来表示物理知识,这样是有用"直观"的内

容来表示较抽象的知识的特点。本题的首先理解是"是什么力(两个力的合力)较物体能沿

=1=

着与F1相同的方向运动?",根据这一点可以得出F1、F2两力的合力是沿F1方向的,所以F2的大小一定比F1(F0)的要小。

参考答案:C

三、按条件,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按照一定的要求,利用探究的方式去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解决问题,对于初中学生来

说是比较难的,但是通过试题的比较全面的分析与表达,降低了难度。

例题4:(天津市)在一定的拉力范围内,弹簧受拉力时伸长的长度可能与所受拉力的大小成正比。为了验证这个猜想,给你一要弹簧、一个铁架台、一把较长的刻度尺和几个相同质量的钩码,请你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实验验证这个猜想。要求写也实验步骤和需要测量的数据,并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简析:按一定的要求设计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能力之一。本题立足于学生已有关于弹簧的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可以降低了题目的要求。

参考答案:

1.实验步骤:

(1)把弹簧的一端吊在铁架台上,用刻度尺测出弹簧的长度l0

(2)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一个钩码(设重为G),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1

(3)在弹簧的下端挂上两个钩码(设重为2G),测出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2

(4)在弹簧下端挂上三个钩码(设重为3G),测也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3

分析:若有(l2-l0)/(l1-l0)=2/1,(l3-l0)/(l1-l0)=3/1,说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外力成比。

表格:

l0=

拉力
弹簧长度l
弹簧伸长量l-l0

G

2G

3G

......

四、比要求,控制实验条件的能力。

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的条件,如何确定变量与恒量等是整个实验设计的关键,

也是探究实验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这其中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即什么条件造成什么结果)和综合分析能力。

例题5:(泉州市)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同学做了如图4所示的系列实验。

(1)实验中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的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应使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____运动。

(2)比较____图和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比较____图和____图中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知,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

简析:解决此题关键在于找出每一个图之间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实验的恒量与变量),通过"由于不同的条件造成不同的结果"的逻辑思维解决问题。

参考答案:(1)匀速 (2)甲 乙 (3)甲 丙

五、联实际,分析生活现象的能力。

当时,学习物理的一个口号为"STS"(即科学、技术、社会),如何把物理知识与物理

知识的形成过程与生活实例结合起来是当前物理教育教学的一大热点问题。在中考的试题中,与用物理知识去分析生活实例成为一种能力。

例题6:(广东省)自行车是我们熟悉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涉及到不少有关摩擦的知识。例如:

A.轮胎上刻有花纹

B.车轮做成圆形

C.塑料套紧在车把手上

D.在转动部分添加润滑油

E.脚踏板凹凸不平

F.刹车时用力捏闸

G.车轴处装有滚珠

H.车的把手上有凹槽

(1)上述各项内容中属于(只填写各选项前的字母)

通过改变接触面粗糙程度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______;

通过增大压力而增大摩擦的是:________;

通过变滑动为滚动而减少摩擦的是:________;

通过使接触面彼此分离而减少摩擦的是:________;

(2)用力踩动脚踏板使自行车前进时,后轮与地面间摩擦力的方向朝___(填"前"或"后")

(3)请你大胆发挥想象:假如没有摩擦,自行车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写出两个合理的场景。

简析:

自行车上的物理知识除了上述的有关摩擦之外实际上还有:自行车上的杠杆、车座上有弹簧起减震的作用、车座面积大一些减少压强、紧急刹车时车可以马上停下来、紧急刹车时新轮胎往往后在后面的地面上留下一条黑痕迹、车铃会发出声音、车铃会成像、夏天车轮气打得太足会爆胎、车胎要打气、在前进的自行车不用蹬车还会前进一段时间等。要想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外,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例子作为学生知识的形成的"素材"。

参考答案:(1)AEH CF BG D (2)前 (3)刹不了车 车不能起动 抓不稳车把 车子不能组装等

六、给现象,发现具体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当前的中学小教育教

学过程中,学生往往很善于解决现成的问题,但不善于提出新问题。能够提出新的问题是思维综合思考与创新的体现。根据一定的情境提出一个新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能力。

=3=

例题7(河南省):给自行车打气时,越打车胎越硬;放在烈日下的自行车,车轮可能会爆胎,请对上述现象中的原因及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你认为需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

简析:

此题与例题6中分析的实际问题较为类似,相信,能够仔细观察与积极思考的学生会从中找出一些物理的知识与规律的。

参考答案:气体的压强和质量有关吗?(或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吗?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吗?体积一定时,气体的质量越大压强越大吗?等)

七、因结果,设计探究方法的能力。

探究的过程中,探究方法的选择往往决定着探究过程是否成功。实验探究的方法包括、

器材的选择、操作的方法、及猜想的验证方法等。

例题8:(荆门市)小枫学习了阿基米德原理后,虽然知道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但他总觉得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还跟它在水浸没的深度有关,并且他猜想物体在水中浸没得越深,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1)现在小枫想通过实验探究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他应该在以下可供选择的器材中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

A.水 B.泡沫块 C.细线 D.弹簧测力计 E.木块 F.量筒 G.铁块 H.细竹棍

(2)小枫探究实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

(3)小枫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枫得到的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枫原先的猜想是_____是。(选填"正确"或"错误")

简析:科学探究的过程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思维过程中,由于初中学生本身智力发展水平及能力水平的原因,不可能让学生解决很难的问题。所以,一般的科学探究问题都是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较类似的问题。这样,学生通过再现相关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思考后可解决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此题就是如此。

参考答案:

(1)A C D F E

(2)把铁块用细线挂在弹簧测力计挂钩上,将铁块浸没在量筒水中的不同深度处

(3)在不同深度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相等

(4)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它浸没的深度没有关系

(5)错误

八、按目的,提出实验猜想的能力。

根据一定的问题提出猜想,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提出的猜想到

底是"胡思乱想"还是"科学结论的雏形",关键在于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能力,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对知识的综合能力。

例题9:(烟台市)在探究"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

实验时,部分同学提出如下猜想: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4=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

(1)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猜想?写出你的猜想。

(2)请你就上述猜想任选一种,设计出实验探究方案(所选猜想可以是同学提出的也可是你自己提出的)。

简析:

由于生活经验的影响,一般学生在还未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都会让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形状、重量、大小等有关",这种考虑是生活的"错误经验"使然,而真正能够得到科学结论,就是通过实验去"验证"这些所谓的"猜想"。

参考答案:

(1)猜想只要合理即可

(2)略

九、究条件,综合物理知识的能力。

在当时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气候下,科学学科的综合成为一种趋势。把初中的物理所

有知识进行综合,这是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查。

例题10:(荆门市)在三峡水电站发电机组安装现场,一位工人用滑轮组起吊质量为60千克的零件,他站在地上用200牛的力往下拉绳,用时15秒使零件匀速上升了3米,滑轮组工作时机械效率为75%。根据上述条件,你还能求出哪些量?请按示例要求,再求出6个量,并把它们填写在下列的表格内。(取g=10N/kg)

编号
所求量
答案

示例
零件
600牛

1

2

3

4

5

6

简析:

由于本题已知了物体质量、工作时间、物体上升距离、滑轮组工作时机械效率等量,几乎与之有关的力学其它量都可以求了。如有用功、总功、额外功、绳拉过的距离等。

参考答案:提供9个参考答案如下:

编号
所求量
答案

1
滑轮组对零件的拉力
600N

2
有用功
1.8×103J

3
总功
2.4×103J

4
额外功
0.6×103J

5
绳拉过的距离
12m

6
吊滑轮组用几段绳子
4段

7
绳端移动速度
0.8m/s

8
零件上升速度
0.2m/s

9
工人的功率
160W

=5=

十、导规律,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是关键系到能否正确得出科学结论的关键。但是,在一些实验中,

实验数据往往是较为复杂的,且需要实验者用科学的眼光去判别哪些数据是有用的,哪些数据是无用的。由于初中学生本身的特点,一般初中物理实验的数据处理都是定性的,而定量的较少。

例题11:如图5是某同学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探究气体体积与压强关系的实验装置图。实验时,用水银在管内封入一定质量的气体,将管倒插在水银槽中,使管内外水银面相样,此时管内空气柱的长度4cm。每向上提起玻璃管时,管内水银面升高、空气柱增长,并作相应测量。下表是该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记录部分数据。(在实验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外界压强始终为p0=76cmHg,玻璃管横截面积为2cm2)

实验次数
1
2
3
4

空气柱长度h'/cm
4
16/3
8
16

空气的体积V/cm3
8
32/3

32

管内外液面差h/cm
0
19
38

气体压强p/cmHg
p0
3/4 p0
1/2 p0
1/4 p0

(1)第3次实验遗漏的数据应为___cm3,第4次实验遗漏的数据应为____cm。

(2)通过上面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个结论: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不变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本题虽是定量的实验数据,但由于已知了绝大多数的实验数据,显得容易了许多。

参考答案:(1)16 57 (2)体积与压强成反比(或压强越大体积越小)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
(___/\ \
, (|^ ^ ) )
/( _)_\=_/ (
,..__/ `\ ____(_/_ ` \ )
`\ _/ _/---._/(_)_ `\ (
'--\ `-.__..-' /. (_), | )
`._ ___\_____.'_| |__/
`~----"` `-.........'
.-""-.
(___/\ \
, (|^ ^ ) )
/( _)_\=_/ (
,..__/ `\ ____(_/_ ` \ )
`\ _/ _/---._/(_)_ `\ (
'--\ `-.__..-' /. (_), | )
`._ ___\_____.'_| |__/
`~----"` `-.........'

初中物理公式汇编
【力 学 部 分】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
(1)、F浮=F’-F (压力差)
(2)、F浮=G-F (视重力)
(3)、F浮=G (漂浮、悬浮)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1. 想使用滑轮组提起3×103 N的物体,绳子最大只能承受800 N的力,请设计一个向下拉动绳子的最简单的滑轮组,画出示意图,并计算提起重物时所用的拉力.(绳重、动滑轮重、摩擦均不计)
2.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棒重500 N,一头着地,求抬起另一端所需多大的力?
3.甲、乙两个同学体重之比是5∶4,其中甲同学质量为60 kg,则乙同学的质量和体重各是多少?
4.已知作用在某杠杆上的动力是2 N,阻力是5 N,阻力臂长10 cm,为使杠杆平衡动力臂长多少cm?若将阻力增大2.5 N仍使杠杆平衡,不改变力臂长短,动力应增大多少?
5.一辆汽车质量为5 t,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800 N,空气阻力是200 N,试求汽车发动机的牵引力多大?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多大?(g=10 N/kg)
6.一个物体的体积是0.4 dm3,完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的浮力是多少?如果这个物体重4 N,它在水中将是上浮、下沉还是悬浮?
7.密度是0.6×103 kg/ m3的木块,体积是4 m3当它浮在水面上时,取g=10 N/kg,求:(1)木块重力;(2)木块受到的浮力;(3)木块排开水的体积;(4)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1.n=4 F=750 N作图略
2.250 N
3.48 kg 470.4 N
4.25 cm 1 N
5.1000 N 5×104 N
6.3.92 N 下沉
7.(1)2.4×104 N(2)2.4×104 N(3)2.4 m3
(4)1.6 m3

关于物理学的分类。~

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自然界发生的一切物理现象,诸如物理的位置变动,声、热、光、电、磁等现象,以及物质的结构、聚集状态和各种特性,都是物理学所要研究的。按照所研究的物质运动和具体对象的不同,通常物理学分为力学、声学、光学、电磁学、分子原理、原子原理、原子核物理等部门。力学研究的是物体的机械运动规律;声学研究声波的产生、传播、接收和作用等问题。热学研究分子、原子、电子、光子等质点做不规则运动所引起的热现象极其热运动的的规律;电磁学研究电和磁现象及其电流、电磁辐射、电磁场等;光学研究光的本性,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互相作用(如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效应等)及其应用。分子物理学则是依据分子的结构.分子间互作用力和分子运动的性质,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状态;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结构及其原子中发生的运动;原子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规律。
物理学的分类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物理现象的认识不断深入,它上午分类不断变化,分得越来越细。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物理学还包括天文学、气象学等部门,以后这些部门很快成为独立的学科。经历长期的发展,力学也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产生了许多分支,如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等。随着物理学的广泛应用,它与其他学科结合,还出现了一系列边缘科学,如化学物理、天体物理、地球物理、生物物理等。与此同时,又分化出一些尖端科学技术部门,如原子能、半导体、激光等
按照研究方法的不同,物理学又可以分为实验物理和议论物理俩大类。物理学是实验的科学,实验物理主要是通过观察、测试为理论物理收集感性材料和发现物理事实,解决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理论物理的主要任务是,把观察.实验得到的结果和已发现的原理、定律,形成对比,分析概括,并运用数学进行推理,研究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统一的物理理论体系。
物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几次大的飞跃。十六世纪以后,物理学采用了系统的实验方法,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事实,很快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在科学上人们把它称为经典理论物理学,或叫古典理论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以经典力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经典点动力学为基础,构成一个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这几个体系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物理现象认识的一次巨大飞跃,它对生产和科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又发现了一系列新的实验事实,如电子和放射性现象;迈克耳逊—莫雷测量以太实验得出的负结果;黑体辐射实验等。这些事实冲击了经典物理理论,使得物理学经历了一次比以前更为深刻的变革,由此诞生了现代物理学。研究高速(接近光速)物理现象的相对论,和研究微观的量子力学,乃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
现在,人类对物理现象的探索,已经在一条更为广阔更为深入的阵线上展开,原子核物理和“基本”粒子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统一场论,是现代物理学中最活跃的部门。copy

物理学包含了以下几方面:
1. 牛顿力学(Mechanics)与理论力学(Rational 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关于时空相对性的规律;
2. 电磁学(Electromagnetism)与电动力学(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2. 热力学(Thermodynamics)与统计力学(Statistical mechan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3. 相对论(Relativity)---研究物体的高速运动效应以及相关的动力学规律;
4.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研究微观物质运动现象以及基本运动规律;
此外,还有:
粒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等离子体物理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天体物理学等等。

初二下册物理力学
答: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s=vt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千米/小时。1米/秒=3.6千米/小时 13. ...

关于物理的力学
答:初中物理力学题探析 一、看图画,解释图画信息的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用比较直观的图画去表达物理信息是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要求的。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直观的图画是教学的重要的资源。利用图画去解释图画中所包含的物理信息是考试的要点之一。如下面三例:例题1:(吉林省)如图1所示,两手指用力捏住铅笔,使它...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答: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知识归纳总结(九年物理)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运动的快慢 速度:描述物体...

物理力学
答:参考系有惯性参考系和非惯性参考系,相对于静止参考系有加速度a的参考系为非惯性参考系(如果以突然加速和紧急制动的汽车为参考系,那么该参考系为非惯性参考系),在非惯性参考系中的物体要受到惯性力的作用。力的大小为F=m*a(m为物体质量,a为非惯性参考系相对于静止参考系所具有的加速度的大小)...

四大力学是那四大力学
答:理论物理四大力学为本科生在普通物理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而必须学习的基础理论课程,在物理系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中占有核心的地位。理论物理本身具有概念抽象、数学工具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其中理论力学以分析力学为核心,以完美的理论体系描述了粒子的机械运动,同时也为学习其它理论课程...

物理力学涵盖了哪些方面?
答:● 经典力学及理论力学(Mechanics)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基本规律的规律 ● 电磁学及电动力学(Electromagnetism and Electrodynamics)研究电磁现象,物质的电磁运动规律及电磁辐射等规律 ●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Thermodynamics and Statistical Physics)研究物质热运动的统计规律及其宏观表现 ● 相对论和时空物理(...

物理学中力的定义
答:【理论力学】是力学与数学的结合.理论力学是数学物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各种应用力学的基础.它一般应用微积分、微分方程、矢量分析等数学工具对牛顿力学作深入的阐述并对分析力学作系统的介绍.由于数学更深入地应用于力学这个领域,使力学更加理论化.【运动学】用纯粹的解析和几何方法描述物体的运动,对物体作这种运动的...

初一到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
答:总结下初一到初三的物理力学知识点哦。最好详细点... 总结下初一到初三的物理力学知识点哦。最好详细点 展开 3个回答 #热议# 职场上受委屈要不要为自己解释?fghj4 2011-07-11 · TA获得超过800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1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

力学是物理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如何理解
答:力学是物理学科最基础最重要的部分如何理解 “基础”是相对于“应用”来说才有其具体意义的. “基础”的意义有几个方面: 1.作为其他学科的基础;作为工程技术的基础. 2.从应用面广(即到处用到)的意义上的基础性. 3.不是和生产直接相联系的意义上的基础性. 事实上,主要的学科,如数学、力学、物理...

物理物理物理物理力学力学
答:1、 由于保鲜膜内部空气被抽走了,其内部压力相对于外界大气压降低,此差压迫使膜变形以保证内外压力平衡。(假如此膜非常硬,那么,内部压力降低之后所产生的压力由膜分担,不会变形)。2、 由于吸盘挤压完毕空气后,内部腔室接近真空,由于大气压力的缘故,其吸盘表面会存在很大的压力,迫使其紧贴墙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