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 力学的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

作者&投稿:戴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力的定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
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
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力的相互性)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
(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形变)
4、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
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
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
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
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
7、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
(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4)画线段:从力的作用点起,按所定标度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直线,用来表示力的大小
(5)标出力的方向:在线段的末尾画上箭头(含在线段内),表示力的方向
(6)将所图示的力的符号和数值标在箭头的附近
10、力的示意图
某些情况下,只需要定性地描述物体的受力情况,不需要精确地表示出力的大小,则可以画力的示意图。
11、重力的概念
定义: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符号:G)
理解:①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它的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②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12、重力的三要素
大小:G = mg
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垂直水平面向下)
作用点: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其中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13、摩擦的种类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14、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①与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②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物体的运行速度、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15、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增大有益摩擦:①增加物体间的压力 ②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有害摩擦:①减小物体间的压力 ②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6、合力的概念
合力: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两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理解:①合力的概念是建立在“等效”的基础上,也就是合力“取代了分力,因此合力不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另外一个力,它只不过是替了原来作用的两个力,不要误认为物体同时还受到合力的作用。②两个力合成的条件是这两个力须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否则求合力无意义。
17、力的合成
已知几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叫做力的合成
(1)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是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和;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数学表述:F合 =F1 + F2
(2)当两下力方向相反时,其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两个力之差,方向为较大力的方向 数学表述:F合 = F1 - F2 (其中:F1 > F2 )

九、力与运动
1、平衡力
平衡力: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或叫作二力平衡
平衡力的条件(或特点):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其中是否作用于同一物体是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还是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关键
2、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理解:(1)它包含两层含义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3、惯性
惯性:物体保持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理解:①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②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的快慢、是否受外力等都没有关系
③ 注意:惯性不是“力”,叙述时,不要说成“物体在惯性的作用下”或“受到惯性的作用”等说法
【记忆法】
(1)惯性理解的顺口溜“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2)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
不受力
受力分析 合力为0 状态不变
受力 平衡力
物体 非平衡力 合力不为0 状态改变
静止 不受力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不变 平衡力
状态分析 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状态改变 非平衡力

十、压强
1、压力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方向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
注:压力与重力①重力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产生的②压力方向总是与被压物体的表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③压力的施力物体可以是各种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肯定是地球
2、压强
(1)用来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3)公式:p=F/S 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
理解:①S指的是物体的受力面积,如人走路时,受力面积是一只脚的面积,而站立时是两只脚的总面积。
②对于放在水平面上的柱形物体,当其不受外力时,可以依据密度和高度来比较不同物体对支持面产生压强的大小。P=ρgh
(4)单位:帕斯卡(Pa)
(5)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压强的改变方法原理
利用公式:p=F/S 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

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方法
增大压强的方法:
若受力面积S不变,压力F变大,压强P也变大.
若压力F不变,受力面积S变小,压强P也变大.
增大压强三例:①速滑运动员的冰鞋装有冰刀;②投向靶盘的飞镖;③用力刹车。

减小压强的方法:
若受力面积S不变,压力F变小,压强P也变小.
若压力F不变,受力面积S变大,压强P也变小.
减小压强三例:①载重卡车装有许多的车轮;②房屋建在较大的地基上;③书包带做得较宽。
3、液体压强
(1)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①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②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③同一液体的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3)计算公式:p=ρgh
该式只适用与液体内部的压强计算式中ρ是指液体的密度,h是指研究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高度
(4)测量工具:压强计
(5)应用:连通器(船闸、牲畜自动喂水器等)
连通器原理: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各个与大气直接相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
4、气体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到重力
(2)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覆杯实验、吞蛋实验等
(3)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1atm=1.013×105Pa=76cmHg=10.34mH2O
理解:①判断管内是否混有空气的方法:将玻管倾斜看水银能否充满全管
②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与外界的大气压强有关,与管的粗细、插入水银中的深度、是否倾斜都没有关系
(4)大气压的影响因素①与高度有关②与气候有关
大气压的测量工具:气压计(水银气压计与无液气压计)
(5)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增大
(6)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较大

十一、浮力
1、 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其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产生的
2、 阿基米德原理
① 内容: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要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
② 公式:F浮=G排=m排g=ρ液gV排
理解:(1)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2)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浸在液体中,它所受的浮力的大小也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3)阿基米德定律不仅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物体在气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气体的重量。
当液体密度不变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当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不变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当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的乘积越大,浮力越大。
反之,就越小.
浮力的大小只与物体所排开液体的体积及液体的密度有关,
与物体的密度无关,与物体的体积无关,(物体漂浮时一半在水面上,一半在水下.只有浸没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才等于物体的体积)与物体所在的深度无关。
3、 物体的浮沉条件
上浮:F浮>G 悬浮:F浮=G 下沉:F浮<G
理解:研究物体的浮沉时,物体应浸没于液体中(V排=V物),然后比较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的关系。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的平均密度可以知道,则物体的浮沉条件可变成以下形式
①ρ物<ρ液,上浮 ②ρ物=ρ液,悬浮 ③ρ物>ρ液,下沉
4、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来实现浮沉的;热气球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来实现浮沉的;密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物体的漂浮条件,其刻度特点是上小下大,上疏下密;用硫酸铜溶液测血液的密度的原理是悬浮条件
5、有关浮力问题的解题思路
浮力问题是力学的重点和难点。解决浮力问题时,要按照下列步骤进行:
(1)确定研究对象。一般情况下选择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为研究对象。
(2)分析物体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重力G(mg或ρ物gV物)、浮力F浮(ρ液gV排)、拉力、支持力、压力等。
(3)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明确物体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
(4)写出各力的关系方程和由题目给出的辅助方程。如体积间的关系,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等。
(5)将上述方程联立求解。通常情况下,浮力问题用方程组解较为简便。
(6)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引:用阿基米德定律测密度:
(1)测固体密度: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而后把物体完全浸在水中,称出物体在水中的重量,两次重量之差便是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便可算出物体的密度。
(2)测液体密度,称出某一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在水中的重量及被测液体中的重量。根据物体在水中重量与在空气中重量之差用阿基米德定律可算出物体的体积即排开被测液体的体积,根据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与在被测液体中的重量之差可以知道物体所排开的被测液体的重量,于是便可算出液体的密度。

太多啦。
打开此网页:http://wenku.baidu.com/view/26467f0203d8ce2f006623ca.html

初中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光的反射实验题是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两大应用题型。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一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和分类;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极其四大特性和作光路图步骤,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
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
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
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
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
(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
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
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
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汽车的观后镜。
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潜望镜。
7、反射式的望远镜。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
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1对3,15人班,30人班等形式,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课程详情请拨打官网热线4008-770-970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