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地质资料管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于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作者&投稿:典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雪峰1 杜占美1 蔡邦永1 赵萍1 罗艳羽1 王学萍2

(1.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 西宁 810001;2.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 西宁 810001)

摘要 资料汇交是地质资料工作的基础,开发地质资料,服务是地质资料工作的根本,地质资料只有服务于地质工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提高人员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关键词 资料汇交 基础 开发 综合素质 服务

地质资料作为地质找矿的基础性要素,是地质工作的服务社会的主要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地质资料信息化,是地质资料集群化、产业化的前提和基础。运用知识管理策略,有效地将地质资料信息化,才能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保障;地质资料只有服务于地质工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所以说服务才是地质资料的根本意义所在。

1 资料汇交是地质资料工作的基础

1.1 认真清查欠交资料的原因

资料汇交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只有做好地质资料的汇交、管理工作,才能更好地为地质工作服务。青海省有色局馆藏成果地质资料866余档,但作为资源型省份,馆藏地质资料数量与其他兄弟单位相比还比较少。近几年,随着地质工作投入的多元化,成果地质资料不能及时汇交或拖欠时间过久。地质资料局限在本单位、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手中,没有得到有效管理和应用,利用率较低,影响到地质资料的服务和利用。我们认真清查了这几年来所欠交的原因:由于这几年各单位项目多、人员少、工作量大,欠交报告的事自然会存在;当年不交,次年又去承担另一个项目,就这样恶性循环。

1.2 制定相应政策 全面完成欠交任务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领导的带领下到各基层单位进行调研,同时召开各单位总工程师、技术办公室负责人座谈会,研究资料欠交的原因和改进办法,制定出了相关的制度来全面完成欠交资料的汇交工作,加大欠交地质资料的催交力度,提高成果地质资料的汇交质量,汇交的资料做到了真实、完整、全面。

2 开发地质资料,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2.1 开发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既是地质找矿的核心资源,也是一种知识资源。地质资料形成复杂,投入巨大,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缺乏动力机制,资料管理人员无开发地质资料信息的积极性,使大量地质资料信息长期封存在馆内,不能发挥其真正的自身价值,造成一定的重复劳动和国家资源闲置。针对这种情况,再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我局以往形成的矿产地质资料,为全局找矿服务,从2008年开始我局设立了专项资金对现存的有价值的地质资料进行矢量化整理,对全部的矿产资料进行数字化制作,把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地质资料结合与集成起来,进行地质资料的集群化,即跨专业间进行综合分析以及二次开发。好多项目在资料二次开发后都取得了好的效益。例如:青海省祁连县龙哇俄当铜铅锌矿预查项目是在2004年进行的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圈出来的异常,圈出了35处多元素综合异常,次年2005年申报了国土资源厅矿业权价款项目,进行了异常检查,结果很不乐观。就这样这个项目隔了三年再没做工作,到了2008年年底,有色矿勘院的专家门进行资料的综合研究,经过资料的二次分析,决定重新上这个项目。通过对该地区开展激电剖面和1:1万土壤测量工作,经激电剖面测量推断,异常属于矿致异常,异常长大于400米,宽30~50米。在1:1万土壤异常区内,通过探槽施工发现一条砂岩型铅锌矿体。矿体长大于400米,宽16.09~23.29米,平均宽19.69米。这个项目给单位带来了实质性的经济效益。可以看出,开展原始地质资料信息的系统筛选提取、全面检索、系统筛选老资料,抓住蛛丝马迹进行验证解剖,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2.2 提高资料人员的综合素质

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以下简称(有色局)局属4个地勘单位,从事资料管理的人员都是地质本科生,他们既懂专业,又懂计算机操作和地质档案管理。单位重视专业人员的培训,现在的资料人员不能只知道简单的存档和借阅,更要懂得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软件的运用、熟练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过程及规范。要提高地质资料的服务就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有效地开展地质资料信息开发和高质量、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地质资料人员要有针对性地、主动地与资料使用人员进行联系和配合,拓宽专业知识面,及时了解各方信息和发展趋势,并对地质档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和判断,从大量信息中进行专题整理,做到从立项认证到组织实施,从报告编写到最终验收都能提供对口的资料信息。

3 开展原始地质资料展评活动

为了进一步增强专业技术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成果意识,提高地质资料汇交质量和原始地质资料真实可靠性,有色局每年进行一次原始地质资料展评活动,通过一年一次的资料展评交流,各单位相互比较,找出了自己的不足,促进学习和提高了野外资料整理的及时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4 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局地质资料工作仍存在问题。

4.1 我局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十分薄弱,保存现状堪忧

由于经历了1998年以前长期的低谷期,我局地质工作形成的各种实物地质资料总体保存情况甚差,大部分已经无法利用,如大量的岩心和一些副样被掩埋和丢弃,还有不少副样因保管不善而被污染。实物地质资料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地勘单位没有专人管理,没有建实物地质资料库。

4.2 信息化程度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数据库还没有建立,与国家提出的“建立健全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和信息服务系统”的要求和时代发展步伐差距大。

4.3 地质资料汇交工作有待于提高

虽然我局狠抓了资料汇交工作,但欠交的现象还是存在。由于项目多、工作周期短,个别项目归档不及时、不完整。此项工作还有待于提高。

总之,要适应当前形势和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就首先需要领导重视,把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工作和服务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抓机构、人员和制度建设;抓装备、硬件和软件配置;抓资料数字化等基础建设;抓经费措施,保证经常性费用、设立专项费用,同时要求资料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资料管理与服务工作和重要性与艰巨性,重视服务,要满腔热忱地搞好服务工作。



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苑丽华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沈阳 110033)
摘要 鉴于目前沈阳地调中心管理职能的变化以及资料的接收和馆藏状况,提出今后加强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①建立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②加强大区的馆藏设施建设;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④进一步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和保管制度。
关键词 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
一、前言
实物资料与成果地质资料、原始地质资料一样,是地质勘查与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地球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地区以往地质工作中形成了大量实物地质资料,多数由地勘单位或矿山企业保管,因为没有相关管理制度和缺少经费支持,大多数已经遗失或破坏,丧失了进一步利用的价值。如辽宁青城子铅矿在以往勘查工作中完成1513个钻孔,形成总进尺443705m的岩心资料,虽建有岩心库,但长期疏于保管维护,造成库房损坏,岩心混杂无序,基本无法开发利用,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当今振兴老工业基地,为矿业权市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设立、评估与转让,矿产品的产销与对外贸易,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项目的实施等等,都与地质资料密切相关。可见,建立专门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已经势在必行。
《地质资料管理条例》中明确规定,实物资料属于地质资料的一部分,并列入到地质资料汇交的范围。这样,实物资料由原来的地勘单位保存变为国家统一管理,由服务于地勘单位扩大到服务于整个社会,极大地强化了实物资料的保存价值。因此,保存、保护和利用好实物资料是资料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沈阳地质调查中心资料馆(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资料馆)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料管理机构。目前其主要职能是负责东北辖区内地质调查成果资料的接收、保管和服务,而地质勘查项目形成的原始资料和实物资料仍由各地勘单位保管,大多数单位形成的实物资料,由于没有经费的支撑,无实物馆藏设施,一些地质标本也暂存项目组或库房堆积,保管状况混乱。鉴于目前沈阳地调中心管理职能的变化以及资料的接收和馆藏状况,笔者对实物资料管理提出如下几方面建议。
二、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机构建设
1.建立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
基于从事大调查项目工作单位隶属关系不同,为使大调查实物地质资料得到有效的统一管理,应建立以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为中心、六大区地调中心资料分馆为区域性保管单位、地方地勘单位为基础保管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接收和管理体系。其中大区实物资料分馆负责本地区地勘单位从事地调项目产生的重要实物资料的接收、保管、利用和服务。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形成了大量原始资料、实物资料和成果资料,故大区资料馆应按照原始资料、成果资料和实物资料设置内部馆藏设施,分类接收、保管和服务。这样,既保证地质资料的完整性,又保证为地调项目提供“一站式”服务。
相信,在国家统一管理模式下建立起来的完整的实物资料管理体系,会不断发展壮大,做实建强,发挥其应有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2.加强大区馆藏设施建设
馆藏基础设施力争做到齐全完整。建议根据每年地区性项目的多少,采集标本的数量及室内整理实物样品的统计数据,从发展的角度建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实物资料库。库房要备有符合要求的各类实物资料装具和必要的庇护设备(温控、湿控设施、装备),以保证实物资料有序存放、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
3.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综合性地质知识的专业人员,有丰富的地质工作实践经验,能准确完成各类实物标本命名、归类,同时还要掌握档案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知识,有能力对实物标本进行微机录入、管理和数据库建设。
为了更好地完成实物资料接收、保管和利用,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议国家实物中心定期开展有关业务培训。
三、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工作
在建立和完善国家实物地质资料馆,大区地质资料馆和项目承担单位三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在汇交上应该做到:
1)明确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人。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的单位,建议在项目任务书中明确实物地质资料汇交的义务和责任。
2)制订国家和地方实物地质资料的馆藏接收范围、汇交细目。
3)实物地质资料汇交时,建立统一的卡片信息索引。每件实物标本卡片上注明标本名称、采集人、采集时间和采集地点(地理坐标)等信息,同时建立实物资料明细账簿,注明标本的更详细的相关信息。比如钻探工程采集的岩心,要注明其采集深度、标高、岩性描述等内容;动、植物化石标本应描述赋存层位、环境、化石属性、生活习性,推断栖息年代等。
4)保护汇交人的合法权益。首先应在项目下达经费中有所体现,鼓励地质人员热爱地质事业,多采集实物标本,特别是独特地质环境下的岩矿心、化石标本等;其次接收单位除了按照规定出具汇交凭证外,还应对汇交重要的、具较高保存价值实物资料的人与单位,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必要的法律保护。
总之,实物资料的汇交,要分别明确不同地质工作产生的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办法。公益性地质工作中产生的实物资料要全部汇交,且项目完成时要及时汇交;对商业性的地质工作中产生的实物资料可规定在其矿业权取消后及时汇交,具体汇交细则可由省级实物馆确定。
四、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
1.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编号
由于大区的实物资料体系还未健全,笔者认为可采取两种编号方式。
其一,接收的实物资料应与原始资料和成果资料的馆藏号一致,同时根据实物资料的特点再逐级编号;
其二,根据实物资料的类别编号,分设岩矿心、各类标本(岩石、矿石、化石等)、光薄片、副样等几大类,按照接收时间顺序编号,并标明实物资料的部分信息。
2.严格保管程序
1)建立一整套实物资料保管档案,包括实物样品标签、样品入库单、样品保存监控记录、样品出库单及更新记录单。按照样品标签接收入库,填写样品入库单。
2)完善保管设施,按要求控制库存设施的温度(一般在3℃~10℃)、湿度等条件,定期检查,并将实际情况记录到样品保存监控记录中。
3)实物资料库设施和实物资料摆放要保证整齐、清洁。
4)按规定办理实物资料出库登记并及时更新相关记录档案。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从实物资料的馆藏基础建设到其接收、保管等诸多方面的管理要求,加强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标准和馆藏基础设施建设,才有望使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随着地质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更好地履行大区管理职能,成果资料、原始资料和实物资料的接收、保管和服务,必将成为大区中心资料馆的重要职责和主要工作内容。
Suggestions on Regionalmanagement of Geologicalsamples
Lihua Yuan
(Shenyang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mineral Resources,shenyang,Liaoning 110033)
Abstract In view of themanagement functionshift ofshenyang Geologysurvey Center and its currentsituation of data acception and collection,the author has the following proposals aimed atstrengthening regionalmanagement of geologicalsamples:①establish an integratemanagementsystem of geologicalsamples;②reinforce the construction of regional collection facilities;③enhance thesynthetic quality ofmanagementstaff;④further improve institutions ofsubmitting and custody of geologicalsamples.
Key words region;geologicalsamples;management;proposals

张铁奎 李英康 戴葳葳 米胜信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北京 101149)
摘要 实物地质资料是人类研究地球获取的重要信息资源,为了管理好和开发利用好这些重要资料,笔者从信息化建设方面对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和信息,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为促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精神,就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现状
1)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在封闭状态。大多数实物馆的管理基本上仅限于收集、整理、编目建档、存储上架几个环节上,类似仓库保管,没有充分发挥“死”实物负载的“活”信息作用。
2)部门或基层实物馆藏结构雷同或单一。特色实物不突出,无法全面反映我国地质工作的发展过程和工作成果。
3)实物馆(库)独立而为的单体性。实物档案特有的唯一性,使得实物独立保存在各个馆藏机构。因管理机制不健全和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再加上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与发展速度缓慢等诸多因素,使各个实物馆(库)形成各自为政的单体,尚未形成实物馆藏网络体系。
4)实物及相关资料档案介质的传统性。目前绝大多数仍以实物和纸质资料为存储介质,数字化技术虽已运用,但程度十分有限,数据库的建设与当今信息传输技术的要求相差甚远。
5)实物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追求馆藏量,成为馆藏工作的重中之重和衡量馆藏规模、馆藏地位的重要指标。如何将实物档案馆藏体系纳入整个社会的档案体系之中,并将实物信息资源的服务置于社会化服务体系之中,真正实现实物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还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2.存在问题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信息化系统工程的一部分,由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对单位的管理结构、管理方式、部门之间的权限分配、工作程序等的影响,所以在实施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
1)认识不足。这是传统的工作习惯、思维模式和先进管理观念的冲突。一些单位的主要领导观念停滞不前,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削弱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程度。
2)缺少整体规划,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从单位发展的高度考虑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否能够支持若干年后的需求。只考虑目前的要求,而忽视长远整体规划的制定。多是从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成本角度考虑,只重视用较少的投入取得当前较好的实用效果,忽略几年后由于现行的信息系统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而重新选型,造成资金投入的浪费。
3)信息化基础设施、资源薄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些单位本身的信息化基础弱;硬件不完备;原始数据的数量不足;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系统所覆盖的广度不够;缺乏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的深加工。
4)系统软件问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独立于其他系统之中,不能与业务系统有效地连接,成为信息孤岛现象,各系统之间自成体系,缺乏开放性;各个模块之间互相独立,不是一套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资源规划系统和方法。缺乏为本单位量身定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5)标准滞后。有关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规范标准不能及时出台,影响了各单位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系统的建设。
6)人才不足。一些单位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缺乏熟悉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和信息化系统的综合性人才。
二、加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实物地质资料是重要信息资源,是地球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负载着各种地球科学和与地质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记录了广大地质工作者多年的工作成果。它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积累性,它可以成为一个国家乃至民族积累财富的象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是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投入,确保实物地质资料信息资源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开发利用,全面推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网络化服务。
三、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与途径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要以促进、完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和提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水平为总目标。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应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整体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方案之中,要适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的信息化要求,建立科学适用的归档、保管和利用系统,保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信息化建设同步的原则。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各部门应加强与单位信息化建设主管部门的联系,提出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并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纳入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信息化系统建设之中,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与单位信息化系统的无缝链接。
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以管理统领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促进管理的创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理念、方法、技术和手段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成果的应用,信息技术应用要服从和服务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需要和单位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整体要求。
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1.建立健全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应根据国家有关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标准,建立健全实物地质资料的形成、流转、处置和监控制度,收集、归档、鉴定和销毁制度,利用和保密制度,安全管理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各项制度实施的保障措施。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特点,执行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的数据格式,实现实物地质资料的全过程一体化管理。
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单位应保证实物地质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对保管期为永久和长期的实物地质资料,还应同时保存相应的纸质档案,并确保相关实物地质资料实体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
2.建立适应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单位信息化要求的管理系统
重视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管理软件的选择与开发。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应与单位有关管理系统(如设计、生产、经营、财力、材料、管理、服务等)相衔接,确保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对各类实物地质资料的收集、整理、控制和传递。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应遵循模块设计、分层实现、循序渐进的原则。
依据国家有关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规定、规范,实物地质资料管理软件应具备适应多种实物地质资料文件的存储格式,支持实时浏览,具有互联网及内联网检索功能,能够实现收集整理、数据存储、检索浏览、利用管理、权限控制、统计报表、鉴定销毁、数据输入(输出)及格式转换的控制与管理,满足单位实物地质资料一体化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需要。
五、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建议
1.完善实物地质资料归档与实物地质资料档案信息库的管理
1)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应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实物地质资料的价值,确定实物地质资料归档的范围、内容及保管期限。实物地质资料建档部门应与技术部门共同对信息化建设中各类业务信息系统所形成的文档及数据库信息提出归档管理方案。
2)确保实物地质资料的安全。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从技术与管理两方面,确保实物地质资料实体与相关资料住处的安全,确保网络建设及实物地质资料档案数据库的安全。
3)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信息技术为实物地质资料的服务提供了便利条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实物地质资料资源建设,根据需要提供专题或集成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2.加强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规划与指导
各级实物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引导,保证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要与单位改革与流程再造相结合,与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模式创新相结合,积极开展对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的研究,及时交流和推广先进经验。
积极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的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标准与规范及实施细则。
加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强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信息技术知识的培训,提高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技能,引导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人员适应信息化要求。认真研究积极推进实物地质资料信息化建设。
Proposals for Reinforcing Informatiz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Tiekui Zhang,Yingkang Li,Weiwei Dai,shengxinmi
(National Geologicalsample Center,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Beijing 101149)
Abstract Geologicalsamples are important information resource achieved by human research of the Earth.In order to effectivelymanage and utilize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the authorsset forthseveral proposals in accordance with reinforcing the informatization of geologicalsamples.
Key words geologicalsamples;informatization;construction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答:青海省有色地质矿产勘查局以下简称(有色局)局属4个地勘单位,从事资料管理的人员都是地质本科生,他们既懂专业,又懂计算机操作和地质档案管理。单位重视专业人员的培训,现在的资料人员不能只知道简单的存档和借阅,更要懂得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软件的运用、熟练成果地质资料电子文档的制作过程及规范。要提高...

试论提升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素质的必要性
答:这就要求地质资料管理人员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努力学习地质学专业知识、信息处理技术和网络技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信息化社会服务。事实上,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现状的确难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严峻而亟待解决的任务:适应时代的要求,利用各种办法和途径提高地质资料管理人员的素...

地质档案工作者要与时俱进提升素质的思考
答: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相当的文史知识、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能力,以及一定的外语水平。地质档案管理是一项科学性很强,既复杂又细致的工作,要做到地质档案材料的科学管理和有效的开发利用,它必然要求地质档案管理人员具有较全面的文化知识及熟练的专业技能。地质档案工作者在收集、...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地质资料人才素质需求
答:摘要 地质资料工作要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提高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关键。本文主要就知识经济时代条件下地质资料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需求做一浅析,地质资料工作者应成为善于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开展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关键词 知识经济;地质资料;复合型人才 当今世界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

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答:摘要 鉴于目前沈阳地调中心管理职能的变化以及资料的接收和馆藏状况,提出今后加强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①建立完整的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体系;②加强大区的馆藏设施建设;③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④进一步完善实物地质资料的汇交和保管制度。 关键词 大区;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建议 一、前言 实物资料与成果地质...

浅谈提升地质档案资料的服务工作
答:摘要 本文是笔者结合从事档案管理的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 地质档案资料的重要性、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馆藏地质档案资料及管理概况、地质档案资料提供利用典型案例、提升地质档案资料的服务措施、进一步提升提高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等5个方面,对铁路勘察设计企业地质档案资料提供利用工作的重要所在及如何改进工作方法、做好提升...

新时期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答: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它不仅要求地质资料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还应具备较高的地质相关专业、电子信息专业、档案专业知识。首先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地质资料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掌握《成果地质...

浅谈如何提高地质资料服务质量
答:目前,我国在地质资料服务方面存在服务政策法规不配套、资料信息综合研究不足、服务方式单一、服务能力较弱、服务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影响着地质资料信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1 地质资料信息服务政策法规不配套 我国地质资料数据客户服务政策和机制存在不足;地质产品及用户分级分类管理不完善;产品价格机制不...

浅谈地质资料管理
答:地质资料是国家重要的数据资源,这就要求地质资料管理部门制定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地质资料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有相关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才能将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做到全面、深入、发展、创新,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地质资料数字化建设是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建立地质资料数据库,利用计算机管理,以实现快速检索、快速查阅、...

加强地质资料管理基础工作,夯实社会化服务基础
答:制定地质资料信息采集、处理、存储和开发利用的统一标准。以制定馆藏机构建设标准和管理技术标准为手段,统筹规划,推进地质资料管理标准化建设,形成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软、硬件环境,实现馆藏机构和地质资料保管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地质资料管理基础工作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3.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