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即菩提,一声云板响,一念到彼岸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博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六祖坛经》: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是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注:凡夫即是佛,烦恼即是菩提,前一个念头迷惑即是凡夫,后一念头觉悟即是佛,前念执着在境上就是烦恼,后念不为境所束缚就是菩萨。凡夫与佛自性无差别,区别只在迷与悟之间,为境所转,则为凡夫,若能转境,本来是佛。此句出自《六祖坛经》。在《六祖坛经》中,六祖惠能将这句话做了衍申:「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大意是,前念如果执着境界,对所面临的环境产生好或坏、有或无等等反应,那就是烦恼;如果念头一转,下一念离开前念所产生的种种分别、执着、计较,这就是智慧。

烦恼即菩提,一声云板响,一念到彼岸是什么意思~

所谓烦恼是对境生心,境是幻,心也是幻。离诸幻化,离诸妄想,离诸执着,果能如此,方便叫做菩提。为什么说假名菩提呢?因为众生执着这个菩提,所以就不是菩提了!也就是:灵龟摆尾,扫其足迹,又留扫迹啊!所以要悟,这个悟比喻是摆尾,连这个悟也不有,就是不留扫迹。所以说诸法但有言说,都无实意。金刚经言:空身,空心,空法,空性。楞严经言:一门深入,(眼,耳,鼻,舌,身,意,六门)解六结(动,静,根,觉,空,灭,六结。)越三空(人空,法空,空空。)有缘慢慢理解吧!

菩提彼岸吧。这是佛家的说法,一般来说是渡过苦海,达到彼岸。就是理想的境地。

. 一花一世界,一念一菩提的含义
答:在物质世界来说,什么是世界?佛祖拿着花,以花显理,花就是世界,拿着什么,什么就是世界。如果花不是世界,那么花能独立于世界之外而存在吗?花于世界不一不异。在精神世界来讲,念与菩提也是不一不一。烦恼即菩提就是这个意思。念由心生,菩提不离自心。离自心求菩提,犹如求兔角。所以说,佛...

一念起,菩提生 是什么意思
答:无论是善念恶念,都对照反映出自己的修为不够,释迦牟尼佛说过,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则有我念,人念,众生念,寿者念。佛是物我两忘着,是不会随意生欲望念的。所以说,菩提就是一面对照自己行径的镜子。一念起,菩提生即是对照观察自己修为到什么境界的试金石。

第97本《开启你的高维智慧》——刘丰
答:傅立叶定律——所有复杂能量波、复杂的波形,最后都可以被拆解成正玄波,即SinX,正玄波也叫作简谐波,正如大道至简。佛家把正玄波叫做一念,一念一众生;在道家系统里,这个正玄波叫做太极,分成阴阳两极;在我们信息技术里,它叫做单一信息;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把正玄波描述成龙,龙是正玄波的图腾。 一般人只关注到正...

推荐一些佛经中的浅俗易懂又很有意义的句子
答:“烦恼即菩提”,若会用,烦恼就是菩提;若不会用,菩提变成烦恼。 修行就是要“养拙”,“拙”就是很笨的意思。修行要越笨越好,笨得什么也不知,一点妄想也无。 无明,即是不明白。无明的根本,就是爱欲。 修道的目的主要为了生脱死,不是为求感应而修道。 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样的清净,不能容粒沙子。 赌钱可造...

佛家说的 一念三千 是什么意思?
答:吾人无心则已,介尔有心,即三千圆具,是为理具三千。诸法皆由介尔心造,即是事造三千。任举一物,任指一法,皆具三千。有漏的阴妄一念之中,还本具“有漏的诸法界”与“无漏的佛法界”。因此,所谓“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1”,正是一念三千理论实践的目标及意义之所归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

一心一念一菩提的意思是
答:4、出到菩提,谓第八不动地、第九善慧地、第十法云地等三阶位之菩萨,于般若波罗蜜中得方便力,亦不执着般若波罗蜜,灭除系缚之烦恼,出离三界,到萨婆若(一切智),故称出到菩提。5、无上菩提,谓等觉妙觉证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佛果之觉智。菩提的含义:菩提子乃西藏语之果,而非指...

我对佛教很感兴趣,应该读什么书去系统地了解它?
答:众生即佛,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诸佛所证、法界本具圆融无碍、缘起无尽的妙用,具足于众生之当念,本来现成,无欠无余,唯因妄念遮蔽而不得显现,若觉悟真心,以万行庄严佛果,则发无尽的妙用。日本真言宗的六大缘起论,谓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皆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为体性,众生身六大与佛身六大...

什么是佛的大般涅磐境界?怎么解释?
答:菩提之与涅盘,原如光之照物,是同时而没有先后,故涅盘不应指为死;在严格的译师称圣者之死是译做‘般涅盘’,般是‘全无残余’的意思,故般涅盘的意义是近于阿罗汉最后身心俱灭的无余涅盘,显然是和佛陀在菩提树下或声闻人现生所证得的‘现法涅盘’有所区别。把死叫做涅盘,是有伤害这个庄严的名称的。 涅盘...

无欲自然心如水,一洗人间万事非,注解
答:既然无欲了 心便平静似水了 当然能淡然面对世间万物 什么是是非非 不过是红尘飘渺。然并卵,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欲望,根本不能称之为人。人因为有无尽的欲望才会不断的前进,欲望低下的人就会缺乏动力,变得不思进取。在人类社会中不思进取的人通常是一事无成的。所以,别去追求无欲无求,那是修道者...

我是虚幻,戒律也是虚幻,那要戒律干吗?
答:佛法分析问题一般从体、相、用三个角度来看 从体性上看:世间诸相皆是虚幻,没有有永恒性。但从事相上看:因果报应真实不虚,如影随形,丝毫不爽。比如:我们生而为人,生老病死及诸不如意事,我们清楚地体会到了苦的存在。所以我们必须要持戒清净,以避免痛苦果报。从用的角度看:迷惑时妄心起作用...